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針鋒相對

“朝廷既定之大政,本官只當遵從,自是不敢違逆。”

說着李守元便擡眼瞥了潘佑一下,輕蔑一笑,道:“然而,潘使君言之鑿鑿,一口一個朝廷大政、新制措施,但稅制新規之中,可沒有讓使君如此逼迫下情,恣意自專,朝廷新政也不是任你潘使君隨意解讀的!

潘使君近來所作所爲,莽撞操切,急功近利,究竟是上命授意,還是假新制而爲私政,這恐怕還有待商榷吧!”

李守元此言落,滿堂皆驚,鄭州李沆什麼情況還不明瞭,但在這衙堂上,副使是正式向盤使君發難了。一干京畿官僚,低眉順眼的同時,耳朵都高高豎起,目光中抑制不住期待,既緊張又興奮地關注着事態的發展。

堂間氛圍這明顯的變化,潘佑自然察覺到了,又不禁多瞧了李守元兩眼,臉上浮現出一抹怒色,語氣凜然道:“李副使的指摘,本使可不敢當,也當不起。本使施政,上遵天子,下從民情,稅改之事,首在田土,田土不清,稅務難徵,新政勢必難行。

本使所爲,皆是依從朝廷制命,皆是爲了改革大局,李副司使今日這通指責,無端生事,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有意阻我京畿稅改大事?”

“怎麼,這京畿道司大堂上,已沒有我李某人說話的權力了?”聞言,李守元也冷笑兩聲,朝西北方向拱了拱手:“朝廷當初設立佈政副使,除了協助主官治政安民,對主官同樣也有約束制衡之責,以免恣意妄爲,誤國害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本官身爲京畿副使,使君施政有失,自當秉公直言,爲民陳情。寧肯被攻擊一個‘別有居心’,也不願緘口不語!”

看李守元這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潘佑不由嗤笑道:“好一個忠君之事!本使一心爲公,推行新制,反倒成誤國害民的奸臣了?嘴上秉公直言,實則盡是推諉之言,搪塞之辭,對稅改新政暗懷阻撓之心。如此進言,於國何益?如此規勸,本使又何必聽從?”

潘佑話音剛落,李守元便懟了回去:“潘使君如此橫加指責,又是何居心?本官父子飽受國恩,心中常懷感激,對朝廷大政,只有積極推動,不負期望,豈有遲誤?

只是如何推動新政,可不是你潘使君一人說了算的,稅收新規,也不是由你潘使君任意解釋的。

潘使君初到潁昌時,曾當衆說,此來是爲國盡忠,爲民請命,是聽從陛下號召,來做實事的。

京畿道上下官員,也都睜大雙眼,看着使君表現。然而,以潘使君這數月以來的做法,不得不說,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使君以強權相逼羣僚,羣僚必以強權壓迫百姓,層層下壓,必生亂象,民情尚且不穩,又談改革?

潘使君履任方三月,本官可是在任已三年,自認對京畿道上下情況的瞭解是要多一些的。

改革固然勢在必行,卻也不能因爲改革,而荒廢了各地衙署的日常行政,若是過於操切,改出了亂子,如何向朝廷交代?

京畿道土地衆多,地況複雜,民情繁瑣,土地清丈,費時、費人、費力,本非短時間內所能丈量完成,各州官府,在完成本職公務之外,也難抽出更多的人力,尤其在這秋忙時節。

因此,本官還是那句話,事必做,但宜緩不宜急,宜穩不宜亂。

還望潘使君能稍聽人言,倘若一意孤行,有朝一日,民情沸騰、怨聲載道之時,那後果可不是我京畿道司所能承受的!”

李守元言罷,潘佑沒有再直接懟回去了,再度盯着他看,仔細地打量着此人,不得不說,此人看起來當真是氣度不凡,衣冠楚楚。潘佑的形象與之相比......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

眉頭不由得皺起,當然,潘佑並非自慚形穢,而是在琢磨起李守元這個人。此前數月,在他履任京畿道後,李守元作爲副手,對他的工作,雖然沒有明確支持,但也沒反對,事事業都儘量配合,不與自己起爭執,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搭檔。

而潘佑也不管李守元,是韜光養晦也好,還是另有籌謀,只要不影響他稅改施政即。然而,不聲不響數月之後,在這當堂會議,在他土地清丈限期當前,李守元突然發難,矛頭直接指向自己,這讓潘佑惱火之餘,也不免心驚。

潘佑政雖勐,行事操切,這是性格使然,也是爲政理念的體現,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傻,沒有一點政治頭腦,僅靠運氣,也不可能長達十多年都不失州官之任,也坐不上這京畿道衙門的頭把交椅。

潘佑疑慮的是,李守元此舉,顯然代表的不是他個人,這背後還有誰,這後還會有什麼動作?選這麼個時機發難,是有什麼由頭嗎?

對此,潘佑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帶頭者是李守元這個勳貴子弟,是自己副手,還是讓潘佑側目。

另一方面,則是感覺這個李守元,不好對付!別看他與潘佑正面相抗,激烈爭執,但從頭到尾,人家的態度都很明確,朝廷既定政策方針,他李某人是全力支持的,只是如何推進施行,存有異議。

李守元針對的是潘佑,攻擊的也是其治政,目標明確,還能做出一副爲國爲民的堂皇模樣......

而李守元如此表現,顯然比起直接衝着新政去,要聰明得多,也難纏得多。潘佑一直試圖用朝政大局、新制改革來壓李守元,但李守元根本不接那茬,態度明確,對新政十分支持,不滿的只是潘佑,還不針對他個人,只對其治政作風與手段有異議......

雖然潘佑知道,李守元這類人真正反對的,還是稅改新政,但這項最有力的武器卻不能拿來用在其身上,這種感覺,自是格外難受。

而李守元針對潘佑,針對新政,自然不是毫無緣由的,這背後涉及到利益之爭,也有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

朝廷要換將,李守元本是很有機會的,出身能力資望都不錯,但事與願違,被潘佑這麼一個醜廝、一個外來戶佔了本該屬於他的位置,他豈能甘願。

看潘佑,自然就更難順眼了,而潘佑上任以來的一系列表現,則更讓李守元厭惡,與黨進之間的衝突,則加劇了那種深層次的矛盾。

要知道,在榮國公趙匡胤的那個圈子裡,李繼勳與黨進都是核心成員,李繼勳更是擔當着老大哥的角色,兩家的關係自然不錯,潘佑拿馬邑侯府來立威,自然也就得罪了黨侯的好侄子李守元了。

而京畿作爲權貴扎堆的地方,靠近權力中樞,土地又十分良好,在京畿道內置辦田產的人多不勝數,其中就包括始安侯一家。

這新稅制下,他們這些擁有大量土地的權貴們,雖有一定的稅額豁免,但成本的暴增,稅額的負擔加劇,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劉皇帝說過,這稅改,就是從大地主們的身上割肉,而就以京畿而言,最主要的地主就是這些權貴們。

如果能上位,手裡有權也就罷了,偏偏來了一個潘醜夫,心不甘情不願,又有權力利益之爭,如李守元者,怎麼可能放下芥蒂,配合其施政。

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695章 袁家莊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73章 被逼無奈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70章 御宴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66章 陷河陽第11章 大典日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12章 兄弟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4章 帝崩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91章 暗箭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5章 治安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97章 心虛第61章 淑妃病危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5章 楊村第32章 郭氏之慮第7章 恩賞問題第48章 耿崇美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81章 功臣閣第81章 內外變動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95章 大洗牌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790章 憂勞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6章 異見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404章 冬夜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56章 遺澤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6章 告一段落第416章 面試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3章 不宜擴大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8章 請願第147章 許州事了(2)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