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幽燕事了

因幽燕變亂,通信不暢,消息的傳播雖有所滯後,終究是清晰地傳到了劉承祐的耳中。雖然從南線遼軍的反應可以看出,趙延壽一定在幽州取得了重大突破,打在了遼軍的痛處上,但結果還是讓劉承祐與他的幕佐們驚到了。

幽州城真的被趙延壽拿下了,這麼容易的嗎,那耶律解裡是有多廢物?

消息在傳遞的過程中有些失真,大概是趙延壽神兵天降幽州城下,悍然發起進攻,所向披靡,守軍不能擋,一舉拿下城池,並得到闔城漢民的支持,幽燕豪傑,聞訊而動,爭相往投,趙延壽已據幽州而擁數萬之衆。

刨去那些無用的信息,但肯定了一點,此次北伐,最重要也是最難的目標,幽州城,拿下了。

然後,一個問題擺在了劉承祐的面前,他與龍棲軍該怎麼辦?

一干留守真定的將校再度齊齊請戰,看着那一張張滿帶着渴切、急不可耐的面龐,劉承祐覺得自己要好好考慮了。龍棲軍大部,基本都撒出去了,將校以第三軍爲主,基本是些中下級軍官。

幽燕的消息擴散得很快,若是事前,讓他們遠涉四五百里去打幽州,估計沒人有信心,然而現在趙延壽率着一干降兵叛卒在遼軍有準備的情況下,就那麼奪下來。原來,幽州沒那麼好打,那麼真定的這些官兵們坐不住了,他們也要立功。

劉承祐自然不會像普通的將士那邊,將事情看得那麼簡單,以爲幽州真的那麼容易打。讓他意外的是,郭榮與向訓也有些坐不住了,胃口也大了起來,失去了平常心,慫恿劉承祐全力北上支援趙延壽,將幽燕之地重新納入國朝的統治。

不過這一回,劉承祐就如平常一般,格外地冷靜。有那麼一剎,他真的動心了,但被他生生遏制住了那股衝動。看起來觸手可及的不世功勳,往往值得反覆思量權衡。

“殿下,幽州既下,那在幽燕我們便有了一塊立足之基,依靠堅城,足以與遼軍爭鋒,將之徹底趕出去。”向訓興奮難抑,哪怕察覺到了劉承祐興致不高,仍舊忍不住勸說。

“僅憑我們如今的實力兵力,夠與遼軍爭鋒嗎?要知道,就此次出兵策應,已盡全力,是以犧牲成德鎮州防禦力量爲代價的!”瞥了向訓一眼,劉承祐淡淡地反問道。

郭榮主動說了:“可使張都指揮,率第一、二軍北上。”

起先,張彥威奉命率六千步騎東去截殺北歸蕭翰軍,在黃河東流下游,德滄兩州交界處,截住了最後一支遼軍。蕭翰軍兩萬餘,或因軍心士氣之故,打得保守打得慫,張彥威、馬全義在地方軍閥、義軍的配合下,與之鏖戰二十餘日,終於有了結果。

蕭翰在最後警醒了,可能等不來幽燕的支援,率着剩下的四千餘騎,捨棄了一切“累贅”,亡命而去,慕容延釗此番於莫州作戰,就一直警惕着蕭翰軍。張彥威繳獲甚豐,講到底,此前蕭翰那麼堅持,還是捨不得那些費心搜刮的財貨美人。

張彥威還師速度不快,大車小車的,還在冀州境內。

聽其言,劉承祐直接說:“第一、二軍鏖戰近月而還,將疲兵乏,正是體恤將士之時,其能再勞其北上作戰?”

“殿下可使河北諸鎮、州兵北來,再募集燕趙勇士。”向訓聲音小了些。

劉承祐不由看着他,沒作話,不過他那雙眼睛裡全都是話。彷彿在疑惑,這種建議,當真是向訓提出來的。募兵或許有用,但幾經戰亂後,可用丁壯還餘多少,就算募得一兩萬人,可足用?若欲繼續投入到幽州,需要的是即戰力。至於河北諸鎮,這些地方上的軍閥新附,能不造反作亂,已經是燒高香了。

想到這些,劉承祐的思路卻是越發清晰了。輕輕地搖了搖頭,伸手止住也想要再說點什麼的郭榮:“以我們如今的實力,控制成德諸州,以御北疆,已是勉強。前番我力主發燕兵北伐,諸君皆表示反對,何以今日意見迥異?皆因幽州城下。北伐之議,本是以若敵強,以不利而攻有利,我敢冒險行此事,也契丹國內奪位矛盾激化,幽州空虛,那是契丹人給我們的機會!”

“燕王得幽州,固然可喜,然拿下得多輕鬆,接下來面對遼軍的反撲就有多猛烈。”

“數百里征伐,需要多少兵馬,多少甲械,多少糧草,後路補給如何保證,還要建功。這其間的難處,二位不會不知道吧。此番動兵,時間雖不長,但已至我軍極限,夏收之府庫,已然消耗過半。接下來,既要養兵,還要養民,仍需備不時之需。若再往幽燕投入更多的力量,只怕將深陷其中,幽州沒個結果,我們自身便要崩潰了......”

事實上,劉承祐所說,以郭榮與向訓的才智,又哪裡認識不到,只是巨大的誘惑在眼前,太難以忍受了。

而劉承祐之所以能忍住,只是他的期望本就沒那麼高,以趙延壽亂幽燕,這纔是他真正的目的。而突然發現,好像有機會能奪回幽燕了,劉承祐心中的警惕反而就越高了。

劉承祐都這麼鄭重其事地表明態度了,兩個人也就冷靜下來,對視了一眼,郭榮說道:“殿下,如您所言,幽州丟了,遼軍定然會全力反撲。若沒有我們的支持,趙延壽恐怕很難抵擋得住。”

這個時候,一直未有說話的魏仁浦開口了:“幽州城池堅固,只需聚漢民以守,若僅以此時幽燕境內的殘兵,短時間內必難復奪。但是,出嶺北的遼軍主力,倘若南返,那就難說了。”

“只能希望,契丹內鬥,能夠持續得久些,給趙延壽爭取更多的時間!”劉承祐說。

這麼一番討論下來,基調也就定下了。不過,向訓仍有些不甘,嘆息道:“多好的機會,可惜了!”

劉承祐繃着一張臉,說了句:“既得隴,復望蜀?”

“遼軍收縮兵力於幽燕,我軍難道什麼事都不做?”向訓問。

摸着下巴,略作思量,劉承祐伸手在案上的地圖橫劃了一下,說道:“與兩路軍自主作戰之權,但有一點,龍棲軍不過易水!”

從頭到尾,劉承祐都表現得很淡定。

心情,自然是好的。事實上,只要趙延壽拿下了幽州,不管接下來局勢如何發展,他亂燕的目的便達到了。在他看來,幽州在手,縱使他這邊什麼也不做,遼軍不付出一定的代價,絕對不可能從趙延壽手中奪回。

按照劉承祐的劇本,接下來最好是趙延壽據堅城,集幽燕之力,與契丹對抗、拉鋸、鏖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當然,以趙延壽過往的經歷來看,讓他與契丹人死磕,恐怕是做不到的。此人或許存着在南北之間搖擺,左右逢源的想法。但真到生死危機,扛不住壓力了,再降契丹,也不算什麼難事,哪怕劉承祐已然使了不少手段去避免這種可能性。

但,趙延壽得有那個機會才行。

......

作爲劉承祐與部下的談論的主角,趙延壽這邊,正在積極進取中。拿下了幽州,那顆懸着的心便落下了一大半,底氣也就足了起來。

城中的胡兵,盡數被他下令驅殺,燕兵入城,形勢逆轉,原本被欺壓監視的漢民得以翻身,反而是胡人被控制起來。趙延壽快速地自城中動員起了上萬丁壯,同時派人宣示檀、薊、涿、易等州縣,號召漢民,共抗契丹。

趙延壽在幽燕之地,當真是有些威望的,並有許多舊部在州縣任職,果然有不少響應的。契丹的南北兩院制,以漢治漢,雖然對其發展有積極作用,但當漢人造反之時,後遺症便暴露出來了。

當然,幽燕漢人響應趙延壽,除了他那些不好具量的威望之外,欒城之戰後契丹人實力的衰退與胡漢的矛盾,也促進了漢人的反抗。

入幽州,盤點府庫,聚集豪傑,武裝士卒,安撫人心,趙延壽可謂殫精竭慮。

相較之下,主動南下的耶律解裡,處境可就尷尬了。至固安,只見得被北追遼軍圍攻的縣城,搖搖欲墜。沒什麼值得欣喜的,然後燕軍走水路兵臨幽州城的消息傳來了。

怒恨之情由心起,羞憤之下,還有心情下令將固安破了,把城中的幾百燕卒全部殺了,又留下一筆血債,方纔領軍北返。

幽州,耶律解裡是一定要奪回來了,否則不止他丟面子事小,無法向耶律阮交代事大。別看在輩分血緣上他也算耶律阮的堂叔,但真把幽州搞丟了,哪怕耶律阮以“寬厚大方”爲人稱道,也不會放過他。

急令定、莫的遼軍不要與龍棲軍糾纏,放棄州縣北上,然後搞得兩路敗退,定州節度耶律安還被李筠砍了腦袋。耶律解裡又將易水防線及其周邊的遼軍集中起來,鼓搗出了一萬多人,北還幽州。

然而,兵臨城下,才發現,他已經不佔兵力優勢。於耶律解裡而言,城池的堅固並不算可怕,可怕的是還有足夠兵力駐守。不要覺得是烏合之衆,在這種世道,拿起武器的幽燕豪士,是能教做人的。

腦子一熱,耶律解裡悍然下令進攻,然後撞了個頭破血流,損兵數百。冷靜下來,耶律解裡乾脆安營屯兵於城下,準備等候援兵。

但是,你想要重整旗鼓,城中的燕軍卻不讓,趙延壽看準機會,便派燕騎出城襲擾,讓遼軍不厭其煩。同遊牧民族作戰,沒有騎兵是不行的,只要有,就不致於完全陷入被動。

在這種情況下,幽燕的遼軍士氣低落到了極點,甚至已經不聽指揮了。留守幽燕的遼軍,契丹本族諸部的戰士數量並不多,更多的則是奚人、室韋、渤海這些雜兵。而耶律解裡平日裡本就不怎麼得人心,又剛愎自用,幾度的錯誤判斷,導致幽燕局勢糜爛。

在這種局面下,耶律解裡直接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差點沒直接在城下潰敗。連趙延壽都察覺到了不對勁,直到蕭翰率着自東京北來的殘兵剩將。這二者,可謂難兄難弟,湊到一塊兒,蕭翰直接奪了權。不論官職,還是地位,還是資歷,蕭翰都強於耶律解裡。耶律解裡雖然表面氣憤,但心裡實則鬆了口氣,他也不是純傻。

一番商議,自覺僅憑城下之兵,是不足以反攻幽州的,逗留太久,還容易爲其所趁。於是,衆人表決北撤休整,再作打算。

在撤退之前,一干胡人動了心思,打算將軍中剩下的燕將解決了,比如此前鎮守莫州的楊安。但是楊安也不是任人魚肉的主,提前得知消息,果斷率衆反了,衝出遼營,向趙延壽投降,並報以遼軍的虛實。這下,蕭翰與耶律解裡二人十分果斷地,帶着人撤了,跑得賊快,總算沒給趙延壽找到機會。

幽州的府庫中,雖然不充實,但總歸有不少結餘,尤其是糧食。遼軍的撤退,讓城中緊張氣氛有所緩解,也給趙延壽得到了更充足的準備應對時間。

拔出兵刃捅穿了一麻袋,不少新收的夏糧流了出來,抓了一把握在手中,一絲笑意在趙延壽的嘴角綻放開來。

不過很快,他的笑容凝固了。自幽州城中,突然爆發了一陣殺聲,並且以極快的速度蔓延開來。臉色大變,要知道,城中可一直被他下令戒嚴着,何以突發殺聲。

“什麼情況,出了何事?”怒聲喝問。帶着衛隊,便出府庫而去。

很快,有麾下將領急匆匆地前來稟報:“燕王,城中將士們在殺胡人......”

“什麼!”趙延壽的臉這回是青了:“胡鬧,誰讓他們這麼做的?”

“將士們高喊着復仇。”見趙延壽發怒,燕將解釋着:“燕王,城中胡人近十萬,這些人留着也是隱患,於城守不利。再者,糧食用在他們身上,太浪費了。尤其是那些契丹人,家中多有富餘,若能取之以作軍用......”

聽完燕將的說法,怎麼那麼有道理呢?不過,趙延壽總覺得哪裡不對,怒斥道:“爲何擅自行動?傳孤命令,各軍立刻收手,將校給孤約束士卒。”

但是,趙延壽的命令,此時並沒有多少效力。城中已然徹底亂起來,不止是燕軍,城中的漢民也加入其行列,殺其人,佔其房,奪其糧......見事不可違,趙延壽乾脆帶着他的親軍部隊於北城防禦,以備萬一。

等幽州城重新平息下來的時候,血色染城垣,彷彿就像在迴應相州之殤一般。

趙延壽身心俱疲地安排着善後事務,清理焚燒屍首,釐清繳獲。不管心情有多不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城中胡人的財貨,聚集起來,足夠他防幽州半年以上......

等一切處理結束,趙延壽冷着臉將事情調查了一遍,結果發現,事情是幾名燕將牽頭的,一齊動作。

至於緣由爲何,趙延壽是忍不住將目光投向南邊,心中暗歎:“好狠!”

出了這等事,他趙延壽基本沒有第二選擇了......

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16章 不裝了第141章 祭關公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46章 底層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章 分食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94章 減稅難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79章 蕭思溫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48章 耿崇美第110章 坦白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75章 在滑州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3章 田畔問對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9章 王峻歸來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31章 鳴沙匪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53章 有詩云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74章 補漏匠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45章 剝削者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41章 祭關公第71章 兵臨壽春無題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3章 老臣凋零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章 柩前繼位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470章 分封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91章 暗箭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21章 矛盾第311章 李沆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61章 大捷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49章 降表第1675章 血戰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68章 湖南亂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章 乾祐滅佛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751章 結束了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