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何處埋忠骨?

因爲西域乾燥,有的屍骸腐爛得只剩下骨頭,但有的屍骸,卻成了乾屍。

任弘他們將這些屍骸一具具扛回墳墓裡,頭的方向永遠向着東方,向着家的位置,而後將土重新掩上,墓碑再度扶正,他也默默讀着上面的字:

“應募士長陵仁裡大夫孫尚之墓”。

“南陽郡涅陽石裡宋鈞之墓”。

“霸陵西新裡田由之墓”。

都是物故於道的普通吏士,身上好的衣物被盜墓者扒走,隨身入葬的私人劍、甲也不例外,最多給他們留下一兩塊木牘。

其中一封還是那位“大夫孫尚”其家人給他寫的信,言語樸實,情感卻很真摯,孫尚一直珍藏到死。

任弘不由嘆息,這封信,若放在兩千年後,會被考古學家熱淚盈眶捧在手裡,小心翼翼送入博物館中珍藏,讓世人知道孫尚這個人,還有他的故事。

眼下卻被盜墓賊隨意扔在一旁,上面還留了個腳印……

倒是吏士們入葬時攜帶的五銖錢,被搜刮一空,但也有不小心遺落的,任弘便在墓穴邊上撿到一枚,這就是墳墓被盜的原因。

這年頭還沒有千里迢迢來大漠倒鬥找什麼精絕古城的摸金校尉,盜掘墓穴的嫌疑人很容易確定:

“會路過此地的,除了使團便是胡商、匈奴使,匈奴人對漢錢可沒興趣,定是胡商所爲!”

並不是所有西域胡商都是本分人,裡面混雜了不少投機取巧者,甚至會做冒充使節詐取漢物的事,貪圖墳墓裡可能埋藏的錢帛,做下盜掘之事也不意外。

奚充國一向以冷靜的一面示人,此刻卻變得極其憤怒,嚷嚷着向傅介子請命,讓他去追上賊人!

傅介子方纔也一言不發,跟任弘他們一起重新安葬漢軍吏士,輕輕拂去每一個墓牌上的泥土,甚至拿出自己的一件衣裳,裹在一個被剝去衣甲的漢卒屍骸身上,或許這裡面,也有他曾經的袍澤?

但面對奚充國的狂躁,傅介子卻將他罵醒了:

“這些墳冢被掘開多時,屍骸上蓋了厚厚沙土,那些胡商早已離開許久,如何找?你是知道他們四月前往敦煌了?還是三月前去往龜茲了?吾等盲目去追,還去不去樓蘭了?”

奚充國語塞,生着悶氣,用自己的刀揮砍烽燧邊上的一株駱駝刺,一下比一下用力。

任弘想去勸,傅介子攔住了他:“奚充國之父,也是徵大宛的老卒,與我同曲,戰死葬在了貳師城下。”

“奚充國上次隨我去大宛,便想將他父親骸骨帶回家,但吾等去到貳師城,才發覺墳冢早已沒了蹤跡,貳師城主說是匈奴人所掘……”

所以他才如此失態?大概是想到再也無法找到亡父屍骨,物傷其類了吧。

任弘瞭然,對傅介子道:“傅公,下吏倒是有個主意,或許能找到盜取這些錢帛的胡商!”

傅介子揚起眉毛:“哦?你說說看。”

任弘卻將盧九舌叫了過來:“老盧,你曾誇口說,孝武皇帝時鑄造的錢,和今上繼位後鑄造的錢,你都不用看,摸一下就知道是什麼年份所鑄,是真是假?”

“什麼叫誇口,當然是真的!”別的盧九舌不敢吹,但他一貫愛錢,最大的樂趣就是數錢,數多了,對不同種類的錢式樣自然爛熟於心。

“那你看看,這錢是什麼年份的?”

任弘拿出在墓地旁撿到的那枚五銖錢遞給盧九舌。

盧九舌摸了摸,看了看,篤定道:“定是孝武時的三官五銖!且是二三十年前,太初、天漢年間的形制。”

漢武帝時對幣制折騰了太多回,直到第六次改革時,才徹底定下了漢朝的官方貨幣:上林三官五銖。

任弘問盧九舌:“和現在的五銖有何區別?”

雖然現在的錢幣也是上林三官專鑄,五銖錢上也只有兩字“五銖”而無年號。但比起三十年前,範式、文字、書法結構都有變化,普通人也能看出區別。

盧九舌掏出自己掙了韓敢當的那一百錢出來,舉例道:“其實在孝武延和三年後所鑄的五銖錢,大小雖與太初、天漢時的五銖相同,重量卻要更輕些,成色上更偏深紅。”

“傅公請看,錢文‘五’字兩邊交筆已變彎曲,‘銖’字也有變化,且錢幣外郭較太初時的五銖略低。”

那是漢朝極盛之時,所以太初、天漢的五銖錢分量最重,鑄造工藝最好,一般人即便擁有,也捨不得花。

就跟後世rmb經常推陳出新一樣,五銖錢也是有淘汰的,太初、天漢年間的五銖,現在很多都回爐重鑄,不常見到了。

任弘拱手道:“既然可以甄別,那如若一個胡商,手持太初年間的五銖錢在敦煌交易,就得好好查一查了!”

傅介子頷首:“這主意不錯,但只能等吾等回到敦煌後才能請敦煌太守下令,若是那些盜墓胡商在此之前就將錢花出去,恐怕追之不及啊。”

“所以,這法子還是治標不能治本!”

傅介子站起身來,讓任弘將奚充國喚了過來:“吾等就算不能將大漠裡盜掘的胡商一一抓獲,但我卻能確保這種事,往後不會出現!”

奚充國這才精神起來:“如何才能做到?”

傅介子露出了笑:“很簡單,只要吾等此番使命能夠成功,大漢的吏士,便能重返西域!”

在樓蘭進行斬首行動,以帝國付出最小的代價,和對樓蘭人最少的傷害更換酋首,扶持一個親漢的樓蘭王。

在這之後,漢朝便能派官吏兵卒入駐樓蘭,而從敦煌前往樓蘭的一路亭障,也將陸續恢復。

傅介子目光掃視知悉這次樓蘭之行使命的幾人:

“汝等沒見到過,太初天漢年間,亭障西出玉門,穿過三壟沙,穿過這片谷地,穿過白龍堆,直至鹽澤(羅布泊),那十多年間,商賈穿行,使團往來,是何等的繁盛!”

任弘從一路來被放棄的驛站、亭障中,其實是有感觸的,小國林立,各種勢力爭來奪去的絲路是不安全的,只有漢朝徹底一統西域,才能給她帶來長期的和平。

可現在,在帝國放棄西域十一年後,在匈奴和盜寇滋擾下,絲路正常商貿幾乎斷絕,甚至連那些爲了漢武帝的面子,也爲了帝國統一西域,而葬身絕域的漢軍士卒忠骨,都不保周全了!

“這便是不管沿途多麼險阻,吾等都必須回到西域的原因之一。”

傅介子道:“重新豎立起大漢的威名,讓漢旗重新在各個亭障飄蕩,想要爲昔日死在塞外的士卒們守骨,靠的可不是賢良文學嘴裡的仁義道德,而得是實打實的甲兵勁弩!”

而到了次日清晨,衆人即將啓程繼續西行時,傅介子帶着衆人,走到重新收斂好的數十座墓碑前,留下一些飯食祭祀,又倒了一整壺米酒澆在地上,看得好酒的孫十萬都有些心疼。

“諸君,尚饗!”

而後傅介子便朝墓牌長拜叩首:“許多年前,傅介子西征歸來,路過許多和居廬倉類似的亭障,不得不將袍澤屍骨埋在那兒,我便曾發過誓。”

“我難以將所有人,幾萬人的屍骸全部運回故土,所以,爲了不讓他們沒了血食,爲了不讓他們受胡人肆意欺凌侮辱,那就只有一個辦法。”

傅介子對地下的忠魂們如是說,也對自己和麾下所有漢家兒郎如是說:

“定要讓所有袍澤埋骨的地方,不論是樓蘭還是輪臺,亦或是蔥嶺以西的大宛,都必須成爲漢土,讓他們,能夠躺在大漢境內!”

……

在阿奇克谷地裡行進的日子,是任弘一路走來最舒服的。

疏勒河雖然在地表上消失了,但仍悄然潛藏在地下,陪伴使節團前進,滋潤狹長的谷地。

只要有水,各種生命也能頑強地生存下來,黃羊在這裡出沒,老鷹在上空盤旋,還能發現野駱駝的蹤跡。蘆花叢生的窪地裡,有甘甜的泉水在往外冒,使節團不必再爲水發愁了……

這兒除了胡楊林和駱駝刺外,甚至還有茂密的沙生冰草,這是上好的牧草,蘿蔔很是愛吃。

這幾天裡,甚至不用喂牲口們太多豆子,它們也少放了很多屁,去薰走在後頭的吏士。

但讓任弘沒想到的是,就在這看似安逸舒服的谷地裡,卻暗藏着危險,在離開玉門關的第十天,使節團中,出現了自出發後的……

第一位死難者!

……

PS:推薦一本武俠小說:

《鎮武司》神武十年冬,有飛劍破空而來,斬丞相辛圭於皇城外。帝震怒,下詔重建鎮武司。

鎮武司掌鎮武扳指,使神通“引夢追魂術”,專管神通犯罪之事,鎮壓神通者。

第363章 當然是選擇原諒他第281章 存亡之機第271章 對弈第245章 河湟之虎第203章 信如尾生第356章 罪惡王冠第110章 挾泰山以超北海第539章 希臘人第340章 吞金獸第232章 要離第543章 最遙遠的亞歷山大里亞第219章 莎車王愛之第148章 爲何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第154章 並且我有證據第361章 國家養豬百年第269章 小馬車第405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507章 洗足第369章 白雪歌送傅都護歸京第310章 烏孫歸去不稱王第320章 日落第59章 紅頭髮的女野人第134章 向前向前向前!第355章 世界是你們的(第六卷完)第227章 金城沒有金子第204章 家宴第112章 矯制不害第493章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288章 豺狼當道第448章 鼎食諸公盡鼎烹第417章 不入虎穴第66章 第三者插足第544章 撒馬爾罕的金桃第39章 漢字第180章 富者田連阡陌第346章 太難了第527章 等價交換第258章 圍魏救趙第527章 等價交換第566章 爲往聖繼絕學第158章 霍光第235章 不開第一槍第493章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512章 漢羅第458章 霍氏孤兒第312章 只有魔法能打敗魔法!第303章 黃昏飲馬傍交河第427章 三光日月星第450章 我有一劍(下)第343章 廢立第331章 豬撞樹上了第70章 王負漢罪第101章 芝麻開門第440章 專業團隊第556章 不裝了第478章 胡無百年之運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第498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31章 坐當死第303章 黃昏飲馬傍交河第379章 碎葉城西秋月團第210章 士昏第12章 天馬死第105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143章 痛擊我的隊友(3000月票加更)第39章 漢字第106章 鐵甲依然在第335章 北庭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第214章 藏鉤第118章 多米諾骨牌第242章 美甲第227章 金城沒有金子第105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501章 食盡鳥投林第204章 家宴第304章 只要肯攀登第263章 聞鼙鼓而思良將第482章 胡無人第45章 騎臉第357章 大漢農業不發達第257章 奴隸第151章 將軍尚不知人第355章 世界是你們的(第六卷完)第494章 洪流第548章 雖遠必誅(第九卷完)第148章 爲何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第289章 死者長已矣第186章 乘桴浮於海第364章 代漢者當塗高完本感言與答疑解惑第541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426章 與爾萬戶侯第301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314章 潛伏第182章 劉病已第556章 不裝了第276章 昌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