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滿與警惕

萬歲殿內,劉皇帝以一個舒服的姿勢側臥在暖榻上,腋下夾着一隻圓枕,聚精會神的樣子,聽取着石熙載的彙報。石熙載呢,則坐在一方凳子上,不過對他而言,寧願站着,佝着身體上稟,那樣或許會更自在些。

“根據東南安撫使韓熙載所奏,到目前爲止,江南道轄下一府六州,已外遷六千三百二十戶,江西道轄下九州,也已經遷三千六百戶,其中有半數已然抵達遷入州縣安置,遷戶政策,整體推動順利。

按照東南安撫使署計劃,當在一年半之內,於兩江、兩浙之地,遷豪強宗族兩萬戶,於三年之內,徙民三十萬......”

石熙載將東南遷戶的情況,簡單地向劉皇帝彙報着。

“此次遷戶,鬧出了不少亂子吧!”聞報,劉皇帝輕聲問道。

聞此問,石熙載下意識地緊張了些,答道:“豪強宗族,於地方多根深蒂固,一朝移之,動其根本,反響自然激烈。彼等念家而不顧國,唯惜私利,不識大體,難免抗拒之心。幸賴東南文武,慮事周全,處置得力,雖有小亂,彈壓迅疾,東南無事。”

“你就不要光揀好聽的說了!如此大動干戈,豈能無事,縱然文武盡職,東南又能安定到哪裡去?被遷之民,又豈能無怨?”劉承祐這麼說道。

聽皇帝之言,石熙載默默體會了一番,卻難以揣摩出劉承祐此言用意。只能拱手道:“遷戶之事,關乎東南大局,舊貴豪強之弊已深,如不着手解決,必影響朝廷收治。手段或許激烈些,也引起一定騷亂,但大局在握,只要度過這段時期,將來朝廷擁有的,將是一個安治的東南,繁榮必然更勝往昔!”

石熙載並不是個善於逢迎的人,但作爲皇帝近臣時間一久,在處事執政的觀念上,也難免受劉皇帝影響,遇事也多順着他的思路考慮事情。

從其言論,便可知曉,這些話,可不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能夠說出來的。當然,如果在思想上不能與劉皇帝同道,那麼也難以在御前待太久。

因此,劉皇帝笑了笑,只是因爲心中考慮着事情,這笑容顯得不夠真誠。沉吟一會兒,劉皇帝問:“對於遷豪之事,朝廷上下,包括東南官吏,都頗有微詞?”

提及此,石熙載的表情變得慎重許多,說:“臣僚們也是擔憂行事操切,引起變亂,畢竟東南之地乃新得,人心未附,萬事唯務安定,也穩妥謀國之道!”

“什麼情況該穩,什麼事該急,朕不清楚嗎?宰相們不知道嗎?東南的道府大員們不瞭解嗎?”又是一連三問,語氣強硬,能夠懾人。

石熙載停頓了一下,說:“如今大政已定,推動落實,自朝廷上下,也都盡力爲之,未有怠慢者......”

比起秘書,石熙載此人更像一個諫臣,總在劉皇帝有一些偏激過怒時,秉正直言。

瞟了他一眼,劉皇帝又沉吟幾許,悠悠然地道:“朕聽說,此次遷戶問題不少,波折不斷,江南地區既有官員收受賄賂,以權謀私,也有人趁機侵吞財產,遷徙路上,也有差官軍吏敲詐勒索,奴役其衆,更有殺人掠財,亡命江湖者......”

劉皇帝語速並不慢,卻讓人感到一陣寒意,雖然不是針對自己,但石熙載同樣略覺驚心。說倆說去,還是劉皇帝對遷戶之事不滿了,從輿論到執行,方方面面,都未得聖心。

有少許的遲疑,石熙載說道:“東南遷戶乃國之大事,所涉頗廣,影響甚大,略有波瀾,也是可以理解的,事發之後,有司上下也都及時整改,出臺措施,嚴防杜絕,以免覆轍。”

“當年蜀民外遷之時,怎麼沒有如此多狀況?”劉承祐反問了一句。

劉皇帝這話就有點耍流氓了,當年川蜀的情況,與今時的東南可沒有太多可比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北徙的人大多捲入了叛亂,朝廷算是赦其死罪,處以“流放”,讓他們遷到關中邊州安置。

而對東南,則屬於一種強制性的逼迫行爲,兩方比較,所產生的效果自然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從東南到西北,可需要走一個對角,路途越遠,也越容易出問題。對下面官吏們的執行能力與效率,也不要有過高的期望。

原本,劉皇帝心裡是有數的,知道這不是件容易辦的差事,因之生亂都不出奇,正常而言,他也是不會在這方面過於苛責。然而自內及外,官府上下,在處置此事的過程中,狀況頻發,這纔是真正讓他感到惱怒的地方。

“此次北遷戶民中,可有統計,死了多少人,逃了多少人?”劉承祐又問。

對此,石熙載一時默然無語,因爲他也不知道,不過在劉皇帝的目光下,還是小心地說:“事情未已,還需各遷入州縣登記情況上報後,方纔知曉!”

“朕還聽聞,有些因戰亂南遷的中原人,想要回遷故土,也被不加辨別,執意遷往邊州?”劉皇帝再問:“朕遷豪、遷戶的目的是什麼?”

“遷戶實邊,多置於關內,蘭、涼、靈州等隴右、河西地區,漢民戶口仍舊稀少,問題仍未解決,可曾考慮辦法?”

劉皇帝這一串的問題,都顯示出他對此番遷戶工作中的不滿情緒,氣氛也跟着變得有些緊張,這讓在下的石熙載可有些不適應了。

終於,劉承祐心胸中的鬱氣化爲一縷嘆息,看着不自在的石熙載,語氣變得溫和了些,吩咐道:“你擬一封詔書,將朕的這些疑問,發給韓熙載以及遷戶所涉上下文武官吏,朕要反思,他們也該警醒些了!”

“是!”石熙載如蒙大赦一般退下。

劉皇帝呢,則手書一封密信,命人送與韓熙載,聖意很明確,對他的遷戶措施很滿意,讓他再接再厲,只是加了一則提醒,讓他不要操之過急,循序而來,慮事周全,處置靈活些。

對於遷豪,對於實邊,劉皇帝絕無後悔,也不會更改他的方針,畢竟好處明顯,哪怕有些隱患,哪怕會產生陣痛,都在接受範圍之內。唯一不滿,還真在於執行上的不力。

從此番遷戶前後頻發的狀況中,劉皇帝感受到了一種不妙的氣氛,那就是,很多官員,似乎在迎合他的想法,爲此而急功近利,搞一刀切。

很多事情,很多情況,明明可以用更靈活、更周全的方法處置,但都被忽視。同時,一種浮躁的氣氛似乎也在官員中蔓延,這在天下一統之前,劉皇帝從來沒有感受到過。

他心裡知道,還是懈怠了,盲目了,思想鬆懈了。雖然劉皇帝爲大漢君臣制定了一個共同追求,開寶誌向,但是自上而下,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覺悟與追求的,更多達不到這個層次的官吏,或許更希望迎來一個繁榮並享受的時代。

思來想去,劉皇帝知道,開寶之後,吏治還是重中之重,他絕不允許帝國的官員們就這樣輕易墮落下去......

另一方面,劉皇帝也開始顧慮,普通的百姓被遷移,或許需要時間適應水土風俗環境,但有田有地有房,還有政策優待,問題應當不大。

但那些豪強宗族呢?把他們放在邊地,是否會心懷怨憤,又是否會因之爲禍?關於此點,設身處地地思考過後,劉皇帝覺得,對於這種情況,朝廷與地方官府該當有所警惕......

第309章 衡釀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47章 割韭菜第321章 矛盾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61章 癲狂?第344章 打個賭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7章 風波第35章 瑤華春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3章 相敬如賓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48章 教誨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16章 尾聲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77章 嚇人完結感言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750章 《桃蘭賦》第73章 解決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27章 冬至宴3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6章 異見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85章 賜宴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72章 磁州賊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37章 整編事第66章 商業互吹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