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

開封城內,商業繁榮,貿易發達,至於各類館舍肆鋪更是數以千計,密佈於街市間,共同營造出開封的商業氛圍。並沒有特意去找什麼高樓貴地,一是沒必要,二也是消費不起,在金陵時韓家就已經拮据不已,更何況到開封,要養活那一大家子,可不容易,這也是韓熙載想要儘快落實去處的現實原因之一。

事實上,若是再拖一段時間,韓熙載估計就得拉下他這張老臉,不管什麼職位,先幹着再說,至於志趣、矜持什麼的,在面臨生存壓力的時候,都是次要的了。

微微飄動的幌子上,書寫着“泰和茶館”四個大字,字跡工整,卻也難入韓熙載之眼。說是茶館,更像是書館,這些年,開封城內“說書”產業大興,鬧市之中也冒出了不少這樣的館子,以故事爲媒,招攬顧客。

這還是由官府到民間的擴散發揚,最初是朝廷的宣慰司,從軍政到民間,爲維護統治,引導民心,弘揚忠君愛國思想,講述各類英雄事蹟,讚頌歷代忠義志士......

但是聽多了,都會覺得厭煩,後來也就增加更多內容,比如對朝廷大政的宣傳與解釋,對前線戰事的報道。民衆永遠不乏聰明人,這種說書的形式,得到了廣泛認同,當內容逐漸豐富,逐漸轉變爲奇談誌異等趣味故事時,對士民的吸引力則更大了,“說書人”成了一個潮流職業,民間書館興起,聽書也就成了東京士民的又一種娛樂活動。

大門前守着兩名看起來強壯的護衛,這是爲了避免那些偷入偷聽的,同時收入場費。沒錯,下這種館子是要入場費的,韓熙載兩人,繳了十枚乾祐通寶,當真不便宜。

從外邊就能感受到其內的氛圍,入內,則更感熱火朝天,得有五六十人,不少了。不算說書人的聲音,並不算吵鬧,熱烈的是氣氛。其間充斥着的,有茶香,有酒氣,更多的自然是人聲。館內的侍者是很有眼力勁的,見韓熙載人雖老,但衣着利落,氣度不凡,殷勤地迎候。

一路跟着上到二樓,選了一個視野開闊的位置,正對着講臺,隔窗便是館外大街。另外,上樓還要另外加錢......點了一盤梨乾與棗圈,以及一壺桃花蜜,韓熙載的注意就被樓下的情況給吸引了。

事實上,對於“說書”這種娛樂形式,韓熙載還是略感驚奇的,同時敏感地察覺到了,這對輿論的引導作用,若是異志之人,藉此蠱惑人心......當然,真有那樣居心叵測之人,怕也不敢在這種場合。

臺上的說書人,看起來年紀並不大,三十來歲的樣子,一看就是讀書人,事實上,這一行可不是一般的讀書人就能幹的,沒有口才,沒有在衆多目光下侃侃而談的膽量,只怕能被轟下臺去。

韓熙載就覺得,面前這名說書人,到官府做名小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這只是韓熙載下意識的想法罷了,他更關注的,是他此時談的話題。

並沒有講故事,而是在談近來開封議論最多的事情。自從劉皇帝下詔,讓內外臣工共議治國之策之後,在京的文武官員,自然是熱烈討論,積極獻策。但影響力明顯不僅限於此,不只朝廷官員在商討,民間士民也是議論。

而此時這說書人,講的就是,傳出來的一些朝廷商討結果,當然,提前申明,風聞言事,僅作談資,切勿當真。但雖然是這麼說,還是引起了衆人的好奇,在場之人,魚龍混雜,來自各行各業,各種身份、各種階級的都有。

“據說,朝廷有意取消固定糧價,使其恢復正常價格,以使天下糧商,積極運糧入京,以緩東京每年糧米之不足!”喝了口茶水,說書人爆出一則猛料。

這話一說,立刻引起了一議,一名對此敏感的人,頓時指出:“朝廷如果不控制,那東京的糧價豈不又要上漲?”

近幾年來,隨着開封人口益多,糧食的壓力也日益高漲,到乾祐十五年,按照最新的度量衡,裡裡外外一百多萬人口,每年糧食的直接消耗就在三百二十萬石左右,而要滿足糧食安全,加上朝廷發放的俸祿、福利,則至少需要輸入五百萬石,如果要滿足國家官倉儲備,則需要更多。

然而,或許早年東京糧食鬥米百錢的價格給人的記憶太深刻了,不論劉皇帝還是朝廷,一直都表以極大的重視。畢竟民以食爲天,要滿足上百萬的人口,糧食問題絕對是首要問題,因此,多年以來,對糧價是嚴格控制,每年根據糧食輸入與儲備情況,制定糧價,而具體糧價,則根據市場情況可以官府定價上下浮動1-2文。

在統一的進程之中,糧食也是戰略物資之一,消耗重大,也加劇了開封的糧食壓力。然而由於政策的問題,嚴重打擊了糧商的積極性,很多時候,都是由官府主導,從京外購糧籌糧,轉運入京。

到如今,終於由王溥向劉皇帝提出這個問題。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以朝廷的執行力,還是能維持許久的,但對朝廷來說,卻不是最佳的辦法,反而會增加負擔。

與其那樣,還不如發揮商人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有利可圖,自然會主動輸糧進京,同時朝廷只需要做好打擊不法、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嚴懲那些囤積居奇的行爲,並且,糧價自由,以朝廷的官倉儲備,隨時可以干預糧價。對此,劉皇帝已經同意了。

當然,如此正式頒行,那麼東京的糧價必然會經歷一場震盪,上漲是一定的了。這對於東京百姓而言,按可就不是樂於接受的事情了,也是當場就有人提出疑慮的原因。

不過還是有些具備見識的人,當即說道:“糧食過低,糧商自然不願千里迢迢運糧入京,那樣無利可圖。倘若此令頒行,東京糧價上漲,各地糧商,必定大舉輸入,尤其如今朝廷已經平了江浙,那裡可是魚米之鄉,盛產稻米。一旦東京糧食多了,這糧價自然就降了,再者,朝廷也當不會允許京城糧價過高,否則百萬士民怎麼辦?”

顯然,高手在民間,此人這樣一解釋,大夥莫名地覺得安心不少。當然,真正聰明的人,已經在琢磨着,是否涉足糧食生意了,比如有一名商賈打扮的中年人,腦筋轉得快,如果真是如此,那至少在一到兩年之內,往京城運糧,是大有可爲啊......

能引起互動的事情,才最吸引人的,顯然這姓周的說書人,熟諳此道。見衆人反應,嘴角掛着一抹笑意,總結道:“如果朝廷此令一下,只怕京城百姓會爭相購糧儲備,糧價上漲,有做糧食生意的客官,可要抓住獲利的機會!”

頓了一下,其人又道:“另有傳聞,朝廷打算在一年之內,回收除乾祐通寶之外的所有各色舊錢、雜錢,並制定兌換比例,一年之後,所有舊錢、雜錢就都成廢錢,不能再在市面上使用......”

過去,朝廷也是逐步進行新舊錢的替換更新,在中原及北方有不小的成效,這一回,則主要是針對新平定的南方,屬強制執行。

這則消息同樣引起了反響,頓時就有一人表示道:“倘若如此,得將手裡的舊錢,儘快兌成新錢了!”

“也不知是具體是怎樣個兌換法,”

“該着急是江浙、嶺南的人吧!”同樣有聰明人。

“沒錯,以在下看來,最需要兌換的,正是南方人,他們用的雜錢、鐵錢、鉛錢,到我們中原,可不好使......”

“還有一則傳聞,經商的客官,可要注意了,據說有好些官員,向天子建議,要繼續增加商稅......”

此言落,又是一番熱議,一時間,這座泰和茶館,似乎成了一個政治論壇,爆料議論各種時政熱點。

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78章 火油彈第311章 李沆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5章 荊南來使第321章 瑤女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1章 進軍令第297章 心虛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46章 驕將第1765章 三郡公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94章 楊邠案(2)第297章 心虛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20章 折家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2章 “鄭州站”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55章 見聞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8章 賞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1章 送行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完結感言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385 禮賓館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3章 臺懷之事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714章 百姓苦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章 取士不公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6章 遺奏十條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67章彈冠相慶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