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改革干將

過去的三十多年年,京畿道的治所是幾經遷移,從一開始的洛陽,又曾短暫地遷駐開封,後被劉皇帝安排到鄭州,時間最長,大概有十四年的時間。

開寶十三年,又被劉皇帝以鄭州偏處京畿道北部,不利於對南面諸州的管理,再度遷移,把駐所遷至南面的許州,以便居中治理,持續至今。可以說,離大漢的政治中心,是越來越遠。

當然,京畿道作爲天下第一道的政治地位,卻始終沒有動搖過,畢竟“京畿”之名便直觀地闡釋着其政治意義。

只是,京畿道這個天下第一道,也並非如表面上那般風光,依制,洛陽、開封二府,也屬於京畿道管轄之下。但制度歸制度,實際情況差別卻格外懸殊。

洛陽、開封二府的獨立性與自主權都太強了,京畿道司根本無法做到有效的制約,當初治所同在京城,又碰到惠國公宋延握這種背景強大的主官之時,尚且能夠起到一定的干預作用,但隨着治所的遷徙,宋延握的離任,幾十年發展下來,京畿道司已經徹底無法對這兩京府指手劃腳了。

而二京府管轄之地加起來,佔地面積接近京畿道一半,人口超過一半,至於經濟水平更是遠超,因此,排除這二府,那京畿道也就是一個極其普通的道治了,優勢也就僅在把兩京給“包圍”了,更靠近權力中樞。

這些年來,朝野之間都流傳着一個說法,便是寧肯爲兩京府尹,也不做京畿使君,可見京畿道的尷尬之處,雖然地位特殊,卻也特殊不過二府尹。

但即便如此,每一任京畿道主官的任命,依舊牽動着上下人心,雖然平日裡不乏調侃,但其特殊的政治地位,還是所有人都認同且矚目的。

近來,京畿道又換人了,由二度拜相的尚書令趙普提議,原因也很簡單,爲朝廷稅改意志的貫徹落實,更好地推進發展,京畿道作爲改革試點地區,需要一個更能領會上意、更有作爲的主官,而趙普選中的人乃是淮西布政使潘佑。

潘佑乃是江南降臣,早年仕於李氏,爲韓熙載所賞識,舉薦於南唐中主李璟,當初既是南唐江北士人集團的一員,也是由韓熙載主持的那場江南改革中的一名堅定支持者。

只不過,那時的潘佑年輕,地位不高,韓熙載改革在江南勳貴、士族集團的反撲中宣告失敗,南唐也沒能逃脫被大漢一統的宿命,反倒是由大漢朝廷主導的對江南利益階層的改(清)革(洗)中,韓熙載實現了他的政治主張,而潘佑在其中,也有不錯的表現。

韓熙載死後遺奏中,還不忘舉薦潘佑,說他專心致志,勇於任事。潘佑的仕途,由此更進一步,曾一度擔任中書舍人,參與到朝廷中樞事務中。

不過,由於潘佑後來的一些政治主張,過於“復古”,雖有些道理,也能邏輯自洽,但不合實際,最終不爲劉皇帝所納。

再加上潘佑性格孤僻,人際關係處理極差,好鍼砭時事,得罪了不少人,又面貌極醜,爲人所厭惡,而他雖出生於北方,但江南的出身,始終與朝廷北方出身的貴族、官僚們隔着一層,可以說是上下厭棄。

還是趙普初爲相那些年,地位權勢都不穩固,需要培植勢力、網羅人才,不時地維護提攜,方纔使潘佑在朝中有立足之地。

不過,潘佑卻頗爲憤滿,覺得在朝中有志難伸,甚至對劉皇帝拒絕他的主張有所怨言,察覺到他那些危險的情緒,再加上潘佑的主動請求外放,趙普果斷同意了。

在開寶十年那場波及整個黃河中下游的大水中,潘佑先是接過濮州那團爛攤子,三年之後,調任汾州,後又續任鄜州、柳州、黃州,兜兜轉轉十幾數年,仍在知州的職級上打轉,絲毫不得進步。

顯然,是遭到了一定打壓的。當然,這其中潘佑個人的因素很重,這個人脾氣太臭了,一點都不講究人情世故,雖然一心做事,也喜歡就事論事,但就是不合羣。

而潘佑孤傲的性格在其爲政中也被放大了,政風剛勐,不懂緩和,不願使用一些更聰明的手段,每到一任,除了與同僚搞不好關係,還往往會得罪一大批利益階層,不管是勳貴子弟,還是地主豪強,乃至平民百姓,只要犯在他手裡,就是一副六親不認、依法論處的態度。

花花轎子人人擡,而潘佑一方面把擡轎子的人給排斥,另一方面又不斷地觸動那些饕餮的利益,豈能得好。若不是這個人有些背景,也積累了一些資歷,早就被打倒了。

這其中,不是沒人針對過他,只是潘佑也確實潔身自好,又父母早亡,兒子早夭,女兒遠嫁,親戚也從不來往,女色也不近,貪財就更別說了,身上就彷彿罩着一個讓人無法下嘴的龜殼。

至於構陷攀誣什麼的,其中的政治風險太大,潘佑可是一個“光腳”的,以其性格,一點小事,能給你鬧得比天大。

因此,十多年來,潘佑歷任數州,當地官員士紳都是日夜盼着他日期結束,趕緊滾到,跟遇到瘟神一樣。長此而往,潘佑成爲了天下頭一號的孤臣,而關鍵是,這個孤臣,也並不爲劉皇帝所欣賞,潘佑的仕途際遇如何,可想而知。

而就任地方,除一開始的濮、汾州之外,都是老少邊窮地區,能保留一個州府級別,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事實上,在趙普辭相後,潘佑的政治生涯已經接近結束了,此前潘佑沒有遭受重大打擊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被看作是趙普的親信,又在中樞待過,說不準還有什麼隱藏的關節。

但人的際遇,總是變幻莫測的,一場席捲全國的吏治整飭浪潮過後,潘佑以過去上下皆知的表現,毫無爭議地屹立不倒,甚至被朝廷樹爲典型,大力宣揚。

這等時候,積累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一道詔令下,潘佑直接被從黃州任上提拔爲淮西布政使,接替被砍了腦袋的前任。

履任不足一年,恩相復任,稅改大朝廷洶洶而來,又被擬調京畿,成爲天下第一道,主持改革推進工作。一年之間,從一個小小的潘黃州,成爲名聞天下的潘使君,其中的際遇,實在讓人咋舌,驚爆眼球。

當然,這首先也是得到了劉皇帝認可的,以他對稅改工作的重視,對於京畿要地,是不可能讓隨便一阿貓阿狗上任的。

此前,也是經過一番考察的,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潘佑實現了一個從務虛到務實的轉變,爲政雖被人批評爲“苛勐”,但一切都依法律條文,幾乎沒有任意自專,政治主張也不再像過去那般理想化,辦事操切,但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是一個敢於做事,能做成事的人。

改革是一項得罪人的事,需要頂着各方面的壓力,在這一點上,潘佑的素質顯然是不需質疑的。於是,潘使君迅速就任,而京畿道上下的官僚們,苦日子也開始了。

許州,潁昌城,威嚴的司衙內,潘使君正在大發雷霆,拍着桌桉,厲聲道:“限期已至,其他州縣的土地籍冊都到了,鄭州爲何還不到?”

第1694章 鹽州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404章 冬夜第5章 王樸走了第133章 面聖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10章 坦白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67章 遺表第298章 事泄了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773章 質問第49章 醫政第287章第340章 定論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章 王、鄭二公第20章 威臨荊南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92章 欒城之戰(4)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86章 宗室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27章 不允第160章 平定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13章 日常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9章 鳳翔戰況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12章 整風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6章 名將第175章 在滑州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93章 升遷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11章 李沆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81章 兩日而克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713章 機遇第69章 禍事了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30章 “寬刑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