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機遇

作爲遼國的東京,政治地位上僅次於上京,又有深厚的歷史底蘊,遼陽城總體而言,還是不錯,城市的規模不小,至少在東北地區,屬於首屈一指的大城。

城中有一座行宮,過去乃是遼國皇帝日常巡幸時棲息之所,耶律璟還在位時,就頻繁巡幸遼陽,在當地官府的修繕下,也日趨完善。

當然,比之大漢的壯麗宮室是遠遠不如,甚至於比不上一些劉皇帝從沒駕幸過歷史遺留的離宮別館。不過,再是簡陋寒酸,那也是皇權威嚴的體現。

就像當年去金陵勞軍一般,此番即便沒有李昉在身邊提點,劉暘仍舊將他的大元帥府設在原遼東京留守府內辦公,沒有搬到那打掃乾淨的行宮去,無絲毫逾越。

帥府內,自卯時起,簡單用過膳食,劉暘就繼續着他連軸轉的工作狀態,今日是忙着接見第一批援遼的官吏。在此之前,他已經等了差不多二十日,這已是燕山道那邊十分高效地遴選人員了,並速遣遼東了。

對於初來的九名州縣官吏,劉暘很是期待,也尤爲重視,也只有這些人到位了,對遼東民政的安撫工作,纔將真正進入正軌。

因此,劉暘對於來自燕山道的這些官吏,都是親自單獨接見,一一考察聊天,再根據其過往履歷、政績,進行妥善安排。

不得不說,在做法作風上,劉暘一直在向劉皇帝看齊,對很多事情的處置安排,多多少少都帶着點劉皇帝影子,畢竟是劉皇帝耳提面命一手培養出來的太子。

堂內,一名中年官員,感激涕零地拿着太子批給的任命文書,告退而去。劉暘呢,則提筆在一份遼東軍政官吏圖上把貴德州標記出來,寫上一個名字。

起身,活動了下筋骨,輕舒了一口氣,問侍立着的慕容德豐:“還差一個人了吧!”

“正是!”慕容德豐稟道:“石城縣尉王吉,年二十七,到任一年!”

聞言,劉暘神情一動:“這個年紀,就成爲一縣縣尉,算是年輕了吧!”

慕容德豐頷首:“換作十年前,都屬尋常,到如今,卻是不一般了,大漢也不缺官員,能在三十歲以前,做到縣級命官,確實難得!”

“這個王吉,是怎麼回事?是有過人才幹,特殊功勞,還是背景深厚?”臉上露出了點好奇之色,劉暘問道。

慕容德豐如今這個秘書官做得很到位,情況都充分了解過,回答道:“此人出身幽燕本地豪強,往上兩代,發於三代亂世,以軍功博名田。

其父王璘早年爲遼國將吏,乾祐北伐期間,馬薊國公(馬全義)領軍東進,就是此人據石城起義,配合王師,消滅遼國大將高模翰。後爲薊國公下屬,陛下聞其義舉,大加褒獎,以州事委之。如今,已升遷至燕山轉運副使。

王吉初從軍,在石門軍服役,後轉地方爲吏,一年前,補爲石城縣尉,此番選吏充實遼東,主動請調,獲准......”

聽慕容德豐這麼一番介紹,劉暘心中也就有數了,輕嘆道:“難怪,此人才具如何?”

慕容德豐拱手道:“陛下有訓示,此番援遼官吏,需選幹吏,平庸之才怕難如楚使君之言。不過,具體如何,正需殿下慧眼考察!”

聞之,劉暘露出一點淺笑,說道:“方纔接見的官員,大多是資歷已滿將滿,未及升遷者。他這個石城縣尉,上任僅一年,竟然也在調派之列。遼東新下,戰事未止,東來就職,難料禍福!能夠主動求進,或許是個幹事之吏!”

慕容德豐點頭應道:“這些發跡於低微的豪強家族,確不乏膽略與闖勁。當年王璘能夠見機起義,登達天聽,可見其膽識眼光,此番王吉之事,恐怕也有其父的推動。遼東凋敝,軍政未定,雖有風險,卻是用武之地,只要有所建樹,乃對今後的仕途,自然大有裨益......”

微微頷首,劉暘偏頭看着慕容德豐,目光在其身上打轉,輕笑道:“日新,你對這些事情,倒是頗有認識啊!”

聞問,慕容德豐拱手應道:“臣在東宮時,同進京的一些地方官吏有些交流,因而學到了一些東西!”

“殿下,該進午膳了!”二者談話間,馬懷遇端着一份膳食進堂。

聞着飯菜的香氣,劉暘也是食指大動,看着馬懷遇那稚嫩卻嚴肅的面龐,劉暘溫和地道:“懷遇,讓你這個朝廷的郡公給我端茶遞水送飯,可是委屈你了!”

“殿下不要取笑我了!”馬懷遇先是一愣,而後露出一點樸實的笑容。

作爲馬全義的兒子,被養在宮中,隨着年紀的增長,越明事理,也越發知道皇帝對他家的恩典。劉皇帝待其如子,馬懷遇被安排跟在劉暘身邊,心中則一直視其爲兄。

“一起用膳吧!”劉暘招呼着慕容德豐,又對馬懷遇吩咐道:“再上些酒菜,添副碗筷,召那王吉來,他是候見最久的,等了這麼長時間,我還一頓酒菜!”

“殿下如此禮賢下士,這王吉怕是要感恩戴德了!”慕容德豐恭維道。

劉暘笑笑,不以爲意。

很快,那石城縣尉王吉來了。就如劉暘於慕容德豐所猜測的那般,他此番赴遼,乃是其父王璘的運作,事起匆促,根本沒有反應的準備。

當調令下達時,更是一頭懵,只收到其父的一封家書,都來不及到幽州去聽取提點教誨,便匆匆拍馬出關。

懷揣心思,連日趕路,這一路,心中不免有些忐忑,等趕到遼陽之後,心態也調整得差不多了,開始用心去體會父親的用意。

而到遼陽,只來得及歇一夜,和那些同樣在遷調的官員都沒有來得及有什麼交際。一切,都顯得那麼匆忙。

不過,他卻是發現了,這一批調遣遼東的官員中,雖然他的職位最低,就屬他年紀最輕。而不管此前的履歷如何,在遼東,大夥都屬同一批人,在同一道起跑線上......

更足喜者,太子殿下竟然要親自一一接見考覈安排官職,這固然是種壓力,但是,如果沒有遼東之行,他們這些地方職吏,或許一輩子都沒有受訓太子殿下的可能。

什麼是機遇,這就是機遇。

當然,更令王吉感到驚喜的,是九名官員,只有他有幸,被太子邀請着一起用膳。這是何等的榮幸,並且,還同他們王家的恩主,薊國公馬全義之子,重新連上線了......

對王吉而言,遼陽之行,似乎開了一個不能更好的頭了。一番交談考察,等王吉告退離開,走出大元帥府之後,方纔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同時,努力地回想,自己在太子殿下面前表現如何,應對是否有疏漏,但是越想,越覺得混沌,越覺心虛。

席位上,一直侷促着,沒敢大膽直視太子,甚至沒能記清太子的面貌,更別提察言觀色了。

在衙門前逗留了一會兒,平復下忐忑激動的心情,王吉拿出了一封制書,這是太子對他的任命狀,上邊北伐大元帥的印章還很鮮豔,山河縣長。山河縣屬遼遂州,在遼東西北部,也是目前漢軍實際控制最爲深遠的地方,那是進入科爾沁草原的一條重要道口。

恭敬地收起制書,小心地揣入懷中,王吉恢復了他青年俊傑的神采,心中莫名地生出一股豪氣,暗下決心,必要在遼東干出一番事業來。

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19章 回京第145章 了結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59章 睡王上位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36章 橐相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73章 解決第1689章 高規格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93章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40章 封王第9章 新官上任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章 鼓譟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無題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83章 抉擇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5章 春闈第41章 劉信遭貶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3章 事畢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51章 凋零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52章 幽燕變故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761章 新問題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26章 冬至宴2第3章 田畔問對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7章 陶谷自薦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5章 小人行徑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20章 折家第285章 家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