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

開寶元年入閏十二月,也就使這個年尾顯得十分漫長,進入本年第二個臘月後,劉皇帝的心情好轉了許多,見慣了世事紛擾,也沒有什麼想不開的。

當然,也在於發生了兩件讓劉承祐感到開懷的事情,其一是宮內又添丁了,進宮兩年的秦美人生下了皇十三子。其二,病重的衛國公慕容延釗身體逐漸好轉,劉皇帝聞之喜悅,特地將他連同李谷召到宮中,君臣三人其樂融融地聚了一場小宴。

事實證明,劉皇帝真不是個能夠長期保持恬淡,修身養性的人,時間一久,頓覺乏味。從繁重的朝政事務中解脫出來,改變了以往那種夙興夜寐的生活狀態,固然讓劉皇帝輕鬆了許多,但空閒的代價,便是逐漸演變爲空虛。

劉皇帝並不是個有什麼生活情趣的人,沒有過分喜愛的東西,衣食住行,要求不高,讀書習武,也只是調劑罷了,讓他全身心長時間投入,也是種煎熬。

至於美色,後宮的佳麗宮人,誘惑雖大,但在察覺到身體素質的下滑之後,也在有意識地控制房事的頻率。

而其他娛樂活動,都有所嘗試,但也都是淺嘗輒止,沒有讓他特別感興趣的。在信仰上,劉皇帝更談不上了,既不信佛,也不修道,儒家禮法也只是統治工具罷了......

事實上,在很多人看來,也正是劉皇帝這種性格,才能讓他長時間保持着對國政軍事的專注,皇帝沒有沉溺偏私的事務,對於國家百姓而言,確是大幸。

當感覺到枯燥與乏味之後,劉皇帝的心思又動了,對國家與軍政的關注力度也緊跟着提高。只是,沒有貿然“復出”。

他開始頻頻往三館跑,看看《國史》與《實錄》的編纂,與史官才士們討論政略,又親自過問《漢會典》的修訂,同時,不斷從諸部司調閱案冊,武德司、皇城司的密檔也抽時間察看......

有了這些事情的調劑,劉皇帝的“空虛”這纔有所緩解。事實上,他這種表現與心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表面上雖然因爲朝政繁累而感到辛苦,感到疲憊,想要休息,然一旦鬆懈下來,又沒有其他事情來填補,也就難以適應。

而至於放權這種事情,劉皇帝永遠不可能做得徹底,一切的前提,都要在他保持着對國家掌控下,如果有什麼事情讓他覺得脫離了自己控制,那麼蟄伏的劉皇帝或許又將露出獠牙了。

“官家,東平王求見!”

“宣!”

當得知趙匡贊覲見時,劉皇帝正在練習射箭,一箭穩穩中靶,距離靶心也不遠,給劉皇帝一種錯覺,再練下去,自己的射術也許就登堂入室了。

當然,錯覺永遠只是錯覺。射固定靶都如此費勁了,何況移動目標,更別提騎射了......

劉皇帝接過一支箭,繼續擺好姿勢瞄準,調整呼吸,釋放,弦顫箭發,直直地上靶。

“好箭法!”耳邊傳來趙匡讚的讚歎聲,就差鼓掌了。

偏頭一看,只見東平王趙匡贊着一身白蟒袍,緩步而來,面上帶着明顯恭維的笑容。劉皇帝雖然知道這是恭維,心情仍舊不錯,對一旁的侍衛道:“給東平王準備弓箭,朕興致正佳,我們君臣比一比!”

“陛下神射,臣自愧不如!”趙匡贊嘴裡謙虛着,但還是自然地褪去外袍,接過雕弓。

“你要是再誇朕,朕都要臉紅了!可說好了,不許相讓!”劉皇帝哈哈一笑,衝趙匡讚道。

趙匡贊怎麼也算是將門之後,平日也多習騎射,就劉承祐這兩下子,自然不可能是其對手,再加上他有言在下,十箭過後,也就輸了個徹底。

不過,沒準真是劉皇帝的射藝進步了,趙匡贊屬於“勉強”勝出。

甩了甩髮酸的手,坐邊上的椅子上,喦脫趕忙取過一件貂裘給他披上,以免着涼。示意趙匡贊同坐,喝了口熱酒,劉皇帝這才問道:“趙卿此來,所謂何事?”

趙匡贊如今擔任着禮部侍郎的職位,算是爵重職輕了,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在朝中的地位。有些事情,也並不需要他前來向皇帝彙報,但還是擇時而來,重點不在彙報事務上,而是加強與皇帝的聯繫,聯絡感情。

當然,既然來了,還是有事相稟的,趙匡贊說道:“高麗國的使者找到了,爲登州漁民所救,如今已抵達東京!”

原來,此前高麗王王昭再度遣使來朝廷,這一回使團規模很大,足有近兩百人,帶了大量的寶物、土產,還遣了一部分貴族與青年官員,另外還有好幾名高麗美人。

除了進貢,加強與大漢的聯繫之外,也是爲了取悅朝廷與皇帝,同時也存有繼續學習中原制度文化的意思。

這些年,靠着與朝廷的交好,高麗王對國內的改革取得了極大的成效,王權得到強化,賺足了好處。再加上經濟上的聯繫也日益緊密,兩國之間的關係正處於甜蜜期......

不過,此番來使,註定走黴運,在渡海的旅途中,遭遇海難,船隻傾覆,幾無生還。而趙匡贊所彙報的,是唯一一個倖存者,名叫時贊,僥倖飄落海島,爲出海的漁民所救。

這一場海難,對於高麗國來說,也是一場災難,不只丟失了大量的貢資,更重要的,損失的使團人員中,可有太多高麗的青年才俊,王昭寄予厚望的,高麗王國的未來......

對此,劉皇帝心中有些腹黑的想法,表現在臉上就是稍顯不厚道的笑意,擺擺手:“大海廣闊深邃而又無情,發生這等災難,也朕所不願看到的。使團之殤,殊爲可嘆,朝廷也該有所表示,那活下來的使者,經歷了生死危機,也不容易,禮部好生照料。另外,也安排一支使節,前往高麗,作回禮慰問吧!”

“是!”趙匡贊拱手應道。

“另外,定安國又遣使入朝了,希望能夠內附!”趙匡贊說。

“嗯?”劉皇帝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說:“他們遠在東北,渤海故地,如何內附?這背後,發生了何事?”

“陛下英明!”趙匡贊誇了一句,而後解釋道:“據來使言,他們地狹、人寡、國貧、軍弱,已不堪獨立,近來遼國軍事威脅益重,恐有滅國之憂。他們所請,是與欲以少量貴族遷離,浮海來投!”

“這豈非異想天開?”劉皇帝不由搖了搖頭,略作沉吟,提出一點:“他們既存棄國之念,顯然是感受到危機了,莫非遼國真欲動兵滅之?”

趙匡贊接話道:“臣以爲,這種可能不是沒有,定安國雖只是由一羣遺民組建的彈丸之地國,難成大患,但畢竟處其後方,又不服其統治,如果爲了消除身後隱患,難保不動兵。以契丹人的實力,想要滅區區一定安國,並不難!”

“人家既然求到東京了,作爲大國,自然不能不作理會,該當承擔起職責來!”劉皇帝表明着態度,扭頭問趙匡贊:“你覺得,朝廷該如何迴應?”

趙匡贊顯然打好了腹稿,稟道:“兩國山海相隔,又有契丹相阻,內附顯然不現實。臣以爲,定安國據渤海一域,更主要的是背靠高麗,如今高麗使者在京,莫若在高麗國身上想想辦法......”

聽其建議,劉皇帝頓時反應回味過來,對趙匡贊笑道:“好!就這麼辦!此事就由趙卿去協調!”

“是!”

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85章 賜宴第117章 潑冷水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416章 面試第218章 走私第98章 溫柔鄉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78章 會獵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04章 解決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73章 解決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761章 新問題第98章 軍心可用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84章 示警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775章 調整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17章 輕狂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69章 影響力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8章 巡視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75章 軍略第35章 東歸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85章 賜宴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43章 不自知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5章 小人行徑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90章 欒城之戰(2)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65章 舊邸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39章 韓常案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80章 饒樂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65章 決議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