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流光園

吳國公府,流光園,這是劉暉花巨資建造的,落成也不過三年,具體花費了多少錢糧,仍然是個謎,只知道當年僅各類工匠、苦力便招募了上千人,日夜不休地幹。

一車一車的石料、木料、工具往裡運輸,甚至把吳國公府外兩條長街的路面給壓壞了,最終公府不得不拿出一筆錢將路修復,偏偏還賺得一個“樂善好施”的美名。

花費了那麼多的人物力,建成的流光園自是氣勢恢宏,金碧輝煌。同時,建這麼一座園子,劉暉也存着“築巢引鳳”的心思,自落成後,便開始大肆延攬士林學子,經綸大師。

劉暉在士林中的“賢名”是煊赫的,不只因爲他皇子的身份,其本身在文壇、詩壇上建樹作用則更大,很受傳統儒學士大夫的推崇。

他發話邀請,基本沒有拒絕的,八方儒士,爭相齊聚,流光園也在短時間內,成爲洛陽城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文氣之盛,莫過於此,而吳國公劉暉的名聲也越發響亮。

劉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雖然表現積極,但在政治民生上,基本可以算是一事無成,甚至造成過一些惡果。但劉暉的名聲,卻從來是“一塵不染”,大量的文人騷客們,以墨汁爲清水,不斷幫劉暉洗白着

到如今,劉暉的流光園中,養士九十八,且大多是有一定出身與名聲的“才士”。堂堂的吳國公也不是誰都能見的,以其傲氣與才情,一般人也看不上,能在流光園有一席之地的,總歸是有能入劉暉眼的“一技之長”。

同時,在那些賓客中,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多爲政治上失意之人。要麼是對當下朝廷政治環境、選材政策不滿者,要麼就是乾脆考不上科舉,又不願意沉下心去走“吏”這條辛苦且競爭巨大的路,真正因意氣相投而來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基本上,每個月,劉暉都會在流光園大宴賓客,那實在是一場詩文盛會,也是一場交際會,除了府上賓客,還會有許多與劉暉交好文壇巨擘、儒學大家,甚至一些在朝廷身居要職者,也收到邀請與會,見獵心喜者,甚至還能留下一些作品。

於是乎,“流光會”很快成爲了與牡丹詩會一般著名的聚會活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規模自然無法與前者相比,畢竟人家是二十餘年方孵成的牌子,影響力很大。

但論逼格,流光會卻要更高,出產作品的質量也要勝過許多,旁人且不提,就劉暉、李煜這一北一南的“詩王”、“詞帝”,就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

儒士的筆,總是有些虛僞的,這在劉暉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樣是歌臺舞榭、朱門酒肉,在楚國公劉曙就是大興土木、驕奢淫逸,在齊王劉昀便是奇淫技巧、有辱斯文,到了劉暉,那就是陽春白雪、清雅高涵

最近幾次的流光會,氣氛要顯得更加融洽與熱鬧,原因也很簡單,劉暉拜相了,這可算是名實俱備了,甚至於過去一些相對謹慎的大臣,也放下矜持,主動與會,與“流光學士”們高談闊論,載歌載舞。

所作詩詞文章,也有所變化,其中比較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篇敘事長詩,詩名同樣很長:《聞吳公殿下拜相欣喜欲狂醉作文以賀》。這是一個名爲李亶的劍南士子當堂而作,引得一片喝彩,其中對劉暉極盡吹捧與恭維,足以讓人作嘔,文風之浮靡堪稱當代“西昆體”的巔峰之作。

然後這個李亶,名聲一下子“出圈”了,誇他文采飛揚的不少,但鄙他輕賤諂媚的更多,同時也不乏豔羨者。因爲沒過多久,李亶便先被補爲公府屬吏,完成身份轉變,然後提爲監察御史,這背後,若說沒有劉暉的授意是沒人相信的。

劉暉養那麼些人,除了著作邀名之外,培養一些可用的人才,顯然也是目的之一,而在進入政事堂的幾個月間,從流光園中外放爲官的人,便達十三位,雖然職位都不算高,但無不顯示出劉暉拜相帶來的“積極”意義。

吳國公是真的能給他們這些失意詞客、江湖路人帶來政治上的進步,前途上的躍遷,李亶因爲一篇詩文舔出個官來,便是最顯著的一個榜樣。

柳開、王禹偁等人提倡的詩文革新運動,針對的就是這類人。而在這些“同道中人”裡,最閃亮的一顆星,恰恰是劉暉。可以說,劉暉在詩文壇上,是被那些貴族、官僚、地主出身的士林視爲領袖,支持着他與柳、王等人爭辯。

這不只是詩文創作理念與方向的問題,更是政治主張與政策的問題,天下承平日久,讓統治者與剝削者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小民百姓,政治政策更加側重勞苦大衆,這就太考驗他們的良心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新舊兩派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也愈加激烈,王禹偁幾起幾落,除了劉皇帝的好惡變化之外,也因爲諸多在朝官僚們的攻訐與排擠,以王禹偁的性格和主張,實在難讓人產生好感。

而在詩文層面上的改革,柳王等人雖然做了諸多努力,大力呼籲,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但從更高更廣的層面來看,反對他們的人更多,實力也要更強,吳國公劉暉只是一個被推上前臺的代表性人物。

這也是與社會整體環境、風氣掛鉤的,當下的大漢正處在一個封建王朝的興盛期,並且還在逐步爬升中,是君主專制時代下的傳統“盛世”。

對外雖然征伐不斷,但不斷的勝利壓制着衍生的問題,外部危機有,但不嚴重,有如隔靴搔癢,並不能讓大漢權貴們產生真正的壓力。

對內雖然在長時間的承平發展中,滋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弊病,但也不妨礙國家欣欣向榮的整體格局,大夥都還生活在一個輝煌的時代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當權者們,放下身段去考慮小民百姓,去關心民間疾苦,去反思爲政得失,是很不現實的事情。肉食者們沒有過度沉湎於盛世繁華之中,並直接、徹底、迅速墮落下去,已經很很難得了。

就這,還是老皇帝二三十年不間斷鞭策的結果,南征北戰,出海拓殖,固然給國家造成了一定的困弊,但若沒有這些,難料近三十年承平時光後是大漢上層統治階層又是怎樣一副面貌。

就是過去以反思作爲座右銘的劉皇帝,都逐漸丟了這個習慣,而自符皇后崩逝後,就更不知反思爲何物了。劉皇帝如此,遑論旁人,僅靠柳、王等少數“有識之士”的警醒呼籲,顯然是不夠的,能起到一定積極效果,但無法左右大局。

不過,劉皇帝自個兒雖然懈怠了,對柳、王的理念卻也支持的,能否踐行先不管,但必須得宣傳,這也是一種政治正確。

而劉暉作爲皇子,卻捲入到這樣的紛爭中,或許將成爲後世人們眼中貪婪、虛僞、腐朽、墮落的剝削階級代表,劉皇帝對他又豈能生出好感,抱以過高期待。此前若非劉煦薨逝的刺激,又兼劉昭的謙辭,劉皇帝怎麼都不會把劉暉放到政事堂,德不配位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事實上,圍繞着吳國公劉暉身上,一直便有一個問題,養着那麼多的名士,平日裡大小宴不斷,再加這座瑰麗宏偉的流光園,劉暉哪裡來的錢糧支撐?

僅靠朝廷每年發放的俸祿,以及劉皇帝賞賜的莊園、土地,是遠遠不夠的。當然,表面上還是有些說得過去的理由,比如公府經營有方,抑或在海外貿易中賺取了豐厚利潤,但實際情況如何,懂的都懂。

只是很多人都諱莫如深,不願意或者說不敢揭破罷了,否則,天家的顏面都能爲之大損。有一說一,在某些方面,向來荒唐無度的老九劉曙都要更有底線些,他至少坦率,事情都做在明處,而劉暉,華美的衣裳下,絢麗的詩篇中,究竟掩藏着多少不堪,誰都不知……

劉皇帝耳目衆多,吳國公府少不了眼線,對府上情況,縱然不是一清二楚,多少是有些瞭解的。然或許是對這個兒子文學方面的喜愛,又或者是源於對其母周淑妃、其妹劉萱的愧疚之情,劉皇帝一直以來都是多加包容,對很多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這份包容是有限度的,劉暉一道奏章便觸及了他的底線,甚至將他心中埋藏多年的不滿給一次性勾出來了……

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章 鼓譟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77章 間策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50章 落幕第151章 聽政2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7章 武德司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34章 交待第2章 父母兄弟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690章 拼圖第29章 請纓第177章 小賢王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4章 驚陶谷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8章 權謀手段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9章 勸諫第265章 楊無敵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403章 抓起來!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61章 大捷第194章 減稅難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73章 日常第162章 兵事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76章 拷問第351章 林邑國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79章 父子問對第53章 交代後事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5章 開寶新政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67章 請辭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39章 進退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346章 底層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12章 兄弟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362章 分封?第84章 夏州降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3章 舉城同歡第95章 大洗牌第174章 帝崩第313章 晉王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13章 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