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漢子民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這麼一段文字:韓信伐趙,使輕騎兩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

此萆山,也就是真定城外萆山。

不過,在後世萆山已換了一個名字,叫做抱犢寨。

據說是北魏時期葛榮之亂,本地人抱犢上山躲避,於是稱之爲抱犢寨。

劉闖前世,也曾來過抱犢寨遊玩。

只是眼前的萆山,和後世的萆山相比,似乎更多了幾分天然去雕飾的人工痕跡。

萆山在後世,有‘兵家戰場,人間福地,天堂幻覺,世外桃源’之美譽。其山體輪廓奇特,一峰突起,四壁如割。夕陽西下時,若站在縣城方向朝西北方向眺望,萆山的輪廓猶如一尊仰臥的巨佛。佛是一座山,山像一座佛。那佛的神態從從容容,似用蘊藏無窮智慧的雙眸,仰視無限的時空。

如此美妙一處地方,如今是真定人心中的噩夢。

自王當佔居萆山之後,萆山已變成常山的心腹之患……蓋因萆山四通八達,山谷相連,黑山賊援軍可以很快前來支援。王當只要依山而守,憑藉山勢險要,便可以阻擋十萬大軍征伐。

也正是這樣,王當氣焰越發囂張。

昨夜,得知前往趙家村襲掠的部衆全軍覆沒,王當勃然大怒。

若不是天色已晚,羊腸小徑難以通行,說不得他昨天晚上就帶着人下山,把趙家村血洗一番。

原本打算天亮後出發,可誰知天剛亮。還沒等王當出發,就有人打上門來。

趙雲帶着百十個趙家村青壯,拖着幾十具山賊屍體,丟在王當大寨門口。而後搦戰叫罵……

王當頓時大怒,立刻點起兵馬,衝出大寨。

依着他的想法,趙雲既然敢跑來山寨。定然是有所依持,說不定是得了官府的指使。

故而王當點起一千多精銳前來應戰,當他看到山寨外趙雲等人的時候,卻頓時愣住了!只見趙家村青壯稀稀拉拉,不過百餘人而已。而且大多數都是一身布衣,隊形也顯得格外凌亂。

“趙子龍,當初殺你兄長,本以爲你會得到教訓。

沒想到你還敢跑來送死……也罷,既然你想死。那爺爺今日就送你上路。去和你那死鬼哥哥相見。”

王當手持一口開山鉞。縱馬衝向趙雲。

聽到王當提起自家兄長,趙雲也紅了眼,二話不說。提槍來戰。

王當身後山賊,更是一擁而上。趙雲和王當戰了幾個回合。眼見賊人勢大,連忙撥轉馬頭,帶着村中青壯狼狽而逃。若放在從前,王當未必會理睬趙雲。可昨日趙雲殺了他二百多人,今天還帶着屍體跑來搦戰。所以,王當從一開始就存了要殺死趙雲,而後血洗趙家村的心思。

見趙雲逃走,他二話不說,催馬便追。

“兒郎們,隨我下山。”

王當在馬上厲聲喝道:“今日咱們殺了趙子龍,血洗趙家村,看以後常山國內,還有誰敢與咱們爲敵。”

真定,王當暫時沒想過要攻打。

去年張燕從中山、趙郡集結數萬人攻陷真定,是趁着袁紹和公孫瓚決戰,常山兵力空虛而爲。如今袁紹消滅了公孫瓚,坐擁四州,雄霸河北的局面已經形成,張燕也不敢觸其鋒芒。

所以,張燕警告過王當,不得再攻打城鎮。

不過縣城雖然不能攻打,可縣城周圍的村莊卻無大礙。

王當手下的萆山賊早已經躍躍欲試,聽聞王當下令,於是齊聲吶喊,跟在王當身後追下山去。

相傳,漢將韓信率三萬兵馬討伐趙國時,曾想要屯兵萆山。

可是到了萆山後卻發現進山無路,一時間束手無策。就在這時候,天空中一道白光閃過,有一白髮老者出現在衆將士面前。那老者寶劍一揮,從山體間劈出一座天門,天門後有一條小徑,直通山頂。

原來,是玉皇大帝爲正義之師所感,派來山神爲將士引路……

似這種荒誕不經的傳說,在後世根本不會有人相信。

不過,從萆山向南的羊腸小徑,坐落於兩座山坡之間,確是像是被人一劍劈出來的道路。

兩面山坡,鬱鬱蔥蔥。

山坡間羊腸小徑,九轉曲折。

王當緊追趙雲不捨,見他帶着人跑進南天門小徑之後,立刻下令全軍追擊。

一千多名萆山賊跟在王當身後,闖入南天門羊腸小徑,沿着曲折小徑,繼續追擊……

眼見着,就要到小徑出口,趙雲卻突然勒住馬。

他看着緊跟在身後的那些個萆山賊,臉上流露出一抹輕蔑笑容,摘弓搭箭,仰天射出一支鳴鏑。

鳴鏑聲刺耳,迴盪山谷上空。

王當心中一怔,連忙勒馬,卻忽聽臉面山坡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鼓聲。

咕隆隆,戰鼓聲響起。

從臉面上坡上,突然出現無數兵馬。

緊跟着,枯骨滾石從兩面山坡傾瀉而下,羊腸小徑本來就顯得極爲崎嶇,更沒有什麼可以藏身躲避之處。萆山賊猝不及防之下,死傷近百人之多。王當心裡一怔,頓時有種不祥之兆。

“回山,咱們回山!”

可是,這羊腸小徑上卻堆滿了枯木滾石。

道路本就狹窄,突然間想要轉身撤退,自然使得整隊人馬混亂起來。後面的萆山賊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往前走;前面的萆山賊得到命令,想要往回趕。一時間,人推人,人擠人,人踩人,亂成了一鍋粥。

“放火!”

伴隨着山坡上一聲號令,數以百計,裝滿桐油的火罐從山坡上如同雨點般落下。

油罐落地。啪的一下子粉碎,裡面的桐油遇火頓時燃燒起來,而之前從山坡上滾落下來的枯木,遇火即燃。頓時把羊腸小徑變成了一片火海。時值初夏,從井陘山土門關方向吹來的風,極爲猛烈。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只一眨眼的功夫。南天門便被火海吞噬、包圍……

“往外衝,大家不要慌!”

王當想要安撫住已經亂成一團的萆山賊……可這些山賊,就如同諸葛亮和司馬懿所言,一幫子烏合之衆。佔居上風的時候,一個個如下山猛虎;一旦遇到逆境,很快就會潰不成軍……

王當更慘,呼喊幾聲之後,卻不想胯下戰馬受了驚,一下子把他從馬上掀下來。

王當被摔得頭昏腦脹。好在身邊親隨把他攙扶起來。“餘帥。快突圍吧,再等下去,恐怕會全軍覆沒。”

“沒錯。突圍,給我突圍!”

王當顧不得許多。拖着開山鉞,邁步就朝山口跑。

在他看來,山口無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雖然有趙雲等趙家村青壯攔在外面,可是憑那些烏合之衆,又怎可能攔得住他?想到這裡,王當立刻起了精神。他越跑越快,眨眼間竟衝出火海。數百名山賊跟在他身後,從火海中逃出,向山口飛奔而去。

只是,當他們來到山口的時候,卻頓時呆愣住了!

山口外,的確是有人阻攔,但卻不是王當想像中的趙家村青壯。

二百名飛熊鐵騎,身披鐵甲,手持長矛,列陣于山口外。趙雲和夏侯蘭在最前方,眼見王當等人跑出來,趙雲的眼睛都紅了。

“王當狗賊,往哪裡跑!”

說話間,他縱馬便朝着王當撲去。

與此同時,夏侯蘭將手中大槍高高舉起,厲聲喝道:“飛熊,出擊!”

雖只二百鐵甲騎兵,可是衝鋒起來,氣勢驚人。

所有的騎兵,頭戴黑色兜鏊,臉上帶着黑色面具,一手持矛,一手跨刀,呼嘯着飛馳而來。

那整齊如一的蹄聲,如同踏在所有萆山賊的心口。

那種感覺,好像排山倒海一樣,雖然只二百騎,可給人感覺,恰如千軍萬馬……

從火海中逃出來的萆山賊,早就驚慌失措。眼看這麼一支鐵騎撲面而來,頓時駭得面如人色。

莫說萆山賊,就連王當,都生出一種難以抵禦的感覺。

他第一個念頭就是轉身逃跑,可身後南天門已經變成了火海,又能逃往何處?

王當心知,今天恐怕是要交代在這裡。骨子裡那悍匪的性子突然爆發,他大吼一聲,舉開山鉞便撲向趙雲。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王當心裡想着,趙雲就已經到了他跟前。

開山鉞呼的劈向趙雲,卻見趙雲在馬上毫不慌張,根本沒有之前手忙腳亂的模樣。

手中銀鱗槍呼的一轉,槍頭劃出一個奇詭的圓弧,就聽鐺的一聲,銀鱗槍看似軟綿綿挑在那口開山鉞上,王當只覺一股詭異的力量從銀鱗槍上發出,好像槍頭帶着一股子吸力,開山鉞更不再受他控制,一下子便脫手飛出。王當自己,更被那股力量帶的向前踉蹌幾步,險些一頭栽倒在地上。不等他站穩身形,卻見趙雲一槍刺來,只見一道銀芒掠過,噗的就紮在王當胸口。

好快的槍!

王當瞪大了眼睛,帶着一抹不可思議的表情。

而趙雲卻嘴角微微一翹,森然道:“若非我家公子交代,方纔在山寨前,便取你項上人頭……”

話音未落,趙雲擡手將銀鱗槍拔出。

只是他在拔槍的時候,手上還使了一個巧勁,槍尖在王當胸膛裡攪動了一下,把王當的心臟攪得稀巴爛。一蓬鮮血噴出,王當直挺挺倒在血泊中。

公子?

哪個公子?

是誰,竟敢壞我基業!

王當有些死不瞑目,只可惜在這種情況下,誰又會在意。

見他倒在血泊中,那些逃出來的萆山賊頓時大亂,驚叫着四散而逃。

夏侯蘭和趙雲一馬當先,兩杆大槍好似兩條出海蛟龍,只殺得萆山賊亡命逃竄。

而身後鐵甲騎軍,更緊緊跟隨。

出了山口。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在這平原之上,任憑你如何奔跑,怎可能跑得過戰馬?鐵甲騎軍更是毫不留情,一路持矛揮刀。將萆山賊斬殺在路旁。與此同時,南天門被熊熊大火籠罩,火海中不時傳來淒厲的叫喊聲,近千名萆山賊就這樣。葬身於這片火海……

“太殘忍了!”

劉闖並未參戰,而是遠遠觀瞧。

看着萆山火光沖天,他忍不住搖搖頭,發出一聲嘆息。

“孔明,做得漂亮!”

他臉上,露出一抹讚賞之色,朝着諸葛亮點頭稱讚。

大名鼎鼎的萆山賊,又有誰會想到,就這樣折在一個年僅十八歲的少年手中?

對於戰果。劉闖並不看重。

他更看重的。是諸葛亮在這一場戰事中。展現出來那種運籌帷幄,算無遺策手段。

萆山賊的反應,幾乎完全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中。甚至沒有任何偏差。這傢伙才十八歲啊!其智謀之高,算計之深。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龐德在一旁看着諸葛亮,也是讚不絕口……

反倒是諸葛亮,被這麼一誇獎,小臉通紅,頗有些羞澀的低下頭來。

仲達的謀略也不差,其實他的謀劃,和諸葛亮幾乎相同。

只是在最後一戰的時候,司馬懿強調強攻,而諸葛亮卻是採用了火攻之策。

這也就使得二人有了高下之分,司馬懿在最後一步的失敗,也將他的特點,同時也是缺點表露出來。

不過,劉闖並不在意,因爲他已經爲司馬懿,想到了一個最爲合適的職位。

沮鵠率部,從北坡殺入萆山寨。

山寨中還有數千賊人,但大都是老弱病殘,平日裡主要從事耕種示意。

而山寨裡的精銳和青壯,幾乎是傾巢而出……沮鵠幾乎沒有費太大力氣,便佔領了萆山寨。

站在寨門口,眺望南天門。

沮鵠看着那沖天的大火,臉上露出沉吟之色。

“德信,這個趙雲,不簡單啊!”

“縣尊此話怎講?”

“此戰若是他一手謀劃,堪稱智謀之士……以他這般才能,何以在趙家村沉寂多年,竟無人知曉?

去年黑山賊攻陷真定,若趙雲這種手段,恐怕黑山賊未必能夠得手。”

“縣尊的意思是……”

沮鵠沉吟片刻,輕聲道:“此人背後,定有能人爲之出謀劃策。

甚至包括昨夜他在縣衙裡說的那些話,也可能是被人教過。我現在突然有些好奇,他背後之人,是何方神聖……呵呵,昨晚趙雲先來獻計,隨後蘇威就跑來請罪。這環環相扣,幾乎把我玩弄於股掌之間。這樣的人物,若不得見一回,豈不遺憾?德信,收拾一下,咱們回去。”

沮鵠臉上,看不出喜怒來。

而沐並則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只是,打掃戰場,並非一樁易事。

這山寨中數千老弱,需押送回真定縣城。

還有各種輜重器皿,以及王當多年以來劫掠而來的金銀財寶,也需要一一清點纔好。所以,當沮鵠押送着俘虜返回縣城的時候,天色已晚。而真定縣城中,更聚集了各方縉紳,紛紛前來向沮鵠道賀。以至於沮鵠根本來不及召見趙雲和蘇威,只好派人送去酒水,先行犒賞。

沮鵠想着,待明日天亮以後,再去拜會蘇威……

趙家村,趙雲帶着趙琰,將王當的人頭擺放在兄長的墳前祭拜。

殺兄之仇,終於得報,趙雲心裡面,好像一下子輕鬆許多。

“二哥,你今後有什麼打算?”

回到家中,趙琰突然開口詢問。

趙雲愣了一下,輕聲道:“丫兒,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趙琰顯得有些猶豫,半晌後道:“昨日小蘭哥哥帶劉皇叔前來,意圖其實非常清楚,想要招攬二哥。

當時二哥你說大仇未報,所以沒有正面答應。

而今大哥的血海深仇已經得報,你又有什麼打算?繼續留在村裡?還是出去創一番事業呢?”

“這個……”

“大哥生前,一直期盼你能夠錦衣還鄉,光宗耀祖。

當年你帶數百義從前去投奔公孫瓚……可現在,你這副模樣,豈不是辜負了大哥的期望?我覺得劉皇叔不錯,他可以親自登門來找你,甚至爲咱們報了血海深仇,足見他對你看重。”

趙雲聞聽,忍不住露出苦惱之色。

“丫兒,你有所不知。”

他嘆了口氣,“我何嘗不知,劉皇叔待我恩重。

可當年,我答應過玄德公,此生不會背叛他的恩德。”

“玄德公、玄德公……二哥你回來之後,總說這玄德公待你如何如何。

可我卻看不出,他待你究竟有什麼恩德。他給了你高官厚祿?還是賜你錦衣美人?亦或者,他給你遠大前程,或者替你報仇雪恨?二哥,我是一個女兒家,不懂得什麼大義。但我知道,什麼是受人恩惠。你總說玄德公對你有知遇之恩,可究竟是怎樣的知遇之恩呢?倒是劉皇叔,他對你的知遇之恩實實在在,爲你報仇雪恨,殺了王當狗賊,好保全了咱趙家村鄉親。

你說那個玄德公是什麼漢室宗親,我沒有聽說過。

倒是劉皇叔,人人喚他皇叔,贊他有情有義……你也說了,你是大漢子民。玄德公那個勞什子漢室宗親我不知道,可劉皇叔這皇叔之名,確是天子親口承認,這纔是真正的漢室宗親。

你放着真正的漢室宗親不問,卻顧慮那不知所謂的漢室宗親……

若大哥還活着,一定會用棍子抽你。咱趙家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但世世代代,都是大漢子民!”()

第68章 聲名鵲起第247章 暴雪(二)第367章 雞肋(一)第134章 情敵(二)第191章 射鹿(一)第367章 建安九年(一)第347章 老羌(二)第362章 斬將(七)第299章 袁熙之死(二)第209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二)第196章 捨得第334章 冀州之戰第339章 矯詔(三)第117章 各有算計第15章 痛快!(上)第172章 凌之戰(上)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上)第146章 初會(二)第159章 搏!第179章 啞巴吃黃連第174章 凌之戰(三)第316章 兵戎將起(下)第57章 神亭嶺(一)第170章 緣何強硬(下)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下)第200章 衣帶詔盟第368章 提親(三)第64章 生不能同衾,死同穴第305章 雁門風雲(二)第331章 冀州之戰(八)第95章 夜話山神廟第379章 官渡(八)第383章 敢不敢來(一)第57章 神亭嶺(一)第377章 官渡(三)第349章 大捷(二)第157章 有猛士兮第52章 江東長壽翁第51章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節奏?(上)第336章 孫尚香(二)第199章 十步殺一人(二)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三)第376章 虎牢(八)第243章 動盪第267章 白馬之戰(三)第316章 兵戎將起(上)第409章 鏖戰江東(四)第404章 遷都(完)第56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401章 遷都(二)第299章 袁熙之死(三)第340章 水淹三軍(一)第145章 初會(一)第366章 雞肋(二)第139章 泰山賊來襲(三)第374章 虎牢(二)第423章 梟雄末路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一)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四)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下)第36章 殺機四伏之火焚里閭(下)第43章 快意恩仇大丈夫(下)第100章 刺客(一)第409章 鏖戰江東(四)第294章 伯言可願助我?第49章 借道淮陰城(下)第396章 蘄春策(下)第48章 一刀寫春秋(上)第320章 阿醜不哭(下)第355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四)第415章 鉅變(三)第257章 遼東風波定第52章 江東長壽翁第331章 冀州之戰(七)第35章 麋繯夜奔(中)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二)第105章 東夷校尉第268章 白馬之戰(四)第377章 官渡(一)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上)第396章 蘄春策(上)第213章 這裡是常山第150章 羣英會(三)第208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一)第260章 有客來訪第370章 交趾之亂(三)第376章 虎牢(七)第105章 東夷校尉第131章 世態炎涼,冷暖自知第277章 亂起(一)第302章 抓鬮第375章 虎牢(六)第91章 諸縣之戰(五)第103章 可怕的是生不如死第22章 薛州(上)第286章 洛神(三)第405章 子義歸天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上)第240章 海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