第241章 至此戰罷

耶律沙的撤退速度並不慢,又都是騎兵,機動能力很強,但是他這一動,襲擾的五支漢騎卻不放過他。尤其是老將郭崇威,是參與了昌平城御前會議的,知道戰略大局,遼軍的撤軍行動,根本沒能起到任何迷惑效果,直接爲其所看破。

是以在派人回報遼軍撤退意圖,請兵出擊的同時,郭崇威也毫不猶豫,帶着騎兵,以遊襲爲追殺。其他幾名將領,似乎劉光義、崔翰、田仁朗、田重進者,都是漢軍戰將中的佼佼者,見狀也都改變戰法,帶着部下,追擊上去。

五支漢騎,就像五隻餓狼,咬着耶律沙的尾巴不放,給其撤退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若正面交鋒,這些漢騎,絕對不是以右皮室軍爲主力的耶律沙部的對手,甚至可能被輕易擊敗。

然而,受現實情況的制約,耶律沙是一心想要遵奉軍令撤退,也就給郭崇威等人鑽了空子,大受遲緩。實在被咬得的受不了,耶律沙乾脆分出一部,阻截漢騎的追擊,而自領大隊北撤。

對此,郭崇威等將哪裡會讓其輕易得逞,果斷聚兵一道,強行擺脫遼軍的斷後之師,繞行直衝耶律沙大部。當然,這個過程中,付出的極大的代價,傷亡慘重,等重新咬上耶律沙,又是一番不依不饒的纏鬥。

耶律沙也是有脾氣的,對漢軍這肆無忌憚的糾纏,很是惱火,乾脆調轉馬頭,集中兵力,想要把郭崇威這數千兵馬給徹底打殘擊打潰。

耶律沙也清楚,這數千漢騎,如此瘋狂糾纏,是爲昌平剩下步騎的追擊爭取時間。是以,他也沒有想要將郭崇威等人徹底殲滅,那不現實,只想重創,使其喪失糾纏之力。

但這樣一來,郭崇威等人承受的壓力就大了,雖然還有四千多人馬,但在前面的幾度襲擾中,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又連續追擊苦戰,面臨的也是遼軍的強力打擊。

是以,在耶律沙軍的重擊之下,差點就潰敗了。不過,郭崇威等人的作戰意志還算堅定,強行承受着巨大的傷亡,與遼軍拼殺。

事實上,耶律沙的目的算是達到了,在這種正面的對抗之中,遼騎兵力更多,戰力更強,郭崇威等將雖然意志強悍,但難以彌補絕對力量的懸殊。所有激戰沒多久,便被耶律沙領軍擊潰了,死傷慘重。

同樣的,郭崇威的目的,也達到了,硬生生阻滯了耶律沙的撤退,沒讓他輕鬆北遁,與南口的遼軍的主力重兵匯合。

因爲高懷德整兵出擊得很快,等耶律沙擊潰郭崇威等將後,還沒來得及重整旗鼓,大批的漢騎已然迫近。對此,耶律沙沒有辦法,只能繼續展開戰鬥。

▲ t t k a n▲ C ○

晨曦初露,風霜沉沉,一場鐵馬金戈在燕南的原野上展開。遼騎人衆,但其意在撤,再兼久戰疲敝。漢騎人寡,但休整更足,意在糾纏牽制。

此前高懷德與耶律撒給交手過,如今又同耶律沙對戰,經過檢驗發現,這名遼將也不是個好對付的,極富戰鬥經驗與作戰頭腦。

雖然想要撤退,但沒有一味的北撤,那樣只會引起漢軍肆意的進攻。仗着兵多,他把遼軍分爲兩部,一部與漢騎糾纏,自己則親率皮室軍,從旁牽制攻襲。

高懷德對此,沒有太多的辦法,只能分兵而拒,但這樣,就給了耶律沙可趁之機,連續幾次擊退漢軍,但是,敗而不潰。

漢軍的意圖,仍在牽制,等待柴趙大軍北上,耶律沙也明白此點,是以,一擊敗漢騎,就領軍向北撤退。

高懷德也不氣餒,調整也快,迅速糾結兵馬,再度追擊。雙方數萬鐵騎,就在這種遊弋作戰,循環纏鬥間,戰場不斷向東北方向偏移。

等柴榮與趙匡胤率領大軍,沿着交戰痕跡,追上時,天已經亮了。雙方已然在南口東南方向約五里的一片楓林旁,展開了激鬥。在靠近南口遼軍之後,耶律沙的底氣似乎足了,在高懷德的不捨追擊下,戾氣更盛,乾脆放開手腳,與高懷德交戰,並牢牢地佔據上風。

柴榮與趙匡胤領軍趕到後,觀察了一番戰場形勢,沒有太多猶豫,直接領軍投入戰鬥。四萬多漢軍,分爲兩個龐大的軍陣,柴趙各領一支。

趙匡胤帶着人,逼耶律沙軍,解高懷德於窘境,當漢軍進行步騎配合作戰時,耶律沙很快就陷入了苦戰。他畢竟不能對所有遼軍做到如臂驅使,在漢軍的壓迫性作戰之下,逐漸不支。皮室軍雖然精悍,給漢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終究不是無敵,與漢軍的強兵悍將硬碰硬,也是撞得頭破血流。

遼軍漸落下風,在激烈的對攻之中,一些部族騎兵,開始有潰散的情況。若非耶律沙率領着皮室軍強硬支撐,怕是要陷入潰敗了。

求援的信使,飛快地趕到南口,上報與耶律屋質。

南口這邊,也沒有閒着,遼軍的撤軍,已然進行到一定程度,傷兵傷卒先行轉移,向居庸關撤去,南面近兩萬遼軍,已然繞行北面,開始通過山口。

東西兩面的遼軍,也擺脫南口漢軍的少股部隊糾纏,順利退至北面,集結列陣。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審琦終於出手了,由奉國軍都虞侯韓重贇率領精揀的七千勁卒,當面向遼軍發起進攻,而他與諸將,則率剩下的軍隊,呈嚴密軍陣,徐圖緩進支援。

雖然南口漢軍,份屬疲軍,但終究有4——5萬人,這麼多漢軍,即便強弩之末,在強烈的精神刺激下,所能爆發的能量也不容小覷,非遼軍可以輕視。

而遼軍也有所預料,列陣於北,就是爲了防備漢軍的出擊。說出來也是命,此前一日夜,不惜傷亡的進攻,始終不能突破漢軍的營壘殲滅之,如今漢軍主動出擊了,遼軍卻沒有多少吞掉他們的慾望,反覺礙事。

兩方大戰,終於還是在南口爆發開來了。

收到耶律沙的求援,耶律琮忍不住道:“幾番叮囑耶律沙,讓他撤軍,不要同漢軍糾纏,爲何還會與其死鬥,陷此危局?”

相較於耶律琮的責難,耶律屋質倒是公允些,嘆道:“必是漢軍窮追不捨,耶律沙無奈迎戰!耶律沙的四萬大軍,不能有失,右皮室軍更需解救回來!”

“派耶律撒給去解圍!”耶律屋質道。

耶律琮也表示同意,在他們看來,其它任何一軍一部,都可以死傷慘重,乃至覆滅,唯獨皮室軍不可以。這不只是臉面的問題,皮實軍更是遼國皇帝統治國內,彈壓諸部州最爲堅實的力量,如果大喪,必然引起動盪。

此前,耶律屋質集中起來的四萬機動部隊,也就是做此作用的。得令之下,耶律撒給迅速引軍東南向,解救耶律沙。

這四萬遼軍的來襲,即便有柴榮、趙匡胤、高懷德坐鎮,漢軍將士全力廝殺作戰,但在遼軍一心想要撤退的情況下,還是難以阻住,只能集聚兵馬,追殺。

最終,戰場徹底轉移到了南口,漢遼雙方各十幾萬衆,對戰鏖兵。遼軍據山口,一面抵抗,一面撤軍。漢軍則分爲數部,雖屬各自爲戰,卻目標明確,死死糾纏,讓遼軍欲擊顧忌,欲走不得。當然,漢軍的主要作戰力量,還在昌平諸軍,安審琦軍人數不少,但力有不足,不過仍舊起到了一定的牽制作用。

一面要應對漢軍逾十萬漢軍的進攻,一面還要順利撤軍,這是個幾乎無解的難題。撤得太急,會引起一場大潰退,逗留太久,若是慕容延釗的大軍趕到了,也是必敗的局面。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後路未斷。隨着時間的流逝,秋日逐漸高懸,焦躁的心情,逐漸充斥在遼軍統帥的心胸之中。

到巳時爲止,還在南口與漢軍作戰的遼軍,仍有十萬餘人,且多爲精銳。但是這些人,卻是完全被漢軍纏住,不敢輕退。

“大王,不能任由漢軍把我們這樣纏住,必需破局,否則,檀州漢軍到來,全軍必危。”耶律琮對耶律屋質道。

“你有什麼想法!”耶律屋質看着他。

耶律琮指着漢軍左翼的安審琦軍,直接道:“我率領兩萬軍,突襲南口漢軍,正面擊潰他們,漢軍的陣勢必然動搖。屆時,大王可尋機,逐步向居庸關撤退!”

從耶律琮的眼神與語氣中,耶律屋質感受到了一種決絕,他這是要行壯士斷腕之舉。

注意到耶律屋質的表情,耶律琮悵然道:“此番主動出擊,乃我所謀,未能功成,誠我指揮作戰不力。今陷大軍於險地,更是我懈怠之責。我愧對三軍,更無顏回見陛下國人,唯有替大王爭得撤退良機,希望大王,能爲大遼,多保存一些元氣!”

耶律琮的話,讓耶律屋質感慨甚多,沒有多贅言,只是抱拳,鄭重應道:“敢不盡死力!”

很快,耶律琮命人舉起他的大旗,以鐵鷂子軍爲先鋒,糾集中兩萬軍衆,朝着安審琦軍反攻而去。安審琦這邊,知道自己的軍隊有多少斤兩,早已不堪重負,是以作戰很聰明,只爲糾纏牽制。

但是,當面對耶律琮親自率衆,發起近乎絕命的進攻時,雖然積極應對,努力抵抗,還是被沖垮了。這並不能怪南口漢軍無能,只是,戰到這個份上,已經不能再苛責他們什麼了。

南口漢軍雖被沖垮,但漢將們卻不甘休,各自集結散卒,還欲作戰。而柴趙高那邊,在安審琦被擊敗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不管,而是帶着人盯着南口前的遼軍大部,想要釘死他們。

耶律琮這邊,見無法吸引其它漢軍,也果斷做出選擇,兵分兩部,一部繼續追殺安審琦軍,一路由他親自率領,去打柴趙側後。

如此以來,可就不能不管了,在耶律琮策應下,耶律屋質終於尋得機會,安排人撤退。在整個撤退的過程中,耶律屋質始終在殿後的最前方,親自指揮作戰。

隨着遼軍的不斷撤入山口,漢軍這邊急了,也跟着變動,由高懷德率軍,對付跟瘋狗一般的耶律琮,柴榮與趙匡胤則率衆,緊咬着耶律屋質不放。

一路糾纏追擊,不讓遼軍撤退。在這個過程中,耶律屋質不斷安排調動軍隊阻截,爭取後撤的時間,雖然連續被擊潰五波殿後之師,但撤退,反而更加從容。

自南口至居庸關下,漢遼雙方的屍體,幾乎塞滿道路,鮮血將之染紅。最終,在付出了極大代價的情況下,還是讓耶律屋質領軍撤回了關內。趙匡胤想領軍趁機攻關,但遼軍早就做好的關防準備,不果。

檀州的大軍,趕到南口時,柴趙漢軍已然追進了穀道,還是一部騎兵,等主力趕到時,南口只剩下耶律琮率領的遼軍了。

對於他們,惱怒的漢軍,像羣狼一般衝上去,將之消滅。耶律琮戰死,跟隨他的遼軍,剩下有五千來人,投降。

南口大戰,至此戰罷。

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7章 風波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9章 求援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84章 示警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08章 先取許軍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3章 楊業述職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413章 分食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78章 火油彈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04章 解決第1713章 機遇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33章 納了第313章 晉王第288章 趙普使蜀2半島史話·桓王第357章 國滅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811章 歸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68章 榮寵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93章 班師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407章 麻煩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33章 西征!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24章 辭表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429章 向南!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68章 機遇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半島史話·桓王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74章 帝崩第129章 叔父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94章 善後第298章 王著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