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

乾祐元年秋七月壬戌日,以河中李守貞叛,帝親率禁軍,誓師出兵。臨行前,將李守貞在東京的近親親戚十餘人,盡數斬殺祭旗。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李守貞造反準備的時間不短,可是對他的親戚們卻是不聞不問,當然,有機靈者見勢不妙,但身在東京,處在監控之下,根本沒得逃,用來給劉承祐祭了旗。

聞天子親征,貴妃高氏欲求隨駕侍候,大符也隨其後告請,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初劉承祐初有所意動,也將心思收起來了。而況,後、妃隨徵不算什麼,但眼下,還要考慮軍心。

近三萬大軍,自汴河逆流而上,水陸齊進。前期,東京這邊已經自民間蒐集了大量船隻、騾馬,用以輸送軍隊、糧械。軍器監閻晉卿被劉承祐調出,用以爲水路轉運使,陸路則以汜水守將白重贇負責轉運。

御營這邊,以舅父興捷軍都指揮使李洪建爲行營馬步軍都虞侯,宣徽北院使扈彥珂爲行營都監,又以廣銳左廂都指揮使劉詞爲殿前都部署,護聖右廂都指揮使韓通爲排陣使。

大軍水路並進,綿延數裡,可謂浩浩蕩蕩。龍舟上,登船舷而住腳,扶舷而立,環視四周,玄旗林立,舟船破浪前行,岸上遙遙可見,逶迤而行的隊伍。

這樣的場景,上一次經歷,還是在隨劉知遠討杜重威之時。不過那一次,主角是劉知遠。這一回,手掌乾坤的是他劉承祐。

此時劉承祐的心情,可以用躊躇滿志來形容,而對於此次平叛的前景,他也有必勝的決心。顧慮當然也有,但那是必要的謹慎心理。

......

在朝廷平叛動作,果斷高效展開的同時,關右地區,因河府之叛,立時風起雲涌。李守貞的叛亂,並未太讓人意外,或者說即便換個人造反,也不會太讓人驚訝。關右及周遭諸節度,或多或少,都抱着點吃瓜羣衆的心態,以觀時局發展變化。

同州,馮翊縣。

作爲河中府的鄰居,在李守貞扯旗造反的第一時間,同州便警惕起來,作爲州治的馮翊城,更是全面戒嚴。城頭,軍丁巡邏,象徵着大漢的黑旗,尚未摘下,而夾雜在其間的“薛”字旗,在秋風的吹拂下,貌似有些歪。

同州這個地方,從地理上看,於關中而言,很是重要,是渭北平原的東部屏障。基本上,東面之敵,若得渡河拿下馮翊,便可趁勢急進,橫掃渭北,直撲京兆也不是問題。

是故,一直以來,對於薛懷讓這個“同仇敵愾”的盟友,李守貞極盡拉攏,哪怕心裡十分藐視其人。要知道,他李守貞當年爲禁帥之時,薛懷讓不過是一個小角色,根本不在李守貞眼中。而今,竟也能與之平起平坐了。

州府之中,節度使薛懷讓,正躲在後堂中,唉聲嘆氣,一副遲疑不決的樣子。

去年在邢州,被劉承祐教訓了一頓,差點丟了腦袋,劉知遠爲了補償他,移之爲同州節度。到任之後,習性不改,仍爲惡政,以聚斂爲事。畢竟當初在邢州之時,家財都被充公了,到同州,自然得賣力撈回來。

在同州的時日,薛懷讓的日子還算舒心,但劉承祐繼位之後,就開心不起來了。當州鎮節度對朝廷心懷疑忌之時,便已經危險了

不過,在李守貞造反之前,雙方之間打得火熱,等河中那邊來真的了,薛懷讓這邊,心裡又不禁泛起了嘀咕。

雖然李守貞吹得很厲害,好像挺進中原滅漢很容易一樣,但對其能否功成,薛懷讓摸着良心想,是沒有多少信心的。去年他可在邢州見過劉承祐,那可不是一般的幼主,差點把自己砍了的狠角色,怎麼可能被李守貞嚇到。

生死榮辱,休慼相關當頭,薛懷讓似乎才意識到劉承祐究竟有多恐怖,欒城一戰的威名,起作用了。

另一方面,薛懷讓早已是知天命之年,從軍幾十年,從屍山血海中打拼出來,一直到鬚髮灰白了,才得機奮起成爲一方節度。對於這個時代的大部分武將來說,能爲一鎮節度,已是其人生的巔峰了。

而於薛懷讓而言,不足一歲安逸的節度生涯,也將其意志消磨得差不多了。髮妻亡,新納嬌妻美妾,夜夜新郎,子孫滿堂,享盡榮華。事實上,若不是因爲邢州那檔子事,他薛懷讓腦子被驢踢了,纔會與李守貞靠得那麼近,乾造反這麼大風險的事。

“節帥,河中的使者又來了,說一定要見您。”管家急匆匆地奔至,站在門口,向有些坐立難安的薛懷讓稟報。

“還真是沒完沒了?”薛懷讓頓時就爆發出來,叫罵一句,發福的臉上,肥肉直抖。

舉叛之後,李守貞便派心腹孫願西來,邀請薛懷讓起兵。只是到馮翊之後,便被薛懷讓撂在一邊,幾番求見,皆爲其所拒。第四日了,而這已是其求見的第七次。

“人在哪裡?”薛懷讓語氣挺衝。

“正堂。”管事小心地答道。

“讓他等着!”

按照薛懷讓本心的想法,是有點不想搭理那廝的,但是,幾經思量,還是決定見一見。

“參見薛使君!”在堂間,河中使者孫願也是滿臉的焦慮,待見到腳步帶風進堂的薛懷讓,立刻眉開眼笑,迎了上去,姿態放得很低。

“本帥身染風寒,心情不佳,怠慢使者了!”看着使者,薛懷讓一副焦慮不定的模樣,語氣急躁地說道:“你來見本帥,有何事?”

聞問,孫願一愣,哪怕心中對此行的目標已經沒有多少信心了,但見薛懷讓那裝傻充愣的表現,仍舊不免愕然,拱手急聲道:“下官奉秦王之命前來,請使君依照約定,起兵會盟。”

聽其言,薛懷讓連連擺手:“哎,我而今老眼昏花,有心無力啊。”

這孫願顯然不適合做使者的,見狀,直刺刺地質問:“使君此言何意,難道欲違約背盟?”

薛懷讓是什麼人,哪裡容得此人猖獗,心裡頓時就有了怒氣,不過想到自己貌似不佔“理”,於是回答道:“怎麼會,本帥不說一言九鼎,也非背義之人。”

聽薛懷讓這麼說,使者神情頓時轉緩,當真什麼都寫在臉上的。不過,薛懷讓接下來的話,又使他由晴轉陰。

“不過,同州不似河中,兵微將寡,難付大用。秦王兵多將廣,實力雄厚,想必以河中之力,秦王足以成就大業......”

薛懷讓這話,要是讓李守貞聽到,估計能讓他鬱悶到吐血。之前“戀姦情熱”之時,可完全不是這樣的。

使者孫願也是一口氣給憋得狠了,緩了緩,才說道:“使君不可自我菲薄,有同州軍相助,於秦王而言,是如虎添翼。”

“我只恐影響到秦王大業,這樣,本帥率軍駐守同州,爲秦王擋住西面官軍,如何?”

就是再蠢,也不敢把薛懷讓的話當真了。馮翊距離河東城可不遠,在這兒拖了這幾日,孫願估計也得了李守貞的最新指示。

只見他稍微思量了一會兒,拱手請道:“既如此,便不勞同州之軍了。不過,秦王欲率軍西進,借道馮翊,經略關右。還請使君下令蒲津守軍放行,這當無問題吧。”

“這是自然,此小事耳!”聞言,薛懷讓只是稍微考慮了下,大手一揮,直接允諾:“本帥稍後便發令!”

“兵貴神速,還請使君儘快降下手令,以便通行。”孫願請道,不是很相信的樣子。

見狀,薛懷讓老眉緊皺,有些不滿。不過,還是當面讓屬吏寫下軍令,他是不認字的,蓋上大印,便交給孫願。

“多謝使君,下官這便告辭了!”

“不送!”

待到使者離去後,薛懷讓趕忙召來牙將,吩咐着:“你親自去一趟西蒲津,告訴守將,不準放蒲軍一兵一卒過河!”

第90章 安東國王?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26章 冬至宴2第353章 信使第364章 漢宮之內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85章 浮雕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79章 勢孤危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15章 瀛州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66章 商業互吹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97章 怪圈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77章 耶律妃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43章 總結第95章 大洗牌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96章 橐駝兒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65章 看衰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91章 酬功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6章 告一段落第1764章 禁轎第9章 公府密議第9章 寫得不錯!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69章 愛將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83章 惠妃母子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3章 舉城同歡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79章 滏陽之捷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