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兩面三刀

“相公,兵部侍郎王景崇求見!”

府中管事的通稟聲,打斷了楊邠漸漸暢通的思路。聞言的第一反應,便是不耐,望了望堂外,寒靄深沉,茫茫一片,又不禁有些疑惑:“此人夤夜來訪,所謂何事?”

“相公,王侍郎自側門來,行跡隱秘。”管事補充道。

“還來得這般隱秘!”楊邠唸叨一句,隨口吩咐着:“引他至偏廳等着,我稍後去見他!”

“是!”

從楊邠的語氣與態度可知,他並不怎麼看得上王景崇,甚至有些鄙視。

楊府的偏廳有些小,對於這一次求見,連正堂都進不了,王景崇並沒有多少不忿,神色很平靜,畢竟,他也不是走大門來拜謁的。

王景崇穿着很清爽,袍服單薄,似乎不怕冷,屁股微撅,貼在半張椅面上,身體緊繃,顯得很慎重。

人雖平靜,但那雙不大的眼睛中流露出的,卻是狼一般的陰冷目光。討杜之戰,王景崇以水路轉運使任事,立了些苦勞,回朝之後加兵部侍郎,不過未有實權,還是個虛銜。對於向有志趣的王景崇來說,這麼碌碌無爲下去,是絕對難以忍受的。

一直等了小半個時辰,茶水飲淡,手腳冰涼,楊邠終於現身了。手腳雖然麻木,但在楊邠出現的那一剎那,動作卻十分敏捷地起身,見禮:“下官見過樞相。”

“免禮,讓你久等了!”楊邠嘴裡,並不是抱歉的語氣。

不過王景崇顯然不在意,嘴角掛着點卑屈的笑:“樞相日理萬機,下官冒昧來訪,實在叨擾了,內心實在不安。”

王景崇把姿態放得越低,楊邠心中的鄙意愈甚,微鎖其眉,落座直接問道:“恭維之辭就不必多說了。有何要事,勞你深夜來見本相?”

楊邠沒指示,王景崇也不敢跟着坐下,乾脆站着,面上奴顏色重,小心翼翼地說道:“關中蜀亂,朝廷欲遣兵,下官聽聞,統軍人選,尚未選出,太子殿下有意明日決議主將......”

“是有這麼回事!”楊邠點了下頭,表情越發深沉,瞥着王景崇:“你,似乎有什麼想法?”

關於出兵關中的問題,在一番爭議中,又拖了幾日,大概是關右那邊尚且還穩得住,蜀軍也沒取得什麼突破,故議兵之事,是一拖再拖。

史弘肇欲用白再榮爲將,就是原祁州防禦使,因禍害軍民,被劉承祐一擼到底的那人。其人至東京後,投靠了史弘肇,還真和史弘肇看對了眼,被收容在禁軍中當了武節軍都虞侯。

當然,史弘肇派白再榮的目的,還是爲了護持他弟弟史弘朗。他的建議,以史弘朗副白再榮,完全是想要給他兄弟刷資歷......

楊邠則強烈地推薦散員都知甄彥奇,這是他前番安插在禁軍的幾名將領之一,直接暴露出來了。

甚至於,計相王章都舉薦了太尉白文珂。白公不僅是開漢功臣,還是王章的老丈人,不過倒是稍微合理一些,就是年紀太大了。

幾個人,私心都太重,讓受命,一心想要早點解決此事的郭威很是窩火,“老實”人都發火了,可想而知彼輩爭得有多讓人不忿。還是劉承祐忍不了,給出了一個限定期限,明日定將,後日出兵,就是那強勢態度,使得楊邠與他正面懟了一次。

此時,留意到楊邠的表情,王景崇臉上的討好色愈濃了,訕訕一笑:“樞相覺得,下官領軍,去關中如何?”

“嗯?”聽其言,楊邠意外地看了看王景崇,但見他那畢恭畢敬的模樣,不禁嘲弄道:“軍議上的爭端,想必你也聽說了,你自認,能居帥位?”

“下官有自知之明,自然沒有那等奢望,只欲隨軍爲將!”王景崇腰彎得更低了。

聞言,楊邠沉默了,瞟了他一下,似在思索什麼。

這個時候,王景崇繼續諂聲道:“西面兵亂,正是用武之時,下官願爲樞相經略關右......”

這一句話,讓楊邠臉色變了變,凝起冷峻的目光,盯了他一會兒,只見王景崇深腰埋頭,對自己仍舊十分恭敬。

想了想,楊邠衝他揮了下手:“你先回去吧。本相明日,會薦你去關中將兵!”

“謝樞相!”王景崇兩眼頓時一亮,趕緊點頭哈腰地道謝,活像一條搖尾乞憐的狗。

“就當在關中,埋一顆棋子吧!”等王景崇離開後,楊邠方纔嘀咕了一句,不過並不是太重視的樣子。

大概是王景崇的恭順,讓楊邠意識到了,他還是大漢權相,心情稍微好了些。沉下心,又開始琢磨起,即將到來的大漢變局......

第二日,在劉承祐的親子主持下,以極高的效率定下了出征將領的人選。史、楊等人的提議,劉承祐乾脆一個沒允,反而提議,王峻。

王峻也算追隨劉知遠多年了,在大漢立國前後出了不少力,資歷夠,能力夠,正身強力壯,也值得信任,一時間楊邠等人還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劉承祐監國的這段時間下來,他的強勢已經完全收斂不住了,彼輩既然提不出反對理由,就那麼由他定下來。

散議之後,史弘肇是黑着臉走的,他的提議被完全否了,哪裡開心得起來。並且,他徹底明白過來,在太子這邊,他真的不像在劉知遠那裡吃香。

危機感!

至於楊邠,好不到哪兒去,他提前做好了打算,決定退一步,不爭那主將之位,欲以王景崇爲都監,結果還是被劉承祐給否了。

這,還議什麼,讓太子自個兒做主便是了,要他們這些宰臣幹什麼!

相較之下,還是王章的態度平和些。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一向與楊邠穿一條褲子的王章,與楊邠減少了聯繫,並且在朝堂上,再不是應聲蟲。

定下了王峻,便不容更改。面對突然降到頭上的主將之位,王峻意外之餘,也有些興奮,有些感激,此時的王峻,功業心很重,統軍禦敵,消弭禍患,鼎定山河,這可是個很不錯的表現機會。

同郭威一道,再叫上趙匡贊那派來東京彙報情況的進奏吏李恕,一齊與王峻討論了一番關中的戰情。

對王峻,劉承祐只有兩個叮囑:其一,必不能使鳳翔淪落蜀軍之手。其二,侯益其心不定,若遷延顧望,可便宜行事,不要怕出事,他自東京替他兜着。

“殿下!”有點讓劉承祐意外,趁着他難得的空暇時分,王景崇竟然主動找了上來,還偷偷摸摸的。

膽子夠大的。

“何事?”劉承祐看着他。

在劉承祐面前,王景崇更加恭順,不過沒有在楊邠面前的諂媚之色。只見他垂着眼瞼,用力地抱着拳頭,小聲說道:“楊邠有異,太子殿下還當小心提防!”

一句話,讓劉承祐十分詫異,原本還算輕鬆的表情立刻陰了下來,目光淡漠地瞥着他,打量着他,腦中生出了各種念頭。

此人,可一向是楊邠的馬仔,怎麼這回偷偷到他這兒,告主人的密?

稍作思量,劉承祐似乎想到了什麼,盯着他那恭謹的樣子瞧,冷淡地說道:“楊相乃是官家與孤最爲倚重的宰相,你突然找到孤,出此莫名之言,孤很懷疑你居心何在!”

聞言,王景崇臉色微變,但很快一咬牙,直接跪倒:“臣不敢妄議宰相,若不是事關重大,臣豈敢直接找到殿下。”

見狀,劉承祐慢慢地坐了下來,淡淡地說道:“孤倒想聽聽,楊相有何異狀......”

劉承祐輕飄飄的話語落入耳中,王景崇緊繃着的表情明顯有所放鬆,緊跟着回答道:“昨夜,楊邠夤夜召臣過府,告訴臣,欲舉薦臣爲行軍副將。說京中恐有大變,讓臣爲其經略關中。”

“臣驟聞之下,萬分愕然,實不知楊邠如此交代何意?然懾其威勢,唯諾應之。回府之後,徹夜難眠,總覺楊邠話裡有話,竟敢讓臣爲其經略關中,這簡直是悖逆之言。及今日,果真聞其有舉薦臣之議。臣驚恐難定,不敢再有所拖延,特前來稟報殿下。楊邠,恐有不臣之心,請殿下善加提防啊!”

聽完王景崇的彙報,劉承祐眼睛微微眯起,審量着他,此人的這番話,信息量可有些大啊。

沒有驚怒抑或是其他什麼過激的反應,劉承祐幽幽然地說道:“你的膽子,可真不小啊,舉告宰相謀反,就不怕丟了性命?”

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57章 上京叛亂278章 軍務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34章 回府第297章 新山陽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31章 進軍令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25章 頌公亭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87章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756章 海豐號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19章 回京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00章 禦敵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86章 鬚髮花白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83章 降將第268章 機遇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809章 餞行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00章 城戰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97章 心虛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38章 爭執第3章 臺懷之事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4章 外戚第9章 新官上任第14章 腹黑之謀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7章 武德司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83章 南巡第1767章 心頭髮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