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南北併發

“謝陛下!”終於得到劉皇帝點頭應允,潘美直接就地拜倒,喜不自禁。

說起來,潘美的成就也不能算小了,畢竟將帥之中有單獨帥師滅亡一國的,也就那麼寥寥幾人。然而,這十多年,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熬着的。

在湖南熬了七年,方纔得意領軍平粵,如今又過了四年,劉皇帝方纔鬆口,與他收復安南的機會。或許,得勝之後,自己的爵位就能往上提一提了。

“謝朕做甚?”劉皇帝理了下袖角,說道:“這也是軍國大事,你爲朝廷將兵復土,盡苦盡勞,要謝也是朕謝你纔是!”

“陛下言重了!”聽劉皇帝這麼說,潘美心中那陣感動啊。

“不過!”話音一轉,劉皇帝提醒道:“軍事事關生死,勞師靡衆,安南又處僻遠,局勢混亂,縱使以大漢強兵壓境,仍不得大意,切忌輕慢疏忽。朕也就提個醒,你也是戎馬練達的宿將了,這些道理也該明白!”

“是!臣謹記陛下教誨!”潘美神情一肅,拱手道。

“此番動兵,實不需大動干戈,只需縱嶺南之衆足以!”潘美開始向劉皇帝談及具體事項。

“嶺南之兵夠嗎?”劉皇帝問。

根據樞密院對嶺南地區的軍事佈置,都司加上戍卒,在幾年的整頓下來,在編人員合計也就一萬七千餘人。如果要發兵,平安南,扣除留守的軍隊,那動用的軍力可就不多了。

安南地區,地盤也不能算小,如果真莽莽撞撞的,以少量兵馬圖之,即便大漢兵強馬壯,器銳甲固,仍舊無法杜絕意外的產生。而劉皇帝一貫穩妥的性格,更喜歡佔據絕對的優勢,再輕鬆將之轉化成勝勢。

當然,征伐安南,如果發大兵,又容易造成浪費,勞軍傷財,得不償失。

察覺到劉皇帝的顧慮,潘美說道:“臣打算以嶺南戍卒及都司兵馬一萬衆,另外再從廣西諸土司之中徵召一萬蠻兵,兩萬人足以。安南若一統,或許有難度,然其四分五裂,各自爲政,正與我軍機會。

臣打算髮起突襲,以雷霆之勢,直取丁部領,將這顆最硬的骨頭啃下!而後,逐步剪處其餘郡邑......”

“還需要朝廷其他什麼支持?”劉皇帝點了點頭,繼續問。

“臣希望把湖南的平飛塹軍,暫調至南征軍中。平塹軍久經訓練,戰力不俗,對朝廷也足夠忠誠,當年平粵,就立了不小功勞!”潘美請道。

平塹軍,乃是當年平定荊湖後,揀湘西精壯苗瑤蠻族組建的,與一般的番兵不同,如今已升格爲邊軍,駐紮在湘西、黔中一帶。

就如其名一般,縱橫山林天塹,如履平地,第一任軍使是瑤族土豪秦再雄,成軍以來,表現得很不錯,在治安平亂,尤其平南的戰事中,表現突出。

說起秦再雄,隨着時間的推移,就越顯得當年主動投靠朝廷、大獻忠誠的先見之明。如今的秦再雄,可是大漢根苗正紅的貴族,受封洪江侯,在苗瑤蠻人中的實際影響力,已然超過當初的“敘王”符彥通。

而在兩年前,秦再雄更進一步,成爲郴州知州,對於一個蠻族出身的人而言,是十分難得的,這也代表着他不再被視爲“打手”,而是被朝廷徹底接納成爲自己人。

“可以!”當潘美提出要借用平塹軍時,劉皇帝直接同意了,他本就有意加強南征的實力。

“另外,臣希望能增調一部分軍械,尤其是火藥、火箭!”潘美又請道。

經過多年的開發試用,火藥在戰爭中的運用,也逐漸成熟起來了,但是,朝廷管控也十分嚴格。當年平粵之時,粵軍曾驅逐象兵對抗漢軍,潘美就是憑着分撥的火箭大破之,並一舉突破防線,打到番禺城。

聽其言,劉皇帝想了想,一個大方的姿態:“這些具體事務,你可與樞密院及兵部商議,朕既決定出兵,朝廷也必定全力支持!”

“謝陛下!”潘美再度鄭重道:“臣必定剿除不臣,收復安南,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好了!軍略之事,你可自主!”劉皇帝灑然道:“你既然幾度提到那丁部領,說他是個梟雄人物,那麼,朕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東京看到此人醃製好的人頭!”

“是!”

“你看看!你久鎮外方,難得還朝,本想讓你放鬆放鬆,這一談國事,就停不下來了。”劉皇帝笑了笑,隨和道。

這一次,倒也沒有讓潘美陪他一起睡覺。潘美也急於正事,又與劉皇帝交談幾許,就告退回東京拜訪樞密院、兵部二衙門了。

劉皇帝呢,面上泰然,心中呢則還在爲對安南用兵進行思考。心中的唯一的疑慮,只是覺得,南北同時用兵,是不是太頻繁了,託大了?

在軍事上的態度,劉皇帝向來是謹慎持重的。不過,仔細想想,以當下的大漢,也有託大的資本,夏綏早處包圍之中,至於安南諸使君,那是什麼臭魚爛蝦?

當然,因爲同意潘美南征,劉皇帝還有一件略感頭疼的事。那就是,王全斌那邊又得費一番功夫安撫了。王老將軍在西南磨刀霍霍,有已很多年了。

雖然因爲天寶年間大唐與南詔之舊事,對於南征大理之事,朝廷中贊同的人並不多。不過,對自己地位際遇不滿足的王全斌可沒那麼多顧忌,他就指着滅掉大理,爲自己正名,加官進爵。

討伐大理,難度自然是有的,最大的麻煩,也就在於地理限制。不過,這點麻煩,對準備多年的漢軍而言,並非不能解決。

更重要的,這些年大理國內的形勢,也不是風平浪靜。比起安南那邊情況要良好一些,然而段氏王權旁落,諸氏貴族崛起,勢力膨脹,掌握朝政,尤其是高氏。

大理也不是個權力集中的國度,國力既不強,內部也非鐵板一塊,想要僅靠着地理的優勢,就守住國家,也是艱難的。王全斌已經幾次上表劉皇帝,說他的進兵方略。

在王全斌看來,也無需剿盡大理所有的城郡,只要攻下其首府中羊苴咩城以及幾個重要的郡府,那麼其他的府、鎮、部、族,可傳檄而定,望風收降,再推行土司,可定西南,不會像朝中有些人顧慮的那般,熬師日久,勞民傷財。

甚至於,王全斌連進兵的路線,都偷偷地規劃好,密奏劉皇帝了。王全斌已經快六十歲了,有一封奏章就對劉皇帝說,他怕再老幾歲,就無法再替陛下平定西南了......

如今,先着手解決定難軍,又要對安南動兵,可想而知,消息傳開後,王全斌會多激動。但是,朝廷怎麼也不可能與此同時再於西南用兵,沒辦法,只能再繼續壓着老將軍了。

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65章 舊邸第135章 降將→良將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1章 西巡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752章 放手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9章 勸諫第179章 長教訓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82章 殺俘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無題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18章 棉第1752章 放手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6章 雍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482章 李氏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34章 回府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27章 冬至宴3第340章 定論第132章 進宮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67章 遺表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80章 “新對策”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690章 拼圖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41章 向錢看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393章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76章 雍王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720章 靜默第71章 六合堤上第89章 談話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