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永清軍議

御駕營宿之地,叫做永清,乃河北中北部的一座小城。名爲永清,有邊境永清的冀望在裡邊,不過自唐季以來,中原紛亂,北虜猖獗,這邊陲之地何得永清。

平原上的城郭,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時下算是大漢帝國在河北實際掌控區域的最北端,南面是拒馬河,北邊就是幽、涿之地。

當初劉承祐自河北南下東京時,對北境的軍事防禦做了一些安排,曾定下一約,漢軍不過南易水。然而兩年多的時間下來,隨着各州主軍將吏不斷完善防區,再加朝堂的調動調整,莫說南易水,拒馬河都越過了。

瀛洲這邊,原本的鎮守軍使是慕容延釗,在防線北移的過程中,以旗立霸水,繕關隘益津爲終。不過後來,慕容延釗被調入東京統領禁軍,轉而以馬全義接任。

作爲皇帝的從龍之將領,深受器重,馬全義也感其恩德,承其信託,到任之後,直接將駐地北移到永清。

原本,以無險可憑,隨駕將臣都勸劉承祐,離京既遠,更兼日長,再勿蹈危地,以防不測。對於臣下的諫言,劉承祐有所考慮,但還是決議北上永清。言辭煌煌,意欲親巡以慰戍卒之心。

事實上,永清遠則遠矣,然若論危險性,卻也嚴重不到哪裡去,否則,劉承祐又豈會不遲疑。只是身爲天子,不能坐鎮中樞以安天下,遙離於京師,總歸不是那麼安穩,尤其在大漢朝如今國內少安、四境不寧的情況下。

對於此點,劉承祐私下裡也有所思量,慮及深處,亦有冷汗迭出之時,雖則離京前已做了些準備,仍不免擔憂出現什麼變故。

劉承祐心裡也有所決定,此次北巡之後,接下來短時間內,他是沒有再出京的巡視打算了。行至永清,已生歸心。

在永清縣,巡閱防務、戍兵,是必然之事。場面效果自然是不錯的,劉承祐受到了臨戍將士的熱烈歡迎,萬歲之聲不止,效忠之音不絕。

劉承祐也親自下場,與底層將吏談話交流,又於校場高聲進行一番弘揚忠君愛國、建功立業的教育性演講。當然,那些激勵人心的演講稿都王溥代勞的。

行在處,十餘名將領自森嚴的守備之間,魚貫而出,面色雖各異,不過都帶着點喜色。這些人,都是大漢在河北防線上的基石軍使,鎮守主官,應詔而來參加“永清軍議”。

時下,若有北寇聞訊大舉南侵,必然會給邊防禦備造成不小的麻煩。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永清軍議的主題,自然是針對北方這兩年的局勢變化,進行一次調整。履至北邊,各城劉承祐早提前

此番軍議,雖說是一場關於北方邊防禦備的座談會議,但佔比成分更大的,還是劉承祐對戍防將領、軍使們的慰問、嘉獎、升拔,漢帝此來,是帶着滿滿的善意與恩典來的。一番懇談,君臣盡歡,不論邊將們對北來的少年天子究竟有多少敬畏,至少表面上,其樂融融。

劉承祐此來,罷了不少官,免了不少職,但多爲地方治吏,對於軍隊,態度上則明顯優容許多。

時值午後,雪已停,風稍住,西移之陽釋放着略顯寡淡的光線,爲這肅寒的北地增添少許溫暖。

站於門廊中,在趙匡胤的陪同下,張德鈞看着這幹邊將,態度十分和善:“諸位使君、將軍,陛下有言,請暫於營左賓驛歇息,以解行路、議軍之乏。稍晚,陛下將於行在之內設宴。”

張德鈞的話,讓將領們很是受用,意態之間,更顯放鬆,顯然此次永清之行,體驗很不錯,天子還是很關心、重視他們的。

都是幽、冀一線的鎮戍將領,各擔協防之責,常時面對契丹南寇騷擾,也免不了配合作戰,以收保土御邊之效,故平日裡少不了交往。

一干勇夫、豪將,招呼着各自相熟者,同路而去,議論之聲中,隱隱透着放鬆的意味。

不同於他人,李筠慢步獨行,耳畔忽傳一道明顯帶着恭維之意的賀喜聲:“恭喜李公,升職進爵,以天子對你的看重,他日南下進京爲將,亦在可期啊!”

回過神,李筠偏頭打量着身側之人,玄甲精裝,身被紅氅,英氣勃勃,年輕得過分。發聲之人,乃是祁州指揮使,羅彥瓌。

在方纔的御前軍議上,趁着融洽的氣氛,劉承祐授意宣佈了一份針對幽冀一線的邊防佈置調整,對於沿邊諸軍鎮戍進行了一番統籌規劃,伴隨着的是對行政區劃的梳理,廢州、並縣、置軍。

李筠以泰州(今河北清苑)兩載鎮戍之功,屢有勳勞,尤其受到天子的讚譽,受封廣信軍都指揮使,爵侯,食邑百戶,主定州以北、莫州以西的軍事。

講道理,前朝留用舊將中,李筠可以說得上是“春風得意”了。然而此時面對羅彥瓌,李筠平淡的語氣中,卻不免流露出酸意,有點矜持地說道:“天子素重少年,羅將軍青俊有爲,纔是異日可期!”

羅彥瓌,屬於早期投靠劉承祐的人才,是天子親信之臣,在此次軍議上,雖未有誇張的高官爵祿賞賜,卻也被提拔爲新設的度節軍都指揮使,統兵三千,拱衛恆、深地區。

論年紀,李筠可大了羅彥瓌不只一輪,然如今境遇卻實無太多差距,以其性格中的剛烈自傲,即便羅彥瓌將姿態放低迎合,這心裡仍舊不舒服。

熱臉貼了冷屁股,羅彥瓌心中不禁腹誹,不過按照中樞的規劃,今後廣信、度節兩軍少不了協防合作的情況,對方是前輩,也就忍了。

稍微寒暄了幾句,畢竟難以熟絡,羅彥瓌乾脆禮節性地告退,快步離開。

李筠也不以爲意,只是有些意興闌珊地盯着側前方,那邊嗡雜聲重,卻是幾名邊將,簇擁着一名鬚髮灰白的老將,原瀛洲防禦使——何福進。

就在不久前,天子劉承祐親自宣佈,以何福進爲北面都部署,負責統籌幽冀一線軍事防禦。可以說,何福進今後是李筠的直接上級,這纔是李筠意氣難興的根本原因。

若以資歷、名望,李筠或遜於何福進,但是,若論勇武將略,論這兩年的建樹,李筠自認更勝一籌,當年又是他主動帶人投靠北漢,獻誠劉承祐。

再加上,李筠更年富力強,朝廷欲設提調部署官,他是抱有些期望,然而事實並不如人意,天子欽點了何福進這個冬烘老朽。

既非興漢元臣,又非親信之屬,但就是選了何某。這樣的結果,李筠心裡很酸,竟生妒意。

不服氣!

樓閣之上,劉承祐一手搭腰,一手扶欄,佇立在冬陽下,平靜地打量着中庭。一干邊將,勾肩搭背、熟絡感情的情形盡收眼底。

眉目凝沉,劉承祐也在思吟着此次對北邊御備的調整問題,北面都部署的設立,是經他反覆思量,下定的決心。這代表着放權,而他繼位以來,所致力者,唯二字,收權。

這便是矛盾之處。

國家的戰略已然定下,就是南向,在此後的數年之中,朝廷的重心會放在南邊,無暇北顧,對於北方,一個妥善的佈置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軍權的下放與否,卻是重中之重,且幾度讓劉承祐猶疑。幾度審度之後,還是決定,該有的自主自決權力,還是要下放的。守土御邊,在北方局勢並不友善的情況下,中樞是不可能做到遙控指揮,且如臂驅使的。

只是涉及到統調人選之時,幾經甄別之後,選中了何福進,按照朝臣們的說法,沙場老戎,將帥之才。而就劉承祐自己判斷考察,也是能堪重任的。

當然,該有的制衡,也是沒有任何鬆懈的。比如李筠的廣信軍,羅彥瓌的度節軍,再加新置馬全義的保定軍,以及成德、義武、橫海三節度在側,倒也無需多虞。

而此時,新遷的保定軍都指揮使馬全義,就靜靜地站在劉承祐的身側,平靜而恭順地等待天子的垂訓。

良久,劉承祐一個稍顯僵硬的轉身,臉上帶着平和的笑容,看向年輕的心腹將臣,開口道:“你北上之後的表現,朕悉有所察,整備練兵,朕都看在眼裡。朝廷大略已定,此後北守南略,以拓土江北。幽州與朝廷,終難持一心,北寇倘有南侵,你在莫州,便是第一道門戶,當盡力協助何帥,勿致有失。朕以心腹之言相告,寄以厚望,盼砥礪前行。異日兵鋒北向,大軍北出,朕允你先鋒之職!”

劉承祐一番交心之言,讓馬全義情緒高漲,雙目泛紅,很是鄭重地拜道:“陛下厚任相托,臣感激萬分,必不負‘保定’之名!”

第1752章 放手第78章 火油彈第2052章 回京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98章 山道第43章 接見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8章 權謀手段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4章 外戚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53章 遁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99章 兩個人才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52章 聽政3第197章 財計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02章 絕境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68章 撤了第69章 夫妻密談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46章 流光園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50章 蜀亡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8章 楊蘇還京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66章 商業互吹第336章 怪圈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7章 嚇人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11章 李沆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33章 納了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85章 賜宴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40章 潞州三傑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99章 出宮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2章 “鄭州站”第227章 延州事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7章 附議第36章 奉宸營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78章 祭拜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