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西南土司

垂拱殿,是劉皇帝在洛陽宮城的住處,也是新修的宮殿,同樣處在皇城的中軸線上,位置靠後,介於前朝與後宮之間。

比起乾元殿的宏偉壯麗,垂拱殿雖然略遜幾分威嚴,但要宜居得多,住了一段時間後,劉皇帝也迅速適應了,並且很滿意。

已入盛夏,距離劉皇帝大舉西遷洛陽,也有段時間了,但是,朝廷上上下下,仍未徹底安定下來。府宅安置,那都是小問題了,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政治上。

雖然朝野都知道,劉皇帝此舉,無異於遷都了,但是,知道歸知道,在新的都城,爲官做事生活,還是需要一定的適應。

尤其是那些,始終對遷都持保留意見的人,心裡要多彆扭有多彆扭,而這種心理狀態體現出來,就是朝局的動盪。

雖然西行的的官員們,都已經入駐各部司衙門,並在魏仁溥的帶領下,開始履行各自職責,但效率遠不及在東京高,各項事務,在這段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的遲誤或者錯漏。

這樣的情況,讓劉皇帝有些惱火,他纔不信,換了個地方,事情就做不好了,堅定地認爲,是一小部分官員,在通過這種手段來向他“示威”。

於是,很久就有幾名官員,因爲怠政的原因,被貶官降職。當然,也不是一味的硬,劉皇帝還太子劉暘與魏仁溥一道,組織了一次廷議,就朝廷新遷西京後的一些混亂進行總結,安撫人心的同時,也予以警告,以圖糾正。

這些情況,實則仍不是最大的問題。最讓劉皇帝頭疼,感到麻煩的,還是兩京地位的問題,這涉及到一個權力的劃分。

兩京並重,目前的情況是,西京一個大朝廷,東京一個小朝廷,那東京的各部司官員幹什麼,總不能養着吃乾飯吧。

劉皇帝是原本有意效明時南北兩京,讓東京代理一部分道州,但是,洛陽與開封之間,又實在太近了,論及對帝國版圖的輻射作用,顯然是重合的,與南北兩京的區別也大。

並且,讓開封代管哪些道州,國家的精華地區,財稅要所,可都在東面,若關東道州事務,都要通過東京,那又置西京於何地?

短時間內,問題或許不大,畢竟東京作爲大漢帝都二十載,很多事務也都形成了一種慣性。但時間一久了,必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這也是劉皇帝一開始,對兩京問題,始終存有一定疑慮的原因。帝國的中心,永遠只有一個,或許可以看皇帝在哪裡,但涉及到中樞權力,涉及到上下那麼多人的利益,哪怕是劉皇帝,也不是真的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的。

於是,經過反覆的思量之後,劉皇帝還是決定了一種近乎妥協的辦法,開封以東、河南、兩淮地區暫屬東京管轄,而帝國的權力中樞,則明確歸於西京。

當然,開封所掌的權力是遭到了極大切割的,基本只侷限於民政,像財權、軍隊,這種核心權力,還是得牢牢地掌握在中樞手中。

對此,明確提出反對的,是國舅李業,向劉皇帝奏了幾本,覺得這種安排多此一舉,並且容易產生矛盾,造成資源浪費,降低行政效率,不利於朝廷的團結穩定......

李國舅還是有政治眼光的,不過他的進言,沒有用,劉皇帝不聽。一步到位,劉皇帝也不是沒想過,但是他考慮的東西顯然要更多,並且,又不是不回東京了。

只是,做了一個讓自己不怎麼滿意的決定安排,劉皇帝這心裡,實則也有些彆扭的。

“官家,秦公殿下求見!”

“宣!”

劉煦玉帶博冠,從容入殿,行禮問安,隨同他一同入殿的,還有兩個人,又黑又壯,雖然穿着朝廷的官服,但總有種不倫不類之感。當然,彆扭的不是人,而是帶有的那種剽悍野性的氣質。

劉皇帝的注意力也不在長子身上,打量着跪倒在殿中二人,這二人,顯然是第一次來到帝都,第一次進入皇宮,在如此雄偉的宮殿,見到如天神一般的大漢皇帝,匍匐在地,似乎就有種擡不起頭,直不起腰的感覺。

“這是播州刺史楊部射以及黔州刺史黑定!”劉煦向劉皇帝做着介紹。

劉皇帝也並不意外,擡手含笑道:“二位免禮平身!”

“謝陛下!”兩個西南地區的土司,官話說得不錯,雖然夾雜着濃重的口音。

“朕聽過二位,這些年,西南得以寧定,還有賴像二位這樣忠順開明之公協助!”劉皇帝說道。

聞言,兩個人都眉開眼笑的,雖然還是不敢直視劉皇帝,但見天子態度如此和善,膽子也壯大不少。畢竟,過去也是西南地區的一方土豪,初謁天子的緊張感過去,也都從容了許多。

楊部射,乃是當代播州楊氏的掌權人,此時既激動又敬服地說道:“臣等雖僻處於蠻荒,卻世爲中國之人,心慕王化,能爲聖天子與朝廷效力,乃是我等的幸運,能被朝廷接納,更是我等的福分!”

“哈哈!”這楊部射還挺會說話,劉皇帝開懷不已。

“自唐末以來,西南局勢糜爛,幾欲脫離,楊氏坐鎮播州近百年,撫部民,剿不臣,於國於民,皆是大功。”劉皇帝言語中,滿是對播州楊氏的認可。

“這都是臣等該做的!”楊部射也表示道。

楊氏世任刺史,並不能算是大漢所行土司制度下的產物,卻推行之後,西南地區,實力、影響最大的一個土司勢力。

而在大漢對西南進行土司化的過程中,楊氏也確實積極迎合朝廷的政策,在協助朝廷對西南諸蠻的剿撫中,出了大力,當然,趁機擴充勢力、提升影響也在情理之中。至於黑定,則是原阿永蠻酋長,也是西南地區一大族,自然也得以賜官,授黔州刺史。

看着二人,劉皇帝以一種勉勵的語氣,笑道:“今後,西南的秩序治安,還需朝廷與諸土官共同維護,卿等不負朝廷,朝廷定不負卿!”

聞言,二人當即表示,永遠效忠朝廷,效忠大漢。對此,劉皇帝欣然接受,只是心中不會當真。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耕耘,西南地區新的統治秩序,已然基本確立,而作爲其中得了大實惠的土司們,自然會悉心維護。

黑定則一臉慨然道:“西南諸族,如有敢叛朝廷者,臣定率族中兒郎,進擊討滅,把他們的頭顱,都斬下!”

楊部射則趁機道:“陛下,如今黔中地區,雖則大部臣服,但仍有一些人,實懷二心,尤其是的羅閩人,其擁九溪十八洞之衆,屢生釁端,蔑視朝廷權威,不服統管,實不利於西南穩定,還請朝廷當有所防備!”

聞之,劉皇帝笑了笑,當即表示道:“有楊卿如此替朝廷着想,朕亦可安心西南之治了!”

話是這般說,卻沒有對其所請有正面迴應。楊部射口中的羅閩,指的是生存在西南地區的彝組人人,播州楊氏與他們,矛盾很深,過去屢生攻伐,積怨很深。楊氏三代,都有討平的志向,只是一直未曾實現。

到如今,那些彝人,自然也臣服了大漢,同樣被分化爲大大小小的土司。只是此次,沒有代表入朝,楊部射呢,也是趁機上點眼藥,如果將來再有衝突,好贏得支持。

而以劉皇帝精明,又豈能看不出其用心,朝廷對西南地區的治理,分化是目的,矛盾衝突可以培養,但要直接下場拉偏架,也是不可能的。

如今西南好不容易進入一種相對安寧和平的局面,豈會輕易去打破。至於楊氏同彝人的矛盾,看着就好,只要不影響西南整體的穩定局面,其他的事情少摻和。

再者,彝人中確實有叛服不定者,但播州的忠誠,又豈是全心全意的?有些話,聽聽也就是了。

這一回,還是西南土豪,頭一次有人入朝,覲見皇帝,也是朝廷對西南治理進步的一種表現。就像當年湖南苗瑤首領入朝一般,劉皇帝對二者,從頭到尾都是笑臉相迎,臨了,還留他們一起吃了頓飯。

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52章 對峙第133章 面聖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53章 信使第26章 名將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3章 夜宴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50章 蜀亡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353章 信使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26章 問罪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54章 滅門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98章 虞美人第75章 敖萊小城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17章 機會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6章 虒亭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29章 請纓第127章 冬至宴3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68章 西縣第14章 腹黑之謀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5章 室韋覆滅第59章 不知死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9章 勸諫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27章 派系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半島史話·桓王第95章 玩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