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進兵方略

兵馬安排的徵詢,劉承祐是問慕容延釗郭榮兩人的,不過,此慕容延釗很是淡定地搖頭,說:“兵馬之調動,乃陛下只令,樞密之任,末將等只需聽候差遣即可。”

慕容延釗說得從容,注意力集中在收拾烤肉上,劉承祐聞之,先愣了下,注視了下他神色,方露恍然,嘴角咧開一道笑意,轉向郭榮:“我們的殿帥,說兵馬調動是你的職責,說說看吧,如果開春動兵,準備調動哪幾支軍隊?”

興致上來的郭榮,也不遲疑,飲着小酒,侃侃道來:“東京禁軍,以小底軍全軍、護聖軍左廂、奉國軍左廂、鐵騎軍左廂,再兼一部分襄、安、蔡、鄧地方軍隊,計以三萬步騎。若順利進佔江陵,可奪其水陸軍馬,再用荊南錢糧、民力。由此軍力,足以掃平湖南,不論形勢如何發展!”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感受着郭榮的自信,劉承祐又滿意了,道:“看來郭卿,是胸有成竹了!”

“陛下如決議動兵,自是勝券在握!”郭榮舉杯相邀。

“師出何名?”劉承祐朝慕容延釗示意了下,又與郭榮相碰,問他。

雖然可以直接發兵,但爲了吃相,爲了大義,還是不要那麼地強兇霸道。而郭榮顯然也有考慮,說:“只需差人聯絡張文表即可!只湖南一動兵,就給了朝廷動手的藉口!”

“唐軍的反應,可曾考慮過,那鄂州的劉仁贍,可十分強硬!”劉承祐說。

“據察,劉仁贍此人,雖有馭兵之才,但善守而不善攻,再兼其受制於金陵小朝廷,豈敢擅動?”郭榮道。

劉承祐嘴角微翹,說:“如今在金陵掌權的,可是以韓熙載爲首的江北士人,他們未必會無動於衷!”

郭榮卻很肯定地搖頭:“自我朝收取江北,南唐國力漸衰,雖有韓熙載等人進策革新,但失去淮南影響,是難以挽回的。再加上,每歲的歲貢,對其財政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因變革之故,又得罪了大批的兩江權貴、豪強、商賈。如今金陵朝堂上的情況,陛下應當也清楚纔是。再者,以朝廷對李璟君臣的影響,其苟安已覺幸,又豈敢與我朝作對?”

郭榮所言,當然是有道理的。淮南一戰,盡失江北,雖然刻骨銘心,但兩年的時間下來,也足夠緩解傷痛了。唐宮之中,李璟仍舊是吟詩作賦,醉生夢死,豪奢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屈辱稱臣之下的奮進之心,已然消磨得差不多了。

並且,因爲江北派當權,再加他的皇太子李弘冀爲首的一干人,有些太過激進了,終日喊着收復江北,出兵中原,使得李璟又把馮延巳給擡了出來,用以打壓。馮延巳領着一干人,開始攻訐韓熙載的改革成果,黨爭復起。

另外一方面,還有一些身在唐營心在漢的唐臣,他們與中原聯絡頗多,基本以鍾謨爲首,在兩方之間,還能起到攪屎棍的作用。

當年,被劉承祐放還金陵,對於鍾謨的成分,南唐朝廷還引起了一番爭論。還是憑藉着三寸巧舌與深厚的表演功力,再兼東京這邊爲其宣揚“忠名”,李璟選擇了相信鍾謨。且因爲顧念鍾謨被擄去東京的苦楚與堅貞不屈的品質,還將之提拔爲門下侍郎,到今年春,又拜相。

是故,在金陵相互掣肘的情況下,鄂州的劉仁贍想要有所作爲,絕不容易。

而郭榮,則繼續發言,神宇間始終帶着自信:“再者,即便劉仁贍敢動兵,在我朝有準備的情況下,以鄂州之力,也難以造成太大影響。而倘若沒有唐廷的同意,劉仁贍豈敢擅自動兵,他需要考慮後果。

甚至於,臣倒希望劉仁贍擅自發兵。那麼,朝廷又可遣使申斥問罪,激化唐廷內部矛盾。若能引得李璟殺了劉仁贍,那於我朝而言,則更足喜了......”

此冬未過,兵馬未發,情勢未定,郭榮已然一副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樣子。

而君臣兩人聊得歡,慕容延釗在旁卻吃得歡,見狀,劉承祐忍不住道:“我的殿帥,不要只忙着吃喝,對於郭樞密的方略,你有什麼看法。小底軍、鐵騎軍可都爲殿前司所轄,你總該發表些意見!”

迎着劉承祐的目光,慕容延釗這才放下手中的羊肉與酒杯,擦了擦嘴上的油膩,又捋了捋鬍鬚,輕笑道:“陛下與郭樞相,所思所慮,已是十分周詳。若要臣再作補充,那只有將嶺南的僞朝與巴東的蜀軍考慮到了。不過此二者,實不足爲慮。另,湖南境內之蠻族,也是股力量!”

“呵呵!”顯然,慕容延釗嘴在吃喝,但一直傾聽着,劉承祐端起酒杯,淺酌一口,緩緩道:“那麼現在,還剩一個重要問題,何人統兵!”

聞言,郭榮微微一笑:“陛下召慕容殿帥進宮,用意當在此吧!”

看向慕容延釗,劉承祐目光炯炯,問道:“自南征之後,卿在東京也待了兩年多了,可願率師南下?”

“陛下有命,臣不敢辭!”慕容延釗很果斷,表情肅重地拱手。

事實上,當劉承祐談及荊湖的時候,他心裡已經做好了,率軍出擊的準備。

“說說看,有沒有進軍方案?”劉承祐問。

“聚兵於郢州,輕裝疾進,直趨江陵,迫高保融投降,奪其軍,取其糧,而後渡江進取湖南,掃平周、張之類......”慕容延釗說得異常輕鬆。

“就這?”劉承祐說。

慕容延釗道:“南方形勢不定,臣只能說出大體用兵方略,再詳細,只能待發兵之後,再因時因勢調整了!”

“好!”劉承祐卻是一副認可的反應,一撫掌,道:“用兵之事,朕將委卿,卿當好好思量!”

“是!”

“來!”劉承祐又舉杯,邀請二者:“我們一起幹一杯,就當慶祝議出的這進軍方略!”

痛飲一杯,劉承祐又瞧向郭榮,幽幽道:“今歲湖南大飢,若明歲春動兵,當地百姓,必然遭受苦厄啊!”

郭榮平靜地應道:“陛下有恤民之心,臣佩服。或可選擇春夏之交進軍,如此,尚不耽誤春耕,還可就地取夏糧而用!”

“好!”劉承祐露出了笑容。

“不過!”郭榮語氣一轉,把玩着手中的酒杯,道:“今冬戰方休,明歲又啓戰端,即便規模不大,但也是千里遠征,宰臣們會同意嗎?”

聽郭榮這麼說,劉承祐眉毛上挑,瞥了他一眼,臉上浮現出少許的顧慮,但略作沉吟,道:“那就需要,郭卿去說服他們了。宰臣們非庸碌之人,事關統一的國家大略,想來也會理解的!”

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50章 喜訊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96章 缺人了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92章 定州事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85 禮賓館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51章 林邑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41章 小風波第80章 進攻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39章 那一腳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51章 結束了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09章 在長安第2052章 回京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397章 指點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79章 長教訓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3章 老臣凋零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67章 遺表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34章 驚陶谷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47章 視察第58章 回師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374章 善待第15章 名單第173章 日常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