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

連夜議定親征之事,又花時間商量了一番進軍事宜,御駕親征,與遣大將帥師討逆,自有所不同,首先出徵的軍隊便需要調整,新增內殿中直。戰力強悍的控鶴軍,此次劉承祐到沒有帶上的意思,欲以之守備皇城安全。同時,隨行將校,也當順勢調度。

一直到拂曉,燈燭將盡,殿議方纔結束。而諸臣,仍不得歇息,需要快速投入到親征的籌備當中,尤以三司、樞密院、侍衛司三個衙門任務最重。

十五日出徵,劉承祐就給了一日夜的調整時間,時間很趕,哪怕前期已經做了大量的討逆準備,忙起來也是沒停的。

天初放亮,在垂拱殿略作小憩的劉承祐,按時被內侍喚醒。到如今,身邊伺候的內侍,對劉承祐的命令已經不敢有任何折扣,更不敢自作聰明地體諒陛下辛苦,讓他多睡一會兒。

簡單地收拾了下,劉承祐徑往仁明殿覲見李氏,他要親征,必須得告知太后的。

李氏早已起,稍微照看了一番皇孫劉穠哥,便得知官家來了的消息。這段時間以來,李氏一顆心幾乎都寄託在這個孫兒身上,生怕出現什麼意外。

食案旁,劉承祐坐在側下,一如既往,蹭吃蹭喝。不過,氣氛比起此前,少了些溫馨,顯得肅重。

親自給劉承祐剝開一個雞蛋,李氏幽幽一嘆:“二郎,我知道,勸是勸不住你的。但是,你一定要考慮清楚,三思而後行。”

聽李氏之言,顯然也是不希望劉承祐親自上陣的,去歲披掛出河東,戎歷艱險,已經讓她擔心不已。而今,劉承祐已是皇帝,國家之主,系天下之重。

不過,李氏也清楚劉承祐的脾性,知道在其計議已定的情況下,是勸阻不住的。故,乾脆只作提醒。

“孃親放心。河中之事,兒子籌謀日久,廟算多也,朝廷應變準備亦充分,李守貞的所有舉動都在兒這雙眼中......”面對李氏的通情達理,劉承祐也溫言安慰。

聞言,李氏雍容之間的疑慮消散了不少,點了下頭。想到劉承祐向來都是謀定而後動,心下稍寬。

“東京乃中原腹心,國本所在,東京穩,則天下安。離京之前,朝廷定要安排妥善!”想了想,李氏提醒道。

“孃親教誨得是,如何安排,兒心中已經計議!”劉承祐態度謙遜,留眼神微閃,擡手施禮,鄭重地對李氏道:“不過,如欲東京穩,還需太后出面,安定人心!”

聞劉承祐此請,李氏鳳眉少蹙,下意識地擡手拒絕:“我乃深宮婦人,前廷之事,不合我插手!”

見狀,劉承祐卻道:“羣臣之間,多有齟齬不協。孃親賢名,天下所知,萬衆仰望,東京之中,唯有孃親才能壓服衆臣。爲朝堂安寧,江山穩定,只能暫且辛苦孃親了!”

聽劉承祐這麼說,李氏這才點頭,嘆道:“我便替你看一陣子,待你還師!”

李氏真的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平日基本不會去觸劉承祐的“敏感處”,此番,也是確定劉承祐無他意之後,方纔應下。

去歲劉知遠親征,尚有魏王劉承訓監國。輪到劉承祐,也是沒辦法,只能求於太后了。整個東京城中,能夠鎮得住場面,且得劉承祐信任的,也只有這個孃親了。

至於因此,會造成母系外戚勢力大幅度擡頭,這對於如今的大漢來講,只是小患。同京城與國家的穩定相較,又算不得什麼了。

自李氏那裡退出,劉承祐收到了來自前線的好消息,楊業卻蒲軍於風陵津,同事,趙暉已率三千陝軍西進支援。前線無大礙,劉承祐這邊,能夠更加穩當。

強打着精神,劉承祐先後御臨樞密院與侍衛司,察問出徵軍隊調整事宜。大軍出征,御駕起行,不是馬步軍一道出發。樞密院的效率不低,此前的調度籌備也不是說說的,小底軍兩廂六軍一萬餘卒,已在都指揮使周暉的率領下,先行開拔西進,爲先鋒部隊。

另外,按照計劃,興捷軍與散指揮二軍,晚兩個時辰,將押送一部分糧械械循其後而動。到明日,纔是劉承祐率護聖馬軍並龍棲、內殿直等軍,作爲中軍出發。

五萬步騎,是實實在在的,沒有摻水分的。如此一來,大軍離京後,開封城內外的禁軍,也只餘四萬出頭了,且戰力稍次。

作爲一個無險可守的國都,已經算空虛了,而這部分軍馬,除了鞏固東京之外,還要隨時應對可能自南邊的唐軍威脅。不過,倘若唐軍出兵,打到東京,基本是不可能的......

皇城闕樓上,劉承祐扶着被打掃得異常乾淨的欄杆,南眺東京城垣。雖然難堪全貌,但隱約能夠想象得到而今的東京風物。初秋,正是美好的時節,豐收的季節,衣食之類,大量新品上市。東京的商業氛圍,似乎一向濃厚。

近來城中的氣氛,是一般半載以來最祥和的一段時間,最主要的原因是糧價降了。不過,隨着河中叛,糧價又要漲了,城中的管制又要加強了。

“此次西征,不帶上你,心裡有些遺憾吧!”劉承祐偏頭看着筆挺地站在身旁的向訓,問道。

作爲心腹之臣,在劉承祐面前,向訓保持着恭重的同時,卻也沒太過緊張。聞問,灑然道:“不能隨陛下平叛,固然可惜,但能爲陛下,守禦皇城,臣亦感榮焉!”

向訓,已經是個十分成熟的人才,沒有年輕人的氣盛,心態放得很平和,也十分有眼光。

此次西征,劉承祐的舊部似孫立、馬全義、韓通、李崇矩皆隨軍出戰,唯有向訓,被劉承祐留在東京。仍肩皇城使的同時,劉承祐拔之爲控鶴軍都指揮使!向訓,當然清楚,劉承祐留他在東京的目的。

“控鶴軍,乃東京禁軍中,最精銳者,朕便交與你手中了。太后、大內、皇城、諸衙,皆交由你護衛了!”對向訓的態度,劉承祐十分滿意,鄭重相托。

見狀,向訓後退一步,拱手嚴肅應道:“末將必不負陛下重託。”

“對你向星民,朕自然是相信的!”

東京這邊,尚洪遷被劉承祐留下了,繼續統帥禁軍,主開封軍事,他當禁帥的這兩個多月,對他的工作劉承祐很滿意。

兩個舅父,李洪信與李洪威,一個爲侍衛副帥,一個爲馬軍都指,猶掌軍權,以作制衡,上頭還有李氏壓着,另外一個舅父李洪建,則被召隨軍。

又有京城巡檢使蓋萬,率巡檢司卒,與開封府一道,共同維護東京治安。

宰臣之中,楊邠與馮道隨駕。馮道從軍,以備諮詢。帶上楊邠,可不是寵信的體現,若留其在京,劉承祐怕他搞事情。出征期間,劉承祐不想東京出現任何意外動亂。

其餘宰臣,處理國政,穩定後方。王章與郭威,則以王章爲主導,在後方,統籌諸務,對西征大軍進行支持。

總之,對東京的安排,劉承祐力求一個平衡。

一日夜準備時間,將文武羣臣們逼得緊,於劉承祐自己,同樣,諸事察問推進一遍,也是累得夠嗆。

傍晚時分,劉承祐將武德使李少遊召至御前,秘囑一番後,至皇后處,過夜。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受限於極度疲憊,沒能成功打上一發離別炮。

第83章 抉擇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79章 勢孤危第404章 冬夜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345章 剝削者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66章 兄弟之國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51章 凋零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3章 考校第92章 大調整第5章 堂議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95章 大商人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1章 請教第393章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6章 進士樓第8章 巡視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96章 天花板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01章 老郭威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46章 黃羊平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57章 鄭州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80章 投漢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5章 春闈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26章 冬至宴2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95章 大洗牌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68章 機遇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