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

光和三年,八月,北地先零羌多部不從漢命,大漢巴郡太守伏泉,持節,行徵北將軍事,率越騎校尉段熲等八千步騎,並先零羌胡雜騎五千餘,出北地,直入西羌。

數日間連戰連捷,盡滅羌部無數,漢軍傷數人,俘羌人近二十萬,牲畜無計,後漢分歸化羌人入北地,其餘羌人分所投效之先零諸羌,自此北地大定,羌人聞伏泉、段熲之名,皆不敢犯也。

八月中旬日,伏泉率麾下八千步騎,並羌騎一萬兩千餘騎,人人乘馬,皆帶雙騎,放棄牛馬氈帳,輕裝簡行,出北地,過長城,深入漠南,遠赴絕域,長途繞襲鮮卑後方,往擊鮮卑後方受降城。

廣闊無邊的大沙漠中,只見遠遠地升起一根直指蒼天的煙柱,萬里黃沙,宛如河水一樣,自西向東,玉帶般的從大漠裡流來,黃沙上空,一輪渾圓的紅日,正懸掛在西邊天際地平線上的河面。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後世王維所描寫的大漠景色的千古名句實在令人歎服,漢軍爲了不在幷州動作,引起鮮卑細作注意,從北地突入漠南,伏泉可算領教了大漠的廣袤無垠。

向北狂奔數日,眼前風景一直就沒什麼變化,除了沙子也就是烈日,不是偶爾有灌木,矮坡,溪流掠過,伏泉還以爲自己一軍在原地奔馳一般。幸好大軍此行有着嚮導指引,所帶乾糧減少,而是多帶水袋,否則,說不得會半路就缺水,當然,就算是伏泉禁令大軍嚴格注意飲水,可是大軍的水袋在這邊彷如絕域的地方,依然是不斷減少。

“喚嚮導來。”眼前走了數日還是未到地方,伏泉心中不由焦急,再不到,大軍士氣真不知會如何,連忙讓身邊親兵,快馬去將此刻正在大軍前方帶路的嚮導帶來。

“流川勿急,此番北往繞行,於今日已有所預料。”段熲一邊吃着桑葚幹,一邊寬慰伏泉道,畢竟是經年老將,對於這種長途遠襲早已習以爲常,當年他數次千里奔襲滅羌,根本毫不在意這大漠絕域。

伏泉在段熲面前,爲了不想丟面子,強自裝作鎮定,點頭道:“段公所言甚是,此番遠襲,還望段公不吝賜教。”

“一定。”

此時嚮導還未至,伏泉見段熲吃這桑椹,肚中也是頓覺飢餓,便也從自己馬上取來早就裝好的桑葚幹食用。皇甫嵩不愧是大漢朝廷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在知道漢軍出塞以後,便準備好了各種軍糧,其中這桑椹幹便是其一,它不僅是糧食,還是漢軍一種另類的“水源”。

被曬好的紅得發紫的桑椹幹酸甜可口,在這大漠之中,也算是一種難得的美味,而且又能生津止渴,極大的減少了漢軍水源的用量,當然也不能多吃,多吃了歪嘴,喉嚨也會生厭,到時候要多喝清水來潤嗓子,在這大漠也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看着手中這桑椹幹,伏泉想起後來一事不由發笑,後來曹魏爲了摸黑袁紹,不斷在史書寫到袁紹治下的河北,兵卒百姓皆靠桑椹幹活命,似乎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只要靠着偉光正的魏武帝才能救活,真是可笑之極。

桑椹,不只是在漢代,甚至在先秦,都是百姓嘴中難得的零食,若是遇上荒年,收成不好,甚至是一家沒有餘糧的窮苦人,那一歲荒年用來充飢的希望,如何就成了河北百姓在袁紹治下的日子過得不好,處於水深火熱的地步?而袁紹,這位拋卻其他因素只談論其治理內政的輝煌功績的梟雄,卻成爲曹魏史官筆下的昏庸之輩,真是令人貽笑大方。

至於那魏武帝,姑且不論其軍事功績,只談內政,拿下袁紹的冀州,知道冀州有三十萬人,兵甲裝備無數,爲天下九州的大州,便喜形於色,這點意識真的卻是不能和袁紹相比。更何況,袁紹出征,自得冀州從未缺糧,固然有冀州富庶的緣故,同樣也有他治理的功勞,否則僅憑當時北方不到百萬人的人口,能供應其麾下數十萬大軍出征,不缺糧食,足可見其治理內政的能力。不像曹操,即使得了同爲富庶大州的兗州,卻最終治理不力,要靠着吃人肉來維持軍糧,甚至之後一統北方,還同樣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兩相對比,袁紹縱然後期糊塗,也不該被如此批判,這般行爲,不令人貽笑大方,還能如何?

當然,想到真實歷史上,官渡之後,冀州這曾經的光武崛起之地,大漢富庶之州,竟然只成爲三十萬人的大州,就不由的令伏泉一嘆,畢竟就算冀州士族有私兵黑戶並未統計,但也不可能藏了太多,這樣看來後世所言三國全國僅有數百萬人所言非虛。

可是,桓帝時全國有近六千萬人,而短短數十年便只剩一成,戰亂的災害何其之大。想到此處,伏泉握緊拳頭,他明白縱然不能阻止漢末的大亂,但他也要讓漢末的百姓不至於受損太多,畢竟沒有這次大劫和之後的八王之亂,漢人也不會有那一段沉淪的五胡亂華的歷史。

還在深思,伏泉便見幾個明顯匈奴人模樣的騎士策馬而來,他們都是從爲大漢朝廷守禦邊塞的南匈奴那裡要來的。據說都是在塞外混不下的匈奴後裔,逃到關內,加入自己親戚南匈奴的鮮卑人,此番在伏泉的老上司,幷州刺史趙苞的命令下,前來爲漢軍引路的。

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摘選自《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太祖破袁氏,領冀州牧,闢琰爲別駕從事,謂琰曰:“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衆,故爲大州也。”

琰對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爲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太祖改容謝之。於時賓客皆伏失色。

初,太祖乏食,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摘選自《三國志》

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杆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蠻兵劉堅至江州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二百七十七章 盧仙姑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東虎戰武聖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