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

黑夜淒冷,雖已是新春季節,然而臘月的嚴寒還未遠去,鶴鳴山五斗米教的道觀客舍裡,沒有其他娛樂活動的伏泉,招來麾下徐晃、史阿和於忠前來武力飲酒作樂,當然這喝酒的一夥人裡,還有一個令三人都有些驚訝的人物,那個被伏泉捉住就關在郡署客舍裡的錦衣賊盜甘寧。

此時,甘寧依舊一臉的傲氣,似乎整個天下他都不放在眼裡,還是那一身意氣風發,仗義任俠的錦衣行頭,不過現在他整個人的性格卻已內斂不少,不在像以前那樣張狂,大概是這一個多月一直被伏泉關押的緣故,失敗的寂寞再讓他慢慢成長。但若是說現在就要收服他的話,顯然還是爲時尚早,或許他心裡也猜出自己用意何在,不過在沒有合適的契機出現時,這甘寧還得要慢慢熬磨他的傲氣銳氣才行。

今日喝的酒是於忠配的藥酒,和治療那盧道姑一樣,伏泉見於忠從他那藥箱裡又取了一個陶瓶,按照比例放了一些到那酒厄裡,很快藥酒便好,按於忠所說這酒可以溫通血脈、調和氣血,是冬日裡暢飲的良品,想來應該不差。

屋裡早有道士安排好的幾張案几,伏泉坐於正座,其他幾人分散左右案几,飲了一口於忠的藥酒,味道和普通酒水並無太多異樣,只是喝了之後感覺全身比以往喝酒更加暖洋洋,似乎血液流動更加迅速,看來是那藥酒的緣故。

“今日一見,諸位看這五斗米教如何?”既然是喝酒,自然要聊天才有興致,而今日所來不是武將粗人,就是醫匠盜賊,玩那些酒令之類的遊戲肯定要難爲幾人。因此伏泉便起了個話頭,用這討論五斗米教來代替酒令,當然了,其實更深一層意思,還是伏泉想看看其他人對於這道教分支的看法,爲以後如何治理五斗米教提前做些準備。

幾人並未立即言語,或是未想到伏泉會有此問,或是心中不知如何言語,等了好一會兒,那邊於忠才起身出言道:“回稟君侯,以忠看來,這五斗米教需禁也,符水治病,荒唐至極,與草菅人命何異?”

看到是於忠第一個應答,伏泉心裡卻是一陣詫異,他沒想到的是作爲他府裡的醫匠,平時很少參與自己這類政事話題的於忠,今天竟然第一個回答了。待聽到他將五斗米教那用符水治病以草菅人命作比時,卻是明白,這位受華佗影響至深的醫匠,受不了這五斗米教帶有迷信色彩的荒唐治病方法,爲了這“邪教”再也不會坑害其他人,所以纔會不同日往日,今天第一個應答。

明白這點,伏泉點了點示意自己知道,然後將目光轉向其餘幾人,等待他們的回話。而對於於忠的問題,他選擇避而不答,因爲這問題無解,或許在醫匠面前,這符水治病十分荒唐,但是在如今的大漢,崇尚道家學術,百姓又十分迷信的前提下,這五斗米教的符水治病卻是盛行如斯,百姓深信這是神仙賜下的治病救命的神藥。

因此,在這些“邪教”沒有暴動起義時,伏泉是根本沒法阻止他們用這方法傳教的。其實不止是五斗米教,在其他地方的道家教派裡,這符水治病也是在各地盛行。其他的不說,就說那以後掀起黃巾暴亂的張角,現在不就是以太平道爲名,到處用符水爲人治病嗎?而五斗米教和他的區別就是,兩者之間,張角做的大了,從中原至邊郡,都有他的勢力,而五斗米教只能在川蜀之地掀起一些聲勢而已。

話題繼續,沒過多久,徐晃起身說道:“回稟君侯,這五斗米教以晃觀之並無不妥,其雖有做作之舉,然畢竟爲道教陵公後人,所傳亦是道家典籍,黃老之說,若有不妥,只需稍加勸誡便可,無需太過重視。”

徐晃話音說完,他身邊的史阿也是起身回覆,言語和徐晃一致,都認爲這五斗米教雖然有時候做的事情迷信荒唐,但並無惡意,而且他們傳的經書典籍也是大漢治政中一直崇尚的黃老學說,不需要對他們注意太多。

當然了,徐晃、史阿和伏泉不同,不知道後來五斗米教的如何對付一直支持他們的大漢王朝,也不知今日上午張修對伏泉所說的那“二十字”讖語,因爲知道這些的只有伏泉和五斗米教的道士,畢竟這東西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五斗米教的道士道姑們自然是不希望自家教派惹起官府敵視,而伏泉也是不想讓別人知道這事情。不然傳了出去,即使自己和五斗米教一點關係都沒有,也洗不清那干係了,說不得以後五斗米教叛亂,還要連累於他。

聽了兩人的話,伏泉點頭,還是沒有言語,因爲二人說的是現在社會的主流認識。的確,在那些高官顯貴的掌權者眼裡,像太平道、五斗米教這些用符水治病的道教分支,只是用一些極端的方法幫助世人向善而已,是幫助他們教化那些百姓的道家教派。

所以如今大漢即使有不少人看到這些道家教派如此行事的禍端,但在朝廷官方的主流思想下,州郡無人敢或者說無人有理由去治理這些教派。因爲那些代表官方主流思想的人物,無數達官顯貴甚至是皇帝本人都崇尚道家,信任道徒,即使有州郡長官敢治理,也會因爲上面的壓力而放棄。

只是,就在兩人應對不久,一直等待機會的甘寧突然喝道:“五斗米賊,李廣、張伯路之流也,他日必生亂事。”

一語而出,衆人皆驚,伏泉更是一臉不可置信的看着甘寧,暗道莫非這傢伙也是重生的?

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九章 出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四章 帝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三章 鄭颯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