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治世之道

初冬的開封,還遠未到天寒地凍的時刻,但氣溫已然明顯下降,人們身上的穿着也都明顯厚實了些,瀰漫在東京上空的熱氣與霧氣也更加明顯,這既是人煙之氣,也是王朝的興盛之氣。

爲了供應平南戰事,對於東京的一部分手工業者而言,是個不小的商機,只要是平南大軍用得上而又不需公坊專門生產的,兵部那邊是大量採購。當然,比起當年的北伐戰爭,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天氣漸冷,城中的生活氣息卻愈濃,帝都之盛,已開百年之新風氣。近些年,有些歌詠大漢治世、讚揚東京繁榮的文人,已經開始那如今的開封與開元年間的長安相提並論了。

對此,劉承祐也有所耳聞,這種實質上誇他治績的輿論,在心裡自是十分愉悅的。只是,劉皇帝倒也還有自知之明,作爲一個才從七十年大分裂中擺脫出的帝國,距離治世還遠着呢,開封固然繁榮,但不要說同開元年間的帝都相比,能趕上幾分貞觀年間的長安就不錯了。

若是從整個帝國來看,與開元時代之間的差距則更大,那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累積,並保證一套足夠合理穩定的政治管理體制向前運行,方纔能夠達到的,還要有個足夠英明、足夠胸襟的君主。

因此,治世尚未來到,又何談盛世。

當然,劉皇帝也是用不着妄自菲薄的,就衝着他撥亂反正、削平割據、統一天下的功績,已經是歷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了。並且,他還年輕,身體也沒有出現什麼毛病,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治理天下,如果活得夠久,再打造一個盛世,也不是沒有希望。

事實上,在乾祐十五年將要結束的階段,在平南戰爭仍在持續進行中的時候,劉皇帝已經不斷地召集臣僚,爲今後如何治天下,討論政策,提出辦法,可謂羣策羣力。

並且,有一個基本目標,看準貞觀之治,一直以來,劉承祐對於貞觀時代,都是十分嚮往與崇拜的。從宏觀上而言,要治理好天下,就兩點,一是嚴以治吏,二則寬以待民,歷代治世,莫不如此,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不簡單了。

就治吏而言,並不單純指反腐治貪,那隻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在與體制與國家管理系統的合理完善,並能保證長久的平穩運轉。

在這方面,大漢的問題實則不少。當今的劉漢天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元之國,繼承並沿襲了太多後晉、後唐乃至後梁的東西,冗官、冗員、冗務雖有改善,但並不徹底,官場風氣確實革新了,但舊弊端猶多,整個國家的管理體系,也有許多複雜、矛盾乃至錯漏之處,職權也有諸多不清晰之處,這既有前代的影響,也有劉承祐改革所造成的影響。

因此,相較於三代,大漢的政治、吏治正在逐漸完善、進步,但可改進的地方仍舊很多,整體看來,並不少複雜混亂的地方。

這段時間,劉承祐已經讓薛居正,召集人手,仿照《唐六典》,把唐末三代以來的政治、官吏、職權制度,結合當下之大漢的國家典制,系統性地編纂出一份《漢會典》來,用作施政的指導性政典。

提到前宰相薛居正,此公在卸任三司使的這幾年中,在劉承祐的支持下,於編書方面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也有了好幾樣成果。比如《三代史》的完成,重修《高祖實錄》以及《唐書》,監修《國史》,近來,還在寫一本名叫《乾祐十五年》的政略。

顯然,在很多人看來,一旦進入乾祐十六年,大漢朝廷將進入一個嶄新的局面,走向一個輝煌的時代。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至於治民,實則也只要堅持一個原則即可,那就是不要瞎折騰,尤其是那些耗費巨大民物力的事務與工程,要少做,只要給天下百姓以足夠安定溫和的生存環境,再加足夠的時間,自然能得到迅速的恢復發展。那樣,社會會進步,百姓會富足。

而就劉承祐本人而言,想要效仿貞觀,抄作業的事情還是會做的,當然,也是有選擇地抄,至少要符合當下的時代發展與社會訴求。

不過,在劉承祐的意識裡,唐太宗最值得他學習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人。瞭解越多,越覺得有道理,僅僅靠皇帝一人,如何能管理偌大的帝國?還需發揮官僚臣工們的智慧與才幹,讓他們在自己的率領下,開創偉大事業。

前些年,劉皇帝有意識地放權,減輕自己身上的擔子,其中也有以史爲鑑、效仿前輩的原因在裡面。

貞觀時代,涌現出了那麼一大批傑出的人才,爲貞觀治世的輝煌添磚加瓦,到他的乾祐時代,又有多少人會脫穎而出,成爲他的輔國良臣呢?

對於這一點,有的人,早已簡在帝心,或在中央,或在地方磨鍊,但劉承祐相信,還有更多人,未被髮掘,他也期待着他們涌現出來。

......

開封的氣象,在不同的人眼中,自有不同的認識,比如第一次前來的江南宰相徐鉉,北方的強盛,讓他心情十分沉重,甚至於生出,天命如此,夫復掙扎的感慨。

起初,徐鉉奉李煜之命北來,渡江之後,便輕裝簡行,選擇騎馬北來。所幸,雖然是交戰雙方,作爲使者,一路上除了必要的見識之外,倒沒有人爲難,以日行兩百里的速度,不到六日,就抵達東京,對於年近五旬,又是文人的徐鉉而言,這是個十分辛苦的旅程。

到達開封后,顧不得休息,即祈見漢皇。對於徐鉉這個的江南文壇領袖,劉承祐似乎也很感興趣,也選擇了接見他。面見漢帝時,徐鉉是不卑不亢,滿臉正氣,細述江南對歷年對朝廷的恭敬侍奉,雖然是衷心祈和,但實際上直指大漢南征,是師出無名,興不義之師......

論耍嘴皮子,引經據典,十個劉承祐也不是徐鉉的對手。但是,劉皇帝代表的是強權,一句“統一即正義”就壓得徐鉉說不出話來。

而對於徐鉉言語上對自己的冒犯,劉承祐也沒有震怒,而是表現出了他的大度,讓他回賓館,並命人好生伺候,施以禮遇。不過,之後徐鉉幾度求見,都被拒絕了。

“已經入冬了啊!”院內清冷,望着枝葉稀疏的杏樹,徐鉉悵然自語,心情就像這環境一般蕭索:“也不知戰事進展如何......”

徐鉉身上,書生氣很濃,如果是往常,或許他會展現一下自己的文才,但此時,他着實是一點興致都沒有。

“徐公,恭喜你了,宮內回話,陛下同意召見你了,還請準備一下,進宮面聖!”在隨從的引導下,禮賓院正走了進來,富態的臉上帶着和煦的笑容,拱手道。

聞言,徐鉉先是一喜,隨即恢復了嚴肅,這本不是什麼值得喜悅的事情,漢帝心志堅定,一心平南,豈會因他三言兩語就放棄。

因此,等再入崇政殿,行禮之後,面對劉皇帝的問話,徐鉉顯得異常鄭重,拱手道:“臣此來,特向陛下辭行!”

徐鉉的嚴肅,落在劉承祐眼中,就彷彿一個受了多大委屈一般,也頗爲有趣。劉承祐微微發笑,道:“爲何?是東京不夠好,還是朝廷接待不夠禮遇?”

聞問,徐鉉鄭重其事地道:“臣負國主之命來,陛下既無罷兵之意,臣也無久留的道理。願南歸金陵,與我主一道,等候大軍之來襲!”

“哈哈!”劉承祐再度笑了,笑聲很輕,態度卻很強勢,隨意地擺擺手:“如此多麻煩?天寒道阻,行路不便。徐公也不用回金陵了,否則,等王師破城,與李煜一道被擄回,既費周折,也傷顏面,還是留在開封與朕一起等候王師凱旋吧......”

第6章 相形見絀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28章 下獄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65章 楊無敵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758章 關係經營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42章 嶺南在望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99章 御帳議戰第375章 少林寺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82章 殺俘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97章 怪圈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99章 出宮第317章 修法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8章 下獄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92章 劉銖案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378章 父子交心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93章 升遷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3章 臺懷之事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1章 進軍令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99章 又窮了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70章 大禮第291章 酬功第53章 遁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98章 追捕第5章 堂議第304章 楚州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60章 皇后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