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董卓的憤怒

回到解城,呂布給四哥寫了封信。

信中的內容大抵是讓他做好接應羌民的準備,又特令高順帶兵前來沿途護送。這件事情只有交給高順,才最爲放心。

羌人北遷幷州,目前而言,可能會給當地帶來沉重的負擔。

但從長遠的視野來看,卻是一次難得的大好時機。既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還能填補大量空缺的勞動力。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想讓幷州發展繁榮起來,肯定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完成的事情,最起碼也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解城沒呆兩天,呂布便率着數百騎離開,出來這麼多天,也該回去了。

沿途往南,經過十餘天的跋涉,終於回到了久違的長安。

近些時日,車騎將軍張溫的頭髮都快愁白。

三路大軍,兩路俱已退回關中,僅剩董卓的右路軍還在隴縣強撐。

得知呂布率殘餘部衆回來,張溫臉上愁容總算消去不少,呂布可是個極爲強猛的悍將,他能安然無恙的回來,張溫心裡自是高興無比。

在呂布入城之後,蓋勳第一個找上門來。對於當日之事,他心中懷有愧疚,畢竟纔給呂布那麼點人馬,後面也沒派人前去接應。

如今見到呂布完完整整的回來,蓋勳心裡也算了卻一樁心事。

然則呂布望向蓋勳的眼神裡,充滿詫然之色:“蓋將軍,你這是怎麼了?”

呂布清楚的記得,駐守漢陽的時候,蓋勳還很精神,哪怕糧草被劫,也沒有太多的驚慌,彷彿世間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將他擊倒。

而如今短短兩月時間,這位涼州名將的頭髮盡已霜白,蒼老得像個遲暮的老人,

要知道,蓋勳今年才四十五歲,離半百之齡也還差了不少。

關於此事,蓋勳什麼也沒說,只是搖頭嘆息,說自己看走了眼。

當天夜間,張溫在府中擺起宴席。一是慶賀呂布歸來,二是藉機詢問手下將軍,接下來該如何以對。

朝廷隔三岔五的施加壓力,他實在有些扛不住了。

打仗之類的事情,他本就不是行家,起初想借着平叛的機會,像皇甫嵩、朱儁那般大漲名聲,結果卻是燙手山芋,令他苦不堪言。

搞不好,還會弄得丟官罷職。

在座的將軍們聽得主帥發問,脾氣燥一點的,直接嚷着明天就要帶兵去夷平叛軍;脾氣稍好的,則力求一個穩字,建議據守關中。

張溫對此很是頭疼,進攻要是管用的話,左、中兩路大軍就不會被打得這麼慘了。

至於求穩,他倒是願意,可朝廷不答應吶。

天子已經放下話來,要在年底看到奏報,贏不了,就讓張溫收拾東西滾蛋。他這司空和車騎將軍的位置,有的是人想幹。

張溫對此只能將目光投向呂布,想聽聽這位飛將軍的意見。

早在前年,他就耳聞過呂布大破鮮卑的事蹟,所以在對付異族人這件事上,應該會有獨特見解。

然則,呂布的回答註定會讓張溫感到失望。

“末將以爲,此時再行進軍,勝算渺茫,堅守關中方爲上策。”呂布在衆人投來的目光中,淡定回答起來。

此話一出,立馬有人出聲譏諷:“素聞呂將軍驍勇,今日一見,也不過如此。”

呂布順着聲音看去,說話那人大概四十多歲,相貌不俗,一襲甲冑披身,看樣子也應該是個將軍。

“強大的敵人並不可怕,怕就怕死在自家人的手裡。”呂布呡了口酒,看似隨意的說着。

“你莫非懷疑我們之中,藏有敵人的細作?”那人語氣明顯不悅,質問起呂布。

“不是懷疑,是肯定有。”

呂布篤定,如果沒有內應,叛軍怎麼可能成功同時斷掉三路大軍的糧草,還屢次打得他們出其不意,損兵折將。

衆將聽呂布這麼一分析,心中頓時信了八分,臉上表情憤恨咬牙,怪不得他們連戰不利,原來是軍中藏有內鬼,將他們的行動計劃,透露給了叛軍。

“那你且說說,內間是何人?”那人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看向呂布的眼神犀利,似乎想看穿這個年輕人的所有想法。

“我要是知道,還會費這麼多的脣舌口水嗎?”呂布反問一聲,這個問題問得也太沒水平了。

後來呂布才得知,這名與他爭辯的男人,姓陶名謙,字恭祖,也就是將來的徐州刺史,如今尚在張溫手下擔任參軍一職。

陶謙生於順帝永建七年,今年五十有三,看起來居然不過四十來歲,不得不說,這老小子保養得可以。

無意中挖出軍中滲有內間的情報,張溫心中大驚之餘,自然不會再提進軍的事情。如果不把這個內間揪出來,今後的日子都別想安生。

酒宴散去,張溫單獨留下呂布。

用意不言而喻,既然內間這事是呂布提出來的,那就由他負責好了。

本來張溫最信任的人是孫堅,然則在前不久,孫堅被朝廷徵爲議郎,直接傳喚到洛陽去了。

隨後的日子裡,呂布在長安城內排查起來,看似認真,實際上也不過是走走形式罷了。

十月初,京兆尹司馬防被朝廷徵召,拜爲光祿大夫。空缺出來的京兆尹一職,張溫舉薦蓋勳,至於漢陽郡守,則由傅燮擔任。

而此時隴縣的漢軍駐地,跪在帳內的將領們連大氣都不敢喘上一聲。

董卓坐在榻上,黑着臉近乎咆哮的吼道:“說,昨日是誰襲了本將軍的糧草!”

“是羌人。”押運糧草的將官跪在地上,根本不敢擡頭對視董卓,雙腿打顫,唯唯諾諾的回答起來。

在得知左、中兩路漢軍退去之後,董卓大喜過望,這意味着他再無顧慮忌憚,也就放鬆了警惕。哪想就在昨日,運糧隊伍卻突然遭到羌人的猛烈襲擊,奪取了他這兩月供食的糧草。

董卓粗眉挑起,盯着那名答話的將領,言語間滿是躁戾殺意:“你看清了?”

“真的是羌人,卑職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也絕不敢欺瞞主公啊!”運糧官大聲說着,腦袋在地面磕得砰砰直響,額頭滲出血跡,也不敢伸手去擦。

第八六六章 南部羣賊第六九四章 難伺候的小公子第三九一章 主與臣第六七九章 殺伐果斷者,梟雄也第二零一章 未來的大佬們第一章 下邳城上,白門樓下第四十八章 一個人第一零二章 願爲一農夫,春耕秋收第五七八章 在河內橫着走的縣令第二十九章 要人第五五五章 羽翼漸豐第三十三章 大勝第三九九章 爹爹怎麼還不回來第六四五章 欲成大事者第二一九章 鋪路第五零一章 有人踢館第八八四章 破張燕第七三八章 絕境第五五零章 白馬非馬第七六零章 心態炸了的李儒第一三七章 同病相憐的兩個人第三九六章 須卜骨都侯,死於此處第七九八章 父子第三七四章 昔年共死,今朝再重逢第三三三章 琴音第二四三章 虎落平陽第九十一章 將軍之意不在酒第四十章 大戰在即第七六六章 求求你別笑了第三七八章 父女鬥法第四一七章 大風起七三一章 內部之爭第三二一章 小鈴鐺,你爹爹回來了第一百章 兒時吹葉言卿爲我護第八一八章 先鋒黃忠第三七六章 天子之怒第四九二章 跳樑小醜第八一一章 軍中有擅審訊者,華雄也第二零八章 今日同飲滿月酒第五一五章 真的是他!第七二二章 劉備到來第三六八章 策呂對第四四七章 風雨欲來第三八六章 白馬公孫第七零三章 難兄難弟第四二二章 曹某不才,願追隨將軍第八五一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三十九章 縱橫塞北的無敵騎兵第五三三章 古之惡來第二三七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一二八章 溫侯第二一一章 虎牢之下聞金戈第八二一章 血虧第五一五章 真的是他!第七一四章 孩兒也想隨父出征第八六零章 麴義練兵第一一一零章 真相總是讓人難以接受第四二零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四八八章 梟雄之姿第六四六章 彈劾第四十八章 一個人(中)第七九二章 我於世間無敵第二八零章 借糧第九零七章 願望第三八七章 斬將立威第一五一章 幹掉他第四零九章 亂的卻是朕的江山第四三三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五四零章 不在沉默中爆發第三五零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章 兒時吹葉言卿爲我護第八一零章 武曲星君第二二四章 這小子趕我還差點第六零九章 序幕拉開第三一三章 曲線救國第六七六章 侍御史,借你頭顱一用第三十七章 叫一聲將軍第五五三章 大司馬第七七六章 讓世界聽到你們的聲音第三十章 反殺第七八一章 廝殺第七九二章 我於世間無敵第三九四章 對峙第一八一章 來使第四七零章 見到真人了第四五八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嗎第一二九章 狼來了的故事第六零九章 序幕拉開第二一零章 南下第五六九章 即將崛起的梟雄第二零三章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第一一一七章 這天下,沒什麼意思了第三四三章 禁軍第五十一章 新兵和老兵第二五七章 宿命中的際遇第五七一章 誰人做先鋒第一八五張 五原郡守第七十一章 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四二七章 你就是呂布第七七三章 懵逼的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