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

“我這裡也收到了一些來自金陵情報!”侍者奉上橘皮湯,精心熬製,苦中帶甜,三人享用的同時,李谷對二人說道:“金陵主臣與南軍的情況也着實喜人啊!”

聞言,趙延進不由好奇地說道:“莫非他們又出了什麼昏招,下了什麼亂命?”

“江南國主李煜,這段時間,仍避居深宮,美人在抱,詩詞爲樂,一應軍國大事,基本交由陳喬、馮延魯二人操持。其徵兵已超過三萬,金陵的兵力,也有近六萬了......”李穀道。

“這麼看來,前前後後,江南已有兵約二十萬,這麼多軍隊,僅靠江南、江西之地,能夠供養得起?”趙延進提出疑問。

李谷說:“畢竟江南底蘊還算深厚,面對破國滅家的危機,窮盡府庫,支撐一段時間,還是足以的!”

“人雖多,但終究是烏合之衆,戰力堪憂,不足爲懼!”石守信輕描淡寫地道。

“守信所言甚是!”李谷則微微嘆息一口:“原本,是想盡力保留江南的元氣,但金陵朝廷如此窮兵黷武,再加歷來的重徵繁賦,江南所遭受的破壞與損失,仍不免重大啊!”

聽李谷這麼說,石守信立刻道:“想要減少損失,只有儘快攻入金陵,結束戰爭了!”

微微點頭,李谷繼續道:“根據金陵朝堂傳出的消息,如果長江不能守,他們最後的打算,便是集中兵力,固守金陵,以待時變。爲此,林仁肇幾度上書,要求增兵常州、宣州,加強防禦,都被拒絕了!”

聞言,石守信不由說道:“這林仁肇,確實有些眼光,不過,明珠暗投啊!金陵雖屬形勝之地,虎踞龍盤,但其本身並非易守難攻之處,一旦上下游的關口、堡壘被破,交通打通,還妄圖保全,不亦可笑?”

“是啊!”李谷也輕笑道:“歷代以來,凡有外軍至金陵,可還沒有能守住的情況,一味地保守作戰,最終只會落得城破人亡!”

聽二人談論,趙延進開口了:“我卻覺得,他們如此想法,也不是難以理解。千里長江防線,又屬腹背受敵,處處設防,別說二十萬雜兵,就是翻倍,又豈能守住。不管如何,金陵確是大城、堅城,若想拖時待變,也算是個選擇!”

“趙都監此言不錯!”石守信也表示讚許,自信泰然地說道:“總之,時勢如此,江南終究只有敗亡一途!”

“此言得之!”

“那林仁肇確是膽略出衆之人,他有打算,率精兵潛行至常州,突襲我們與吳越的聯軍,只可惜,諸將膽怯反對,未能成行!”李谷又道,語氣間少有地帶着些讚賞,是以勝利者的姿態。

石守信立刻就上了心,臉上也有明顯的變化,說:“常潤之間,近在咫尺,精兵潛行,一日可至,倘若成行,未及察覺,倒是個不小的麻煩!”

“郭廷渭那邊,也該收到消息了,我也去信與他,當有所防備!”李谷說:“只是可惜,這樣的將才,卻江南如此殫精竭慮,這還是個閩國降將!”

“這世間總是不乏忠義之士的啊!陛下曾說過,江南將帥唯一林,但願他之後不會歿於戰陣之上,若能生擒之,倒要見一見......”

......

從李谷的收到的消息就可以看出,交戰雙方,情報傳遞如此不平衡,江南軍政,在平南將帥面前,毫無秘密可言,這仗要他們怎麼打?

在李谷同石守信、趙延進於暖室,溫酒縱論軍政之時,一道道軍令,也自江淮行營傳出,分赴各軍。其中最重要的一道,是傳向張永德軍的。

在前次行營的會議之後,張永德便率領兩萬江淮漢軍,潛行西進至和州,駐於歷陽,目標直指對面的當塗。在漢軍的諸多將帥中,張永德年紀還算不得多大,但資歷尤深,不到二十歲,就是禁軍軍校,既是邢國公郭威的女婿,也是皇帝身邊走出的高級將領,背景可謂深厚。

雖然,一直沒有什麼赫赫戰功,但歷數其履歷,卻會發現,他可是十分活躍的,國初剿賊、平李守貞亂、徵淮南、平川蜀,這些戰事中都有他活躍的身影。

沒能參與北伐大戰,但平南戰場上,他又是高級將帥。比起當初的老大哥李重進,張永德雖然沒有顯赫威名,但運道可謂好了,根基也極其深後,一般而言,像張永德這樣的人,最後往往爬得更高。

拂曉時分,長江岸邊,大隊的漢軍已然集結,同時,大江之上,水軍也已經擺好陣型,在親兵的護衛下,登上戰船,他要親自監督渡江行動。

“都虞侯,全軍已經準備好,隨時可以出擊!”揚州水師的主將張彥卿與張永德站在一塊兒,向他道。

此番,張永德在江淮行營,掛着都虞侯的職位,也是平南大軍中排次前四的將領。矗立甲板,隔江望去,晨靄之中,隱隱能夠望見對岸的採石絕壁,聽着江風呼嘯,水浪擊石,張永德拉了拉身上的軍袍,雙目之中煥發出強烈的神采,聲音顯得格外堅定:“傳令出擊,攻取採石磯!”

“是!”

隨着張永德一聲令下,一百五十艘漢軍戰船,離寨而出,向對岸駛去,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如果配上背景音樂,那這場面將更加激越,令人熱血沸騰。

對岸的南軍情況,早已洞悉,參與渡江作戰的漢軍,只有七千餘人,半數是水軍,半數是精選的江淮士卒,都識水性。對於漢軍而言,難的是登陸作戰,而一旦登上對岸,剩下的戰鬥對他們而言,也就談不上什麼困難了。

採石磯的地勢,確實優越,易守難攻,否則也不會成爲兵家必爭之地,在老臣朱鞏的率領下,也做好了防禦佈置,然而,再險固的堡壘,終究是要靠人來守護的。

爲了拿下采石磯,漢軍是做了充分準備,提前準備了十艘專門用於登陸的高船,其高度幾與磯上平齊,憑之靠岸,可直接登上絕壁。當然,在正式的登陸之前,還是進行了一次“火力準備”,由漢軍的強弓硬弩、火箭、以及霹靂炮,對磯上的寨壘、敵軍進行無差別打擊。

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待天色徹底發亮泛白,在守衛的南軍一片混亂、惶恐之中,張永德果斷下令,高船靠岸,自其間,數百的披甲士卒,作爲死士,先登江岸。

採石磯上的敵軍,倒也還沒直接崩潰,還是有士卒在將校的率領下,發起反擊,以弓矢、檑木、滾石、火油等利器爲主,所產生的威脅也不小,給漢軍造成了些傷亡。

但是,傷亡畢竟不能阻止登陸的步伐,張永德所選的先登士卒,都是死士,沒有後顧之憂的猛士,既無懼死亡,也是向死謀生,前赴後繼,在付出了兩百來人的傷亡之後,就有漢卒登上磯頭,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

循其後,張永德又繼續調派士卒,進行支援,當登陸士卒達到一營之數時,已足以穩固,當突破千人時,已可以發起反擊了,當突破兩千人之後,採石磯上的南軍則直接被殺敗了......

整個渡江的過程,除了登陸之時,遭遇的抵抗激烈些,都沒有感到什麼威脅,就像喝水一般輕鬆。而從頭到尾,負責駐守當塗的守軍主將朱鞏,都不在採石磯的軍寨裡,他待在當塗縣城。

不過,在得知漢軍渡江襲來之後,還是帶着當塗的軍隊,前往支援,只是,採石的失守太快了,等他帶軍從二十多裡外的縣城趕到之時,守軍已經崩潰了。

緊急時候,朱鞏沒有選擇放手一搏,領軍奪回採石磯,將漢軍趕下水去,而帶着人,毫不猶豫地向北撤去,準備回金陵報警。

就這樣,當塗兩萬守軍,一觸即潰,張永德也沒有下令追擊,而是在鞏固之後,集中船隻,將北岸的漢軍全部接過來。當夜,就地駐紮採石,翌日,向北進軍,兵鋒直指金陵,而採石距離金陵,不過百里地。

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25章 冬至宴第138章 破寨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68章 西縣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3章 豪強第85章 浮雕世宗篇終 駕崩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84章 虛了第114章 大朝會第1740章 農民苦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73 王晏鎮洛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49章 降表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27章 不允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2章 “鄭州站”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57章 提親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無題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48章 西撤!第165章 舊邸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79章 大獲全勝第406章 調任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45章 剝削者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51章 林邑國第9章 鳳翔戰況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73章 日常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91章 作別西行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85章 異心第1779章 四王畢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75章 在滑州第13章 市井之聲第75章 高貴妃第347章 割韭菜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世宗篇43 南定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