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史話·安平公主

大漢皇帝,不只是漢地道州的君主,同樣是漢帝國體系下諸多封國的共主,這一點,在建隆時代,依舊沒有動搖,即便強悍如安西,淵深如安東,亦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因此皇帝的駕崩,不只是中央帝國改天換地的大事,於海內外各封國,同樣是震動朝野的大事。血濃於水,又兼各種複雜的利益關係,以及對中央帝國人口、文化、技術的依賴性,都使絕大部分封國密切地關注着帝國的重要變故,尤其是涉及宗藩政策關係的內容,這方面以南洋諸國最爲積極。

而作爲一手推動並徹底奠定當下帝國宗藩格局的世宗皇帝,他的駕崩,對各大封國來說,也意味着舊時代的過去,與新時代的到來。

新皇帝與新朝廷,對封國的態度如何,政策是否會變動,利益是否會受影響,尚且不得而知,一切都是未知數,仍需觀察觀望。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沒了世宗皇帝劉文濟,帝國中樞對封國的震懾力、影響力,必然下滑,這是一種歷史規律,科學發展。

從世宗駕崩開始,一直到皇太孫劉維箴登基,這段時間裡,除了帝國公卿大臣們忙得不可開交,各大諸侯、劉姓子孫們,也同樣活動頻繁,奔走積極,意圖在帝國新舊交替之際,爲本國謀得一些好處,至少得保住此前餐盤上的食物。

除了常駐帝都的崇儀使之外,諸國也不約而同,派遣重臣特使,親赴西京活動。而在這些使者中,最出名的,毫無疑問乃是安南特使,特別就特別在,她是個女人,安平公主劉瑛。

安平公主劉瑛,乃是安南先王劉文渙與攝政王太后劉娥所生之女,現年三十一,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更不是一個錦衣玉食的王室公主,她還是一個政治人物,在安南朝廷可以呼風喚雨,被視爲安南“太平”的奇女子。

當然,劉瑛之奇,主要來自於劉娥的寵愛,她也是劉娥最重要的政治衣鉢繼承人。劉娥無子,作爲自己膝下唯一所出的女兒,劉娥自是寵愛異常,而劉瑛也沒有埋沒於溺愛之中。

從小就聰明伶俐,遇事常有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多出奇見。十三歲以後,常年跟在劉娥身邊的劉瑛,竟然已經能夠評斷安南國政,並且不是無的放矢,常出驚人之語。

而當發現自家愛女在政治上的濃厚興趣與突出天分之後,即便劉娥常年忙於國政的處理與政敵的對抗,仍舊分出不小的精力,予以特殊關注,悉心培養。

本身稟賦出衆,又有劉娥多年的言傳身教,盡得劉娥真傳的劉瑛,在長成後,進化成怎樣的奇女子,都不足奇了。同時,劉瑛快速成長的那段時間,也正是劉娥攝政不久,面臨着極其艱難挑戰的時候。

可以說,劉瑛親身經歷了安南“太后攝政”那段及其複雜且混亂的政治時期,也就近觀摩和學習着母親的智慧與手段,眼睜睜看着劉娥在交趾乃至整個安南國縱橫捭闔,將對手們一一剪除、鎮壓、收服。

等到建隆十四年(1031年),劉瑛二十歲的時候,爲了討好已經徹底掌握安南朝局的劉娥,安南王劉繼丹冊封劉瑛爲安平公主,以整個安平縣作爲其采邑。安平縣地處紅河平原,物產豐富,是一個五千戶大縣。

雖然被賜以豐厚待遇,但劉瑛並不動心,她可是深信“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沒有前往采邑,只遣家令前往經營。同時,還向劉繼丹求取官職,表示要爲國家效力。

對這個妹妹異想天開的請求,安南王劉繼丹打心裡不樂意,甚至嗤之以鼻,原打算拒絕,但一名近臣提醒他,是否該問問太后的意見。

然後,劉太后的意見也沒問,劉繼丹直接任命這個年方二十的妹妹爲尚書,沒有具體職事,但卻容他參贊軍國之事。卻劉繼丹想到,安南國掌權的,可同樣是個女人,即便那個女人,已經老了。

但,那就是太后劉娥在安南國的威勢,攝政十多年積攢下的威望,連已經成年許久,並開始親掌權柄的安南王劉繼丹,都不敢輕易忤逆挑戰。

從當年開始,安南國的臣民們,也漸漸熟悉並習慣,上面有個劉太后,下面有個劉尚書,中間夾着個安南王。不過,這種格局,並沒有持續太久。

太后劉娥雖然強勢,一介婦人之身,硬生生在安南國打造出一個“女權時代”,但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隨着年事漸高,身體也漸漸不支,終在建隆十九年(1036)的時候,於交趾王宮薨逝。

當然,劉娥去世之前,對後事也做了充分的考慮與交待。而總結起來,實則就兩方面,一是還政劉繼丹,二則交底劉瑛。

而劉繼丹,也在足足三十週歲的時候,才真正開始了親政生涯。說來也是憋屈,作爲一個王,頂天立地的王,他的一生都受到女人的影響與鉗制。

如果太后劉娥那是沒辦法,不只有先王遺命與中央冊書,對自己還有扶立、養育、教導之恩,那麼安平公主劉瑛的崛起掌權,則讓劉繼丹抑鬱非常。

當然,造成這樣的結果,既然劉太后時代的歷史遺留,劉繼丹本身的問題也很大。在劉娥剛去世的時候,劉瑛本着母親遺命交待,選擇了韜光養晦,減少了對朝政的插手,讓權於兄。

劉太后的交待很清楚,明白地指出,她攝政的十多年間,國家發展逐漸良好,政治秩序趨於穩定,但這份清平之下,也隱藏着許多矛盾,而尖銳的矛盾啊,恰恰來源於她的攝政。

她死之後必然反覆,壓制了十多年的怨氣,也終會爆發。基於此,劉瑛選擇後退觀望。而安南形勢之發展變化,果不出劉太后意料。

劉娥一死,劉繼丹親政,對許多安南權貴來說,這是王權的復興,也是撥亂反正的良機。於是,只平靜了三個月,安南朝廷便發起了對劉太后的清算運動。

當然,不可能針對太后本人,但她所施行的政策,她提拔的人才,這些都是攻擊調整的對象。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但若是做得過了,往往也會出問題了。

隨着政治上的反攻倒算,安南朝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陣混亂,當打擊面不受控制地擴大,來自既得利益者們的反擊,也隨之而來。

劉娥掌國十多年,在打擊整敵,鞏固權威的同時,也提拔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與勢力,他們中間,有權貴、有軍隊、有士林、有地主,並且背靠太后,在安南國內積累起了強大的話語權。

而這些人,最終的選擇,都是團結到安平公主劉瑛的旗幟下,請他率領衆人,攘除奸賊,撥亂反正,恢復治安。而劉繼丹用人乏智,對局勢的把握又乏術,眼瞧着朝局失序,與他預想的完全不一樣,他也很頭疼。

但劉瑛作爲代言人,氣勢洶洶迫來之時,他竟有種羞於見人的感覺,因此,並沒有經過太過激烈的對抗,劉繼丹從其請,將聚集在他身邊的一干“小人”,盡數罷免,同時,任命劉瑛爲錄尚書事,協助他處置國政,由此,開啓了劉瑛的“女相”生涯。

到如今,都二十多年了,安南國的運轉,依舊行駛在“離不開女人”的軌道上。

當然,劉瑛掌權,畢竟不像其母那般名正言順,而安南國的權貴們,即便是那些“後黨心腹”,也未必真正甘於再在一個女人的陰影下。

因此,劉瑛面臨的情勢要更加複雜,承受的挑戰與壓力,也要更大。也就是劉繼丹爲王,能夠容她,她也很注意對王兄的“尊重”。

同時,在協調關係、收買人心方面,深得劉娥真傳的劉瑛,也幹得十分不錯。而標誌性的一件事便是,她將自己丈夫柳闓給踹了,另與趙德芳之孫趙從贄聯姻,以此彌合與趙氏之間的關係。

多年以來,不管趙氏如何被劉娥打壓,但趙氏始終是安南國最頂級的權貴之一,這是帝國趙氏的地位影響決定的。而連趙氏都能妥協,餘者自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還需提一句的是,那柳闓,乃是開寶名臣柳開的侄孫,在安南也是有名的才子,即便被劉瑛踹了,依舊愛得深沉,依舊在安南朝廷內部,堅定地支持着前妻......

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5章 春闈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68章 榮寵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47章 割韭菜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5章 楊村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44章 堂審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313章 日常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51章 壽國公第82章 瓦橋關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13章 日常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53章 有詩云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66章 請辭?不許!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9章 寫得不錯!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306章 北面事務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68章 撤了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39章 進退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68章 二次北巡第98章 追捕第417章 輕狂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1章 歸來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