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帝王之術

蹇碩走後,劉宏招了招手,張讓躬身走來,輕喚了聲陛下。

“阿父,去把朕的兩個皇兒叫來,朕想見見他們。”

未隔小會兒,兩位皇子趕來了這裡。

“兒臣見過父皇。”兩位皇子邁入殿內,恭敬有禮。

龍榻上的劉宏微微擡手,張讓會意,過去小心翼翼的扶着天子坐起身來。

如今的天子陛下再無往日雄風,身形消瘦得一陣風似是都能將他吹倒。坐在榻邊的劉宏對着兩個兒子輕輕招手,讓他們過來,一左一右坐於自己身旁。

張讓明白陛下的心思,遣退殿內所有服侍的宦官宮女,他也一併退出了殿外,將殿門從裡向外輕輕合上。

本就安靜的殿內,此時更是靜悄悄的沒有半點兒聲響。

咳咳~咳咳~

輕微的咳嗽聲打破了寧靜,身穿薄衣的天子捂着嘴巴,咳個不停。

劉辯素來極爲畏懼劉宏,尤其是自上一次劉宏讓他殿內殺人,他着實不敢。此時聽得劉宏的咳嗽,他內心忐忑,有些害怕的縮了縮身子。

倒是一旁僅有六歲的劉協膽大,跪在榻上,一雙小手從劉宏後背,由上往下的爲其順背,一邊順一邊關心的問着:“父皇,這樣好些了沒有?”

孝心無價。

劉宏頗爲感動,心中舒坦,待劉協下來之後,他又吩咐了一聲:“去把窗戶打開,朕有些悶。”

得令的劉協小跑過去,推開窗戶。

陽光正好,灑在這個小男孩的身上,宛如精靈,無憂無慮。

劉宏將小兒子招回,讓他重新坐於自己身邊。看着兩個兒子,劉宏緩緩問着:“知道朕爲何找你們來麼?”

兩位皇子同時搖了搖頭。

“你們都是朕的兒子,所以朕走之後,這漢家的天下江山,今後該由你們兄弟來擔。”自知時日無多的劉宏心中感傷,緩緩說了起來。

劉辯已是少年,自是明白‘朕走之後’這句話裡的意思。劉協卻是不知,有些好奇的問着:“父皇,您要去哪兒?”

看着小兒子天真的表情,劉宏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兒,他卻也沒有明確告訴劉協,只是換了個話題:“今天,朕要教你們爲君之道。”

當了二十年的皇帝,帝王之術劉宏也可以說是別具心得,他怕自己的兒子將來會鬥不過那些野心家,淪爲他人手中傀儡,故而想要提前給他們打上一記預防針。

天下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

劉宏起了開頭。

“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惟其爲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當治天下,安社稷。”

“你們日後爲君,不要聽風是雨,被人矇蔽。那些滿口自詡忠良的人物,所謂的國之棟樑,不過是讀些高頭講章,學了一些禮學講義。妄談天下大事,指點江山社稷,動不動就以死相諫。殊不知,他們想要留名青史,亂的卻是朕的江山!他們將自己當做比干,無奈朕不是紂王,難道普天之下,就獨他一人是忠臣?良臣?賢臣?”

“古人稱:長江爲江,濁河爲河。

長江水清,濁河水濁,長江在流,濁河也在流。

聖人出,濁河清。可濁河什麼時候清過?

長江之水灌溉了數州郡縣之田地,濁河之水也灌溉了數州郡縣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世人不懂這個道理,屢屢勸朕只用長江而廢濁河,朕豈可乎?濁河一旦氾濫,必須治理,這便是朕罷黜劉儵殺王甫的道理;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罷黜段穎殺陽球的道理。”

“黨人自以爲清流,比喻君父爲山。水淹沒山頭,這便是氾濫!”

“人心似水,民動如煙,我大漢朝現在是四千萬人。上天把九州萬方都交給了朕,朕就是天子,朕就是君父!”

“朕授權柄與宦官,以家奴而治天下,多少人在背後罵朕是昏君。朕不怕留罵名,求的只是大漢江山,千秋萬代。家奴狐假虎威,外戚纔是豺狼野獸。兩者不可一家獨大,相互制衡,纔是爲君之道。”

長篇大論說下來,劉宏微微有些喘不上氣,調節呼吸之後,最後蓋棺定論:“天下臣子,豈有好壞?百姓才分忠奸,而帝王,只看用處。”

“父皇,兒臣不懂。”小皇子的臉上滿是疑惑。

“現在聽不懂不要緊,你記着便好,將來有一天,自然會懂。”劉宏輕撫着劉協額頭,兒子年歲尚小,一時半會兒吸納不了這麼多的東西,也是人之常情。

交代完了小兒子,劉宏又將目光移到大兒子劉辯身上。

雖說殺了這個立儲呼聲最高的皇長子,可以永絕後患,同時也是保證劉協登基的最佳做法。

可畢竟,虎毒不食子,

劉宏濫殺不假,但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如何也是下不去手的。他凝視了劉辯少許,語氣變得有些溫和:“辯兒,你可願意輔佐你的弟弟,助他靖宇天下?”

劉辯沒作多想,偏頭看了看另一旁的劉協,他和這個弟弟相處的時日不長,關係卻是極爲要好,點頭答道:“兒臣願意。”

作爲衆望所歸的皇長子,劉辯卻一直都沒有坐上帝位的想法,是他的母后和舅舅,非要把他生拉硬扯的往儲君位置上推。

得到劉辯的答覆,劉宏心中舒了很大口氣,他將兩兄弟的手掌疊搭在一起,似是有些如釋重負:“往後的天下,就交給你們了。”

兩位皇子點頭應下。

父子三人從晌午坐到黃昏,分別之際,劉宏想起了一件還未交代過的事情,把已經走到門口的劉協,又叫了回來。

“今後若有危機,可召呂布回來。老太尉楊賜在世時,曾經說過,呂布乃國之利器,是上天賜給我大漢開疆拓土的一把神劍。這樣的神劍,有德者方可執之,朕躬德薄,你比朕仁厚,留給你,將來鎮壓叛亂、討伐逆賊,或是要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劉宏說完,將常年攜帶的天子佩劍交由劉協捧着,面色漸轉陰戾:“你鎮得住他最好,倘若鎮不住,及早殺之!”

臣若蓋主,即爲欺君。

第八七三章 刺殺第十六章 遇伏第一八二章 定胡碑第四十八章 一個人第四六四章 激鬥第二十三章 出城第七四零章 逃亡第七七七章 呂布,給吾死來!(第一更)第六二二章 將星隕落第三八三章 幽州刺史第四四一章 梟雄老了第五六九章 即將崛起的梟雄第五三零章 本初,吾願往之第七五九章 是誰殺了我的弟弟?第三一七章 漢家禮儀,先禮後兵第七六三章 不要亂立Flag(4000字)第三六四章 將軍變了第一八九章 對弈第一五四章 風起第六三三章 哪裡都有豬隊友第二八八章 往北第五零八章 冬去春來第六二一章 別來無恙第一一一二章 信第七零一章 虎威江東與勇冠西涼第八一三章 意外收穫第一三六章 我啊,要當父親了第四十八章 一個人(中)第二一七章 戲志才,好久不見第七六八章 交鋒典韋第二四二章 蟲蛇纏身第一零二章 願爲一農夫,春耕秋收第二七一章 遇襲第二六九章 分兵第一零二章 願爲一農夫,春耕秋收第六八一章 朝堂對質第五四二章 血洗長安第四九三章 胳膊擰不過大腿第一三零章 若有來生,還願爲將軍牽馬第七十一章 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六十四章 只恨虎父生犬女第四零四章 去,把呂卿叫回來第六六八章 暗伏的殺機第一九八章 挑撥第十二章 呂布動怒第五三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七七四章 想當皇帝嗎第六八一章 朝堂對質第七九六章 東去第七十一章 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二三八章 誰去第六零四章 狗咬狗第八六八章 稷風寨的兩位當家第六五六章 歸順第二三七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三一二章 禍事第四零五章 天子氣第八九九章 下葬第四一七章 大風起第三五八章 天子失其鹿第四一二章 威震遼北第四五零章 這一世,誰能擋我第六五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二一章 唯有一戰第三七二章 熬第五三五章 孤注一擲第七九二章 我於世間無敵第一四七章 與虎謀皮第二六零張 我真是愛死他了第七八四章 將軍保重第七六七章 打不過老子,也贏不了兒子第七九一章 等一個人第六二六章 戰書第十四章 斬首行動第二十一章 你奈我何第二四四章 劫持第五五一章 聽說你有個女兒,頗有姿色第六四九章 排擠第四八七章 犒賞三軍第六九二章 納妾第五二八章 言論天下第三三一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七章 聽一線蹄聲如雷第三七七章 代朕往長安第四五三章 關羽出戰第七九四章 落幕第五三八章 徐榮第七九四章 落幕第四一三章 呂卿,朕在等你第一二八章 溫侯第一九一章 指點第一五三章 大勝第七十八章 主公所在之處,吾心即安第一五零章 高順的禮物第五八一章 逄紀之策第六二三章 薦郭嘉第九零八章 玲綺,你長大了第四一零章 拿起劍來,殺了他第四十八章 一個人(四)第八八零章 無人能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