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

金陵王城,原司會府官署。

李煜繼位後,爲恭順朝廷,臣服中原,以避災禍,曾下令貶損儀制,除了宮廷鹵簿儀仗降等之外,似中書門下、尚書省、中書門下、翰林院這些機構,也都更名降制。司會府,就是原本的尚書省,實權部門。

官署堂間分門別類地擺放着大量的圖冊籍檔,可以說,兩江治下諸州軍一切官方記載,都在其中。雖然以這些年江南地區的發展來看,實際情況與官方記錄會有不小的差距,但這些圖冊資料仍舊有重大價值,朝廷可以通過這些對兩江地區的人口、土地、經濟情況有個基本的瞭解。

因此,在進入金陵城前,李煜君臣也都按照漢軍的要求,將所有籍冊封存好,進城之後,更是專門派人保護。劉暘與劉煦這哥倆,則直接到這司會府,親自查看了解一番。

這一待,就是三日,這幾日間,劉暘就下榻於此。原本,有隨侍建議,讓他住進金陵宮,但經過考慮,又有李昉提醒,拒絕了。金陵宮城自然而然成爲皇帝的行宮,他這個太子可以住進去,但實在沒必要,還容易引起旁人議論。再者,還要給李煜一家搬家的時間......

對於這些籍冊,劉暘看得算是津津有味,在朝廷中時,劉承祐就曾給過他一個任務,讓他平日抽出時間,查閱大漢諸道州的戶口、土地、稅收、徭役等記錄。很枯燥的東西,到如今仍未來通覽,但是,大漢的國情在其中,都有所體現,也加深着劉暘對國家基本信息的瞭解。

在這三日中,經過粗略的察看,以及文吏們的簡單的統計,彙報到劉暘這邊,已然讓他忍不住感慨了:“江南財貨之盛,人口之豐,當真令人驚歎啊!”

兩江下屬,凡十九州三軍,在籍民戶有近六十萬戶,口三百七十餘萬,即便不算其他經濟利益,僅人口福利,就足以大喜了。論人口密度,這天下,大概沒有任何地方能與江南地區相比。

“陛下說過,取江南,他最看重的,就是人口與土地,得此補充,大漢丁口,將直接突破兩千萬啊!”劉暘忍不住笑意,對李昉道。

哪怕到如今,大漢官員政績考覈,仍是以人口增長爲第一指標。經過多年的養育,哪怕有朝廷政策的扶持,到乾祐十五年爲止,朝廷控制區域內所擁有的在籍人口,也纔將近一千八百萬,其中還包括收復燕雲所得人口。而江南、江西地區,就能提供這麼多丁口。

民本的思想,一直都是很有市場的,而人口的多寡,則是國家實力的根本。因此,劉暘已然能夠想象得到,當得知具體情況後,劉皇帝與東京衆臣會多麼的喜悅。

至於江南之富,就以金陵的官儲爲例,籍冊上登記,僅糧米就有一百二十萬石,哪怕把所有的百姓都算上,也可供給金陵全城軍民五個月的消耗,還不算官民自家所儲,如果省着些用,那時間顯然還能堅持更久。

而其他像絹、布物資,雖然沒能塞滿倉廩,但也是十分巨大的一筆財富。因此,在守衛實力上,從物質基礎上來說,金陵是很充足的。當然,最終都成了漢軍的繳獲。

李昉心情也不錯,有些感慨:“向使金陵能上下同仇,軍民齊心,哪怕以朝廷軍強器精,想要克城,也是十分困難的啊!”

шшш▪тт kдn▪co

當然,作爲勝利者,他們是有資格做這種評價的。劉暘語氣中,則稍微帶着點驕傲道:“可惜,他們並不能做到,而以王師之強悍,也絕非其所能擋!”

“李師傅,你說這些籍冊上所載,又多少是真實的?”劉暘突然問李昉。

聞此問,李昉不由看了看皇太子,顯然,這是在懷疑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大概是受劉皇帝的影響吧。考慮了一下,李昉說:“丁口、土地,一般都是由於地方州縣清查、丈量,而後逐層上報,經過計算,最終錄檔,這其中,有些出入與差距,也屬正常!”

聞之,劉暘點了點頭,又道:“問題在於,這其中出入有多少,差距有多大!在朝廷中,就屢有聽聞,江南權貴、地主,廣有土地,阡陌縱橫、連田萬畝者,更有不少,我在想,兩江地不算廣,而丁口衆多,如此不均,百姓何以生計,又如何能夠長治久安?”

突然聽太子說這麼一番話,不只是李昉,侍候在堂間的幾名屬吏都不由露出驚奇之色。太子面龐稚嫩,其間卻充滿了認真的思考,李昉心中感慨,頭一次覺得,這個太子並不簡單。

即便在皇帝身邊耳濡目染,能有如此判斷,做出這等思考,也是十分不容易。劉暘所提,也算是直指治亂的核心問題,土地。哪怕商品經濟取得了大發展,但作爲基礎支撐的,還是土地,還是其產出,因此,治政根本,仍是土地。

而江南地區的土地、財富,顯然很不均衡,比起當年的成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並不清楚當年的蜀中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但亂事收拾之後,劍南道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社會矛盾得到了極大緩解,奢靡之風得到遏制,治安、經濟都有顯著的進步,有種破而後立的感覺。

當了這麼多年的官,治事經驗也算豐富了,李昉的政治覺悟也算高了,因此,江南的問題,也能看出幾分,平定之後,朝廷絕對會進行整改。而太子殿下突然說出這樣一番話,是不是意味着什麼?

在李昉凝眉思考,劉暘又笑了笑,輕鬆地道:“只是我一時胡思罷了!我聽說,這兩年,江南百姓的生活,並不算安康,故而心有所感!”

聞之,李昉趕忙回道:“殿下,江南雖是膏腴之地,物產雖豐,但如以急徵繁賦,苛捐雜稅,百姓生計仍會艱難。唯以善政,方爲長治久安之道!”

劉暘直接道:“如何善政?”

李昉說:“臣想,陛下與朝廷諸公當已在籌謀此事了!”

“臨來前,陛下給我佈置了一份功課,讓我就江南情況寫一份策論,如今,卻是找到方向了!”劉暘道:“若說安治江南,非我所能妄言,不過擇其一點而談,再有李師傅相助,想來也無甚問題!”

“殿下天資實在令人讚歎啊!”李昉簡單地誇了一句。

聞之,劉暘卻不禁笑了:“李師傅,陛下可說過,不許你們在我耳邊誇獎奉承!”

聽得出劉暘這是在開玩笑,李昉也拱手笑應道:“一時忘情,待回朝之後,當向陛下請罪!”

二者不由哈哈大笑幾分,當上太子不久後,李昉就被調回東京,到他身邊任職,幾年下來,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很親厚的。

沉吟幾許,劉暘吩咐道:“當派人,把金陵官倉府庫所儲,重新覈對一遍,得出一個準確的數額,重新造冊。能夠理清的,就先理清楚!”

“是!”李昉覺得劉暘的想法,沒有什麼問題,當即應是。

“對了,大哥呢?”劉暘問起劉煦。

李昉瞟了眼太子,見他面上並無異樣,稟道:“大皇子這兩日在微服遊覽金陵,體察江南百姓的生活!”

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淺談兩點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83章 南巡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5章 小人行徑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40章 郭黨俊傑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38章 回宮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328章 默認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9章 新官上任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58章 回師第314章 還京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04章 平息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41章 “戲言”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33章 東京城內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109章 太后崩逝半島史話·奇葩第276章 玉如意第1693章 安西王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690章 拼圖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9章 求援第90章 交趾收復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8章 殿議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07章 燕王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