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

未幾,胡德來報,徐王求見。天已然漸漸黑了,老皇帝正打算再叫幾名歌姬,聽聽樂曲,“陶冶”情操,興致一下子就被打擾了。

不過,那畢竟是徐王,老皇帝多少給些面子,吩咐宣召的同時,也感慨了一句兩句:“看來,今日所有人都很忙碌啊……”

大概是養尊處優,平日裡注意保養,且更爲節制的緣故,徐王年紀比老皇帝大上好幾歲,但外貌卻要年輕許多,那矍鑠的精神看得老皇帝都羨慕不已。

見禮畢,賜座,老皇帝笑吟吟道:“贇哥,來得正好,可以蹭一頓晚膳。朕正覺乏味,你來了陪朕享用,不過添一雙碗筷……”

聽老皇帝這般說,劉承贇臉上也迅速堆滿笑容,拱手道:“那老臣可來得恰當,正好討陛下一杯御酒吃!”

聞言,老皇帝審視着劉承贇,慢悠悠道:“坐車雖然比騎馬舒適些,但這一路顛簸,也不是輕鬆的。怎麼不歇息恢復一夜,你年紀也不小了,得保重身體!”

迎着老皇帝的目光,劉承贇陪着點笑,拱手道:“多謝陛下關懷,老臣固然難堪旅途之疲,但聽聞今日進山途中鑾駕受了驚嚇,不免憂心,求見只爲確認聖躬安好,否則,老臣恐徹夜難眠了”

劉承贇這番話,老皇帝當然半個字都不信,至少在當下是不具備可信度的。當然,人家都親自來表示關心與忠心了,老皇帝也就笑笑,擺手道:“一點微瀾,不足爲道!連我家大娘子都沒嚇到,何況朕,贇自不必擔心!”

“如此,老臣可安心了”劉承贇應道,說着,老臉上露出一抹慍怒容,故作不滿道:“陛下飽經風雨,不以此微瀾爲意,但鑾駕行途,出現這等意外,仍是不可饒恕。申州治下,竟有如此治安隱患,也不知劉繼謙這個知州是怎麼當的,倘有差池,他難辭其咎!”

聽其言,老皇帝就那麼默默地看着劉承贇,也不作話,就彷彿在欣賞一場表演一般。這自然看得劉承贇尷尬了,老臉強作笑容,卻不知該說什麼。

還是老皇帝給了點面子,輕聲道:“餘者不提,劉繼謙這個知申州,至少在泰康宮的營建上盡職盡責,泰康宮修得這般瑰麗,功不可沒。”

劉承贇明顯察覺到老皇帝說這話時,眼神中飽含深意,不過,既然踏足帝前,也就沒有再猶疑的道理,於是,劉承贇有些硬着頭皮表示道:

“上山以來,老臣也曾稍微觀覽一番,這泰康宮確實修得恢宏壯麗,氣象萬千,讓人眼花繚亂,這都得益於少府之統籌督造。

至於劉繼謙,老臣對此子還是比較瞭解的,做法比較激進操切,凡事力求盡善盡美,甚至求全責備。

泰康宮成,如此壯麗多姿,只怕劉繼謙一些做法有待商榷,魯莽過激之餘,也易惹人攻訐”

劉承贇這話裡話外之意,可算是分外露骨了,那副“小聰明”的神態也格外鮮活,不過,老皇帝心中卻難免生出些異樣的想法了。

這父子倆,兒子先來打個預防針還不夠,老子緊跟着來?爲了一區區劉繼謙,你劉承贇竟至於此,到朕面前賣弄小心機?雖然對劉承贇老皇帝一向保留有一份尊重,但今夜他的表現,同樣引起了老皇帝的不滿。

於是,在簡單地進行了一場豐盛的晚膳後,老皇帝便將徐王劉承贇給打發掉了,絲毫不掩飾那抹不滿之意,這也讓劉承贇心中憂慮陡增。

而徐王之後,再無人來“打擾”老皇帝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隨駕大部分的權貴都是精明而謹慎的,在事態尚不明朗之前,絕不會貿然動作,這也是老皇帝這些年帶來的壓迫。

“官家”夜愈深,老皇帝仍未就榻,連洗漱都不讓伺候,見狀,胡德又近前來,小心翼翼地喚了聲。

老皇帝還是一副怏怏的表情,聞聲,斜了他一眼:“何事?”

胡德知道此時的老皇帝最好別惹,但有的事情又必須由他確認,不得不做,因此低頭請示道:“明日泰康殿宴會,是否如常進行準備?”

老皇帝攜衆權貴入住泰康宮,算是行宮正式啓用,這自然是需要一個正式的儀式的,在主殿泰康殿舉辦一場御宴,則是早就擬定好的計劃。

只是現在,至少在包括內侍行首胡德在內的一些人眼中,此事似乎出現一些變化了。

而老皇帝聞之,反應稍微遲鈍了下,然後一臉疑問地道:“自是一切照舊!難道,出了什麼事,連朕設宴款待衆卿的安排都要變動?”

老皇帝那眼神,那語氣,都讓胡德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此時此刻,哪裡還敢有二話,連忙端正態度,保證會同漢廷諸監使以及少府,將翌日的御宴籌備得妥妥當當的。

申州在大漢實在算不得什麼大州,下屬僅轄三縣,除了州城所在的信陽之外,便是南接湖北的應山縣以及東臨淮西的羅山縣。

而羅山縣,顯然是發展得最差的,人口、經濟、文化方方面面都是如此,雖處大漢腹地,這就是個京畿道邊緣的一個貧苦下縣。然而,就這麼個下縣,其民生在短短兩年之內,徹底走向滑落與沉淪,本就生活不易的黔首小民們,那彎曲的脊背上又加上了一道沉重的負擔。

緣由何在,不言而喻,而羅山縣民生之疲弊,小民之疾苦,用縣衙某一名職吏的話來說就是,沒有發生千人規模以上的騷亂,沒有出現百姓聚衆衝擊衙門的情況,就已經是小民剋制了。

這名羅山縣衙職吏名叫王欽若,籍江南西道,長於鄂州,少有才名,智慧過人。

其從祖曾任鄂州刺史,其父也曾爲縣長,也算是官宦子弟,有此出身,在學有所成之後,自然而然地開始尋求入仕,得到“賢長者”的一封推薦信後,便到羅山縣爲吏。

從普通刀筆吏開始,到農官、稅吏,花了四年多的時間,終累升至羅山縣主簿,成功走通“吏轉官”的艱難仕途。

到如今,王欽若時間年二十九,仍然只是羅山主簿,不得升遷,這對志氣甚高的他而言,實在是蹉跎難熬。

同時,申州官吏體系下,王欽若也是少數對州政表達過明確反對、提出過明確質疑的官員。

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47章 陶谷自薦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52章 面聖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714章 百姓苦第7章 貴戚解權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17章 機會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08章 新貴第178章 祭拜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51章 詔令西進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65章 決議南征第97章 再臨井陘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59章 亂情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6章 名將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24章 巡遊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42章 殺肥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9章 勸諫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57章 提親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46章 糧與錢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85章 趙礪案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755章 良平島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690章 拼圖第7章 風波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73章 日常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26章 冬至宴2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4章 腹黑之謀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45章 剝削者第371章 殺,不殺?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94章 楊邠案(2)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30章 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