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晉陽來人

沒有乘坐任何代步工具,高防慢慢地走在上黨古舊的街道上,月光靜靜地灑下,落在他的背上,映照在土石地面上的影子,顯得有些凝沉。

以其精明,當然能夠察覺到白日那場風波的異樣,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他還是第一時間就將懷疑地目標鎖定在了王守恩身上。自己都能想到,那麼以殿下的睿智,再加郭、向等俊才,自然不可能沒有察覺......

思及當日,還在劉承祐面前專門替王守恩說道那些好話,到今時,高防心頭心緒卻是尤爲煩雜。對王守恩的貪黷本性,他是打心底厭惡了。

沉思間,擡眼已至節度府衙,望了望守備森嚴的高門,高防理了理衣衫,上門謁見。

“殿下!”

劉承祐是在書房中接見高防的,神色平靜,示意其免禮,引其入座,語氣溫和地對他道:“白日若非高判官將那些百姓安撫住,只怕事態擴大,發生更大騷亂,那可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從劉承祐之言,根本不能分辨出他的態度,高防只是輕輕地搖了兩下頭,感慨道:“下官只是盡本分職責罷了,彼輩聚衆逼請,殿下雅量寬宏,冷靜處置,這才令人敬佩。”

淡定地擺了擺手,劉承祐平靜地看着高防,慢悠悠地問道:“對他們所請,你覺得,孤,當允不當允?”

聞言,高防不假思索,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必不能允!殿下率王師,匡復潞州,使治下生民免受於胡寇無休止的盤剝掠奪,已是天恩浩蕩。黔首無知,性貪而無厭,受人蠱惑而不自知,無理求告,殿下只需善加寬撫即可,實無需理會其所求......”

聽完高防的表態,劉承祐立刻抓住了“重點”:“受人蠱惑?你覺得,那些愚民,是何人在背後鼓動唆使啊?”

劉承祐的話輕飄飄的,高防聽到了,卻下意識地低下了頭。斟酌片刻,方纔長嘆一聲:“如此驕恣肆意的無知作爲,舍其還誰?以殿下的英明睿智,只怕心中已有數吧......”

劉承祐一時沒接他這話,舉杯飲了口茶水,才以一種通報的口吻對高防說:“孤喚高判官前來,是爲了告訴你一則不幸的消息。方纔王府來報,王巡檢突染瘧疾,不及尋醫救治,已經暴病而亡。”

話音一落,高防猛地擡起頭,愕然地看向劉承祐。在他平靜的目光注視下,漸漸收起了臉上的那些許驚容,嘴角泛起些苦澀,高防低聲應道:“那可真是太遺憾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劉承祐則繼續感慨道:“王巡檢畢竟是舉義功臣,未及看到契丹北逃,中原鼎定之日,便半道而亡,實在令人嘆惋,痛惜啊!”

說話間,劉承祐一直看着高防。

而高防見着劉承祐這副感情沛然的唏噓模樣,心中愈感複雜,對眼前少年的認識,卻是又加深了一層。

“王巡檢雖不幸病亡,對其後事,卻不能不重視。葉落歸根,我欲遣高判官,護送王巡檢棺槨還鄉,交與其家人,入土爲安。”劉承祐又吩咐着。

高防很乾脆地應承道:“下官願盡一份綿薄之力。”

“甚好!”劉承祐點頭。

臨了,又悠悠然地提了句:“對了,我想,明日府衙前,當不會再有今日這般的風波動靜了......”

......

第二日,王守恩“暴斃”的消息快速地傳遍全城,然後,果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王守恩到任上黨,時間本就不長,又未有施恩於民的舉措,反而將貪財好利的名聲傳揚開來,除了家世顯赫之外,再沒值得稱讚的地方。

要是高防“暴亡”了,或許還能引起他人的哀思與懷念。王守恩,說句實在話,要是讓他在潞州爲官久一些,也許他的死,會引得民間一片叫好。

劉承祐初至上黨時,面對王守恩的張狂,對其忍讓,掩起殺心,除了高防那一夜的勸解外,還真的只是顧及他“舉義功臣”的身份,爲了避免一些不良影響與麻煩。

契丹括錢那點事,原本大夥心知肚明的,州縣興復,官、民之間默契地不提便是。王守恩卻因爲他那莫名的怨氣,硬是要搞事,如此一來,將劉承祐徹底激怒了,也就毫不猶豫地選擇徹底清除這顆毒瘤!

當然,王守恩的死也不是一點影響都沒有,至少在上黨監牢中,就有好些人,惴惴難安,惶惶不可終日。

沒有人繼續鼓動,果然再無人敢大膽犯險,到府衙找劉承祐討要“括錢”。但是,此事的風波終究是造成了的,想要消弭,仍舊需要一些安撫人心的舉措。

在劉承祐想法子的時候,來自晉陽的使者,給他送來了一場及時雨,解了他此憂。

節度府中,劉承祐率着文武臣僚,恭聽詔制。劉知遠的詔書,大抵出在蘇禹珪之手,筆參造化,文辭極佳,又是用典,又是駢句,劉承祐聽得是腦袋發矇,更遑論張彥威等文盲將校了。當了皇帝,果然一切都不同了......

詔書聽入耳,雖覺酸澀難懂,但大意劉承祐還是領會得到的。對劉承祐此番南下的戰果,進行了梳理性的總結,又有一段勉勵之語,然後是賞拔之辭。

劉承祐此前上書中的官職任免,劉知遠一概同意,比如王守恩、高防、李萬超......

而一下子抓住劉承祐眼球的,是另外一份詔書:河東管內,自前稅外,雜色徵配一切除放。就此詔書,足夠安撫民心,雖然,免除的只是正稅之外的那些“苛捐雜稅”......

晉陽來使,是個青年,比劉承祐大不了幾歲,形象算不得俊朗,但氣質卓越,很有風度的樣子。

與劉承祐,還挺熟,是他的表兄,名叫李少遊。他是劉承祐舅舅李洪信的兒子,爲人小有文才,學而不究,博而不精,腦子卻又十分靈活。當過一段時間浪蕩子,後來被李洪信抓入軍中磨礪了兩年,終究沒有表現做武將的天賦,又軍轉政,此前在河東節度豔母中當了個主簿,一直到如今。

“二郎,你此番領軍南征,可真是一鳴驚人啊!”引其入二堂單獨敘話,剛坐下,李少遊便笑眯眯對劉承祐道。

“仗都是手下將士打的,何足道哉?”劉承祐平淡地回了句,仍舊拿着詔書研究着。

顯然早就習慣了劉承祐的性子,對其“冷淡”不以爲意,李少遊繼續說着:“你可不知,晉陽的那些驕兵悍將,對你領兵頗有微詞,尤其是史宏肇那些人,不過拿下代州殺了王暉罷了,就彷彿當世名將一般。你的捷報傳到晉陽之時,他們的表情有多精彩,你肯定想不到......”

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淺談兩點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707章第398章 換個思路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17章 修法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726章 民何以安?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3章 田畔問對第1755章 良平島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49章 邊情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5章 坐不住了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74章 帝崩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38章 爭執第401章 老郭威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3章 夜宴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43章 不自知第376章 對策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756章 海豐號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76章 君心難測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8章 賞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世宗篇終 駕崩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