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

幽州城這邊,得知燕兵在趙延壽的率領下,突破了易水防線,甚至輕易了越過了拒馬河,南京留守耶律解裡是氣得不行,大罵廢物。

“定州、莫州都在幹什麼,那麼多兵馬都攔不住燕軍?”耶律解裡嘴裡碎碎念念的,滿臉煞氣:“趙延壽這賊子,燕軍這些叛逆,果真早與劉氏勾結,坑害我軍。當初在欒城,就該將之全部殺了,以免其禍。漢人,當真可不信!”

所幸議事堂中,都是一干契丹、奚人,漢人官吏都被摒退在外,否則耶律解裡這話,對本就已經割裂的蕃漢矛盾,又將是一次猛烈的刺激。

“龍棲軍大舉北上,兩路齊進,將南線諸軍牽制得太厲害了,才讓趙延壽鑽了空子。”一名守將替南邊的遼軍分辯着。

“龍棲軍,又是龍棲軍!那劉家子,欺我契丹無人!”耶律解裡叫囂着無用的廢話。

“留守,還是做好應對燕兵吧!”一名將領說道。

“還用你提醒?”有點受不了那種提點的語氣,耶律解裡雙目一瞪,想了想,狠狠道:“讓涿州的守軍東進,檀、薊的守軍也南來,我親自統軍出擊,實行圍剿。趙延壽既然敢孤軍深入,前來找死,成全他!”

此言一落,下座的幾名守將立刻便急了,其中一人勸道:“留守不可啊,眼下幽都空虛,兵馬本就不多,若是再分兵出擊,南京可就危險了。城中那些漢人,因此前變亂,心懷怨氣,本就躁動不安,若沒有足夠了力量威懾,容易出亂子啊!”

“哼哼!”聞言,耶律解裡當即懟了回去:“我豈能不知!南線的軍隊,短時間內還能對燕兵造成多大遲滯?若是讓趙延壽率着燕軍到南京了,屆時城中漢民鼓譟起來,對我們的威脅更大!”

“再者,現在城中以騎兵居多。趙延壽既然敢來,我們不出城與之野戰擊潰他們,難道還有被動地同他進行城池攻防嗎?”

耶律解裡的話,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那名提出質疑的蕃將一時間,倒是啞口了。

“可是,南京城怎麼辦?”

想了想,耶律解裡下起了軍令:“從城中徵召一批胡人,給我發放武器鎧甲,配合留下的兵馬駐守,等待檀、薊的守卒南下。城中淨街閉市,封鎖各坊,尤其是漢人所處,但有隨意走動者,先殺了!”

雖然仍有疑慮,但耶律解裡下定了決心,其他人也沒有反對的餘地。他是耶律阮委任的南京留守,執掌南京道各州縣軍政,權力極大。

很快,耶律阮便點齊兵馬,朝着南邊而去,直奔固安方向。然後,出發一個多時辰,留守幽州的遼將收到了消息,燕軍走水道北上,正巧與耶律解裡錯開,耶律解裡撲了個空。

......

在幽州局勢愈見糜爛之時,耶律阮這邊,進展得則十分順利。十萬大軍,護送着先帝還京,一路上只是正常行軍,沿途的契丹部族沒有任何阻擋的意思。就算想要阻擋,也要有面對十萬大軍攻擊的勇氣。

而在進軍的過程中,耶律阮體會到了什麼叫“衆望所歸”。還在中京道內,便有遼五院部夷離堇耶律安端、詳穩耶律劉哥遣人馳報臣服,並請率所部勇士作先鋒。然後率部北上,至泰德泉,與耶律李胡軍相遇。

契丹的述律太后,將上京僅剩的一部精銳並南北兩院諸部士卒都交給他,軍力並不算弱。然而,耶律李胡這個人,實在不得人心,接戰之下,竟然被五院部的那點先鋒軍馬碾壓了,還被一衝而散,導致全軍潰敗,狼狽地逃回臨潢找他媽尋安慰去了。

耶律阮這邊,只感形勢大好。貌似回京之路,並沒有想象中的艱難,甚至於有些太過敏感小心了。而得知泰德泉之戰的結果,軍心立振,原本的少許忐忑也消失了,耶律阮這艘船,穩了,基本不用擔心倘若失敗後面對述律太后的報復了。

一路向東北,從幽州,到上京,實在太遙遠了。心情好,耶律阮已然存着將統治重心徹底南移的想法了。

不過,當幽州傳來,劉承祐派趙延壽北伐的消息後,耶律阮的好心情一下子便消散了。哪怕是盛夏,那張臉也像鋪了一層寒霜。

“這個劉承祐,好氣魄,還真敢北上捋虎鬚!竟然委趙延壽北伐,好器量!劉知遠知道嗎?”話裡誇着劉承祐,不過這語氣中可沒有一點善意。

就幽燕的情況,耶律阮召集了一場軍前會議,很自然了,將臣們持兩種意見。

一者,以還上京固地位,定名分爲上,以耶律察割等人爲首,幽州各地尚有兩萬多卒,臨幸前又做了妥善安排,怎麼想都守得住。

另外的,自然是力主立刻調兵支援,這些人以耶律安摶爲首。他們認爲,人心已盡歸新主,上京的述律太后已不足爲慮,反倒是幽燕必不能有失。否則,不止此次南下滅晉搞了個大敗虧輸,連此前下肚的戰果都得重新吐出來。

在耶律阮的立場,他還是偏向幽州,沒有太過糾結,稍作衡量,便決定,派軍回援。於是,遣耶律朔古領兵一萬騎,星馳南返,殲滅北犯敵軍。

耶律阮的反應也不算慢了,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便有了的動作,且並未過於憂慮。在他看來,局面再壞,只要保住南京城即可,其他都是次要的,可放棄,遲早能拿回來。

然而幽州的局勢,以遠超他想象的速度惡化,最先出問題的,也正是幽州。

趙延壽自固安北上,順利得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一直到也幽州城西南,棄舟登岸,兵臨清晉門下,都沒有受到一點阻擋。

而到了城下,才發現,幽州城的空虛,更是完完全全地超出他的想象。耶律解裡那個蠢貨,比他預期的還要蠢,還要自以爲是,竟然領兵去固安截擊他了。

大喜之下,趙延壽立刻將消息傳示諸軍,以走水道之故,各部燕兵基本都保持着一定的體力與戰鬥力,稍作休整,便下令進攻。幽州城內雖然羣龍無首,面對燕兵天降,有些混亂,但還是在各自長官的率領下,守衛着城門。

但是,以幽州城之大,又哪裡能兼顧得到。沒有重型攻城器械,初戰不利,再戰失敗,但憑着趙延壽對幽州的熟悉,很快便摸清了其防禦力量。以幽州之大,城中的雜號守軍,哪裡能面面兼顧,很快便被他找到了突破口,走水門而進。

攻進幽州,輕鬆得讓趙延壽感覺異常意外......

第372章 封王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97章 指點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12章 兄弟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59章 不知死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97章 隰州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6章 虒亭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34章 東路軍第36章 虒亭第2053章 終章第118章 查抄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82章 殺俘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13章 軍改伊始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28章 用心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387章 就國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80章 “新對策”第218章 進兵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0章 老將出馬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16章 不裝了第79章 “撫遠之戰”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51章 廣政殿議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26章 再度南征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24章 交代第122章 睡仙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59章 挫折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97章 指點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34章 首級=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