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

雖然剛纔伏泉和袁紹一行人談論不少,但其實也就是一段路的功夫,入得內院,很快便看到此刻正在交談的伏完、孔融二人。

“文舉!”

還未說話,便聽張邈大喊一聲,然後率先衝了出來跑到孔融旁邊。伏泉望到,他這一舉動令得袁紹等人皺了眉頭,除袁氏二兄弟外,其他黨人都紛紛看向袁紹,而袁紹臉色也有不善。至於袁術,算了,不提也罷,也不知他爲何跟來,從一進府袁紹爲伏泉介紹衆人,他就一直和袁紹一派的當然保持着一種既不親近又不疏遠的距離,對於外界事情,也是多不關心,顯得十分格格不入,真不知道爲何來此。

看着張邈這般引起袁紹等人直皺眉頭,想了想,伏泉就明白了,張邈畢竟是袁紹這方面的人,在外自然要看他們老大袁紹的臉色,孔融雖然是名士,但也應該是如今黨人領袖的袁紹先相談,再由其他黨人談話,而張邈如此隨意上前,顯然是有些不把袁紹放在眼裡。

見此,伏泉想到後來張邈在袁紹成爲討董盟主後,還一直指責袁紹,也不由得感慨張邈日後會有那般下場,這點當小弟的意識都沒有,屢屢觸了自己老大的逆鱗,老大能一直容忍你纔怪。

當然,現在袁紹還被黨錮所困,急需要穩住自己勢力,即使對此有所不滿,也不會表露出來。伏泉見到,袁紹先是揮手示意其麾下黨人不必在意,然後一改原本皺了的眉頭,臉露微笑的走到孔融身前道:“莫非君爲魯國孔文舉乎?”

“正是!”

孔融剛和張邈老友再見交談過後,見袁紹上前詢問,便舍了張邈,轉身與袁紹交談起來。他和張邈都出自青州地界,加之都是州郡名士,早有相交,自然不需害怕舍了張邈會不會失了禮數,更何況袁紹是張邈老大,就是失了禮數,孔融也不能再和張邈閒談。

“汝南袁本初見過孔君,嘗聽孟卓言道孔君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文禮皆爲一時俊秀,爲後進冠蓋,今日見之,果如是也!”袁紹顯然也是聽過孔融的名聲,不過礙於其一直在青州,未有時機得見其人,今日見到,應是礙於孔融在黨人之間的聲望,連忙大爲讚歎。邊文禮就是邊讓,後來被曹操所殺的充州名士,他和孔融、陶丘洪齊名,皆是中原地界年輕一代的楷模,州郡名士。

“袁君妙贊,融愧不敢當!”孔融謙虛回禮,突然卻是話題一轉說道:“餘之薄名,如何可及天下楷模,當不得真!當不得真!”

一句話,反嗆了袁紹一句,本來他還想好好和這司徒府的名吏搞好關係,未曾想竟然被對方一句消散無解,袁紹面色有些不好,畢竟孔融這在黨人名望極重的人說自己名聲當不得真,那麼他這個天下楷模的名聲就當得真嗎?這不是反打現在正是聲望如日中天的袁紹的臉嗎?袁紹能有好臉色也就怪了。

站於一旁的伏泉見此,心中也是頗爲嘆氣,怪不得孔融後來結局也不好,空有才學,卻幹不了正經實事,雖有名望,可是嘴卻極毒,言語驕狂,一朝政治不得志,便難以相處,直接惹毛了曹阿瞞,把他給幹了。

這一切怪也怪不得誰,只能怪孔融自己,有時候人太早慧聰明也不好,從小就因爲比同齡人優越,他的眼中還能有其他人嗎?即使你四歲能讓梨,品德好又如何?還不是小時候就敢“小時了了,大必佳時”的慫了大人,從小就養出了內心中的驕狂性子,還能得了?

想到這裡,伏泉心中一凜,或許剛纔這句話還是孔融有意說的,至於爲何,很簡單,就是因爲袁紹的名氣比他孔融大的太多了。想他孔融自小就因才學品行聞名州郡,是同齡人的佼佼者,如今卻遇到比他名氣還大的袁紹,當然要用些文人的法子來好好打壓下袁紹了。

場面雖然因爲孔融話語一時尷尬,但是好在袁紹所帶衆人都不是一般人,見此立馬上前主動和伏完、孔融打招呼,一下就把袁紹剛纔的尷尬局面緩解了。

很快,袁紹又是一臉笑容對孔融說道:“君之大名,天下皆知,當初元節公受難,若是君恩救之,恐世間再無元節公也,紹在此謝過文舉。”

說完,袁紹又在孔融面前,在衆人眼中,十分誠懇的向着孔融深深一拜,似乎一點兒也沒有因爲剛纔孔融的言語而感到憤怒的樣子。這不由得讓伏泉暗暗佩服,果然是未來的北方霸主,這點不計前嫌的風度,即使是演出來的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

至於袁紹口中所說元節公,卻是黨人“八俊”之一的山陽高平人張儉,當時桓帝已經對黨人勢力忌憚不已,他後來因故得罪中常侍侯覽,幾番緣由之下,掀起了歷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場黨錮大案,事後張儉逃亡。

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於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時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爲孔融年輕,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爲君主邪?”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

後來事情泄漏,自國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孔融說:“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孔褒說:“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家事任長,妾當其辜。”

孔氏可謂是一門爭死,郡縣後來因此遲疑不能決斷,於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後定了孔褒的罪,孔融也由此事而聞名。後來同樣因爲救了黨人大佬張儉,最終和不少黨人關係親密,名望極高,這纔有袁紹對他的禮遇。

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一十四章 化塞外爲漢疆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四章 帝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隱居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