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選擇

東京馮府。

“相公,您回來了!”

在僕人的迎候下,馮道歸府。用眼神示意下來,門房小廝,迅速地將府門閉上。雖然被遼帝拜爲公卿,仍舊顯赫於朝堂,但這馮府卻顯得冷清得很。

時入三月,天氣也慢慢溫熱起來,邁着老健的步伐,直入廳堂,馮老相公一邊解開袍服透氣,一面接過扇子扇着。

待婢女奉上茶水,連飲兩口,方纔緩了下來。沉沉地呼吸了幾口,氣息有些灼熱,就是不知究竟是天氣燥熱的緣故,還是其心情煩悶所致,皺着眉,臉上的溝壑似乎更深了。

“吩咐下去,讓府中人都都收拾收拾,準備好行囊。”嘆了口氣,馮道朝候在側邊的僕人命令道。

僕人有點不知所以,愣愣地望着馮道,疑惑道:“相公,您是要出遠門?”

“蠢材!”聞言,馮道鬍子一飄,立時叱罵道:“你看這東京城中,滿城帶甲,府門外巡邏不斷,能放老夫走脫?”

馮道這卻是動了無名之怒,擡眼見着僕人唯唯諾諾的樣子,卻不由無奈地搖了搖頭,自己與這愚魯庸僕計較什麼。

擺了擺手,嘴角揚起點苦笑,說:“出遠門,這個說法倒也不算完全不對。罷了,儘快吩咐下去吧......”

“是!”

自進入三月後,東京城中的動靜卻是越發大了,契丹人一副想要將城池搬空的樣子,撤還之心,已是不言而喻。

有的石晉老臣,暗暗竊喜,只望着胡虜早點還軍。但馮道卻沒那麼樂觀,老相公頭腦清醒得很,真當耶律德光掠奪些財貨就能滿足了?

今日崇元殿早朝,下朝後,耶律德光單獨召見他閒聊了一會兒。聞馮道是否真的效忠大遼,是否真心侍奉他。還提起當初馮道出使契丹,在北國待了兩年的事情,與他嘮了嘮當年的日子......

幾乎是在同馮道明示了,這老狐狸又豈能不明白,自然悉心應和,善表忠誠,沒有一點不識時務。這不,一回府,便讓人拾掇行囊了,都不用契丹人上門催。

當然,要問他本心如何,絕對是不願雖遼廷北上的,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吶。

站起身,馮道的表情很嚴肅,踱着步子,長吁短嘆的。現在,於他而言,唯一值得慶幸的,便是家人子嗣,沒有隨他赴汴。

“這麼長時間了,一點消息也未傳回。也不知,信有沒有送到晉陽,有沒有聯繫到?”不由得,馮道遙望西北,心中暗念道。

不過,很快表情間苦澀更甚。就算聯繫到了,遼主率師數十萬,劉知遠又豈會窮河東之力去衝擊契丹大軍。思索間,馮道對他晚年的生活不報什麼希望了,哪怕他已經是半截身子入黃土的人了。

“沒準,老夫日後,真要長眠於異國他鄉了......”面浮蕭瑟,語帶惆悵,馮道捋着長鬚感慨道。

情緒中透着憤懣,不過,僅此而已。

......

與馮道沒得選擇相比,契丹統治下,中原各州石晉的遺臣降將們的選擇,可要多多了。

東京以西百里,汴水之上,一支船隊溯着河流緩慢地向西行駛着。船有數十艘之多,桅杆上揚着遼旗,都是大船,吃水很深,可以想見,船上的貨物很沉重。

這支船隊,發自東京,船艙中裝載着的,大部分都是遼軍收繳的各類軍械鎧甲,準備走水路,運往北方。

船上,除了擬楫的船伕外,護送的軍隊,大多是原晉軍降卒,護船士卒加起來,得有個上千人。當然,還有一百來人的契丹人隨行監督着。

這支晉軍降卒,能被派來運輸甲械這等軍事物資,顯然是得到了契丹人“信任”的。他們的統領名叫武行德,原本在晉朝禁軍任一軍都虞侯,去歲契丹大軍入汴後,與大多數石晉軍隊一向,俯首而降。

投降之後,武行德便成爲了一名合格的漢奸,契丹人面前的積極分子,十分賣力地迎合,替其賣力,取得了契丹人的信任。直到今日,被委以要務。

其中一艘船上,武行德穩穩地站在船艄,目光掃過汴河岸上一處鎮甸。房舍連片,靠着汴水,本該是一處繁華大鎮,然而此時卻是一片蕭索之狀,冷清異常。

“大哥,還有六十里水路,便至河陰了!”一名穿着軍校服裝的男子走到武行德身邊,向他稟報道。

男子是武行德的弟弟,武行友。

“嗯!”武行德年近不惑,身體偉壯,說話甕聲甕氣的:“準備得怎麼樣?”

聞言,武行友心虛得朝遠處的契丹軍士瞄了眼,小聲地緊張道:“老弟兄們都聯絡好了,願意追隨您,只要您一聲令下!”

“今夜,在河陰動手!”武行德果斷道:“吩咐下去,不要表現出異樣,讓契丹人發現了!”

“是!”

“不成功,便成仁!”望着河岸邊上,漸漸變小的鎮甸,武行德暗暗賭誓。手用力地抓着船舷,他力氣極大,竟然將那硬木抓出了印子。

傍晚時分,船隊順利地行至河陰,拋錨靠岸,當大爺的契丹士卒在軍官的率領下先行下船,準備到河陰碼頭上歇息休整。這些胡人顯然不習水,不到兩百里的水路下來,狀態已十分地糟糕。

而武行德仍舊勤懇賣力地將船隊處置好,這才帶着人下船。天黑之後,亮出了獠牙。

武行德在這支晉軍降卒中,威望實則很是不錯,糾集了三百來名勇士,提劍曳刀,直襲監軍的契丹軍士。

既不在狀態,又沒有警惕,一百多契丹人全部被殺。武行德親自斬了押運的契丹軍吏,取其頭顱,拎着返回。

碼頭上的動靜,早引起了注意,已經動了手,也沒有任何再遮掩的意思了。武行德召集所有解運降卒,將契丹軍吏的頭顱展示,扯足了嗓子,說了一番激勵人心的話:

“我輩受國厚恩,而受制於契丹。河東劉公,天命所歸,已於晉陽稱帝,號召我輩中原軍民,共抗胡虜。如今海內沸騰,契丹欲返,我等與其離鄉井、投邊塞,爲異域之鬼,曷若與諸君驅逐兇黨,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

第323章 鬥法第2章 父母兄弟第121章 登乾元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470章 分封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59章 不知死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97章 財計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60章 “暴斃”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51章 林邑國第41章 探監第387章 就國第376章 對策第98章 山道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77章 嚇人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21章 登乾元第118章 查抄第35章 瑤華春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08章 新貴第39章 濮州案(2)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17章 潑冷水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338章 爭執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30章 陳橋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章 父母兄弟第393章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65章 決議南征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416章 面試第13章 考校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7章 小張探花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12章 兄弟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2章 大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