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請願

寬闊威嚴的北平王府前,青石鋪就的廣場上,已然被上千人衆佔據了。不止是張彥威帶來的那兩百人,在鬧出動靜之後,鎮宿在晉陽城內外的武節、興捷兩軍,亦有不少士卒在軍官的帶領下奔來,加入其列。

其後,陸陸續續的,河東衙署的一些基層官吏也引導着不少耆老、望族、商旅、百工之人,前來赴會。甚至於,還有一些僧侶、道士,也跟着起鬨,各類身份,卻是湊了個齊全。

王府門牆內外,親衛都的士卒們已然嚴陣以待,表情警惕,隨時準備好彈壓“動亂”,不過卻沒有表現得過分緊張。很明顯,王府前的這些人都是有組織、有預謀集會而來,都被約束得很好。

事實上,近半月以來,晉陽城中管控嚴厲,這上千各色人等能聚到王府門前,而城中的巡檢兵馬卻毫無作爲,這本身就值得奇怪。

中庭大院中,河東的高級文武俱聞訊趕來,大夥或多或少都收到了些消息,交換眼神之時,都帶有少許的默契。

劉承祐悠哉而來之時,劉知遠正站在石階上狠狠地訓斥着從弟劉信:“你怎麼回事?嗯?孤讓你巡檢晉陽,嚴肅城池,怎麼就讓這麼多人聚到王府,鼓譟生事?孤需要一個解釋!”

面對劉知遠的嚴厲呵斥,劉信此次卻是一點不懼,硬着脖子,不作話,一副滾刀肉的表現。見狀,劉知遠更怒,又掃向劉崇、史宏肇、常思這些河東軍的高級將領:“這麼多兵士聚來,莫非是你們放任不作爲?”

又瞪向楊邠、王章幾人:“那些職掌吏民,又是怎麼回事?”

和劉信的反應差不多,這些人,也都淡定地接受着劉知遠的責備,卻不還嘴。

“我等要見北平王!”

府門外,又爆發了一陣叫喚聲,嘈雜聲中,張彥威的大嗓子顯得異常高昂,清晰地傳入牆內衆人的耳中。外邊的那些人裡,就屬張彥威的職階最高。

劉承祐慢悠悠走上前來,立刻被劉知遠逮着責罵道:“你在龍棲軍整飭軍紀,就是這樣的結果?連手下人都管不住?”

迎着劉知遠憤怒的目光,劉承祐反應就如他那張臉表現的一樣淡定,拱手說:“府外官吏軍民,自不會無故齊聚,定然有所期求。父親一向愛軍護民,何不出去,聽聽他們想要說些什麼?”

話音落,楊邠立刻站了出來,從容附和着:“僕射之言,甚是有理,王府外人潮洶洶,非大王不可撫定。大王,不妨聽聽衆人,有什麼說法。”

楊邠的臉上,分明掛着點老謀深算的笑意,不過劉知遠直接忽視掉了,冷哼一聲,甩袖朝大門而去:“孤倒要看看,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伴着門軸轉動的“吱呀”聲,府門大開,在一衆臣僚的簇擁下,劉知遠當先走了出來。

瞧見劉知遠,張彥威精神大振,帶着人,率下拜倒,口呼大王。有人帶頭,與會之人有樣學樣,齊刷刷地跟着跪下。

冷冷地盯着前頭的張彥威,劉知遠質問道:“張彥威,你想幹什麼!無視軍規法紀,鼓動這麼多將士前來尋釁滋事,當孤不敢殺你嗎?還有爾等,難道不知國法森嚴,膽敢聚衆鬧事?”

劉知遠一番喝問,場面漸漸靜了下來。

面對劉知遠的怒火,張彥威此次是毫不怯場,直起身子,望着劉知遠,神色激動道:“末將不敢!我等前來,乃爲河東百姓請命,爲天下生民請命!”

張彥威這話說得大,劉知遠彷彿被氣樂了一般,嗤笑道:“孤倒想聽聽,你哪裡來的此等狂語!”

聞言,似乎是排練好的一般,張彥威接着話頭疾聲道:“大王,胡虜南寇,入據中原,神州沉淪。今天下無主,社稷無憑,而至胡寇猖獗,生民罹難。大王乃九州方伯,威德及人,功勳蓋世,請大王爲天下生民計,爲江山社稷計,即皇帝位,帥師討虜,廓清寰宇,以孚國人殷殷之望!”

張彥威話落,請願的軍民立刻發聲附和,呼喊聲再度在府門前爆發開來,一個個激動不能自已,畫面卻亂而有序。有的人,乾脆高呼起了“陛下”、“皇上”、“官家”......

劉知遠的態度終於有所軟化,高擡雙手,將衆人的勸呼聲壓下,沉吟幾許,方纔動情地說道:“衆位的心意,孤萬分感激。然孤度德量力,自認德行微薄,見識淺短,實不敢僭居天子之位。此事,諸位切莫再提!”

還是老一套的推拒之辭,只是這一次,劉知遠沒有再拂袖而去。其話剛說完,立刻有一名文吏膝行上前,磕頭道:“我等皆推誠奉君,傾心擁戴,請您萬勿謙辭,而泯天下軍民推戴誠心!”

“不可!孤長受國恩,未及圖報,已是慚愧。豈可行那僭越之舉?”劉知遠還是搖頭。

“大王!”張彥威立刻又接口了,用力地磕了幾個頭,顧不得額頭冒血,聲嘶力竭地向劉知遠說:“晉祚已亡,新朝當興!大王踐祚,非爲一家一私之榮辱,而是爲了天下生民的福祉。末將泣血相請,只要大王履及至尊,哪怕大王治臣亂軍之罪,雖死無悔,只望大王勿再退避!”

張彥威等人,一會兒爲江山社稷,一會兒爲天下生民,好像他們這點人當真能代表天下人的意志一般。不過,氣氛卻是被炒得異常火熱。

劉知遠身後的文武,都眼睜睜地看着這場聲勢浩大的請願,皆有動容,不少人殷切地望着劉知遠高大的背影。

蘇逢吉站在楊邠身邊,一雙眼睛透着看破一切的睿智,心血來潮,對楊邠低聲笑道:“張彥威不過一粗鄙武夫,從其嘴裡,竟然能聽到這樣一番慷慨陳詞,不亦怪乎?”

斜了蘇逢吉一眼,楊邠淡淡地說:“我觀張將軍所說,盡是由衷之言,發自肺腑,何足怪也?蘇判官,不要妄論,以免寒了忠良之心吶。”

“楊押衙說得對,是在下謬言......”得到這麼個回答,蘇逢吉表情變了變,隨即喏喏地回了聲。

那張臉,卻是變冷了幾分,但是很快,嘴角又泛起了一抹笑意,皮笑肉不笑的那種。冷冷地瞥了楊邠一眼,蘇逢吉將目光投到劉知遠側後邊,那個保持着高冷的少年身上。

劉承祐自是默默地注視着這一切,神色平靜,這一場“大秀”,他怎麼都算得上執行導演之一,有隨性表演,不過卻一點也沒有脫離劇本大綱。唯一讓劉承祐感到驚奇的是,張彥威這武夫,表演功力竟然那般深厚......

劉知遠一番言辭,並不能消弭請願衆人的熱情,隨着局勢的發酵,越來越多的人聞訊趕來,湊這個熱鬧。

爲了避免出現亂子,思慮過後,劉知遠只得無奈地說道:“爾等暫且散去,明日,孤便給爾等所請,一個確切的答覆!”

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42章 李郡公一怒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92章 大調整第1章 何謂開寶第139章 韓常案第39章 長沙第194章 楊邠案(2)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90章 安東國王?第251章 壽國公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58章 回師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351章 南粵,危!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33章 西征!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81章 廝殺漢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96章 天花板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61章 晉陽來人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765章 三郡公第115章 瀛州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16章 初夏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64章 孺魏王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7章 風波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38章 杯酒釋權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755章 良平島第159章 亂情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37章 東京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