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不好收場

“事情調查得如何?闖駕鳴冤之人的身份,可曾查出?”老皇帝轉口便問。

哪這麼快,這麼容易,王玄真心中暗道。不過面對老皇帝那質詢的目光,王玄真稍加思考,即稟來:“臣等無能,暫無頭緒!”

眼瞧着老皇帝有變臉狀,王玄真又緊跟着說道:“不過,根據下屬仵作對屍體的查驗,初步判斷二人乃工匠出身,一木工,一泥瓦匠。

山坡上還搜到一些乾糧、飲水,隔兩丈遠還有屎尿污穢殘留,另發現一張簡單描繪的車馬蓋圖,似是輔助其辨認儀駕之用。

顯然,此二人闖駕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提前數日便隱伏于山坡上,避過巡山吏卒檢查,等待聖駕……”

聽完王玄真的彙報,老皇帝喃喃道:“這究竟是居心叵測,還是用心良苦?”

這個問題,自然輪不到王玄真來判斷了,至少在老皇帝面前不好逾越。

想了想,老皇帝拿出那份污跡斑斑的血狀來,作伸手狀,道:“此狀,條理清晰、敘事明確,絕非一二工匠所能寫出,行文風格,更似出自官衙刀筆”

恭恭敬敬地從胡德手中接過血狀,王玄真仔細地閱讀了一遍,心道果然。血狀的內容並不複雜,甚至可以用言簡意賅來形容,直指申州之弊,而且毫不諱言指出是因行宮廷修建而導致的大弊,甚至清晰地指出了工程在人物財力使用上的過度與苛刻。

這必然是出自一熟悉內情之人的手筆,有此爲據,那接下來的調查將更具針對性,大索範圍能夠進一步縮小。

兩眼中閃過少許敏銳的光彩,將壯紙收起,恭請道:“陛下,這張血狀乃重要線索,能否暫借司衙一用?”

老皇帝淡淡地擺手:“東西朕看過了,內容也記住了,你若有用,便拿去”

“多謝陛下!”王玄真當即拜謝,而後說道:“臣打算接下來從兩方面着手調此事,其一從這張血狀開始,通過行文字跡,比對查人;

其二,仍舊是兩名闖駕者身份,臣計劃先從申州在籍匠人進行甄別,無果,在擴大到周遭幾州。

要點在於,此事必然涉及到泰康宮興建,兩匠人甚至就是參與興建的工匠,因而”

不待王玄真把他的辦案思路講完,老皇帝便伸手打斷他,一副不耐煩的模樣:“具體怎麼偵辦調查,那是你們的事,朕不管過程,只要結果!”

老皇帝語氣一強硬,王玄真心中便是一繃,立刻鄭重應道:“是!”

“你去吧!”

“臣告退!”

王玄真退下了,老皇帝的心情卻不見一絲一毫的好轉,甚至更差了。一個人沉吟在座,良久,方纔幽幽嘆息一聲。

事實上,老皇帝哪裡需要王玄真調查出個什麼來,甭管過程如何,結果是可以想象的。王玄真能解決的,頂多是找出暗中操縱此事的人,但於老皇帝而言,最關鍵的問題則是,此事如何收場

老皇帝在這等事情上總是敏感的,十闖駕事件上還籠罩着一層迷霧,他就彷彿已經窺破一切,看到事情最後的落點。僅靠直覺,老皇帝便意識到,屆時很可能讓自己陷入到一個尷尬的境地。

因此,不論王玄真等人調查出什麼,上上下下的人如何折騰出個什麼樣的結果,對老皇帝而言都不重要。

然而,怎麼收場,卻並非那麼簡單的。若是往常,自然無需多猶豫,上上下下涉及到的所有人,官大官小,爵高爵低,虐民的,貪財的,瀆職的,當貶則貶,當殺則殺,根本不需考慮留什麼餘地。

但這一回,顯然不一樣了,要害的地方在牽涉到老皇帝本身,對於這一點他心裡還是有數的,也難以做到真正糊塗,假裝不知道。

而從老皇帝個人的角度出發,絕對不願意在泰康行宮的修建上,出現什麼重大弊案,那樣實在是太難看了,有損他皇帝的英名。

當然,就少府營造與申州官府的做法,本身就夠難看,大失民心了,只不過,若被揭露出來,使之大白於天下,任人評說,那就更加難看了。

老皇帝,必需得挽尊!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對搞出這檔子事的人厭惡非常,就不能讓他老人家安安靜靜地避個暑、度個假嗎?

而念及此,老皇帝的表情則更顯愁苦了,沉思許久,又吩咐胡德,傳召皇城使張彬前來。

同樣的,張彬早就想着覲見了,問安是主要目的。當然,對張彬的關懷與表忠心,老皇帝並不關心,只是嚴肅地衝他吩咐:“去查一查劉繼謙,尤其在申州三年的履歷,還有行宮修建過程,方方面面,一五一十,給朕詳細報來!”

“是!”

到此時,老皇帝心中已然有所打算了,但是否如打算那般發展,還得依據調查結果來,但不管如何,劉繼謙都是一個關鍵人物。

還有一個關鍵人物,那便是少府監劉規了,雖然他大部分時間都在京中遙控指揮,泰康宮工地只有幾次的巡察,但這場大工出了問題,劉規也是難脫其責。

此一點,具備高政治敏感性的劉規也在事發的第一時間便察覺到了,因此,早早地便在殿外等候着。

拖了足足一個時辰,終於得以面聖,而老皇帝也沒心思聽劉規精心準備的那一套請罪說辭,對着他就是一通訓斥。

面對老皇帝那疾風驟雨般的責難,劉規心中反倒放鬆下來,陛下罵得好,罵得越狠,過關的可能就大。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老皇帝根本沒打算要多嚴厲地處置劉規,對於這個家奴,他還是很滿意的,雖是個閹人,但少府在他的管理下,可遠超呂蒙正時。

老皇帝更爲惱怒的,還是劉規在泰康宮的修建上不夠盡心,或者是對地方官府太放縱,導致搞出這麼一爛攤子。更重要的是,當初老皇帝可是隱晦地叮囑過,表面功夫要做好,民生問題要重視

但劉規似乎沒領會透自己的意思一般,因此這一回,老皇帝幾乎是明示了:趕緊回去自查一番,把該擦的屁股都擦乾淨

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36章 迎奉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6章 糧與錢第456章 遺澤第1714章 百姓苦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25章 冬至宴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章 臺懷之事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0章 滿堂春宴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77章 小賢王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790章 憂勞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80章 春夜第418章 洗禮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341章 向錢看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34章 王公勤勉這纔是感言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0章 開拓之志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53章 有詩云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80章 投漢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