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

“讓趙匡義去一趟潁昌?”垂拱殿中,劉皇帝一副興趣盎然的模樣,看着陪坐側席的趙普,問道:“這是誰的建議?”髃

趙普微拱手,回道:“是晉王殿下的提議!”

“不錯!”劉皇帝嘴角微微上揚,淡淡地道:“這趙李二家一向淵源深厚,趙匡義與李守元,輩分上還是叔侄關係,有他去調節,效果應當比其他任何人都好。

再者,這數月,趙匡義在朝中,可有些沉默了,此前對改制還有頗多建言,如今卻持緘默態度。藉着這個機會,也正好看看,他究竟持何態度!”

劉皇帝這話裡,怎麼都透着一股“揣測”的意味,趙普沒有接着茬,而是很沒營養地恭維了一句:“陛下英明!”

劉皇帝擺擺手,幽幽道:“朕近來聽到了些流言,說京畿有個潘佑,河南有個鄭起,兩人都是江南舊臣,卻在中原道州,專權恣意,橫行逞威。還有人說,朝廷寧肯相信江南降臣,委以重任,也不願意使用北方賢臣......這些言論,趙卿可曾聽說過?”

聞問,趙普立刻陪上了些小心,道:“老臣對此有所耳聞,不過些許閒言碎語,不足爲道。若論非議,朝野之間,又何曾少過,當改制大事,些許議論,只要不影響改革大局,實不必過於掛懷!”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冷冷一笑:“趙卿倒是看得開,不愧宰相度量。不過,這些議論,可不只是在抱怨,朕只覺得其心可誅!髃

說這些話的人,製造矛盾,強調南北之分,刻意破壞朝廷團結。地有南北之分,但人難道不都是大漢的臣民?難道大漢的忠臣,就只有北方人士,南方出身的臣僚,都是奸賊貳臣嗎?

江南平定,已然二十多年,還有人那南北之別來鼓譟生事,惑亂人心,這等人,纔是賊子,纔是隱藏在大漢朝野的奸佞!

這些別有居心之徒,若不加懲處,何以昭示天下,安定人心!制度若有問題,還可改弦更張,若人心淪喪了,可就不好收拾!”

“依陛下之意?”見劉皇帝把此事看得如此之重,趙普則配合着請示道。

“皇城司給朕提交了一份名單,就由趙卿辨別區處,按圖索驥,將那些好賣弄婦人之智的人處理了吧!”劉皇帝直接吩咐道。

“是!”

趙普答應得很乾脆,沒有任何疑慮,左右,他對這些言論,心裡也是不滿的。畢竟,其中也有不少攻擊他趙普的,不管是潘佑還是鄭起,可都是趙普舉薦的。髃

潘佑不必再多說,鄭起也是他復相後新提拔的改革大將,擔任河南道佈政副使,協助李昉推行改革。李昉嘛,讓他主導全局,協調一下人事尚可,真讓他大刀闊斧做事情,缺陷還是太明顯,婆婆媽媽的。

於是,從江南時起就有“強項令”之稱,仕漢之後仍舊初心不改,清廉剛直,不畏權貴,是出了名的,甚至傳入劉皇帝的耳中。而在當年金陵獻降之後,太子主持善後事宜中,在對留用江南降臣的甄別之中,鄭起同樣是其中的佼佼者,畢竟以當時江南混亂的政治生態,鄭起這樣一道請流,是很難得的,也容易入漢廷之眼。

在最近幾年大漢緊張的政治氛圍中,鄭起能夠屹立不倒,甚至步步高昇,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當稅改大潮滾滾而來之時,有人被淹沒于波濤之中,也有人直面洶涌,積極弄潮,鄭起顯然也是其中具備代表性的一人。

而在河南道任上,鄭起也掀起了一股改革之風,同樣,避免不了折騰那些官僚。而最爲人詬病的一點,便是,在新制頒告之後,鄭起要求各州府縣官僚,充分學習新制規定,理解朝廷改革意圖,要求他們背誦相關條文,按期檢查,過不了關的,輕則降職,重則免官。

先學習,後施策,鄭起也算引領了大漢政策推行的一股新潮流......但對於那些官僚而言,就不那麼友好了,鄭起受到的針對與非議,自然也少不了。

而於趙普而言,針對二人,不就是針對他趙相公嗎?雖然可以當作犬吠蠅吟,但心中厭煩是一定的,劉皇帝有心整治,趙普自然不可能反對。

說完此事,劉皇帝沉吟片刻,又饒有興趣地看着趙普,問:“趙卿主持稅改工作也有這麼長時間了,對於暴露出的這些東西,有何考慮?”髃

聞問,趙普斟酌了下,拱手道:“陛下,以老臣之見,出現這些問題,恰恰說明,朝廷的改革推進,有了進展,觸及到了問題根本,否則不會有這麼大的反響。

當此之時,更當堅定意志,繼續推行,給予各地改革幹臣強力支持,打擊遷延不進,乃至陰謀對抗者。同時加強巡視監督,牢牢把控改革進程......”

“既然趙卿早有計議,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朕也還是那句話,全力支持!”劉皇帝表態道。

“多謝陛下信任!”趙普坐不住了,起身恭拜道。

見狀,劉皇帝慢吞吞地把御案上的奏章擺齊,閒談一般,繼續問道:“眼下最主要的事情,便是對土地的清查了,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京畿道兩使之爭,就是體現。隱匿、瞞報、交易乃至贈送,真是手段齊出了,對於這些現象,中樞有沒有什麼考量?”

聞問,趙普想了想,還是一副淡定的模樣:“老臣認爲,土地總在那裡,不論何種手段,既然暴露了,看破了,早晚能查出來,只是需要時間罷了,朝廷要防備的,還是地方上不配合,私相勾結......”

劉皇帝點了點頭,突然坐起身子,整個人狀態也爲之一變,語氣中帶着一抹好奇:“朕聽說,鄭州那邊,稅改已經做到最前頭,今年秋稅,下屬的原武縣就是按照新制規定推行的?”髃

提及此,趙普老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表情,頷首道:“不得不說,知州李沆算是給了朝廷一個驚喜,目前雖只侷限於原武一縣,但其中暴露出的東西,很有參考價值,極具借鑑意義!”

()

.

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41章 雌威第178章 會獵這纔是感言第67章 遺表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6章 進士樓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18章 進兵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85章 善後爭議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239章 進退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78章 滄州府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章 臺懷之事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51章 聽政2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51章 詔令西進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23章 夜宴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7章 鼓譟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18章 蒲陰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3章 相敬如賓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25章 邢州事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3章 事畢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18章 進兵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94章 減稅難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1章 請教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243章 總結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5章 馬楚內亂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93章 班師第151章 廣政殿議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362章 分封?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85章 家務事第486章 李煜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