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

東京,武德司。

不知是否爲錯覺,還是本身如此,威嚴大氣的衙門,總是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冷到夏日都無法驅散。

這裡是武德司的權力中心,是全天下武德司吏的指揮中心,而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消息情報匯聚而來,集中整理、分析、處置。

衙堂之上,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那面巨大的蒼鷹逐野圖,精緻的影壁,透着一種厚重與大氣,也給人一種歷史的沉澱感。

高坐鷹身堂椅,埋頭狗首銅桉,武德使王寅武正進行着日常工作,審閱着浩繁的情報消息,當然,這些從下面收集上來的消息,都是經過初步整理分析,被情報分析人員鑑定有價值的,方纔上報給王寅武。

王寅武需要做的,則是對這些仍顯紛亂的消息,做進一步的分析篩選,再確定是否上報劉皇帝。

武德司發展了這麼多年,也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管理體系,其重中之重,便是對情報消息的收集整理。

而這套分析制度,也是在王寅武就任後,方纔進一步推動的。與李崇矩時代不同,王寅武時代的武德司,要顯得積極些,也張揚些。

畢竟,李崇矩有些道德潔癖,只想着盡職盡責,不願做打小報告的小人,再加上生性謹慎,唯恐犯忌,因此,李崇矩時代的武德司,整體是比較低調的,甚至處於一種自我封閉壓抑的狀態。

換了王寅武,情況就開始有所改變了,不只對內,對外一樣,尤其面對皇城司時,也開始處處相爭了,從京城一直延續到地方。

自從張德鈞不甘於權勢影響侷限在京畿,開始向全國擴張,在諸道首府及重要城市設立據點、安插人手之後,兩大情報組織之間的矛盾也就逐漸尖銳起來。

雖然都是情報組織,但職能各有不同,與武德司的全面相比,皇城司主要是監控京畿輿情以及對重要人物監視,主要對內,對京畿以內。

武德司則不然,不只對內,還要對外,並且立足天下,全國上下一盤棋,監控的也是整個天下。在武德司職事們看來,皇城司是野心勃勃,在侵犯他的權力與利益。

李崇矩時期,對於這種情況,是基本坐視,儘量避免兩司之間的衝突,雖有齟齬,但還矛盾還不激烈,這也是李崇矩以自身的地位與威望壓制着武德司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在其執掌武德司的後期,武德司內部,就已經有人對李崇矩感到不滿了,尤其對他做事的風格,畢竟,一個強勢,尤其對外強勢,能維護自身利益的領導,是更容易獲得支持的。

當年李崇矩主動請辭,也未必完全出於自保,避免劉皇帝的猜忌,來自內部無形的壓力,也讓他自覺不再適合居武德使之位。

情況的變化,出現在王寅武接任以後,與李崇矩不一樣,王寅武沒有那麼多值得稱讚的功勞,底蘊不足,腳下比較虛,直白點說,他是屬於倖進之人,接替王寅武,佔了很大一部分運氣。

因此,他接任武德使,想要服衆,想要掌控這個龐大的機構,就得有些作爲。王寅武畢竟是從武德司體制內一步步爬上來的,對武德司的運轉規則十分了解,也深切理解上下職吏們的心態。

於是,在調整人事,進一步優化情報收集、分析機制的同時,他帶給武德司最大的變化,就是硬起來了,尤其針對皇城司。

這對王寅武而言,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李崇矩不敢做的事,他做了,不敢得罪的人,他也都得罪了,這幾乎是一種不留後路的做法。

尤其針對皇城司,那張德鈞可是劉皇帝身邊的人,整整在御前伺候了皇帝十年,這是從底層爬上來的王寅武,怎麼也比不了的。

但是,王寅武也不是蠢人,至少有一點他看得很清楚,劉皇帝更換武德使,就是要他給武德司帶來一些變化。

同時,他也不認爲,劉皇帝對皇城司那些逾越越界的做法就沒有一點意見。而作爲劉皇帝手下最重要的爪牙,若是失去了銳氣,不夠鋒利了,那其價值何在?

萬變不離其宗,最關鍵的,是永遠要符合劉皇帝的心理,遵從劉皇帝的意志。王寅武不說完全切中劉皇帝的想法,但也確實猜中了幾分,於是,他大膽激進的做法,也算是成功了,因此,他武德使的位置,也是越做越穩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十年以來,皇城司與武德司這兩司之間,矛盾衝突也是越演越烈,互相埋伏,互相攻擊,互相扯後腿,鬥得是不亦樂乎。

而事實證明,張德鈞雖然是劉皇帝身邊出來的體己人,但其影響,還真沒法影響到武德司,至少想把王寅武這個武德使搞下去,是極其不容易的。

當武德司開始與皇城司全面對抗之後,皇城司那邊感受到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尤其在地方上,很多皇城司下屬的職吏都發現,情報線上的工作,越來越不好開展了,過去那種無往而不利,在武德司的針對下,變得是步履維艱。

這一度讓張德鈞氣憤、難堪,向劉皇帝告狀都不止一次,但沒用,對於兩司之間的爭鬥,採取放任坐觀的態度,只要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當然,劉皇帝的心理底線,對於張德鈞而言,可就分外難受了。他能有如今的風光與權勢,可都靠着劉皇帝的寵幸與偏私,當這種偏愛變得“公平”起來,就有些不適應了。

王寅武在一次與武德司京畿職事們的聚會中,就曾公開放話,說要把皇城司重新“關”在京畿之內,京畿之內分庭抗禮,京畿之外,則還是他們的地盤。

這話張揚跋扈,彰顯個性,但十分提氣,這也是王寅武比之李崇矩更受擁戴的原因。而這話傳到張德鈞的耳中,也使得這老閹宦勃然大怒,下定了要整倒王寅武的決心。

李崇矩都不敢這麼挑釁他張大官,你一個王寅武算什麼東西,因此,這些年來,尤其是近幾年,張德鈞除了繼續逢迎劉皇帝之外,把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王寅武與武德司身上了。

皇城司內部的大小頭目們,不管是爲了迎合上意,還是爲了自身的利益,也是衆志成城,積極賣力地蒐羅着王寅武與武德司違法亂制的證據。

同樣的,武德司這邊也是針鋒相對。到如今,不管是皇城司,還是武德司,其檔桉庫中,都積攢了大量針對對方的不利情報、證據,只是,爭歸爭,鬥歸鬥,沒有決定性一擊的可能,都且按捺着。

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96章 缺人了第138章 破寨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768章 崩第178章 祭拜第327章 派系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62章 分封?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406章 調任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64章 過韓府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399章 還債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2章 大朝會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95章 大商人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淺談兩點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07章 還京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17章 輕狂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5章 楊村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376章 對策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38章 杯酒釋權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40章 荒唐太子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85章 家務事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