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

在過去的兩年中,大漢朝堂之上,同樣沒有太大的變化,政治上的穩定,往往表現在人員的穩定上。魏仁溥、竇儀、王溥這三名宰臣,已形成一個穩定的領導集體,魏仁溥寬厚有度,顧大體;竇儀剛正清介,謹循禮法;王溥年富力強,好學不輟,人譽有宰相之器。

對於大漢的官制,也再度梳理了一遍,將散武勳與朝廷實授官職進一步區分明確,這一點並不難,在唐制的基礎上,糅合當下大漢國情即可。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再度裁撤了一批冗官。

官職名稱上最大的變化,要屬三司使了,爲了與禁軍三衙、三法司以及地方三司加以區別,正式設立財政司,下轄度支、戶部、鹽鐵三部,財政司長官呼爲計相,寫入《漢會典》,由此,財政司的職權與地位,進一步拔高,爲中書令下第一人。

在財政體制整改確立的過程中,爆發了開寶年來第一次比較劇烈的政治衝突與鬥爭,前三司使雷德驤與戶部尚書王溥之間的對抗。

自從王溥回朝,被安排在三司後,作爲原三司長官的雷德驤就始終處於一種陰霾之中。在雷德驤看來,王溥就是來搶班奪權的,仗着皇帝的寵信,在三司指手畫腳,竟然使他這個堂堂計相,被排擠在開寶新政的核心領導集體之外。

論才幹,雷德驤自詡不弱王溥。然而,論人緣,人皆贊王溥美姿儀,有風度,而雷德驤過於剛直,性急躁,常有犯上欺下,風評就差了不止一籌。若論與皇帝關係之親近,皇帝的信重程度,那就更沒可比性了。

性格有的時候,也確實決定命運,忍了兩年多,雷德驤選擇了抗爭,還是正面針對王溥,對其言行進行挑刺,對其工作進行阻遏。使得三司在一段時間內,紛擾不斷,甚至耽誤了度支工作。

最終,惹惱了皇帝。作爲皇帝,劉承祐自然是樂意見到臣下們有競爭,有對抗,但要有個度,有底線,不能懷了國家法度,耽誤公務。

當雷德驤以私怨而廢國事之時,劉皇帝自是不能容忍。最終,雷德驤被罷計相之職,外放隴右,知蘭州。這樣的處置安排,也是遵循一種默契的規矩,雷德驤終究是朝中重臣,雖不容於朝堂,外放地方,仍能居要職。

當然,也是因爲在劉皇帝看來,雷德驤爲相欠缺明顯,爲一方之任,則綽綽有餘,再加西北地區,本就是用人之地。

就結果而言,大漢的朝堂鬥爭,也開始進入一種相對理性的狀態,不至於動不動就是血雨腥風。這也是,劉皇帝當政後,經過十多年的時間,方纔逐漸養成的規矩,從邊歸讜到李濤到,再從範質到雷德驤,歷次有高官重臣被排斥出京,都不失要職重任。

雷王之爭,以王溥的完勝而告終,王溥籍此,官拜財政使。從頭到尾,面對雷德驤的挑釁,他所採取的應對方法,就三點,一退二忍三讓,讓到最後,皇帝插手,雷德驤外放,他則一躍到位,成爲政事堂名副其實的二號人物。

在雷德驤西行赴任之時,王溥還親自前往送行,一笑泯恩仇固然沒那麼簡單,但王溥在士大夫之中的名望卻日益增高,容人之量也成爲了其政治標籤,再加上回朝之後,王溥也舉薦了不少人才,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更加穩固。

在大漢的開寶時代,在這個耀眼的舞臺上,王溥註定是顆政治明星,散發出奪目的光芒。

提及西北,不得不說,並不算安穩。尤其是河西地區,雖然朝廷進行了一系列的佈置安排,尤其是軍隊戍守,更是強而有力,但是當年過度的殺戮,後遺症也顯現出來了,仍舊叛服不定,雖然每一次都被漢軍強硬地鎮壓,但總有人跳出來,反抗大漢的統治。

兩年的時間下來,原從屬於甘州回鶻統轄下的人口,已經銳減一半,都是在動亂中,或死或逃。雖然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但是事實就是,在大漢的統治下,甘肅地區反倒不如回鶻人統治時期安寧。

而幾支逃出甘肅的回鶻人,也不消停,尤其是西遷至沙州西南的一支,兩年的時間內,竟然有五次聚衆襲擾瓜沙甘肅。他們人口不多,軍力不強,但深諳遊擊之法,就像蒼蠅臭蟲,打不倒你,咬不疼你,就是讓你不勝起煩。

最大的一次,聯合了一些吐蕃人犯邊,殺掠沙州百姓三百餘人。爲此,河西的戍軍,已經準備進行一次突襲,將這支煩人的回鶻餘孽,徹底消滅,順便打擊那些不安分的吐蕃人。

歸義軍,已經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享受着朝廷的重爵厚祿,西平公曹元忠、廣安伯曹元恭高調東歸,到京城享福,當地豪族也陸續內遷,分散安置在關隴一帶。

河西走廊,可以說是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了,但絲綢之路,依舊斷絕,商旅難興。除了局勢不夠安穩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西域的局勢。

距離遼軍西征,已經快五年過去了,在這五年中,遼國是大獲戰爭紅利。根據從契丹內部刺探所得消息,通過攻略西域,遼軍共掠得牛馬駝羊各類牲畜超過一百三十萬頭,金銀財物更數不勝數,超過十五萬的西域各族青壯男女被押送回契丹國內爲奴......

而所付出的代價,只是不到兩萬人的傷亡。在見到攻略西域的好處後,遼主耶律璟曾給耶律斜軫增援過一批兵馬,共計兩萬餘部族兵,當然,除了支持西征軍外,也因爲漢軍收取河西的行動,不得不加強西域遼軍的實力,以免大漢背後捅刀子。

而在開寶二年冬,在耶律斜軫陸續討平輪臺地區的回鶻主力後,再度集中兵力西進,攻打龜茲,這一回,回鶻人沒能抗住,到開寶三年春二月,前後堅持了一年半的龜茲城被破,西州回鶻也就此被湮滅於歷史的塵埃之中。

雖然無法準確統計出遼軍西征,給西州地區帶去了多大的破壞,但也能大概給個測算。戰前西州回鶻擁有百萬人口,刨除死亡、逃遷、擄掠之衆,到開寶四年,西州剩下的人口也就四十萬左右的,這還是在攻略後期,耶律斜軫有意識地控制殺戮。

可以說,西域的歷史,進入了一段沉淪期,不知要多久才能恢復過來。

而高昌回鶻的覆滅,並不代表西域戰事的終結。在討平龜茲之後,因爲于闐發兵救援回鶻,與遼軍爲敵,耶律斜軫遣師南下,意圖將之一併消滅。

結果,遭受重挫。此時于闐的正式國號爲“大寶于闐國”,其國王是統治了于闐半個世紀的李聖天,在老國王的率領下,于闐竟然擊敗了遼軍,斬俘兩千餘。

耶律斜軫大怒,本欲親自揮師進討,更大的麻煩來了,擴張慾望正盛,正無處發泄的黑汗王朝正式參戰了,打着傳教聖戰的名義,大舉東進。

黑汗軍隊,論組織性,並不弱,裝備也算精良,更有聖戰的光環加持,但是遼軍卻小看了他們,因爲不瞭解,於是吃了大虧。

雙方第一次會戰,是在開寶三年三月,戰於拔達嶺,遼軍兩萬,黑軍三萬。結果遼軍大敗,在黑汗重騎以及那些狂熱聖戰者的衝擊下,存有輕敵之心的遼軍,完全抵擋不住,損兵四千餘。

那一仗是遼軍西征以來,遭遇的最大挫折,頭一次被打得沒什麼脾氣,雖然參戰的遼軍,有近半數都是回鶻的僕從軍。

有一敗,就有第二、第三,黑汗王朝的軍隊突破天山,向東挺進,先後在倭赤、末蠻、姑墨擊敗遼軍。而一直退到龜茲,遼軍纔在耶律斜軫的帶領下,穩住陣腳。

遼軍前後,損兵上萬,包括契丹本部的軍隊。接下的局勢,對遼軍來說就不容樂觀的,甚至得用悲觀來形容,因爲他們在西域的作爲,是不能失敗的,而一旦失敗,靠武力暫時壓服的回鶻人定然不穩。

而反彈來得很快,當遼軍失敗的消息傳開後,高昌的回鶻舊民頓時就開始躁動,乃至暴動。

在堪稱危急時刻,還是耶律斜軫發揮着他的軍事才能,利用黑汗人連勝之後,驕縱急進,輕敵少備,暗集精兵,在龜茲城下,設伏擊之。靠着大棒重錘以及斬馬腿的戰術,破了黑汗重騎,並乘勝追擊二十餘里,殺俘五千餘人。

由此,遼軍的危機暫時解除。但是,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黑遼雙方,在龜茲以西的塔里木河流域,繼續大打出手。

或許有些出人意料,哪怕有耶律斜軫這樣的統帥之才,遼軍也難以佔據上風,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遼軍問題太多,因爲殺孽太多,西州破壞太嚴重,無法予以足夠的支持,而背靠的契丹,又屬於遠水,不能解渴。

相較之下,黑汗人是待高昌血流盡,在遼軍久戰兵疲之後,方纔趁隙而動,自然佔據着上風。在這樣的局面下,契丹人在西域形勢日蹙。

如此,倒使得於闐國大鬆一口氣,在南面看戲......

而西域戰亂對大漢的影響,大抵也就體現在陸上絲綢之路的阻斷了,看遼軍遇到黑汗這塊硬骨頭,甚至還有種幸災樂禍的心理。

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83章 降將第346章 底層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59章 亂情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8章 濮州案(1)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18章 棉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50章 聽政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17章 輕狂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83章 抉擇第9章 新官上任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76章 玉如意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89章 談話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9章 勸諫第1771章 襄陽王第26章 潘美守城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24章 辭表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4章 中原易主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9章 武夫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6章 告一段落第125章 頌公亭第55章 山上山下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70章 大禮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61章 安東國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