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燕王南來

畢竟冬時,太陽西滑很是迅速,伴着陣陣席捲南下的北風,暮色漸臨,北國大地,再度爲冰冷徹寒所佔據。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跌宕不平的道路,曲折地駛向南方,這是通往永清的官道,路不寬,未經修整,不便走。道途空蕩冷清,沒有什麼行旅,只有不少雜亂潦倒的枯草在冷風中搖曳,一派頹敗孤寂之景。

呼嘯的北風中,一陣隆隆的馬蹄聲踏破此間的孤冷,雄健的馬蹄踐踏着地面,蹄鐵與堅硬的凍土碰撞,發出尖銳的敲擊聲。

這是一支精銳的騎兵,觀其規模,概有千騎以上,而騎隊之中打着旗號,乃是“燕”旗,顯然,此乃幽州來軍。

而時下,燕騎陣中,燕王趙匡贊正被拱衛着。

作爲大漢北方權勢最強的藩鎮,趙匡贊仍舊顯得年輕,比起去歲,最大的變化要屬其稠密的胡茬了。一年多的燕王生涯下來,氣場明顯強大不少,提拔的身軀間時刻透着點內斂的自信,那是執掌一方強藩的加持。

面無表情,目光平靜地望着綿延向南的道路,趙匡贊手一揚,率先減速,緊隨其後,身邊護衛的燕騎也俱放緩馬速。戰馬受限,在一陣籲律律的嘶鳴聲中,隊伍停了下來。

座下健馬打着響鼻,噴着白汽,趙匡贊召來負責探引道路的屬將,問道:“快到永清了吧!”

“回大王,永清距此已不過十里,日落之前,可至城下!”屬將答道。

問言,趙匡贊以一種莫名的語氣說:“如此倒也算守時了,只是不知天子那邊,是否會怪罪我遲慢?”

趙匡贊此來,是受劉承祐相召,前往永清覲見,用制書裡的話來講,叫作共商國是,以彰君臣厚誼。

事實上,面對天子相召,如何應對,趙匡贊是經過一番遲疑的。臨行前,針對來與不來的問題,趙匡贊也曾召集親近僚屬將吏進行商討。

趙匡贊有心奉承製南下謁君,但是有不少屬臣將校勸阻他,說大王身負幽燕軍政,責任重大,又說漢帝相召,其意不明,不便輕動。

總而言之,就是對朝廷不信任,對天子心存疑慮,勸趙匡贊切莫輕離雷池,而涉“危地”。

而趙匡贊,儼然受到了影響,有所偏向。在這個時候,劉承祐此前佈下的一子,權盧龍觀察使高防站了出來,力斥衆議,進言趙匡贊,規勸他對天子與朝廷勿行疏離之舉。並以性命擔保,南下必然無恙。

高防前因與昭義節度常思有隙,矛盾激勵,遭受打壓,幾喪性命。後因禍得福,憑着漢興之時與劉承祐的那點交情,被其想到,趁機調離潞州,右遷幽州。

彼時燕王趙延壽新喪,原主政一把手張礪去得更早,趙匡贊新繼之,燕兵上下,一片混亂不穩。

高防奉君命北上,攜朝廷大義,既爲中樞監管幽燕,同時更重要的,還是協助趙匡贊彈壓不臣,爲大漢將盧龍這個北方強藩穩住,以使之正確地履行拱衛大漢北方的堡壘職責。

高防向來是個有格局的人,眼光遠,識大體,履任前也曾南下東京,被劉承祐接見,君臣倆足足談了一個半時辰,明析自己的使命之後,方纔長拜而驅車北上。

履職之後,高防也是積極協助趙匡贊,外御契丹,內撫軍民,並且充當其與朝廷之間聯絡的紐帶,消除誤解,緩和矛盾。

在此前,幽州遭受遼軍的重大壓力之時間,能得南線漢軍的支持,便有高防的協調之功。當然,僅憑高防,那是沒有這個能量的,然而他背後站着的,是大漢天子。

可以說,趙匡贊得以迅速地接收幽燕權力,擺平內部紛爭,並且權勢日漸穩固,高防是起了大作用。對於高防,趙匡贊心存感激。再加高防不俗的理政能力與品格操守,又有幾分敬佩之情。

故高防據理力諫,趙匡贊終是擱下心中的疑慮,下定決心,奉制。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另外一個燕軍的重要人物的意見,也起了決定性作用。盧龍節度判官,李恕,他與高防持相同意見。

李恕此公,是跟隨趙匡贊多年的老人了,一直倚爲心腹。當初趙匡贊還在晉昌軍(劉承祐繼位之初改爲永興軍)任上時,便曾受命身入東京,打探情況,奉表獻降。

有高、李二公背書,趙氏麾下那些將吏的意見,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做下決定之後,趙匡贊便收拾行裝、儀仗,率軍南下。

即便如此,爲防不測,此番南下,趙匡贊也帶了上千精銳騎兵,其中包括一部“刺面都”士卒,由燕軍悍將趙思綰統領的刺面都,經過趙匡贊有意的扶持,已壯大成燕軍中訓練最精銳,戰力最強的卒伍。

在這支騎兵後方三十里,另有五千燕軍步騎,用以策應。總之,燕王此行,陣仗甚大,比天子劉承祐的聲勢還搞得大。

不過動身歸動身,南下的速度卻不快,甚至有些拖沓,在經過漢軍所設關卡、隘口之時,還刻意地逗留了些時日。就是卡着永清軍議的時間,到了也沒與會,但是,傍晚將近,還是到了。

此時,住馬在側,聞趙匡贊之言,趙思綰不由接話,嘴裡很不客氣:“大王不遠數百里,趟此等風寒,前來面君。按末將的意思,天子就算親自出城來迎,都不過分,又豈會責怪大王。”

在雖趙匡贊北赴幽州後,趙思綰日益驕狂,聞其狂言,處在趙匡贊另一側的高防眉頭不由聳了一下,瞥着此人,目光冷厲。

近來,燕軍中漸生一股力量,由一干將領並本地軍功豪族爲主,政治主張便是攛掇趙匡贊自立,意圖藉以左右逢源,恢復在漢遼拉鋸交鋒之間損失的土地、財產等利益。

很愚蠢的想法,但很有市場,而趙思綰在其中,屬於中堅力量,這個人骨子裡,似乎天生就有“反漢”因子。

對於此點,高防深爲憂慮,心中已經做好了,此番面君當與天子就幽州的形勢仔細交流的打算。時下,聽其言,當即不留情面地呵斥了一句。

在趙思綰動怒之前,趙匡贊插了句嘴,以一種不容置疑地語氣道:“不得放肆,爲人臣者,怎敢藐視天子!”

“繼續南下,日落之前,必至永清!”言罷一招手,率先策馬向南奔去。

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18章 進兵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65章 看衰第439章 自請其罪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768章 崩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376章 對策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5章 春闈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3章 考校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95章 大洗牌第17章 鼓譟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64章 邊事不寧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708章 格局278章 軍務第96章 言官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2章 方略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11章 李沆第13章 考校第118章 商賈第103章 郭王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87章 “驚喜”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345章 剝削者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76章 效郭威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