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鄭州站”

“天色已經晦暗,是否下令紮營?”前來彙報的馬全義問道。

劉承祐看了看天色,確已近日暮,本就是體察民情,巡視民生,並不趕,直接吩咐着:“在中牟歇一夜,你去安排吧!”

“是!”馬全義並不廢話,一如既往地幹練。

照理說,這些事情是要史弘肇來做的,可是,根本沒有見到人影。劉承祐凝眉問道:“史弘肇呢?”

“中牟縣聞御駕至,官民迎駕,史都相先行前去縣城,準備迎駕事宜。”馬全義答道。

“朕知道了,你去吧。”劉承祐眉頭稍微皺了下。

中牟縣城前,十幾名縣衙官吏並駐守當地一部禁軍,早規規矩矩地等候着,另外有三百多名百姓也老實地候在土城垣下。天子駕臨,士民迎駕,自然是榮幸之事,但是,被強驅而來,那味道就便了,縱使樂意也不樂意了。

史弘肇領着一隊部曲站在前面,一身外懾的威嚴,令人生畏。可惜等了許久,眼見着西巡隊伍就地安營,而劉承祐身邊的殿直軍官很快前來傳他口諭:“朕不入城,召中牟縣令、丞、尉前往御營問話!”

“臣等奉詔。”

“都相,下官等已於城中準備好了天子下榻事宜,陛下這是何意?難道下官等有什麼做得不妥之處?”聞召,中牟縣令,湊到史弘肇身旁,小聲地問道。

“我怎麼知道?”史弘肇語氣格外衝,瞪了這七品小官一眼,都不搭理,踩着馬鐙上馬,領着部曲便回行營而去。

縣令等不敢怠慢,沒馬騎,只能提着官袍,小跑着前往御營覲見,心頭忐忑。留下迎駕的士民隊伍,尷尬地待在城下,繼續等不是,散似乎也不妥。

於營中接見中牟令,劉承祐都沒怎麼正眼看,漫不經心又疾言連發幾問。縣官吏人數,縣治民幾戶幾口,府庫情況,田有多少,良瘠如何,春耕進展如何,......

稍微讓劉承祐正眼視之的,是中牟令雖然回答地磕磕絆絆的,但基本都依序答來,未有疏漏,看起來,是做了些功課。派範質覈查,雖有些出入,但至少證明,這中牟令還算個有爲官員。

察其官聲,在民間口碑一般,其他方面沒有突出的政績,但是於屯田安民上,費盡心血,或者說自前番劉承祐對全國降下一道“勸墾詔”後,這中牟令便十分積極地勸課農桑。

不說其他,就這領會中央政策的聰明勁兒,便值得肯定,中牟令也算一個偏才。但是,作爲近畿大縣,有此政績,劉承祐此前竟然在奏章上沒有看到過,提都沒提到過。

劉承祐親自見到了,直接降詔嘉勉,雖然沒有直接進行什麼大跨度的擢拔,但是,既入帝眼,也足使其興奮不已。若是夠聰明的人,耐心應該也不錯,或許還會更加賣力地把事情做好。

在中牟歇一夜,第二日,按照既定行程,繼續西行。以中牟迎駕之事,劉承祐再度下詔,派騎卒先行發往沿途州縣:御駕西巡,諸州縣官員不需接見,嚴禁擾民。

慢吞吞地,花了足足三日的時間,御駕方至鄭州。對於已故魏王劉承訓在中原搞的屯田事,在奏章上劉承祐見得太多了,但耳聞爲虛,眼見爲實,故一路慢行細看,十分認真。

沒有讓劉承祐失望,鄭州屯民數萬,朝廷前期也投入了不少財物力,再加有劉審交這個能臣在。

自深入鄭州境內之後,見着那連田阡陌,青苗密佈,就足使劉承祐滿意。農戶們雖然仍面有飢色,過得不算好,但至少安穩下來了,這個世道,能得個稍微安穩的日子,真的太不容易。

雖是西巡,但也只是走馬觀花,說劉承祐認真,也只是相對意義上的。親民之舉,也只是接見鄉里賢達,邑鎮小吏。至多,也只是在大符與髙懷瑾的陪伴下,親自在田園間作秀一般地走了一圈。

至於微服私訪,查惡懲奸的事,根本不存在。

鄭州城,是劉承祐沿路來,第一次進入的城邑。在州衙,帝后妃一道,接受劉審交爲守的鄭州文武職掌吏參拜。劉承祐也是練出來了,說了些勸慰、激勵、警示的場面話。

“老臣參見陛下!”夜間,鄭州賓驛臨時改造成的行在中,聞召而來,劉審交謹慎地朝劉承祐行了個躬禮。

“劉卿免禮!”劉承祐起身,親自將之扶起:“賜座。”

態度親善,讓這老臣有些受寵若驚:“謝陛下。”

比起當日在洛陽接見的時候,劉承祐對劉審交的態度明顯更好了。至少在洛陽的時候,劉承祐明顯還端着架子,一舉一動都凸顯着他皇帝的威嚴。

如今,他倒不需要那麼刻意了。

“在東京時,自奏章中,朕常見,鄭州歸治,士民安定之言......”落座說了兩句客套話,劉承祐淡淡地發着感慨:“然西巡入鄭州以來,親身歷聞之後,朕才發現,鄭州的情況,原比奏文所描述的,更加安定。此皆劉卿撫理之功啊!”

“在其位,謀其政,這都是老臣應該做的。只是老臣年邁昏聵,萬幸沒有辜負朝廷信任。”劉審交回答地四平八穩的。

這些累朝老臣,言行始終,總能讓劉承祐感受到一絲“油滑”,只是比起當日在洛陽,劉審交對劉承祐的態度,也稍微親和了些。畢竟活了那麼大的歲數,宦海浮沉多年,看人看事的眼中總歸有的。雖然劉承祐登基以來,還沒有進行太大的動作,但就衝着這月餘以來的施政手段,便足以證明,這會是個有爲之君。

皇帝有爲,對他們這些還有些志氣臣子來講,總歸是好消息。

沒在鄭州事上多諮詢多久,該瞭解的,明裡暗裡,劉承祐早就瞭解清楚了。要知道,如今中原道州各城,除了東京,就數鄭州的情況,劉承祐最清楚了。

“朕召劉公來,有一事相商!”劉承祐以一種商量的語氣說道。

“陛下請講。”劉審交稍微有點詫異。

也不囉嗦,劉承祐直接解釋着:“汝州乃近畿重州,然煩弊甚多,政事廢除,民不安寧,號爲難治。至今治御人選,仍舊空缺。朕苦思人選,遍數朝堂地方,唯有劉公,能擔其任了。不知劉公,可願往汝州一行?”

聽劉承祐道明目的,劉審交老臉上仍舊平靜,稍微思考了一會兒,擡眼看了看,見劉承祐直勾勾地盯着自己。深吸了一口氣,應道:“老臣願往。”

事實上,別看劉承祐一口商量的語氣,但又真的給了這老臣選擇的餘地嗎?

“只是,辛苦劉公了......”

“汝州雖號稱難治,但想以劉公之威能,到任即可盡去煩弊。但鄭州之重,猶甚於汝州,不知劉公卸任,誰人可繼,續其政。朕,想聽聽劉公的意見。”劉承祐又問,這又是打算向劉審交賣好了。

“陛下與朝廷可自決。”

“朕不希望人走政息的事情發生。”劉承祐道。

劉承祐都這麼說了,劉審交也就認真地考慮了會兒,輕聲說道:“秋曹郎景範,可主鄭州事!”

“好,朕明日便下制,任其爲鄭州防禦使!”劉承祐緊跟着說。

劉審交愕然:“陛下聽說過此人?”

“沒有!”劉承祐大氣地一揮手:“劉公推薦的人選,自然足以勝任!”

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09章 衡釀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07章 殿試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世宗篇終 駕崩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50章 落幕第433章 聖訓第16章 異見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80章 “新對策”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55章 符氏姐妹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750章 《桃蘭賦》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674章 爆發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18章 棉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80章 博弈第462章 一地雞毛無題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12章 兄弟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7章 風波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338章 爭執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31章 鳴沙匪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488章 真實第416章 尾聲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74章 帝崩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51章 凋零第243章 不自知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56章 遺澤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51章 南粵,危!第418章 洗禮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329章 西域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