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

“西域什麼情況?不是說契丹要撤軍嗎?這又過去近一年了,還沒有動靜?河西那邊也沒有最新的彙報!”劉皇帝繼續問起。

聞問,李崇矩以其一貫的幹練,回答道:“遼國欲自西域撤軍,擺脫泥潭,確有其事,其朝內贊同此事的貴族、官員也有不少。不過,從遼廷刺得的一些消息得知,黑汗國與遼國之間,事實上已然停戰許久,並且有人提出議和!”

“看來,契丹人終究還是捨不得西域那塊肥肉啊!”劉皇帝嘀咕道:“那黑汗看來也是後繼乏力了啊!這才正常嘛,否則區區一個西域小國,就能同遼軍較量至此,屢佔上風,哪怕其遠征,也不當至此!”

事實上,劉皇帝對西域的那些小國,也隱隱存有一種蔑視的心理。他能高看、重視遼軍,但在得知西域的一些戰況,得知黑汗軍隊能與遼軍勢均力敵後,幸災樂禍的同時,也有種厭惡感。

而這種厭惡感的來源則在於,劉皇帝在顧慮,倘若是大漢軍隊西征,在遙遠的天山一帶,是否能夠輕易取勝,消滅那些不臣者?

“那黑汗國如今又是什麼情況?”劉皇帝問。

面對這個問題,李崇矩先是面露難色,然後拱手請罪:“陛下恕罪,對那黑汗國,知之甚少,武德司也少有探事安排在西域......”

說到底,還是不夠重視,也沒有那個意識。當然,劉皇帝自己也有責任,哪怕他只指示一下,李崇矩也會積極去辦。

看了他一眼,劉皇帝吩咐道:“此事,還是當重視起來,多派些細作間諜,不說掌握風吹草動,但有變局,朝廷總該及時獲取,從而反應!”

“是!”李崇矩也不提這其中的困難,只是應道:“臣打算自歸附西域人氏中,吸納一些人入武德司,爲陛下張目西域!”

李崇矩的腦子,顯然還是挺靈活的,劉皇帝點了點頭,並不過多地做指示,他相信李能做好。念頭一轉,劉皇帝提到一人:“當年代表西州回鶻汗東來請援的使者僕勒,現在何處?”

“當初求援不得,此人潛回伊州,聚衆組織反抗,被遼軍擊潰後,避難大漢。自西州回鶻滅亡後,此人一直待在沙州,如今在河西邊軍擔任低級軍官......”李崇矩應道。

李崇矩的頭髮爲何白得那麼快,就是因爲需要操的心,記的人,錄的事太多。皇帝一問起,就得有所反應,連早就過時的前回鶻使者,都能有所記憶。

聞之,劉皇帝呵呵一笑:“當年,朕看此人堅韌而不乏機敏,欲賜他一官半職,被他拒絕了,一心要回去救援。今回鶻覆滅,繞了一圈,還是在大漢效力啊!”

“派人,將此人召至東京,朕要見見他!”劉皇帝隨口吩咐着。

“是!”

顯然,劉皇帝把注意力突然放到一個小小的僕勒身上,其意絕非如此,或許,他是有意摻和西域的事了。李崇矩心中暗自猜想,面上卻沒有任何表露。

西域亂也亂了六年了,到如今,總算勉強沉寂下去。雖然信息不足,但劉皇帝的猜測還是正確的,黑汗王朝確實乏力。

自東進開始,雙方在高昌回鶻故地鏖戰了三年多的時間,雖然靠着各方面優勢,一度佔據了上風,並且於開寶四年攻取了重鎮龜茲。

但自那之後,黑汗軍隊就彷彿耗盡了所有的力氣,再難存進。黑汗王朝的目標,自然是一舉擊敗遼軍吞併回鶻故地,然後統一西域。

然而,耗了這麼長的時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終也只奪取了龜茲,還是個被戰爭犁了一次一次的城池。這固然是塊膏腴之地,但相比高昌、伊州、輪臺等地來說,又有些不足道了。

人多、路近、宗教狂熱,這都是黑汗軍隊的優勢,但也不是無限的,前前後後,在與遼軍的大小戰事中,黑汗人損失了三萬多軍隊,戰果卻難孚人意。

對於人口也就百來萬人的黑汗國而言,這血流得也夠多了,哪怕有來自重要的聖戰者支持,那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再加上,西面還有薩曼王朝這個死敵,豈能同遼軍拼個你死我活。

黑汗王朝此前朝西面擴張過一次,收復了怛羅斯,但因薩曼王朝的力量強大,因而主動抑制着擴張慾望,轉而種田發展。此番抓住了東進的千載難逢良機,但契丹人明顯也不好對付,那理智地從心一下,也不會有太多的心理障礙。

而遼軍那邊,同樣困難重重,由於大漢在南面的威懾,來自國內的支持始終不足,精力還要分兩半,一半對付黑汗人,一半鎮壓回鶻人。

這樣的情況下,雙方在最近的一年半載中,戰心進一步消減,同時減少了大打出手,由鏖戰,徹底變爲對峙,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對遼國而言,原本就有放棄西域,擺脫困境的想法,如果能夠議和,沒有道理不答應。至於被黑汗侵佔的龜茲,也就無所謂了。

而綜遼軍西征,雖然中後期屢屢受挫,並投入了不小的力量,但總體而言,還是賺到了。不只是滅了西州回鶻所獲取的大量財富物資戰利品,對內則震懾住了不少不臣,且徵調了不少漠北族羣的青壯,削減其力量,減弱不穩定因素,加強了對草原的統治。

同時,還在長年的戰爭中,通過鐵血與刀兵,又鍛煉出了一支精銳。在這一點上,大漢是略有不足的,畢竟,自北伐之後,大漢的軍隊已經快十年沒有經歷過大戰血戰了。

而後續的戰爭,不論是平南,還是河西、安南、流求,這些對大漢而言,太輕鬆了,而不算統一戰爭,都是小打小鬧。

軍隊缺少鐵血的澆灌,僅靠訓練,是難以成大器的。當然,這也只是相對而言,是一種趨勢。

現實的情況,大漢在綜合實力上,仍舊對遼國具備絕對的優勢,但是,如果拋除一些裝備上的差距不談,拉出一支軍隊,同西域的遼軍硬碰硬地打,漢軍也未必能勝。

到如今,劉皇帝一統天下,已然進入第六個年頭,很多情況也都趨於成熟了,劉皇帝也開始按捺不住,將目光集中的北方,去解決契丹遼國這個大敵。

這是這一回,比起當年的北伐,戰爭顯然也將更有難度,對付幾乎佔據整個漠北以及東北的遼國,各方面都需有所調整的。或許又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鏖戰,甚至於不是三兩年間就能出結果的。

因此,以劉皇帝一貫謹慎穩妥的作風,時刻準備着,卻不會輕易動手。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遼國想做的,大漢就要阻止,就要設置障礙。西域,也就不出意外地進入劉皇帝視野。

這麼多年,遼黑兩國爭鋒,大漢也看足了戲。如今,他們想停下來,緩一緩,求和平,謀發展,劉皇帝怎能允許。

西域亂不亂,劉皇帝要是發話,作用自然是強大的。

“聽說你家郎君也要成家了?”從軍國大事中回過神來,劉皇帝突然改變話題,問李崇矩。

李崇矩答:“是,初定親,準備今歲成婚!”

“哪家的小娘子啊?”劉皇帝又問。

李崇矩應道:“只是潞州一鄉黨小族,小門小戶,難入陛下慧眼!”

聞之,劉皇帝笑了笑,考慮了一陣,說道:“成家立業,成親之後,也當給你子安排個職事,爲朝廷初出出力纔是!”

李崇矩的兒子李繼昌,算是勳貴子弟中,比較出彩的一個了,如今也才二十出頭。對此,李崇矩立刻表示道:“多謝陛下賞拔之恩,只是,犬子年輕,不堪時務,還需多加學習歷練,輕易委職,只恐誤了公事!”

聽其言,劉皇帝當即表示道:“又不是要授他高官重職,誰還不是從年輕淺薄時鍛煉出來的,百里侯當不了,當個主簿、記室總可以吧......”

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5章 名單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7章 貴戚解權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308章 新貴第136章 趙都帥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04章 事態擴大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336章 怪圈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18章 商賈第62章 奸宦昏主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章 分食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3章 豪強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17章 潑冷水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71章 殺,不殺?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418章 洗禮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25章 頌公亭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80章 京觀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41章 小風波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676章 慘重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11章 動心第374章 善待第49章 求援第480章 “新對策”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48章 老皇帝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63章 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