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

“官人回府了!”

夕陽裝扮下的華亭城,彷彿披上了一層夢幻的衣裳,華麗而炫目。上海是一座臭氣熏天的城市,但絕不包括華亭城,這裡有的只有陽春白雪、舞榭歌臺。

自王安石履任上海之後,爲了便於管理,糾治亂象,又將辦公場所遷回了港區的老衙門,就近理政,察民情,聽民聲。

這個舉措,自然讓上海衙門的高官大吏們十分不適,乃至不滿,畢竟港區的硬件設施、環境條件,如何能與華亭相比。

但是沒辦法,一把手做下了決定,作爲下屬豈能不跟隨,尤其是王安石這樣的一把手。雖然王安石並沒有強求.

不過,王安石家居府邸,依舊設在華亭城內。府邸是此前華亭城興起之時,由上海衙門專門爲市長修建的官邸,很是氣派。

畢竟堂堂市君,不能太寒酸了,爲市內幾十萬士農工商、良民百姓操勞,住得好一點,也是應該的,這也是顯示威嚴的一種措施。

如果統治階級想要墮落享受,是能想出足夠冠冕堂皇理由的!王安石雖然看不慣這些,但既有的成例,也不好貿然打破,於是還是把家人安置其中,他更在意的,還是能否踐行自己的治政理念,是否影響他經世致用。

履任三載,華亭城的官邸,王安石每月也就回個三兩次。今日,趁着珠算大會順利落幕,秋風正好,心情正佳,王安石再歸府邸。

他的歸來,對府中的男男女女、管事僮僕來說,自是件喜事,就差張燈結綵了。歸府,其妻吳氏率一衆內宅妻妾子女相迎。

目光一掃,落在一名青年身上,難得地,面露訝然,語氣中不免驚喜:“元澤!”

青年長相甚是俊雅,顯是大家出身,從容舉止間,帶着一股自信意氣,在王安石的注視下,上前躬身拜道:“拜見父親大人!”

他名喚王雱,乃是王安石長子,年十八。繼承了王安石的稟賦,打小就聰敏,學習能力極強,善屬文,受到乃父影響,對政論吏學,十分感興趣,年紀雖輕,論事對人,常有驚人見解。

王安石履職東南期間,王雱也隨父宦遊,幼學蒙衝,少入官學,十五歲的時候,便考入婁江學院,由於世宗皇帝的影響,這是江南道最好的學校,江南官吏的後備人才庫。

而王雱,前者才以院試第一名,順利從婁江學院畢業。雖然一向忙於公務,但在長子身上,王安石同樣傾注了不少心血,王雱的歸來,讓他很是喜悅。

“元澤,今已畢業,接下來有何打算?”花廳內,一番察問過後,王安石平和問道。

聞問,王雱不答反問:“不知父親有何見教?”

王安石說道:“如欲學以致用,可入江南官府,鍛鍊吏能,積累經驗;如欲繼續學業,可進京,入政法大學堂修習。待得五六年後,你學問、見識、經驗皆有所成,自可參加科考,學優登仕!”

王安石所指兩個方向,實則殊途同歸,關鍵就在於那四個字:學優登仕。當然,這是有別於普通士子的,別看大漢帝國六畜興旺、百業俱興,但當官掌權,依舊是絕大部分人的最終前途目標,只要有那個機會的話。

生產力的發展與經濟水平的提升,固然帶來了一批工商階層的興起,但權貴官僚階級的規模擴張,還要更大、更廣。

而像王安石這樣真正闖出來了的官僚,他們的子孫,比起普通人,自然能夠更從容地入學、科舉、參政,那些限制天下學子發展的門檻問題,基本不會存在於權貴子弟身上,而能夠走到哪兒一步,只是看他們的綜合政治素質。

三言兩語間,王安石實則把王雱未來參加科考前的“學仕”計劃都給安排了,按着兩條路走,如無意外,王雱將來的仕途起點,只是看他科考能考幾名.

而王雱的科考資格,早在婁江學院內,便獲得了。大漢科舉發展到如今,比起最初的形態,也有了很大變化,地方上道、州二級考試製度,依舊在施行,給天下普通學子獲取進京會考資格。

但是,到了世宗後期,朝廷能才幹吏的來源,已呈現“多元化”,而其中,成材率最高的,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各地的吏政、政法學堂,二則是全國各縣級以上衙門,每屆科考都有固定的推薦參考名額。

聰慧的王雱,能夠理解父親安排中的用意,不過,稍作思吟後,卻拱手道來:“父親一番苦心,兒感激涕零!只是,兒已與同學好友相約,打算外出遊學!”

聞言,王安石眉頭微蹙,看了長子一眼,見他神態從容,目光平靜,顯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早有打算。

也未直接拒絕,琢磨了下,王安石問道:“準備去何處?”

王雱道:“兒計劃,先回家鄉(江西撫州臨川),再南下福建,求教閩學,經廣南北上長沙,拜訪嶽麓書院,再西行劍南,一路往西北”

聽王雱的描述,王安石明顯來了興趣,以一種提醒的語氣說道:“如依你所言,行程既長,時間亦難短,箇中辛苦、危險,恐怕非你所能想象!”

王雱慨然道:“書籍、公文中的大漢,兒已聽得、見得太多,正欲以千里之行,應證所學所知。另外,兒尚年輕,正該以遊促學,增長見識,否則待得他日,兒入朝爲官,忙於公務,那時縱有心思,卻是再難抽出閒暇了.”

觀其自信之態,王安石不由笑了,忽覺讓他出去見識見識,並非壞事,說道:“如按照你的計劃,已有萬里之遙,縱然給你一年半載,也未必能夠走完!縱然你能夠堅持,你的同學好友,也能嗎?”

對此,王雱微笑道:“同學未必同道,此一行,若能尋到能夠一同走到終點的摯友,豈非一大快事?”

“你既已考慮仔細,那便去吧,爲父不設阻,只是你母親那邊,你自去說!”王安石道。

“多謝父親!”王雱鄭重拜道。

夜深,王安石待在書房裡,久久不願回房,實在是夫人吳氏哭哭啼啼,讓他難以招架,但舐犢情深,又不便責難,只能躲個清淨。

書案後,王安石神色認真,閱讀着一封書信。信來自洛陽,由他的胞弟王安禮發來。王安石兄弟甚多,或許是他的光環太重,使人往往忽視其他兄弟的才幹。

比如王安禮,去年科考,名列明法科第一名,而以王安石對這個兄弟的瞭解,就是去考進士科,也能名列前茅。眼下,王安禮正在都察院觀政,擔任“預備禦史”。

而王安禮此番來信,除了一敘兄弟之誼,更多還是抱有討教、傾訴之意。朝廷從來是個大染缸,只不過,如今這個染缸,在無數次的涮洗過後,已經很是渾濁。

一個許久未曾清理過的染缸,對初入仕途、滿懷報國壯志的王安禮來說,有些煎熬,一年多的所見所聞,對王安禮形成了巨大沖擊。

從字裡行間,王安石能夠感受到自己兄弟那不平的心緒,嘆息其見識少之餘,內心之中,也難免生出憂慮。

比如王安禮提到的,首相專權,黨爭不休,貪污腐敗,奢靡成風,還有隱隱提到的皇帝懶政,耽於女色,寵幸宦官.

這些情況,都讓王安石在提筆回信的時候,倍感沉重。就在翌日,王安石又收到了一則噩耗,宰臣、都察使包拯去世了,他哀惋不已。

從這時起,一個念頭已悄然在王安石腦中生起:大漢帝國,需要改變!

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81章 行宮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51章 耿淑妃薨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7章 出兵爭論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46章 底層第69章 禍事了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45章 了結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96章 言官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15章 瀛州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97章 心虛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779章 四王畢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5章 瑤華春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93章 升遷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45章 治安第353章 信使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32章 郭氏之慮第351章 南粵,危!第1751章 結束了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