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

毫無疑問,安東都督府所招徠人口,基本來源於中原以及北方,再往南招募,成本更高,且南方的百姓也更加難以適應東北的氣候。再加上,南方的百姓,也實在很少願意脫離溫暖適宜的環境。

而範圍再縮小一些,那些招募的百姓,則集中在河南、河北、燕山三道,其中來自河南地區的漢民,幾乎佔總數的四成。

尤其是登來青密幾州的百姓,更呈現出一種積極踊躍的狀態。他則不只是因爲安東都督府提供的誘惑條件,還藉助這些年北方海運的興起,尤其是通往高麗、日本、遼東的商道開通壯大,當地百姓對外的瞭解也在增多。

隨着一名名海商從海外滿載而歸,賺得盆滿鉢滿,榮歸故里,引得當地的民衆矚目。如此致富故事的傳播,也使得當地百姓心中的開拓欲被激發出來了,經商不是所有人都能幹的,那既需要本錢,也需要運氣,稍有不慎,就可能是血本無歸。

而對於那些農民子弟而言,能夠依靠的,也只有一身力氣,以及種地的技術了。而安東都督府給他構建的,則一張美好的藍圖與願景,在家鄉,或許只是一個小農小戶,還要面對與兄弟分地分產的競爭壓力,到了安東,就是另外一個廣闊田地,開局就是至少百畝的“地主”。

這可是階級地位的直接提升,並且,根據安東都督府宣傳的政策,對於田畝數量,在安東是完全不做限制的,只要你有能力經營耕種,就算萬畝田土,也不會受到打壓,哪怕轉讓都不用像在內地需要承擔不低的交易稅。

這樣的條件,也激發了河南子弟勇闖安東的慾望與動力。同時,由於這些年朝廷鼓勵百姓生養,人口數量的激增,也使得民間勞動力開始出現富餘的情況。

對於大部分農戶家庭來說,土地暫時是不愁耕種的,但每家每戶都面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財產繼承的問題。

不只是皇帝貴族官僚需要面臨這個問題,小農小戶同樣需要,或許不像達官貴人們一樣有一套嚴格的繼承製度,但也難免偏私寵愛,有多有寡。在這樣的情況下,把一些子弟送去安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能在安家費上分享一部分,那可是黃澄澄的銅錢,可以節省不少用於換錢繳稅的糧食。

在多方因素的加持下,安東的移民方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完全有別於大漢其他諸邊的情況,當然,這也是安東地區的特殊性造成的。

同時,前後十幾萬人的移民,也有一個顯着的特徵,他們都屬於武裝移民,一手拿刀,一手執犁。

安東都督府下,雖然擁有近兩萬人的軍隊,但是這麼點軍隊,是無法兼顧到偌大的安東地區,這些新移民,更多地還得依靠他們自己保護,必需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村寨鎮堡,民兵互保,是都督府制定的自衛政策,武器都由官府提供,除了鐵甲、硬弩等特殊裝備之外,這些移民的武器堪稱精良,至少不是當地的蠻夷所能比擬。

除了諸道州漢民之外,還有一些胡民也在招募之列,並且效果很好,大部分都是來自燕山北道的奚人。

大漢地域廣袤,民族衆多,自南到北,固然有不少叛服不定、不願接受王化的頑固份子,但同樣有一些溫順的部民。比如羌民、溫末者,像吐谷渾人,早年的時候河東還專門有那樣一支番軍,但如今依然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融入到漢民之中。

同樣的,奚人也是比較溫馴的一個族羣,十年了,對於大漢的統治很服從,燕山北道也沒有預想一般的那麼動亂多事。

有一說一,這還得感謝契丹人對奚人的馴化,那是十分到位了,如今,只是換了一個主人,一個外表溫和,渾身籠罩着“溫良”之光的統治者。

當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大漢的強大,朝廷的威嚴,以及在漢遼爭霸過程中,飽受戰爭創傷的奚人也需要休養,其部族百姓,也想過段安安穩穩的日子,而大漢的統治,除了在控制上更加嚴密強勢之外,總體而言,還是比較溫和。

再加上,以奚王籌寧爲首的原奚人貴族、部落首領酋長,也被朝廷馴化地服服帖帖的,很少配合,除了治權被剝奪,其他權利全部都有,大部分人還是能在大漢過着人上人的生活,表現好的,也能爲官爲將,甚至參加科舉。

像奚王籌寧,如今就在開封過着安樂日子,安心養老,每天錦衣玉食,就是見劉皇帝,也不困難。而現在,也不能以“奚王”稱呼籌寧了,劉皇帝在開寶十一年的時候,就改封籌寧爲順化郡公了,明顯有別於大漢對爵位的命名規則,但政治意義深遠。

於是,有近萬的奚人,受到安東都督府的招攬,前往安東安家墾殖,並且享受同樣的待遇。這一點,也得到了中樞的支持。

而除了從各地吸引普通農牧百姓之外,還有一些人,也成爲了開發的有力臂助,甚至可以說是主要力量。

那便是以勳貴及官僚子弟爲主的一個羣體,當然,讓這些高門貴子,到安東去討生活,沒有多少人願意,甚至有牴觸心理。

但是沒辦法,有劉皇帝的訓示在,大漢的貴族與官僚們總得表現一二,哪怕只是爲了迎合皇帝,也不得不投入錢糧,派遣家族中的子弟,遠赴安東。

劉皇帝有一句話,讓人無從反駁:朕的兒子都在邊陲打拼,爲國效力,勳貴官員家的子弟,難道比他們還金貴嗎?

這句話實在,也讓人不得不遵從皇帝陛下的號召。當然,前往安東的那些貴族官僚子弟,有的人是去當官的,有的人是去從軍的,也有的人是去圈地置產業的。

而朝廷中也一向流行着一個潛規則,那就是有遍地履歷的人,得到提拔的機會也就更多,對於有志於官場前途的人來說,安東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畢竟其特殊,也牽動着朝中掌權者的目光。

被派去安東的大家子弟,哪怕大多都屬於庶出或者旁系子弟,但他們能夠帶去的資源,顯然也不是一般農民、牧民所能相提並論的。

小打小鬧,不是他們的風格,他們的開拓,還帶有一定的政治目標。他們圈地,往往都是幾千上萬畝地圈,畢竟有錢,還有人,而東北的土地、山林、礦藏、毛皮、藥材等資源,輔以安東的寬鬆政策,也確實有利可圖。

當然,安東的土地,也不是任意贈送的,劉旭做了一個規定,那就是給你多少地,你得耕作,田裡得有作物,地裡得有產出。

但這又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勞動力的不足,不過,他們有的是辦法,或者花錢從內地招募,覺得成本高的,則乾脆做起無本的買賣,去捕捉農奴,把那些活躍在當地的靠漁獵爲生的土着蠻人,生生逼迫下地。

於是,“捕奴業”在安東也逐漸興起了,由貴族子弟們組織起的捕奴隊,甚至配合起安東軍對當地治安的肅清,不過這樣的行爲,引起的反彈也是不小的,也成爲安東地區動盪的根源之一。

但即便如此,還是缺人,而種地也是需要技術經驗的,可不是隨便一個人拿起鋤頭就能開墾出一片良田的。

後來,甚至有人把注意打到安南及其以外地區的土着身上,花錢從南邊買人。當然,朝廷是明令禁止蓄養私奴以及人口買賣的,因此,類似的行爲,都是套着一個“僱傭”的名義。

這些充斥着暴力、強權與剝削的行爲,也只有在安東地區,可以這麼明目張膽,也名正言順。

因此,到開寶十七年時,安東新填充的外來人口,已然超過了二十萬。當然,除了以上,還有一個人羣,對安東的開發也起到了促進作用,那就是商賈。

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756章 海豐號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36章 趙都帥第39章 長沙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93章 完了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68章 榮寵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66章 出使歸來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08章 新貴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82章 殺俘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17章 機會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11章 李沆世宗篇51 皇太孫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8章 任其紛擾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4章 大論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465章 “教匪”第416章 尾聲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95章 王、韓遭貶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04章 平息第82章 矛盾第342章 殺肥第383章 敞開談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95章 楊邠案(3)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1章 西巡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257章 龍舟第346章 底層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76章 玉如意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410章 剋制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10章 坦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70章 衛公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