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了結

行在處,“沙沙”的摩擦聲持續想起,今日風光正好,秋陽明亮,照耀在劉皇帝、劉旻身上。父子倆,各坐一把交椅,雙腿岔開,面前擺着一塊磨刀石,正在用心修磨着箭鏃。

“幹了!加點水!”劉皇帝擦了擦額頭細汗,對侍候着喦脫吩咐道。

喦脫趕忙添水,劉皇帝調整一下動作,繼續賣力打磨,過了好一會兒,將箭頭洗淨,露出新容,尖銳鋥亮,彷彿閃着寒光,透着殺人獵物之利器的風采。

“這打磨箭鏃,既需耐心,也需體力啊!”看着擼起袖子,幹勁十足,卻顯得有些急躁的六子,劉皇帝道:“你彆着急,越急,越事倍功半!”

聞言,劉旻停下動作,甩了甩胳膊,重新拿起箭簇,儘量沉下心。見其狀,劉皇帝嘴一撇,不由道:“怎麼,對我就真沒什麼話說?”

擡眼,劉旻看着劉皇帝,青蔥稚嫩的面孔間,流露出少許的無可適從,略作矜持,答道:“我不知道說什麼!”

父子間的疏離感,似乎沒有那麼輕易就化解了。當然,劉皇帝也能感覺得到,這個兒子雖孤傲內向,卻也不是那種木訥之輩,只是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敬畏感太足。因此,劉皇帝也不由自省,莫非是自己威勢太足了?他如今,可是自詡慈父的......

“你平日裡,和嫂嫂是如何交流的?總不至於也沒話說吧......”劉皇帝對其回答不滿。

劉旻遲疑了下,答道:“只是些家常瑣碎!”

“怎麼,難道你還認爲,讓你伴駕,是爲了同你這黃口小兒談論軍國大政,黎民安康嗎?”劉皇帝頓時笑道。

劉旻微愣,旋即反應過來,衝劉皇帝露出少許笑容,身體下意識地放鬆不少。

劉皇帝正欲繼續開導這個兒子,侍衛來報,太子趕來了。召見,劉暘參拜,劉旻也起身見禮。

雖然是嫡親的兄弟,但劉暘與劉旻,同樣稍顯生疏,不過劉暘的態度很和善:“六郎不必多禮!”

“謝殿下!”

劉暘前來,顯然是有事通稟,劉皇帝估計也累了,放下手裡的活計起身,對劉旻道:“你繼續打磨,磨好了箭,晚點我們再去射獵!”

“是!”劉旻當然是遵命。

同劉暘一道回到殿帳內,示意他坐下,劉皇帝問:“何事?”

“今日刑部收到韓慶雄的上奏,言殺人犯法,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求活,願伏法受刑。只是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他不願意承擔不孝惡名,懇請寬恩,容他爲韓武寧侯留下一脈傳承後,再行赴死......”劉暘稟道。

“呵呵!”聞之,劉皇帝有那麼一些微的詫異,捋須道:“這就是做了第三項選擇啊,倒也有些出乎意料!”

“你怎麼看?”劉皇帝問劉暘。

劉暘想了想,應道:“您既憐之,可以答允,這也算是法理之內的容情,彰顯君父仁慈。只要最終依法處置,旁人也無法非議什麼!”

顯然,對於此事的一些想法,劉皇帝是同劉暘交流過的,劉暘也多少了解劉皇帝的考慮。

聞之,劉皇帝卻道:“我若同意了,倘始終懷不上,留不了種,該當如何,等他半年,一年,還是三年、五年?開了這個口子,若是今後再遇到此等情況,是不是都得照此辦理?勳貴罪死,可以此拖延,那於黎庶,又當如何?”

面對劉皇帝這番問話,劉暘沉默了一陣,拱手道:“韓武寧侯終究於國有功,體恤功臣,還是必要!”

深深地看了劉暘一眼,劉皇帝悠悠道:“你是如此態度,大漢的功臣勳貴們只怕都會喜歡你這個太子的!”

聞言,劉暘身體一繃,下意識地擡眼看了看劉皇帝,拱手道:“世上無絕對之法,法理尚需輔以情理,此次也是您心慈開恩,屬於少數例外,不適用於所有情況!”

收回投在劉暘身上的目光,劉皇帝對其發言,沒有繼續說法,小作思考,問:“對洛陽府判罰,刑部如何批覆的?”

劉暘立刻答道:“按國法章程處置,尚需移交大理寺複覈!”

劉皇帝想了想,說:“這樣,章法流程不妨繼續走,韓慶雄的請求也同意,不過,只給其三個月的時間,今歲冬決,延期!

另外,三個月內,如能產生遺腹子,誕男則允其降三等承襲;如誕女,抑或乾脆無有所出,那麼韓慶雄依法處置,爵位則收回!”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也忍不住詫異了,這樣的決定,比起此前的兩種選擇,不確定性可太大了。就三個月的時間,說不準,韓家唯一的爵位都要丟掉了......

“還有,提前叮囑好,低調不要聲張,並且不要做得太難看了!”劉皇帝又嚴厲道。

顯然,韓家人要是找幾十個女子,去監獄給韓慶雄留種,那樣的情況,韓慶雄倒可做個風流鬼,劉皇帝這邊可就要不爽了。

“是!”當劉皇帝做下決定時,劉暘也沒什麼反駁的餘地。

注意到他思忖的表情,劉皇帝看着他,輕笑道:“知道我爲何如此決定嗎?就兩個字,代價!韓慶雄殺了人,於法於情於理,都要付出血的代價。我同意法外開恩,他也要爲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就這麼簡單!”

劉暘仍舊沒能領會到位,但也是若有所思,拱手讚了句,陛下英明!

“此事就這樣了結了,交付有司處置即可!”劉皇帝衝劉暘揚揚手,說道:“你也不要再把精力投入在上邊了,接下來,首要之事,仍在大理戰事,你要多關注!”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冬季作戰之苦,我是經過數次,從來艱難。雖說大理氣候,相較於北方、江南,有其獨到之處,但既是冬季,那些高原、溼林、峽谷,就絕對不好應付!

南征,大理的軍隊從來不是我軍最大的敵人,地形氣候纔是。王全斌在攻羊苴咩城時,不就有大量將士在翻蒼山時凍死、摔死嗎?雖然如今戰況良好,但冬季作戰,仍不能放鬆!”

“是!”聽劉皇帝這番話,劉暘鄭重地應道。

交待完,劉皇帝又思量了一會兒,擡眼徵詢劉暘的意見:“趙匡胤主掌兵部已久,待南征結束,也該給他換個位置了,你覺得,更爲何職合適?”

聞問,劉暘幾乎不加思索,拱手道:“部衙司道委任,還當聽從您的看法,兒沒有任何意見!”

前者,劉皇帝問起對趙普復出後的安排,劉暘表達了看法。這一回,他選擇不發表意見,俯首聽命,就如他所言,事關重臣的任命,還得看劉皇帝自己的意思。

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章 不宜擴大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97章 財計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2章 荊南既定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91章 暗箭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82章 矛盾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68章 湖南亂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60章 平定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25章 頌公亭第121章 道士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308章 新貴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75章 高貴妃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68章 榮寵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06章 倒趙第117章 潑冷水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8章 會獵第180章 博弈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75章 按*不動第69章 禍事了第1章 乾祐滅佛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12章 兄弟第106章 誘惑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6章 “座談會”第86章 駕臨渦口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98章 轉折點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83章 抉擇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90章 安全脫身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4章 大論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474章 補漏匠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