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

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

“貴妃病了?”喦脫的稟報讓劉皇帝有些錯愕,隨即便關懷地問道:“怎麼回事?什麼病?是否嚴重?”

“好好的,怎麼會病了!”劉皇帝嘀咕道。

幾十年了,高貴妃的身體一向康健,沒病沒災的,即便偶有不爽,也只是微感小恙,很快就康復了。但此次,明顯不那麼簡單。

面對劉皇帝的關切,喦脫遲疑了下,小心地稟道:“回官家,太醫已然看過了,也開了調理方子,據說,貴妃此疾,乃是心情鬱結所致,只要心情舒暢,再稍加調養,便能康復。”

聽喦脫這麼說,劉皇帝也就意識過來了,放下手中硃筆,有些無奈地道:“看來,還是爲了文海之事,何苦呢?這個年紀了,還如此置氣”

“官家,是否前往瑤華殿探視?”喦脫請示道。

聞問,劉皇帝老臉上閃過一抹不自然,輕輕搖頭:“罷了,她這是心病,我卻沒有心藥給她。去了,只怕反而刺激到她!”

話是這麼說,但劉皇帝還是心頭有些發虛,甚至,不知道這種心虛是爲什麼,以他的脾性,真不耐煩了,也不會去顧及後宮嬪妃的情緒。

或許,還是老了吧,難免心軟,尤其高貴妃還是侍候了他幾十年的女人。

“前番王伷來朝,不是帶了一些人蔘、補品嗎?去挑一挑,給瑤華殿送去!”劉皇帝衝喦脫吩咐道。

雖然他也清楚,人蔘什麼的,未必就能藥到病除,但終究是一份心意,告訴高貴妃,他還是關心她的。

又沉吟幾許,劉皇帝始終覺得有些彆扭,嘀咕道:“要不要讓劉晞一家子回一趟京?”

與秦王劉煦在安東的辛苦打拼相同,晉王劉晞在漠南也經營了十來年了,也隱隱有“漠南王”的外號。

不過,與安東高度的自治權不同,漠南這邊,屬於山陽道轄下,又抵鄰河東這樣的龍興之地,同時,又不似安東那邊偏僻,受朝廷的影響要大得多。

更何況,漠北還有契丹政權這個外患,朝廷在當地也掌控着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宰相宋琪的二治山陽,都使得劉晞的權力受到極大的限制,不像劉煦在安東的自專。

但與此同時,劉晞受到的非議也要小得多,至少沒有人把漠南看作“漠南國”,貼上“國中之國”的標籤。

即便如此,在過去的十年中,劉晞在漠南也幹出了一番成績。或許是成熟了,又或許本心如此,而立之年後的劉晞徹底收起來了年少時的自由懶散,開始真正承擔起一個帝國親王與皇子的責任。

劉皇帝早年的悉心培養,以及高貴妃的嚴厲鞭策,也沒有白費,劉晞雖然低調,但才幹是實在的,看問題往往直指要害根本,政治覺悟高,對上意的領會,對朝廷的政策也往來有清晰認知,到位的解釋。

而在漠南的這些年,劉晞的主要工作,恰恰是在貫徹執行朝廷政策上,尤其是胡民漢化的大政上。

與榆林道那邊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善政變惡政不同,對山陽下轄的胡民部族的消化吸收,是落在實處的,漢化的進程,在最近十年中,也有了巨大的進步。

到開寶二十一年,幾乎所有的塞北部族,都在官府的推動下,實現了編帳齊民,徹底納入朝廷的管轄之下,詳細的稅收制度也切實地推行開來。

與過去相比,胡民的生產力,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而除了生產活動方式以畜牧爲主之外,這些胡民與大漢底層的那些農民,從本質上來說,已經趨於一致。

漢語的推廣,進展同樣是突飛猛進,至少那些年輕人,已然習慣了說漢語,不管是對官方,還是對民間,這都是一個最實用也最能保障自己利益的工具。

至少,不會說漢語,是容易受騙,在塞北闖蕩的漢人乃至漢吏,可不都是善男信女,過去有許多胡人就因爲不通官話,遭受損失。

利益的驅動下,胡民也不得不逼着自己去懂漢話,即便不會說,也要聽得懂。而原本荒言野話,也只成爲一種地方土話了。

時至如今,倘若在塞北的部帳、集市中,聽到一干胡民說着夾生的漢話,是一點都不值得奇怪的。

相比之下,漢字的推廣,則仍顯落後,但這也國情所限,語言是基本問題,文字則要高級些,連漢民都有大量的文盲,何況胡人。

由於生產方式的不同,漢服的推廣,也沒有強行推動,趙武靈王有胡服騎射,劉皇帝倒也不至於在漠南搞倒退。

但是,在胡人的上層人士中,尤其那些向大漢臣服,被朝廷吸納的首領頭人,都已經習慣穿漢服,畢竟,他們脫離了基本農牧勞作,屬於知禮節的階層了。

可以說,漢話、漢字、漢服這三件事,做得最徹底,最有成效,也最有意義的,就是對漢話的推廣,劉晞也把幾乎一半的精力都放在此事上。

與榆林那邊的一團亂麻相比,漠南地區的欣欣向榮則完全襯托出來了。當然,兩者之間出現如此大的差距,也是有其內在原因了。

官府在當地的力量是其一,朝廷的重視程度是其一,部族成分、歷史因素也是其一。與黨項人的抱團排外不同,漠南胡民來源衆多,成分更雜,並且,在漢遼大戰的過程中,被摧毀了一遍,大漢是從頭開始在漠南建立起自己的統治。

漠北有契丹威脅,朝廷在漠南又駐有重兵,掌控能力很強。而那些歸服的部族,一部分是朝廷北伐中征服的,一部分是在漠北大亂南投的,這些人,對於朝廷與漢軍的強大有更深刻的認識,再加上受到遼國時代統治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漢化的牴觸,並沒有那麼深。

而不服反抗的,要麼被消滅了,要麼逃出大漢轄地,餘下的,時間一久,自然逐漸成爲大漢的順民。

另外一方面,則是漠南乃至整個山陽地區,漢人移民,摻沙子的效果比較好,從基層夯實了朝廷的統治,壓制了胡人分離的可能。

畢竟,與榆林沙磧密佈的情況不同,漠南可是塞上江南,廣袤的草原,優良的牧場,充足的水源,這可比其他邊地的吸引力大多了。

尤其是,大漢對牛羊馬駝等牲畜的需求幾乎是無窮的,不論是畜力還是畜肉,乃至毛皮,都極具價值,都是赤裸裸的利益。

隨着朝廷的宣傳,以及各種民間傳言,有大量的漢民蜂擁北上,圈一草場,養羊牧馬,然後售賣,獲取經濟利益。

這種利益驅動下的行爲,比起朝廷費盡心機手段,使的各種移民政策,要有效得多。

當然,即便有再多客觀有利因素在其中,漠南民族問題的解決,晉王劉晞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是不容忽視了。

在很多胡人眼中,劉晞不只身份高貴,爲人公正,對胡民並無鄙棄,處理事務糾紛,一視同仁。比起那些一味地維護漢民的官吏,劉晞更喜歡以理服人,依法斷事。

當然,這個前提得是你老老實實,安安分分的.當初漠南有契丹部族復叛歸北時,劉晞可給鎮壓的漢軍傳遞了一個意見,嚴厲處置,斬盡殺絕。

而比起那些虛僞的假象,劉晞能服人心,順利推動漢化,最關鍵的原因,還是給那些底層胡民帶去了實在的利益。

爲鼓勵他們畜牧,專門組織了一個貨棧,統一從胡民手中購買牲畜、皮貨,價格制定得很公道,同時,保證鹽、茶、布、糧等漠南稀缺物資的供應。

從本質上而言,漠南的胡民仍舊是被剝削的對象,被收割的韭菜,但中間的利益階層少了,落到他們手上的實在好處多了,就足以讓他們的感恩戴德了。

同時,隨着長城內外貿易的頻繁,帶動了漠南的繁榮,也沒人願意打破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事實上,同樣的政策,在榆林就是一地雞毛,在山陽卻碩果累累,這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劉皇帝在反思,朝堂的公卿大臣們也在總結。

第100章 城戰第84章 示警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95章 難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91章 今日開寶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6章 “座談會”第73章 解決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01章 大整軍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67章彈冠相慶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416章 尾聲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5章 惡劣的處境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5章 荊南來使第73章 紙上談兵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6章 誘惑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章 柩前繼位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80章 賞功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4章 大論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675章 血戰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84章 虛了第185章 趙礪案第101章 大整軍第110章 坦白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68章 湖南亂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00章 梁山濼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25章 頌公亭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03章 郭王會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54章 聘納郭女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87章 秋後算賬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