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蒼亭

天色,已經晚了。

當夜幕籠罩在薊縣的上空時,整座縣城卻燈火通明,顯得格外繁華。

伴隨着燕京城的修建,薊縣也就變得格外重要。他是未來燕京的南面門戶,又是勾連涿郡代郡和漁陽的要衝所在。如此一來,薊縣逐漸演變成爲一個樞紐,雲集幽州行商,入夜後更見繁華。

劉闖露出驚訝之色,看着蘇威道:“你是說,蘇家和黑山賊有關係?”

要知道,劉闖當年路過冀州的時候,曾與趙雲聯手消滅了萆山賊王當。那王當算起來,也是黑山賊的一支,曾爲張燕帳下小帥。可在劉闖消滅王當的時候,蘇威非但沒阻止,反而出手相助。

所以當蘇威告訴劉闖,蘇家一直和黑山賊有聯繫的時候,劉闖着實大吃一驚。

蘇威鄭重其事的點點頭,“黃巾賊失敗以後,於毒張燕等人便聚衆爲賊。後來於毒趁袁紹出兵青州與田楷交戰之際,率部攻打魏郡,被袁紹所滅。再後來,呂溫侯奉袁紹之命出擊,給黑山賊再次沉重打擊。當時楊鳳等人紛紛投降,可張燕卻不願歸附,便率領部曲躲進常山、趙郡、中山、上黨與河內一帶的山谷,並經過這些年休養生息,人數多達百萬之衆。

不過,這些黑山賊,也並非完全聽從張燕調遣。

張燕此人,頗有規矩,決不允許襲掠周遭百姓,而且軍紀森嚴,在黑山賊之衆的威望甚高。

王當之流,名義上爲張燕部曲,實則早已獨立出來,不過是打着黑山賊的旗號四處作亂……若不然。當初皇叔滅了王當,張燕就應該出兵爲他報仇,可是他至今都未有什麼動作。

真正歸屬張燕所轄的黑山賊,主要集中於河內、中山和上黨一帶,常山和趙郡的黑山賊更多是假託張燕旗號而已。我蘇家和張燕一直有交集,此前張燕擄掠而來的財貨,大都是通過我們蘇家的手,販賣到塞北,而後又從塞北換取牛羊軍馬等物資。再賣給張燕等人處理。

這也是蘇氏商隊能夠在河內與冀州等地暢通無阻的主要原因,黑山賊絕不會劫持我等貨物……”

劉闖露出恍然之色,連連點頭。

他倒是沒想到,這蘇氏家族還有這等關係。

不過想想似乎也很正常,蘇氏能爲中山百年豪強。若沒有些許手段,又怎可能通商於天下。

依照着蘇威的設想,當劉闖聽到這麼一個消息之後,一定會萬分高興,而後對他待若上賓。如此一來,自己就能夠佔居上風,到時候掌握住主動權。一定能爲家族獲取更多的好處。

可是蘇威卻沒想到,劉闖和諸葛亮相視一眼,卻突然笑了!

事實上,蘇家和黑山賊的關係。司馬懿早就已經通過黃閣打探清楚。

“大力,你我說起來是患難之交。”

諸葛亮開口道:“想當初皇叔從許都逃出,多虧了你拔刀相助,我等才得以倖免。順利抵達遼西。這份情誼,皇叔牢記在心。亮亦從未忘懷。不過黑山賊這件事,我看還是算了吧。”

“諸葛公子,這是何意?”

好像和自己設想的版本有些不一樣,蘇威一怔,露出愕然之色。

諸葛亮看了看劉闖,卻見劉闖低着頭,手中擺弄着一口小刀,好像渾不在意。

“大力,若論私交,你勿論提什麼要求,皇叔都可以答應。

比如你可以參與燕京建設,比如你可以加入對丁零和夫餘國的商團,比如你可以行商三韓……這是你我私交,相信皇叔非但不會阻止,反而會竭力成全。可是和你蘇家做交易……呵呵,恐怕沒有人會答應。至於是什麼原因,亮以爲不用贅言,大力你一定自己清楚。”

諸葛亮就剩把話說明白:你們老蘇家不值得相信!

蘇威的臉,騰地一下子紅了,半晌說不出話。

而劉闖則站起身,“大力,我看這件事就這麼說吧,我明日還要前往涿縣,拙荊臨盆在即,我實在是脫不得身。至於商事,你大可去找子方商議。相信子方也不會拒絕,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天不早了,送客!”

蘇威聞聽,暗自叫苦。

就說投效就投效,哪兒來的這許多彎彎繞?

當初他就建議蘇平和蘇雙不要搞這些花樣,可蘇平和蘇雙那骨子裡的商人氣息讓他們認爲,他們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現在好了,人家根本不和你談,因爲人家從心眼裡不信任蘇家。

蘇威心裡嘆了口氣,連忙道:“皇叔,留步。”

“大力,還有事嗎?”

“我……”

蘇威半晌後,苦笑道:“皇叔,我此來實則一個目的,蘇家願投效皇叔,懇請皇叔能收留。”

劉闖,笑了!

“大力,我不是不想要你們投效,而是我着實信不得你們老蘇家。

此前,我曾與你們蘇家有過契約,可是到現在,你們蘇家也未能完成……想當初,你們蘇家幫過我,我記在心裡。所以我從打下遼東之後,便爲你蘇家開通遼東商路,爲你蘇家帶來千萬家財。

可是你蘇家給我什麼?

那兩三萬老弱病殘?大力,莫開玩笑了,而今我坐擁幽州,虎視並、冀,老蘇家又跑過來說要投效。你們拿什麼要我相信你們?亦或者說,我又該怎樣才能忘記過去的那些事情呢?”

“這個……”

一旁諸葛亮道:“大力,休與皇叔言那黑山賊。

沒錯,我幽州的確是缺人,但我相信,不出三載,幽州便可以激增百萬人口。

我幽州有廣袤土地,有充沛牛羊,有強大武力……莫非還保不得百姓平安,令天下人嚮往?

黑山賊,皇叔所願,不過相信以皇叔之能。取黑山賊並非難事。

大力,便是你蘇家也不可能現在就讓黑山張燕投效我家皇叔,既然如此,說這些又有何用處?”

是啊,當我兵強馬壯的時候,何愁黑山賊不歸?

諸葛亮一番話,讓蘇威啞口無言。

半晌後,他一咬牙道:“皇叔,我蘇氏願助皇叔。奪取中山。”

“哦?”

蘇威深吸一口氣,“我蘇氏常年走常山關,與常山關守軍關係莫逆。

若皇叔欲謀中山,蘇氏願爲馬前卒,奪取常山關。斷焦觸歸途。同時我們可以與張氏聯手,夾擊望都張南,奪取蒲陰陘,則中山十三縣可盡歸皇叔,以作爲我蘇氏投效皇叔之獻禮,不知可否?”

劉闖聞聽,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他朝諸葛亮看了一眼。突然道:“孔明,此事便交給你來負責。

若奪下中山,蘇氏前塵往事一筆勾銷。若蘇氏膽敢欺我,他日我馬踏中山時。便是蘇氏滅亡之日。”

劉闖這一番話,說的是陰森可怖。

蘇威只覺後背滲出冷汗,令他心驚肉跳。

好在劉闖並未再言,便大步走出衙堂。

諸葛亮笑眯眯走到蘇威身邊。伸手拉着蘇威的胳膊,“大力兄。不如咱們找個地方,再做詳談?”

諸葛亮和蘇威要如何商談?

劉闖沒有再過問……他相信,諸葛亮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並且得到圓滿的結果。

在返回涿郡的途中,田釋忍不住問道:“主公既然決意和蹇曼合作,又爲何暗中支援步度根?”

田釋和沮鵠而今已進入劉闖幕府,成爲劉闖身邊謀士。

至於徐庶,在幽州之戰中已充分展現出他的才能,更在受降城一戰大放光彩,足以獨當一面。

劉闖而今的地盤是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

特別是在田豫受命爲護鮮卑將軍之後,郭援也有些騷動,向劉闖數次請戰。

諸葛亮認爲,郭援確有才幹。

更重要的是他對劉闖非常忠心,更兼之與劉闖的親戚關係,應該讓他出來做事。上谷郡很重要,可由於大鮮卑山被劉闖奪取,上谷郡實則已成爲大鮮卑山的後方供應基地,戰略意義不似早先那麼重要。根據劉闖制定出來的一系列歸化,未來劉闖將會向上谷郡填充二十萬人口。

如果真能完成這個目標,加上上谷郡原有人口,足以保證大鮮卑山的糧草供應……

如此,郭援就不再適合爲上谷郡太守,他的軍事才能出衆,但內政方面的本領,卻遠遠不足承擔起一郡太守的職務。於是,劉闖在三思後,決意將郭援從上谷郡抽調出來,前往北新城就職,拜都尉。隨後他又拜石韜爲上谷郡太守之職,同時命孟建前往受降城,聽候調遣。

若奪取五原郡,那麼孟建就將就任五原太守。

石韜和孟建的抽調,使得劉闖幕府暫時出現空缺……

好在田釋和沮鵠二人的到來,可以非常好的彌補石韜孟建的離去,而且在某些方面更爲出色。

劉闖笑道:“巨言莫非真以爲,那蹇曼要歸附於我?”

“這個……”

“蹇曼,檀石槐之孫,狼子也。

他現在依附我,一方面是爲了對抗步度根和軻比能,另一方面也是爲壓制戴胡阿狼泥和厥機。他而今在安侯河大肆收攏昔日他祖父留下的部族,更吞併了步度根三分之一的部衆,所以纔有了對抗步度根的底氣。可一旦步度根軻比能被他消滅,而他又幹掉戴胡阿狼泥和厥機兩人,定然會窺視幽並。而那時候,我的注意力當集中於中原,恐怕無暇顧及他太多。

我不需要一個統一的鮮卑,我需要他們不斷征戰,才符合我的利益。

所以,我可以支持蹇曼,但同時更要支持步度根和軻比能……我要用蹇曼來對抗步度根兩人,既不能讓步度根佔居優勢,那樣一來蹇曼必然會放棄對抗;也不能讓步度根太過弱小,那樣蹇曼會非常輕鬆的戰勝步度根,統一鮮卑。思來想去。唯有讓蘇氏暗中與步度根聯繫,同時還要設法離間蹇曼與戴胡阿狼泥兩人的關係,必要時我甚至可以把兒禪也捲入其中。

總之,在我未能平息中原戰事之前,鮮卑絕不可停息戰爭……”

沮鵠與田釋連連點頭,看得出來,劉闖對鮮卑人非常忌憚。

恐怕他忌憚的不僅僅是鮮卑人,所有塞北的胡人,他都會感到忌憚!

“主公。何時可兵進冀州?”

劉闖微微一笑,輕聲道:“時機成熟時,自會兵發冀州。”

什麼叫做時機成熟?何時纔算時機成熟?

劉闖沒有說,田釋與沮鵠也沒有再問……

回到涿郡的時候,麋繯的產期已經臨近。爲確保麋繯順利生產。荀諶甚至派人從南山書院,將張仲景等人請來。不僅僅是張仲景來了,包括鄭玄、管寧、胡昭和黃承彥也都趕來涿縣。

以至於劉闖抵達涿縣的時候,甚至沒能來得及喘一口氣,便被鄭玄喚去一頓斥責。

“你這孩子,怎如此不經心?

三娘子分娩在即,你還跑去外面作戰。

你知不知道。這時候三娘子最需有人陪伴,你整日裡在外奔波也就罷了,怎能這時候也不陪伴三娘子身邊?”

麋繯嫁給劉闖多年,許多人都習慣以‘夫人’而稱呼。

唯有鄭玄。還是喚麋繯爲三娘子,不僅僅是因爲他身份高,聲名顯,更重要的是鄭玄還是麋繯的義父。鄭玄今年已七十五歲高齡。不過氣色極好,滿面紅光。精神也極爲矍鑠……

歷史上,鄭玄死於建安五年,也即是官渡之戰那一年。

而今建安五年已經過去,鄭玄卻絲毫不顯疲態,反而越發精神。

也難怪,歷史上的鄭玄,遭遇喪子之痛,更爲袁紹怠慢,在病中被強行送往鄴城,以至於死於途中。而現在,鄭玄居住孤竹城,愛子鄭仁更有一子,名鄭小同,也在茁壯成長。他無喪子之痛,更無衣食之憂,往來無白丁,談笑皆鴻儒,更有張仲景和華佗這等名醫的關照。

如此生活,更合了鄭玄的性子。

沒有必要去面對複雜的政治鬥爭,一切都有劉闖在外面抵擋,鄭玄的生活,可謂是毫無壓力。

劉闖被鄭玄一頓斥責,面紅耳赤。

還是孔融在一旁道:“康成公莫怪罪皇叔,想必皇叔也不想如此。

可他受天子所託,自當爲朝廷盡心盡力……他所做一切,皆爲我漢室着想,依我看卻有賢者之風。”

“賢者之風?”

鄭玄冷笑一聲道:“我怎地看不出來?”

“所以你只能躲在孤竹城編書講課,而皇叔卻能爲一方諸侯。”

管寧毫不客氣,讓鄭玄面紅耳赤。

不過,鄭玄倒不是真的怪罪劉闖,所謂老小孩老小孩,年紀越大,有時候就越是不講道理。

劉闖沒有生氣,反而有一種親切感。

他剛要賠罪,卻見鄭玄一擺手,“休要在這裡呱噪,且去探望三娘子。

你這一去塞北數月,三娘子可是掛念的緊。”

劉闖聞聽,連忙告退。

他匆匆來到後宅,先與諸葛玲等人見過,便閃身進屋,來到麋繯身旁。

這一晃就是幾個月沒有見面,兩人重逢後,更有說不完的話語……

劉闖回到涿縣之後,幽州也旋即平靜下來。

從年初以來,幽州的戰事就不曾停歇。先是袁紹五路大軍進擊幽州,隨即又展開塞北對鮮卑之戰。

如果再往前推演,幽州從建安五年開始,戰事就一直沒有停息。

說起來,打到現在這種程度,幽州上下,包括漢軍將士都感到了莫名的疲憊。

劉闖也很清楚,戰事進行到這個程度,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則這幽州的負擔必然沉重,非但無益於己身的發展,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窮兵黷武的局面。這對於剛剛穩定下來的幽州而言,絕非一樁好事。

其實,劉闖也在期盼着戰爭早日結束。

可他更清楚。而今還不是真正可以休息的時候……

袁曹決戰在即,若歷史如正常發展,曹操獲取勝利的話,劉闖一定會非常願意,再給袁紹一次痛擊。

當然,這也將是他佔領幽州之後,最後一次主動出擊。

所以劉闖雖回到了涿縣,但目光卻始終停留在袁曹之戰的事情上。

黃閣每日不斷的從前方送來消息,也讓劉闖可以詳盡的瞭解袁曹大戰的進展。

曹操已經退到了蒼亭?

劉闖心中的期待感越發強烈!

他派人告訴諸葛亮。讓他嚴加關注蒼亭之戰的結局,同時更着手開始安排,接下來對冀州的行動。

回家的感覺,的確很好。

從建安五年官渡之戰開始之後,劉闖就一直緊繃着的弦。總算是得以放鬆。

每天或是在家中陪伴妻妾,等候他重生三國後,第一個孩兒的降生;或是去鄭玄的住所,聽那些老大人談古論今,引經據典。同時,他還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黃承彥以完成了火藥的製作。

只是黃承彥製作出來的火藥,沒有太大威力。

不過劉闖倒也不是特別失望。他早就料到,想要改變戰爭模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從火藥的出現,到演變爲真正的火器。至少相隔了幾百年的時間。

而從火器演變成爲管狀火器,也需要幾百年的時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人類文明演變的過程。劉闖可以讓火藥提前幾百年出現,但真想要改變戰爭模式。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也許幾十年,也許百十年。甚至可能幾百年。科技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這其中需要更多的積累,更多的失敗,更多的探索……劉闖很清楚,至少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火器的誕生。

不過,已經足夠了!

他已經讓火藥提前幾百年出現,已不妄重生一遭……

建安六年六月,呂布命夏侯蘭率部挺進高闕,隨後他又派遣太史慈和魏延,跨陰山屯兵滿夷谷。

呂布的突然發難,使得高幹頓時緊張起來。

他急忙命焦觸從壺關出擊,搶佔太原。

在高幹看來,呂布的一系列動作,分明是要對幷州用兵的前奏。不僅僅是呂布在動作,包括雁門郡的黃忠,定襄的徐盛,以及句注山的許褚,也紛紛調兵遣將。

所有的一切,都預示着劉闖要進軍幷州。

呼廚泉因爲要平定南匈奴內部的爭紛,所以沒有出兵。但他還是獻上戰馬五千匹給呂布,資助呂布用兵。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高幹倍感壓力。無奈下,他再次派人前往鄴城求援。

看起來,劉闖對幷州用兵已經不可避免。

即便是遠在平丘的袁紹,也感受到來自身後的強大壓力。

也正因爲此,袁紹最終決定,要在黃河北岸和曹操決一死戰。而這決戰的地點,也正是昌平。

“袁本初,陣腳已亂!”

已悄悄出五阮關,抵達閻鄉的諸葛亮得到前方消息,立刻做出判斷。

他旋即命張遼爲主將,做好進駐中山的準備,同時又命令趙雲自鎮平開拔,埋伏於盧水之畔。

與此同時,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決戰,也在蒼亭爆發。

袁紹依舊佔居兵力的優勢,命袁譚爲先鋒,直撲黃河岸邊的曹軍大營。

而曹操則背依黃河,斷絕了自己的退路。

他鼓勵曹軍將士,奮力應戰。

當袁譚先鋒軍抵達之後,夏侯淵突然率部回擊,大敗袁譚所部,更把袁譚團團包圍。有道是父子情深,袁紹雖然寵愛袁尚,可袁譚畢竟是他親生骨肉。眼見袁譚被曹軍圍困,袁紹也急了,立刻率部馳援。在抵達蒼亭之時,曹操突然放棄袁譚,率主力給予袁紹迎頭痛擊。

就在雙方糾纏之時,早已埋伏兩翼的曹洪和徐晃率部殺出……

一方,是斷絕了退路,唯有死戰方能博取一線生機;一方則是倉促應戰,陣腳大亂。

曹操更親自上陣,督促曹軍將士奮勇爭先。

在曹操的帶領下,袁軍最終未能抵擋住曹軍的衝擊。

雙方從正午。一直殺到了夕陽西下……袁軍終於抵擋不住曹軍的攻擊,潰敗而去。袁紹督陣,指揮兵馬拼命廝殺,奈何袁軍陣腳已亂,根本無法挽回敗局。眼見大勢已去,袁紹在袁譚的保護下殺出重圍,向館陶撤退。

蒼亭一戰,袁紹七萬大軍折損大半。

隨同他逃回館陶的袁軍數量,甚至不足兩萬。

袁紹在逃回館陶之後。便一病不起。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自己明明佔居了上風,爲何會如此慘敗?去年的官渡,今年的蒼亭……袁紹兩戰之後,元氣大傷。蒼亭大戰。曹操不僅僅是獲得了戰役的勝利,更重要的是他一舉扭轉了袁強曹弱的局面。雖然蒼亭一戰,曹軍同樣死傷慘重,可是曹操卻順利佔領了陰安、繁陽、元城和魏縣等城池,與袁軍隔清河對峙,在河北地區牢牢的站穩了腳跟……

蒲陰陘,太行八陘第七陘。

其地峰巒峭峙。仄境內通。從幽州而來的騎兵,由此和直逼河北內地,也是中山最爲緊要的一處關隘。

漢軍奪取了五阮關之後,蒲陰陘便暴露在漢軍鐵蹄之下。

爲了防止漢軍偷襲。張南親率兵馬,屯駐蒲陰陘。

不過伴隨着呂布在五原郡各種動作,張南也漸漸失去了戒心。

很明顯,漢軍的目標是幷州。而不是中山。想想也不足爲奇,劉闖雖然拿下了幽州。可是要想和袁紹對抗,顯然還不是對手。換做自己,絕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前來奪取中山,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所以,張南很輕鬆。

雖則張遼在閻鄉調動兵馬頻繁,可張南卻不甚在意。

不管你如何厲害,我只要死守蒲陰陘,你漢軍就無可奈何……他原本以爲,袁紹定能大獲全勝。

卻不曾想,袁紹蒼亭一戰失敗,已退回館陶。

這一日,張南正在城關上巡視,卻忽見有人前來稟報:“將軍,大事不好。”

“何事驚慌?”

“盧奴蘇氏突然起兵造反,假借送糧之名,奪取了望都。”

張南乍聽之下先一愣,旋即大驚失色。

望都,可是他的大本營。一應糧草輜重盡在望都,若望都失守,他便要在蒲陰陘便要腹背受敵。

這可是一件大事!

張南當然知道蘇氏家族,更清楚蘇氏的能量。

蘇氏家財逾億,僮客五千人以上,也就是說,蘇氏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聚集起五千人以上的大軍。如此一支力量,此前一直與袁紹合作緊密。怎地突然間造反起事,難道不怕袁公怪罪?

張南不敢猶豫,連忙點齊兵馬,前往望都救援。

不過,在張南離去半日後,當天將晚時,一支人馬風塵僕僕,出現在蒲陰陘關下。

“前方兵馬立刻止步,是何方兵馬,爲何來此?”

關城上的主將,立刻大聲喊喝。

對方兵馬立刻有人躍馬而出,高聲道:“我乃張南將軍部曲,張將軍在返回望都的路上,擔心漢軍偷襲蒲陰陘,而城中兵力薄弱,故而命我等前來相助。這裡有張將軍的令箭爲證。”

關城上的守將一怔,旋即讓對方把令箭送過來。

他在火光下仔細查證,確認令箭無誤之後,便下令開關放行。

張南有這樣的擔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那蘇氏便是佔領瞭望都,畢竟是一羣烏合之衆,怎可能抵擋住張南手中兵馬?

所以蒲陰陘的守將並未懷疑,特別是在確認那令箭之後,更沒有半點擔心……可就在這支兵馬入關之後,忽聽軍校前來稟報:“漢軍主力出現在蒲陰陘關外,似要通過蒲陰陘……”

蒲陰陘守將大驚,連忙要登上城門觀看。

已經入城的那支兵馬主將,則笑呵呵拉住蒲陰陘守將,“漢軍不知死活,竟敢前來挑釁,某願隨將軍一起登城,倒要看看那漢軍究竟是何人帶領。”

蒲陰陘守將沒有拒絕,拉着那人的手,便直奔城頭而去。

“還未請教,將軍高姓大名?”

“在下,張宥!”()

第40章 陰差陽錯(下)第172章 凌之戰(上)第70章 女人的悲哀第386章 不知死活(一)第282章 偷營第324章 大號小徑(上)第163章 重圍第212章 乾坤大挪移第197章 衣帶詔第291章 大勢第30章 漢有三仁焉 ,子奇偉丈夫(下)第362章 斬將(八)第323章 鄴城之變(三)第14章 軍械(下)第21章 美人恩(上)第262章 狼子野心第138章 泰山賊來襲(二)第121章 假子第49章 借道淮陰城(下)第27章 劉勇鬥張飛(下)第362章 斬將(八)第366章 雞肋(三)第272章 黃鬚兒第96章 可入北海國第423章 梟雄末路第370章 交趾之亂(二)第3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下)第164章 公美之殤第239章 海賊(二)第293章 戍夫山第3章 老羆出囚籠(下)第88章 諸縣之戰(二)第37章 飛熊降世(下)第49章 借道淮陰城(下)第413章 鉅變(一)第322章 鄴城之變(二)第283章 火馬狂奔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七)第381章 官渡(十五)第244章 蛛絲馬跡第282章 偷營第245章 明朗第224章 孤竹城(二)第167章 兵臨城下第47章 何謂順勢而爲(下)第121章 假子第361章 斬將(五)第162章 徐州第一戰第210章 闖三關第288章 昌平(一)第20章 請君三思而後行(下)第170章 緣何強硬(下)第103章 可怕的是生不如死第215章 常山之虎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六)第376章 虎牢第211章 司馬第384章 單刀赴會(二)第289章 昌平(二)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上)第326章 郭嘉,你好!(下)第183章 匹夫不可奪志(一)第163章 重圍第163章 重圍第24章 誰是潁川陶?(上)第90章 諸縣之戰(四)第412章 鏖戰江東(七)第366章 雞肋(三)第339章 矯詔(三)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三)第336章 孫尚香(二)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三)第417章 長阪坡(二)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332章 冀州之戰(十二)第188章 朝天子(一)第401章 遷都(二)第148章 羣英會(一)第44章 江表虎臣(下)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241章 海賊(四)第420章 大決戰(二)第197章 衣帶詔第419章 大決戰(一)第149章 羣英會(二)第400章 遷都(一)第214章 黑山賊第248章 暴雪(四)第376章 虎牢(八)第258章 建安五年第28章 一門二壯士(上)第211章 司馬第26章 ‘太子’無用(上)第376章 虎牢(八)第205章 對峙第6章 伊蘆(上)第384章 單刀赴會(一)第180章 撤退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二)第412章 鏖戰江東(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