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

趙普認真聽着,一直到趙承宗講述完,老臉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依舊犀利的眼神中透露出少許深刻的思考。

口乾舌燥的趙承宗忍不住喝了口茶,小心地看着老父,逐漸沉默了下來。事實上,對於地方上的一些亂象,趙普還在任上之時,便早有察覺。

只是,那時候,形勢尚好,趙普也重在維穩,稅賦上繳又正常,在監管上自然也就難免寬縱了些,僅僅打擊重點,並沒有進行一些太深徹的改革。

這兩年在江陰,對於縣鄉的爲政、土地、稅務,也默默觀察研究着,深入基層,瞭解也更深入,最大的感觸便是,官府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的情況,比起當年又嚴重了幾分。或許是這幾年大漢紛擾不斷,外部矛盾引發了內部矛盾,又或者只是過去隱藏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面......

尤其在稅收政策上,肆無忌憚的官員太多了,楚州這邊倘若果如趙承宗所言,那還有些底線與分寸,而江南之地,本就富庶,是大漢財稅重地,常受朝廷關注,地方官僚的做法也不敢太過分,還勉強能夠維持下去。

然而,其他道州呢?那些窮山惡水、偏遠州縣,又是怎樣一種狀貌呢?顯然不容樂觀,要知道,過去處置的恣意妄爲、魚肉百姓、殘商虐民的地方官僚,大部分都屬於貧窮、偏遠、落後地區。

窮山惡水出刁民,同樣也出刁官酷吏,經濟發達地區的官僚們,多少還會維持一些體面,可供他們攫取的資源也更多,治下士民的承受能力、抗風險能力也更強,如此方纔達成一個相對平衡。

從去年開始的吏治整頓,反貪除惡,除了造成已經發生的那些混亂之外,但積極的一面也同樣體現出來了,清除了一大批貪官污吏,解決了一大堆地方蛀蟲,很好地震懾內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

但是,趙普同樣也意識到了,如今的地方現狀還需要改變,地方官僚們必須得到限制,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甚至“有法可依”地搜刮盤剝,以眼下呈現的社會發展趨勢,早晚會出問題的。

眼下富庶地區,尚可綏靖,但倘若再放任不管,只怕用不了多久,連這些富裕之鄉的,都要被貪婪的權貴、官僚、地主們搞得天怒人怨了。

而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管,傳統的治貪、除惡,御史監察,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像剛剛發生的運動式的清洗,顯然是不能作爲常規手段的。

思來想去,哪怕同樣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從制度着手改變,革除舊弊,完善制度漏洞,從律例上約束權貴,限制官僚權力,保護農民,是一條不錯的解決路徑。

時下的大漢大漢社會生產力,比之前朝,又有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農牧漁業生產,還是商業發展,其活力都遠超歷朝歷代。

冶煉、紡織、農牧業技術,也有了顯着的提高,即便溫飽依舊長久困擾大漢百姓的一個大問題,但活下去的可能確實是提高了的,底層老百信獲得的機會,也相對更多,再不濟,還有出海闖南洋這條路。

然而,社會大發展的同時,佔據主要統治地位的權貴們的墮落速度,也是超乎想象,幾乎與社會發展進步速度同步。

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是爲了統治需要,延長國祚,改革也勢在必行。有些事情,底下人可以妥協,可以得過且過,但皇帝不能。

沉思良久,趙普忽然對京中甚囂塵上的劉皇帝改制舉措,又有了一些認識與體悟。劉皇帝老了,爲何還要頂着那些勳貴、官僚的壓力,冒着得罪天下地主豪強的風險,一定要進行財稅改革,說到底,還是不想再放任地方胡來,對於大漢現行制度中明顯的缺陷,必需要完善。

過去不動,是因爲沒嚴重到那個程度,還能勉強過着走,如今要大動干戈,也是不得不變。時至如今,即便不放任自流,哪怕維持現狀,隨着時間的推移,其弊端、禍害、矛盾,也只會逐漸加深加重,直到無法壓制,徹底動搖朝廷的統治。

另一方面,這些事情,也只有劉皇帝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威望去推動改革,若是把問題留給後人,要想改變,實在太困難了。

太遠的不說,即便是眼下那三十年之太子,也是難有作爲的。在趙普眼中,太子堪爲一守成之主,能夠蕭規曹隨,遵從現行政策制度,沿着既有軌道前進,但要他做大的變革,也是很難的。

劉皇帝的改革初衷,爲江山社稷,爲子孫後代着想,其中有多少是真正體諒黎民,顧念百姓,這是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思索間,趙普腦中也逐漸形成了一些想法脈絡,雖然有太多都屬他個人判斷,但心中已然有了初步打算。剩下的,還得回京之後,與劉皇帝交談之後,再作區處。

過去,劉皇帝都那般難以捉摸,如今時隔兩年未見,劉皇帝與朝廷又有什麼大的變化,可不是待在江陰接收的一些消息就能完全搞清楚的,還得慎重。

當然,自始至終,趙普都認爲,劉皇帝召他回京是要重任相托的,否則吃飽了撐的,千里相召來折騰他這把老骨頭。

“你這楚州,每年可支配的財稅,大概是多少?”良久,趙普回過神,再度問道。

聞問,稍顯猶豫,趙承宗還是實話實說:“約三十萬貫......”

“呵呵!”一聽這話,趙普便不禁感慨着笑了:“朝廷道司給你們定的稅額,可只有三十一萬貫啊!這稅制,不改行嗎?”

聞言,趙承宗默然。地方上的收入,來源實則很廣泛,除了兩稅正稅之外,日益繁榮的商稅也是大頭,再加上職田產出,官府經營的一些產業如鹽鐵、茶葉、棉花、糖等,即便被財政司劃去一大塊,剩下的也足夠吃飽喝足了。

在地方財稅上,不透明的地方太多了,蠅營狗苟、腌臢腐敗的情況也太多了。而楚州這邊,至少沒有像有些地方,巧立名目,想方設法搞錢、搞糧,即便是額外攤派,也有一個限度。

不過,即便如此,這樣的情況,對於曾長期擔任首相的趙普而言,也是有些難以接受的。他的立場,是天然站在中樞的,要維護朝廷的權威,過去在行政監管上或許有些保守的妥協,但這也是有限度,一旦突破了底線,那也是不能容忍的。

擡手在空中點了點,趙普很想斥責一番,然而話到喉頭,又不知說些什麼纔好了。並不因爲趙承宗是他兒子,換個其他州官也一樣。

想了想,趙普有些嚴肅地道:“兩件事情,你要做好準備,其一,把楚州過往的財稅賬目理順,那些不依規合法的事務即行取締;其二,楚州所擁土地要搞清楚,不論是耕地、棉田、果林,都要詳細記錄在冊!”

一聽趙普這番叮囑,趙承宗表情立刻鄭重起來,望着趙普,欲言又止,終於道:“父親,有一事兒一直想問!”

看了他一眼,趙普道:“你是想問,我被召回京的原因吧!”

趙承宗點點頭:“正是!難道......”

“你猜得不錯!”趙普乾脆地點點頭:“如不出意外,陛下應該是會重新啓用我了!”

趙承宗面色微變,有些憂慮道:“京中之事,兒也有所耳聞,倘若成行,只怕困難重重,惹人敵視啊!”

迎着着趙承宗關切的目光,趙普澹澹一笑:“我這輩子,受人針對敵視,攻訐中傷,還少嗎?如今年逾花甲,早已看澹世事,又懼些許俗擾!再者,若我在江陰默默無聞,了此殘生,也就罷了,既然陛下相召,但有差遣,我還能拒絕嗎?”

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06章 敲打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4章 箇中弊端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34章 回府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97章 決斷!第127章 皇城司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章 柩前繼位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35章 坐不住了第52章 聯姻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75章 西北邊報第32章 郭氏之慮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40章 家宴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09章 在長安第154章 滅門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73章 解決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93章 完了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90章 老將可用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45章 靖江軍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86章 宗室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345章 剝削者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章 中原易主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92章 大調整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