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

相較於郭進軍在西域的紅紅火火,揚威域外,萬衆影從,另外一路河西軍,則多了幾分慷慨與豪邁。當然,也更加艱險。

王彥升率領上萬河西鐵騎,自肅州出發,北出居延澤,帶着無畏的勇氣,衝破艱難險阻,涉越大漠流沙,深入遼境上千裡,兵臨燕然山,直接威脅遼國西北路招討司。

這是數百年後,來自中原的軍隊逞威漠北,大漢的玄旗飛揚域外。遼國地域廣袤,東西萬里,但地廣人稀,遙遠的西北雖然一直處於歸屬治下,但統治薄弱,控制能力有限,當地部族擁有極大的自主權。

這些年,大漢派出了大量的細作,對遼國統治下的諸部族進行收買、調撥、分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唯獨漠北,鞭長莫及。而漠西地區,哪怕沒有過多的小動作,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雲變幻,控制力也在減弱。

因此,遼國設置有西北路招討司,加強對廣大的西北地區影響。當年西征,所動用的軍隊,大多來自於西北的諸部族。

在西域,經歷了好幾場血戰,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肥了遼國朝廷,西北地區部卒的實力卻遭到了削弱,因而,對於遼國中樞,當地部族是有所不滿的。

而此次遼國全國性動員武裝,以備漢軍,西北這邊,反應比較遲鈍,甚至顯得消極。耶律賢繼位後,以皇叔平王耶律隆先擔任西北路招討使,加強他們這一脈在國內影響的同時,也有意對西北諸部進行安撫。耶律隆先爲人聰穎,性情溫和,也有一定治政才幹,耶律賢認爲這個皇叔能夠實現他的政治意圖。

然而,耶律隆先到任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出臺一些安民心,撫部族的政策,就面臨着第二次爆發的漢遼大戰。

收到耶律賢的動員令時,耶律隆先也頗爲無奈,在還未熟悉西北局勢、鞏固權勢的情況下,從當地邊軍以及部族中抽調了一萬騎,派往東部。

強行爲之,必然進一步造成局面的不穩,當地部族的離心。不過,由於地處偏僻,有足夠的縱深,正常情況下,漢遼大戰是很難影響到遼西北地區的。

茫茫大漠,綿綿陰山,就是他們最好的保護。哪怕在開戰之初,楊業領軍,橫掃遼國佈置在陰山一線的戍堡、據點,也沒有讓西北路遼軍及部族感到一絲緊張,戰爭似乎離他們還很遠。

但是,變故往往發生在未料之間,而漢軍給遼西北路帶來的驚喜則更加突然。當然,這份突然,也是付出了千辛萬苦,經歷了千難萬險。

王彥升領軍,足足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方纔走出大漠。出發時的一萬騎兵,在行軍途中,損失了近兩千人,哪怕有嚮導引路,也幾度偏移路線,甚至迷失方向,他們遭遇過風暴,陷入過流沙,行走在生死邊緣。

等踏入遼西北路境時,隨軍的駱駝、騾馬都消耗殆盡,連軍馬都殺了不少,用作充飢,飲水幾乎用盡,軍械也丟了不少。

也正因爲經受住了這千磨萬擊,北進的河西將士,十分堅韌,就像跨過了死亡深淵,重新看到希望,士氣更加高昂。再加上,四皇子、趙公劉昉也在軍中,與將士一起經受這磨鍊,吃盡這苦頭。

原本,劉昉還是保持此前的風格,隱姓埋名從軍,途中才亮明身份,而這一點,對於出征將士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

當這支歷盡艱險走出大漠的軍隊,深入漠北,只經過短暫的調整,便建下了第一個功勞。活動於燕然山南部的耶覩刮部成爲了第一個打擊的目標。

耶覩刮部是遼西北地區的大部族了,卻也頂不住神兵天降,如魔如神的漢軍,所部兩萬餘衆,被輕鬆擊破。死者無數,逃者無數,而通過這一仗,漢軍獲得了大量的補給。

其後,王彥升軍稍事休整,不管耶覩刮部的殘衆,帶人快速翻越燕然山,直窩魯朵城,此城爲古回鶻王城,作爲遼國設立的阻卜大王府治所。

又是一場突襲,活動於燕然山東北的阻卜部也沒有太多的抵抗能力,就被擊潰,阻卜王沒能逃掉,陷於窩魯朵城內,被劉昉俘虜。

到此時,遼西北部族方纔反應過來,戰爭離他們原來並不遙遠,只不過是在漢軍戰刀已經架到他們脖子上的情況下。

面對這支突來的漢軍,待在西北路治所鎮州的遼國平王耶律隆先,已然顧不得震驚了!只能在匆忙之間,召集附近的戍軍與部卒,集中兵力,抵禦漢軍。

當然,王彥升軍的突襲,還不算致命,跨越流沙,翻越燕然,**耶覩刮部與阻卜部,到下窩魯朵城後,已然是筋疲力竭,亟需休整。

對耶律隆先來說,更大的威脅來自於南邊,那裡,還有一支殺氣騰騰的漢軍,來自榆林道的楊業部。

主動出擊、深入草原作戰的計劃得到朝廷批准後,早已準備妥當的楊業,沒有絲毫耽擱,率衆出擊。

由於遠征兇險,楊業這一回,也只帶了萬騎,將駝馬牲畜集中使用。他們這一路,同樣需要跨躍大漠,雖然沒有河西軍那麼兇險,但同樣很艱苦。

北出之後,他們面對的,達旦部。早在楊業第一次北出之際,其中一部達旦人就見機北遁,因爲走得快,所以沒有太大損失。

但是,他們怎麼都沒想到,漢軍如此不依不饒,膽敢越境深追,同樣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過,這一回,楊業只消滅了其中一部,斬獲不多,也只基本補充了一部分飲水、食物,維持着大軍消耗。

當王彥升翻越燕然山東來之時,楊業領軍,正與達旦九部聯軍交鋒,而耶律隆先的注意力也放在南邊,正琢磨着如何擊退楊業軍。

因此,當耶覩刮部被滅,阻卜部重創,西、南兩面都面臨漢軍兵鋒之時,本該高枕無憂的遼西北路,迎來了最大的危機,面臨着生死存亡的危險。

說起來,自契丹一統漠北後,西北地區是很多年沒有遇到戰爭了,即便有,也只是一些小動亂,更多的,則是出兵出馬,作爲僕從跟隨契丹作戰。

但這一次,情況有別於以往任何一次,漢軍鐵騎打到他們家門口了,磨刀霍霍向他們,而西北諸部族,就像成百上千年前遊牧生存於這片土地草場的部族一樣,面臨着來自中原帝國的強勢打擊。扛不住,就會像過去那些形形色色的部族一般,陷入沉淪乃至消亡。

面臨着險惡的局勢,耶律隆先卻沒有多少辦法,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前抽調往東部戰場的一萬騎兵,極大地削弱了西北的實力。

再加上當地部族雖多,但人心不齊,兵災降臨,更是各懷心思,想要形成合力,就更難了。也就是,在漢軍的威脅下,剩下的部族不得不匯聚在遼軍旗下,共抗漢軍。

所幸,耶律隆先在上任之前,耶律賢從左皮室軍中派了三千卒隨他西來,原本是爲了保護耶律隆先並震懾西北部族,沒曾想卻成爲了抗擊漢軍的骨幹力量。

在部屬建議下,耶律隆先收縮兵力,收容那些被打散的部衆,並勉強聚集起一支不足三萬人的軍隊,這已然窮盡西北潛力了。

然而,塞北部族雖然驍悍,是個男丁上馬就是戰士,但各族並不統一,臨時集中起來,能夠發揮多少實力,就是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遼軍採取收縮防禦的辦法,也給了漢軍更多調整準備的機會,河西、榆林兩軍,更得以在塞外絕域會師。這也是劉昉、劉旻兩兄弟的會師,六皇子、魏王劉旻,同樣不顧楊業的勸阻,堅持從征戰,一路上以其堅強的作風,嫺熟的騎射,也贏得了不少將士的認可,在與達旦諸部的作戰中,更親自射殺了三名敵卒。

到五月中旬,漢軍合軍之後,挺進遼鎮州,在這漠北,城戰基本是不存在的,西北諸部也不擅長此道,面對入侵的漢軍,只有野戰一途。

於是,遼平王耶律隆先,也率領部族聯軍出擊,雙方相遇於燕然山以東、烏孤山以西的土兀剌河畔。

遼軍不足三萬,漢軍僅一萬六千餘人,然而,不論從軍容、裝備、精神、氣勢,漢軍都佔據着優勢。

這是一場大規模正面騎兵會戰,而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乃是趙公劉昉。他領千騎繞行三百餘里,兩渡土兀剌河,突然出現遼軍的後方,於遼軍意料之外,發動致命一擊。

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98章 秋獵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無題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412章 二王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46章 糧與錢第164章 監國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376章 對策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41章 雌威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5章 襄陽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3章 “梳理”、“優化”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3章 考校第120章 折家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68章 婚宴第276章 玉如意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71章 殺,不殺?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674章 爆發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4章 外戚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章 不宜擴大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33章 納了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83章 抉擇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773章 質問第136章 迎奉第85章 浮雕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94章 善後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章 王、鄭二公第27章 郭威病了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