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

朝堂上的公卿百官,對於屯田移民的認識自然沒有伏泉認識深刻,而且伏泉的策略,在他們看來完全沒有問題,並且提出的實在是太好了,認真分起來的話,卻是可以分爲上、中、下三策。

比如伏泉所提出的第一策,實爲下策,認真實行起來的話,必可保大漢國百年安寧。

只是卻頗有些治標不治本,不能永保大漢邊境平安,因爲那些被大漢驅逐到異國的蠻夷,很有可能會在異國和其他蠻夷融合,最終恢復元氣,形成更大的勢力,並且最終再次入侵漢境。因此,此策雖實行操作簡單,漢軍花費錢糧不會太多,但只可爲下策。

第二策卻是中策,其類似於羈縻制度,和大漢現在對於邊塞匈奴、烏桓、羌人等民族蘇勇的策略類似。不過伏泉所獻卻又有所不同,若大漢堅持此法,不過分壓迫蠻夷,終有一日,必可同化其族。

所謂“羈縻”,就是一方面要“羈”,用軍事手段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經濟和物質的利益給予撫慰。其古已有之,然無論哪朝,多是賜予虛位王爵,實行自治,伏泉加以更改,變虛爲實,立成萬世之良法。伏泉所獻之策,根本目的是慢慢同化異族,如同後世天朝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一樣,很難出現蠻夷反叛的事情,除非中央政府徹底衰弱。只是此策花費錢糧人力靡費太多,所需時間也長,也許三代、五代,甚至百年,所以是爲中策。

而作爲上冊的第三策,卻是最毒之策,因爲用此策,武力壓服,至多三代之後,塞外之地除非是有其他外敵入侵,否則便將不復有蠻夷了。

這也很好理解,這就是和後世移民多數移民美利堅的華人一樣,最終很多人都只說自己來自華夏,但卻是美利堅人一樣。在陌生的環境裡,和陌生的人生活,最終只能被同化,現在如果大漢將那些蠻夷,強制遷徙到早已經被大漢控制的蜀地、荊南等地廣人稀的地方,再用武力強制鎮壓他們,三代以後,他們的後人即使知道自己出自塞外,恐怕也不會認爲自己是蠻夷,而會是認爲自己是漢人,是中國之民。

一旁的何苗呆呆的看着伏泉,他想要反駁伏泉的三策,可是卻根本無處下手,畢竟他對於屯田移民的理解,也只有本朝以來的經驗而已。和伏泉這個總結了後世經驗,對比如今大漢形勢,所提出來的征服三策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當然,其實在伏泉心中,有一個最好也最有成效的計策,那就是徹底展開大屠殺,按照他當時在塞外斬殺鮮卑胡人的辦法一樣,凡是不服從王化的,高過車輪的就地屠殺,留下婦女爲漢人生兒育女,沒有高過車輪的小孩子慢慢教化,根本就不需要廢其他那麼多事情了。

不過,這實在是太過血腥,伏泉想來恐怕即使滿朝公卿心中清楚,這是非常簡單有效而且惡毒的辦法,也不會答應的。畢竟,以儒經爲官方學問的大漢,主流思想恐怕也只是對於危及自己統治的同族百姓會下屠刀,至於異族,在他們的眼中,能和聖人一樣,教化諸胡萬民,使他們知禮儀,通文明,恐怕纔是最好的。

★Tтkд n★C O

伏泉若是說出,必然會引來一羣儒士君子的嘲諷,從他大戰歸來後,就不知一次聽聞朝野之中,對於他屠俘以戰養戰的策略的痛罵和批判就可看出來,要不是自己是偏師出塞,情有可原,恐怕他們會鬧得更兇了。

因此,幾番思索,這一策最終還是被伏泉私藏了起來,而是用了對於如今的大漢百官而言,可以接受的三策。

只是,何苗無話反駁,但是其他議郎可不會如此,只見,曾經和伏泉在荊州有着不小糾葛的議郎楊璇,起身出列向皇帝劉宏行禮後道:“伏巴郡所獻三策皆爲良策,然依伏巴郡之策,拓土塞外,根本之策乃漢民移邊,今巴郡以牛馬假貸,屯田賜地爲誘,固可引無地之民往塞外,然巴郡如何可保出塞漢民,皆可還利於朝廷?又如何可保,漢民長久於塞外?”

伏泉看了眼面前的楊璇,非常疑惑他怎麼入朝,有過前番的結識,已知楊璇爲人的他知道,這楊璇並不是有意針對自己,其實只是在對自己的計劃進行深入的詢問而已。

只見,伏泉回道:“塞外之地,皆爲沃野之地,若以軍屯管之,民無惰心,數年以內,必有大收,則若假貸合理,數年之內,牛馬之利,必獲利繁多,又可得萬里沃土之稅,利國利民之舉也。”

頓了一下,伏泉接着說道:“至於令漢民長久於塞外,此亦有法解也,百姓出塞,若回中原,必爲塞外無親眷也,今大漢滅鮮卑,俘虜婦女數萬人,可將此數萬婦女,一同賜予出塞漢民,令其成婚立家。如此,不數年,漢民有地有妻有兒,有此三者,敢問何人慾回中原?”

楊璇聽後一愣,若有所思,然後不再言語,和劉宏行李後,便回自己座位,顯然對於這屯田移民之策,他不會有太多異議。

終究伏泉第一是吹塞外土地都是沃土,田產無數,當然羣臣是對畝產抱有疑問的,只不過在想到可以多田地收稅,彌補朝廷虧空,所以沒有反對。第二,伏泉所提的用俘虜的鮮卑婦女,給那些跑到塞外的單身漢們成家,讓他們有妻子有孩子有土地,想想看現在的大漢會有什麼樣的人去塞外?那就只有那些窮困潦倒,希望去塞外拼一把,混口飯吃的窮苦漢子而已,只要用一個家在塞外困住他們,就不愁這些人會願意回到中原,去過原本的苦日子。

其實不只是楊璇,就是朝堂其他百官公卿,也沒有異議,畢竟伏泉幾乎把各種屯田移民可能出現的大問題,全部說出瞭解決辦法,他們再想反對也沒有理由,剩下的情況,也就是看坐在殿首的劉宏,該如何選擇了。

畢竟,無論如何處理,那屯田移民前期投入的錢糧,絕對不會亞於一場大戰,以大漢如今剛剛大戰鮮卑的國力來看,肯定會更加吃緊。就是不知道皇帝劉宏會不會捨得下那些血本了,只是,如果下血本的話,恐怕各地要收重稅彌補西邸虧空了。

“伏卿,塞外之地,果可爲沃土乎?”劉宏沉寂良久,終是下不了抉擇,畢竟如果塞外之地不能種成沃土良田的話,他如果下令假貸的話,肯定要讓國庫虧本,甚至可能會讓整個大漢因爲財政赤字崩盤,自然就讓劉宏猶豫不決。

“回稟陛下,臣敢擔保,塞外之地,必爲沃土,若廣耕作屯田,大漢數歲便可收數萬良田之稅。”伏泉行禮正聲回道,對於塞外那些土地,其他地方他保證不了,但是塞外東北,必定是沃土,畢竟後世的東三省,可是號稱天朝糧倉,同時更是老東北重工業基地。

雖然在此時,因原始森林、沼澤以及天氣的緣故,想把現在的塞外東北,變成那個後世動輒產糧以億噸爲計算單位的糧倉,明顯目前不太可能,但開發數萬裡產出可以的田地,在伏泉想來應該可以,而有了這些開墾好的土地,因爲漢民和朝廷假貸,朝廷合理收着比中原高了不少的稅收,彌補大漢的財政虧空,在他看來完全可行,當然,前提是大漢能堅持下來。

而且東北那邊目前人少地多,開發潛力幾乎無限,加之土地都是平原,便於耕作,除了冬天實在太冷了以外,可以說現在塞外的東北幾乎沒有缺點。而冬天,所謂入鄉隨俗,那些想要去塞外奮鬥的人如果連寒冷都抵抗不了,那就最好別來了,想來以人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他們自己會找到最好的辦法解決,不然,如果沒人去適應,恐怕東北就根本沒機會發展了。

現在,就看劉宏的抉擇,以及劉宏確定之後,在土地、女人的誘惑下,天下到底有多少人願意去那塞外苦寒之地奮鬥了。

至於伏泉在整個計劃中,所提到的假貸,其實就是後世的借貸,在春秋時候,便已有之,甚至於那時候也都有高利貸商人的出現。當然,這一次伏泉是讓東漢朝廷,去扮演那個貸物品的商人角色而已,而且伏泉這座也有另一個理由,他相信因爲這是朝廷主持,是皇帝的借貸之本,那些想要在朝堂繳獲的戰利品中,上下撈手暴發橫財的傢伙,恐怕也得就此收斂才行。

和伏泉預想的劉宏快速決斷不同,即使剛纔伏泉說了很多肯定的話,並且之後,朝野再無人反駁他,身爲大漢決策者的皇帝劉宏,在這一次,也沒有選擇百分百支持伏泉的策略,而是將這提議擱置,並未立即答覆。

下了朝,伏泉心裡打定主意,如果這一次自己勢微,沒能讓劉宏最終同意這移民屯田的策略的話,等到以後,自己掌權朝堂時,他也一定要不擇手段,徹底將那塞外萬里之土,納入中國的版圖裡。

隨後,伏泉又和老熟人楊璇,結伴同出宮殿,一路相談兩人分別後的諸般事情,畢竟有着類似戰友的友誼,因此即使兩人之間有些家族上的隔閡,倒也談得愉快。

至於楊璇入朝爲議郎,其實也有原因,原來在伏泉當初平定黃穰之亂後,荊州又在安穩一段時間後,再次發生叛亂,蒼梧、桂陽二郡皆反,賊勢浩大。

當時叛軍相聚,攻打郡縣,叛軍衆多而楊璇兵力薄弱,官吏百姓非常擔心害怕。而楊璇卻是不懼,他特製數十輛馬車,用一排袋子盛石灰於車上,系布索於馬尾,又做兵車,專彀弓弩,約定日期會戰。隨後讓馬車在前面,順風鼓灰,賊人不得張目,就用火燒布,馬受驚奔突賊陣,再叫後車弓弩亂髮,徵鼓鳴聲震天,羣賊驚駭四散,追逐傷斬賊人無數,將其頭目梟首示衆,郡境以內得以安寧。

事後,和楊璇本就不和的荊州刺史趙凱,卻是因爲貪圖其功,便直接誣奏楊璇並未親身破賊。楊璇知道後,也在同一時候上奏辯駁,不過趙凱畢竟屬於宦官一黨,在朝中宮中有人相助,最終劉宏不明原因,直接下旨用檻車將楊璇召回問罪。

在路上,因爲防禁嚴密,沒有機會辯明理由,楊璇百般尋找機會,最終咬破手臂,用血寫成章奏,具體陳述破賊的形勢,並且說到趙凱誣陷他的情況,隨後讓親屬到朝廷詣厥上奏。

最終,劉宏覽奏後,明白了事情原委,便寬宥了楊璇,同時拜其爲議郎,而趙凱卻是因此,被治罪誣告他人之罪。整件事情,可謂是一波三折,否則,說不得就不會有今日在朝堂見到楊璇了。

心裡面,伏泉也明白,這事以後,楊璇的官運肯定會更好,畢竟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會不喜歡這種忠貞有能力的臣子的。

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二章 伏完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四章 帝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二十五章 索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