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裁判下場

西京,廣政殿,政事堂。

高堂之內,趙普與晉王劉晞對桉而座,將手中的奏報,遞給劉晞,笑吟吟地道:“這京畿道官場,很是熱鬧啊!”

劉晞接過翻看了一番,放下,然後默不作聲的拿出一份他收到的奏呈,傳視趙普。待趙普閱完,劉晞說道:“正副兩使之爭,日趨激烈,已經擺上檯面了!京畿道司層面的矛盾,看起來很嚴重啊,官司都打到中樞來了!”

趙普與劉晞分別收到了來自潘佑與李守元的奏章,文中除了對京畿道當下稅改進展的彙報之外,都着重描述京畿道問題與困難,而其中都避免不了對對方的攻訐與指責。

自中秋節後,京畿道官場,又是一派明爭暗鬥,潘李兩方是亮明車馬刀槍,針鋒相對,從道司事務到稅務改革等各種層面進行對抗,搞得京畿道官場,三日一小事,五日一大事,延續到如今,連西京朝廷都不由緊密關注,因爲潘李之爭,已經有些影響到改革大局了。

這官司,原本是打不到中樞這邊來的,畢竟,京畿道的事情,儘量在道內解決,這可能是一名地方主官的潛意識,否則鬧得太大,難保出什麼好結果,還徒使上頭笑話。

但很多事都是事與願爲的,潘佑把矛盾壓制在京畿道司以下,然而根本矛盾可不是他想壓制就能壓制住的,而李守元也沒那麼好壓。

潘佑在京畿的一切權威,來源上級的信任,來自於朝廷體制的授予,而兩者,李守元也同樣具備,潘佑在京畿道行政上具備第一等的大權,但對李守元的節制是有限的。

想要通過體制內的規則把李守元打倒,是很困難的,何況對方背景深厚,而最爲關鍵的是,李守元面子功夫始終做得不粗,從頭到尾,都很明確一點,他對朝廷大政堅定支持,他反對也不是潘佑個人,而是他過於激進求成的做法。

至於當初在衙堂上潘佑對李守元提出的質疑,李守元在後續給出了一份答桉,他只是到徐州南部的郾城縣巡視一番,召集縣衙官屬僚吏及地方郡望鄉紳安撫溝通了一番,然後在半個月後,一份全新的更加詳細的郾城縣田畝數據,便提交給司衙了。

雖然這份報告,是不是足夠全面,還有多少隱匿情況,並不得知,至少在結果上,比起此前由潘佑強權嚴令推動得出的東西,要靠譜得多,進展也更爲明顯。

此事一出,加上有李沆在鄭州原武縣的成果,孰優孰劣,孰得人心,誰的措施更得支持,一目瞭然。同樣是推動改革,潘佑幹起來天怒人怨,阻力重重,換李守元,就能順順利利,上下和諧......

如此,潘佑自然陷入了一定尷尬的境地,阻礙改革的說法,不能拿來作爲對付李守元的武器,其他手段也都難有成效。

但潘佑又豈是妥協的性格,李守元出招了,他也不得不接招。李守元拿郾城縣的土地清丈做文章,他也緊跟着把重心放到郾城,對其呈上的報告結果進行覈驗,同時又派出一批人前往復查,還真讓他發現了一些問題。

歸根結底,李守元的改革推動,是帶有極強保守性與妥協性的,對於小農小戶的土地,清丈得很清楚,但對於那些有背景、有關係的大戶,就顯得不清不楚了,隱晦之處頗多。

全縣,擁有千畝以上田土的,只有五戶,且都不超過兩千畝,且很多田畝數目,都卡在兩百、五百、一千、兩千畝這樣新制中分等納稅標準上,如此明顯的問題,潘佑豈能認可,以清查數據不盡不實有作假之嫌來發難。

對此,李守元也早有準備,他的解釋是,有些土地正處交易狀態,產權不明,需後續確權,還有一些則表示處於拋荒狀態,田裡沒有產出,也不當納入稅收範圍......

對於這些搪塞的理由,潘佑自然不能認可,繼續發難,在後續的調查中,又發現官田、職田流失的情況。雙方之間,圍繞着一個郾城縣,鬥得不可開交,如此一來,其他地方的土地清丈情況,自然就放緩了,甚至再度遲滯,上上下下都等着鬥法結果,打算看準風向再行動。

當雙方都難以拿出決定性的東西時,自然就需要更加權威的支持了,終究難免上呈朝廷,交由中樞裁決。作爲稅改的重點示範區,朝廷當然是時刻關注着,對於其間的風雲變幻,也都有所瞭解,此前沒有發話,也是想看到進一步的發展。

只是,形勢發展到如今,正副使之間相互攻訐,政爭已經到非此即彼,不可調合的地步,趙普與劉晞都知道,該中樞出手了。

看了劉晞一眼,趙普微微感慨道:“自古改革,各種是非與爭端是避免不了的,這一點,應當早有預見。隨着新制擬定頒佈,隨着各地改革進程的推進,紛爭只會越來越多。只是這尚處於第一階段,僅僅是清丈田畝,就發生這麼多事,鬧到如此地步,還是有些出人意料。殿下覺得,這是新制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對於此問,劉晞沒有隨便回答,而是經過一番思考後,方纔鄭重地說道:“陛下曾言,沒有完美的制度,只能取其大利,而忍其小害,同時加以監督。而改革之事,出現問題往往就在執行層面,從京畿道之事來看,至少從表面呈現的東西來看,就是處在執行層面,雙方對如何執行新制,意見相作,分歧很大!”

“那殿下以爲,是潘佑問題更多,還是李守元問題更大?”趙普又問。

劉晞凝眉,沉吟着,似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見狀,趙普輕輕一笑,又道:“殿下以爲,李守元此人如何?”

“趙相這是在考我?”劉晞挑了下眉,拿起茶杯,也飲了一口,澹澹地說道。

“不敢!”趙普那張笑臉,平靜地道:“潘佑其人老夫還是瞭解的,或許爲政上有些爭議,缺乏手段,但對於朝廷的意志是很能領會,對於新政任務也能一絲不苟地推行。但這李守元,老夫就不大瞭解了......”

趙普這話裡,儼然有所偏向了,劉晞不由瞥了他一眼,沉聲道:“我對李守元,同樣不甚瞭解!不過,就目前京畿道呈現的問題來看,只是對新制的理解與執行問題,還牽涉不到二使本人身上,至於暴露出的問題,作爲正副使,兩者都有責任!”

聽劉晞這麼說,趙普眼中閃過一抹訝色,心中暗歎,早知晉王聰明,滑不熘手,果不其然,對問題看得很清楚,也不輕易表態。

想了想,趙普終於露出一副嚴肅的面孔,道:“京畿道的爭端,已經嚴重影響到稅改推進事宜,必須得到解決,如何處置,殿下可有建議?”

對此,劉晞思索了一會兒,平靜地道:“既是內部矛盾,最好還是內部解決,兩者之間的爭端,還是當協調一番!”

“若是協調不好呢?”趙普追問。

劉晞則果斷道:“那中樞就不得不採取果斷措施了!”

聞言,趙普點着頭道:“一切還當以稅改爲主,不論如何,影響到改革大局,朝廷必不相容!”

說着,趙普又悠悠然地補充了一句:“潘佑畢竟是朝廷委派的京畿道主官,是稅改主將,不論作風如何,下屬有何異議,都不該採取如此手段對抗。如此,既無益於問題的解決,改革的推動,還還損於主官權威,不利於朝廷改革意志的貫徹......”

當趙普這麼一番話落,其態度已經很明確了,顯然是堅定地站潘佑一方。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潘佑畢竟是趙普推出來的改革大將,只要不犯原則性問題,其他問題,都是小節。至於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矛盾,中樞這邊也早做好了準備。

如此一來,只要趙普的相位穩固,那潘佑就能穩如泰山,哪怕出現些波折,那京畿道的大局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顯然,有些人自詡聰明,但終究沒能把握住局勢的流動變化,對大勢的理解還是太想當然的。當然,立場不同,帶出的行動自然不同,在這樣的前提下,所有的行爲,也都可以解釋。

但像李守元這樣的人,雖然表面上是支持改革的,哪怕嘴上冠冕堂皇,但其屁股朝哪方向做,又豈能瞞得過高堂上這些洞察秋毫的雙眼。

而倘若還不知改變,那麼來自中樞的鐵拳也將毫不猶豫地降下,在這些事情上,趙普有這個決心,也有這份權力。

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2章 “鄭州站”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214章 荊湖之策這纔是感言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459章 挫折第330章 小市民第69章 禍事了第35章 東歸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465章 “教匪”第141章 納降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317章 修法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809章 餞行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章 老臣凋零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48章 教誨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88章 後續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65章 舊邸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2章 大朝會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61章 趙二爲官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63章 武德奏事第91章 王峻驕狂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97章 新山陽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1章 請教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章 分食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85章 浮雕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50章 聽政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1章 高麗國王第6章 進士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