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

開寶十七年(979年),秋高八月。

敖來城坐落在鴨子河畔,距離大漢安東都督府城綏化近八百里,地處安東都督府在鴨子河流域間的水上交通要衝。

原屬契丹遼國所置五國部之一的奧裡米部,遼國對東北的統治崩潰之後,也舉旗自立了一段時間,不過只有不到六年的時間,隨着開寶十三年漢軍對東北地區的進一步擴張,爲馬仁瑀所攻取,留兵駐守,奧裡米部的竊城自立也就成爲歷史,在漢軍的兵鋒下灰飛煙滅。

在過去的幾年中,安東都督府對治下的地域,進行了初步的漢化,更名就是最爲直接的政策之一,在秦王劉煦的主持下,將原本帶有本地國、部、族特色城鎮名稱全部換了個遍,原本的奧裡米城自然而然地成爲了如今的敖來城。

自從劉皇帝父子定下了對東北地區開發的百年大計之後,東北便徹底掀開新一頁的篇章,迎來一個嶄新的階段。具體負責推動的重任,落到了秦王劉煦的身上,也在遠赴東北兩年後,劉煦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在推動安東治下開發的過程中,劉煦主要在做兩件事,也在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吸引人口,二是肅清治安。

同樣經過劉皇帝多年的培養,再加自己的努力,劉煦顯然不是庸人,問題看得很清楚。他向朝廷提交的那份東北治理章要,當然是爲了建立功績,提高聲望,積累政治資本,但要達到目的,還得做出實效。

而萬事開頭難,在劉煦眼裡,安東都督府治下,最缺兩樣東西,一是人口,久沐王化、心向漢室的人口,二則是治安的穩定。

沒有人,治理就無從談起來,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所謂的發展開發也就只是空談。因此,在過去近五年的時間內,劉煦最主要的精力也就放在這二事上。

作爲大漢治下自主性最高的地區,在朝廷充分放權的情況下,劉煦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動作。從開寶十三年到十五年,劉煦分三批,共派了上百招民吏奔赴大漢各地,延攬百姓,前往安東開拓發展。

時至如今,在各地方官府官員的政績考覈之中,人口多寡仍舊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而各地的官員,也往往是扣扣索索了,十分嚴格關注乃至控制轄下百姓的流動。

像當年邊歸讜、昝居潤對荊湖南道進行開發時,也是大範圍地從其他道州吸引百姓,但是,受到了極大的阻力,畢竟那時大漢人口實在不算多,諸道州官員就更加重視加限制了。

沒有人,官員們管什麼,威權又向何人施展,再加上,你湖南要發展,我湖北、淮西就不發展了?

不過,面對安東地區此番報不加收斂的大規模攬民動作,諸道州官府都很識趣地沒有設阻,不只是要給秦王殿下面子,還有來自朝廷中樞的指示,這是來源於宰相趙普、太子劉暘乃至劉皇帝的意志。

移民實邊的政策,朝廷實則一直在堅持,只是手段變緩和了,不再急躁了,也不像當年那麼採取強制手段,造成毀家破產着成千上萬的惡劣影響。

節奏雖然放緩了,但政策並沒有更改,只是邊地吸引人口的難度也越來越高。事實上,這些年大漢諸邊人口的增長,大多來源於自然增長,以及對諸胡部的歸化。另外,便是日益活躍的民間商貿,帶來一定的人氣,但這侷限於部分地區,且這份人口是流動的。

因此,即便有朝廷的支持,各地官府也不受阻,劉煦想要從內地招攬人口,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同樣是邊地,相比于山陽、漠南,安東是偏得不能再偏了,吸引力更毫無可比性。

哪怕是漠南地區,在十年的漢統之下,“塞上江南”的名氣也隨着南北商賈的口口相傳,越發響亮。

也有越來也多的人,願意到漠南闖蕩,不只是稅收政策上的優惠,更有經濟利益在驅動。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的宣傳,都在暗示一點,只要到了塞上,圈一片草場,牧馬放羊,比起種地,就是十倍之利。

畢竟,不論是馬匹還是羊畜,都是不愁賣的,尤其是羊,羊毛可以用來納衣織被,羊肉則是大漢百姓餐桌上最主要也最受歡迎的肉食,其市場之大,哪怕是一般的愚民也能感受得到。

再加上,漠南的整體局勢,要更加穩定些,雖說有漠北契丹的威脅,但這麼多年,還從來沒見過其南寇,再加上邊境上的陳有邊防精兵,強悍的漢軍就是最可靠的保障。

而安東那是什麼地方,還要在遼東之外,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遼東道就已經是苦寒之所了,那安東就更是不毛之地,充斥着野獸蠻夷的原始蠻荒。

當然,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這麼說,畢竟哪怕到如今,安東地區的開發,也僅限於沿那幾條河流設立的城鎮據點及周邊。

而更多的人,甚至沒有聽過安東,即便聽過的,也容易同安西、安南搞混,以爲是挨在一起的一個區域。

名氣又小,環境又差,這樣的情況下,安東都督府的招民工作,顯然從一開始就面臨着困境。

不過,劉煦也是準備充分,早有打算,也抱定了極大決心。因爲吏職人員的不足,他把自己的僚屬、侍衛、家僕,也都分派出去。朝廷每年下撥的一百萬貫,拿出一半,專門用來進行招民與撫民工作,所有在招民吏那裡登記的百姓,出發前,就先拿五貫錢的安家費。

當然,這個過程中,免不了一些招搖撞騙,拿了錢反悔的,結果也現實,安東沒去成,鄉里也待不住,要麼被投入刑徒營,要麼就流亡他鄉,甚至落草爲寇。

至於政策上則更加開放,劉煦也清楚,按照一般的移民條件,很難打消百姓的疑慮,誘惑力也有限,五貫錢也只是前菜。

所有移民安東的人,都督府進行授地,按照一人至少一百畝的基礎來算,只要通過都督府下的田籍吏登記確認,那就永久歸屬名下。

如果一個七口之家,舉家遷徙安東,那麼人還沒到安東,就已經可以稱之爲坐擁千畝的地主了。

安東別的東西不多,就是欠開墾的土地多。除了按照一人五貫錢額外發放置屋費之外,都督府還會提供耕牛、糧種、鋤具等生產資料,以供租用,第一個十年免稅,第二個十年半稅,等到二十年之後,都督府纔會正常收取朝廷正稅。

這樣的優惠力度,是空前的,也是誘人的。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動心的人很少,哪怕是不毛之地,哪怕充滿兇險,也耐不住利益的誘惑。

尤其對於那些沒有財產繼承權抑或只是少量繼承權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改變未來的機會,既有眼前的得利,也有長遠的將來。按照安東都督府出臺的移民政策,那幾乎是要“白養”他們二十年啊。

同時,安東都督府的公信力或許不高,但秦王劉煦的金字招牌可就不同了,這畢竟是天子的長子,身份最高的他都去安東了,那他們這些小民,又有什麼好過慮的,天子總不至於真把自己的親兒子放到一個不毛之地去吧。

懷着各種各樣的心思,很多人都在招民吏那邊,登記、領錢、準備行囊,然後踏上前往安東尋夢的旅途。

當然,劉煦也不是什麼人都要,按照他的要求,需要的是家室清白的農家子弟,還得是青壯年,廢人是不要的,勞動能力的保障是最基本的。

至於像罪犯一類的人口,那是另外一回事,安東地區也有專門的流所以及流犯管理制度,像刑徒營這當下大漢的特色產物,朝廷也抽調了幾支遠赴安東,支持開發建設。

即便如此,經過近五年的努力,安東都督府也在移民上,前前後後也只招攬了不到十三萬人。

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61章 安東國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48章 教誨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403章 抓起來!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336章 橐相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40章 定論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37章 整編事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70章 大禮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40章 城塌了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86章 賜死第178章 祭拜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8章 任其紛擾第200章 禦敵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418章 洗禮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1章 西巡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章 臺懷之事淺談兩點第321章 矛盾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00章 梁山濼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98章 轉折點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36章 迎奉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57章 劉老四第182章 徵唐之議世宗篇47 封禪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9章 公府密議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33章 西征!第384章 反響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5章 瑤華春第133章 納了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