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好雨知時節

楊帆進城的事情,一時間傳得滿城風雨。~,而蒙古特使的身份,又給這次進城帶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恰巧同時,一場早春的寒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

周延儒喝着茶,坐在外宮的文淵閣,手中握着票擬,不知道這個時候,找宦官傳給聖上批紅。這是關於開春祭典的事宜。若是商定下來,馬上交由禮部。這一年的收成,很有可能會因爲那些還躺在糧倉,悶在暖爐發芽的土豆、金薯而改變缺糧的局面。

而這個時候,楊帆來了。來得有些不合時宜,至少周延儒心裡是這麼想的。沒有楊帆,朝廷一樣運轉着,而楊帆一來,他和朱由檢當中,就隱隱隔着一面紗窗,似乎得讓着楊帆。

砰!

文淵閣的門,被輕叩了一聲好看的小說。

“周學士。我,高潛。”

“高公公?”

“今日的票擬,不知道可以傳閱聖上了沒有?”

周延儒恍然,道:“高公公里邊坐坐。”

在朝廷中,內閣有票擬權,司禮監有批朱權,是內外相維的雙軌制。但雙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內閣難以與司禮監抗衡,雙方權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爲轉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們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維相濟,而只能有對權力的激烈爭奪。

如今雖然朱由檢收回了司禮監的批紅權力,自己親自圈閱,但高潛又是自己信任的心腹,周延儒也不敢對他不敬。

“唉。楊帆一回來。這日子,又得夾緊尾巴做人咯。”高潛瞥了一眼周延儒。煞有介事地說道。

“呵呵。高公公,不至於吧。聖上英明有主見。這麼可能令楊帆胡作非爲呢?”

“周學士又不是沒聽說過,這楊院長在湖廣立了大功,聽說親手斬殺三萬起義軍的頭領孫大聖,這稅改一事能夠順暢地辦下來,周學士你我,還有聖上心裡都清楚得很,一半功勞都是楊帆的。咱們吶,不過就是替人家幹活。”

周延儒默默地喝茶。確實,沒有楊帆那個消息機構和前邊做的鋪墊。也就沒有後邊的什麼事情了。這一點,相信朱由檢和周延儒,甚至朝廷中的很多人心裡都透亮着。也將這筆賬,記在楊帆的頭上。

“那你說,我等當如何?”

高潛眉頭一挑,道:“楊帆這次進京,並不是奉旨上的京城。我半月前在湖廣,剛剛抵京,知道他並沒有領旨赴京全文字小說。這次。他竟然是以蒙古特使的身份入京,這就有文章可以做了。”高潛的消息比起周延儒要靈通的多,城門口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他的耳朵裡。

“蒙古特使?怎麼和蒙古扯上關係了?”

高潛搖了搖頭。道:“誰知道呢。不過他敢用蒙古特使的身份抵京,說明和蒙古人還是有關係的,就看看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吧。”

“他和蒙古人扯上關係。完全是自己作死。若是和漠南的那些投靠後金建奴的有牽連,那聖上估計就不會這麼信任他了。”

高潛點點頭。道:“沒錯,這一點。我們要用得好。楊帆不可能入閣領文臣,也不可能執掌司禮監,運用好了,是我們對付外廷百官的一柄利器。”

周延儒點了點頭,道:“這雨,還真是及時吶。”

……

……

小雨淅淅瀝瀝,浸潤着即將抽芽的老樹。街上馬車噠噠地行進着。最先到客棧的,不是孫承宗,也不是周延儒,是李道父子。

京師就是這麼個地方,倒下時無人問津,起時自會有人捧。無他,人心皆如此罷了。李道自知當初自己做得有些不厚道,與楊帆寒暄了幾句便離開了。說是公務纏身,其實不然,而是匆匆往孫府趕去。

孫承宗此番回京,並未領任何實權,也未入閣。始終以太傅虛銜入宮參與政務,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重用孫承宗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京師原本是有兩種聲音,對遼東,一種是求和,一種是主戰。孫承宗退居寧遠以後,一來國內暴亂不停,二來大淩河之戰後,兩方雖說沒什麼大動靜,但小碰撞依舊存在。遼南就是主要爭端地域。不過大明並沒什麼佔便宜的地方。後來遼南被吞併好看的小說。朝中求和派又冒出了苗尖。主張以大淩河東西爲界,左右分治,不得侵犯。

這議和,朱由檢也認可。畢竟大淩河一戰之後,遼南淪陷對於大明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過後金方面提出,要議和也行,得讓出大淩河與錦州二城。自然有一些割地求和的恥辱感,令朱由檢遲遲不敢拍板。一月前,皇太極登基,更加讓他惱怒不已。稱汗,他尚可忍,但是上尊位稱帝,那是要和自己爭天下的意思了,這還能忍?

於是議和派立刻沒有了聲音,所謂的南宋之鑑,議和喪國佔據了主流。只不過就是面子過意不去,條件沒有談攏的幌子罷了。

不議和,那就打吧。可漠南、遼南,皆被吞併,內憂外患,還有什麼條件能打建奴?之所以沒人提出收復遼南,平定瀋陽,那是明眼人都清楚,打不動。提出來,那就是裸地打朱由檢的臉。所以皇太極稱帝一事,在朝廷都是三緘其口,避而不談。

召孫承宗回京,就是朱由檢一個隱晦的態度。求和,我們不幹。孫承宗自然是主戰,卻虛職侍京,意思就是也不主動幹架,你要來打我,那就幹你。你要是在大淩河以西好好的,那就僵持着。

這便是朝廷眼下的狀態。

不過也好,皇太極眼下不敢冒然南下,準備先解決了左右兩翼的威脅再說,對於大明而言,這不是喘息、放鬆的幾年,而是慢性死亡的倒計時。

李鬱歡恭敬地站在楊帆的身後,細雨綿綿,窗子開着,楊帆站在窗前,雨絲撫過,在發尖凝成一顆顆小珠子。對於李鬱歡出現在京城,楊帆並不驚訝,卻有些失望。

“先生出留都之後,我與行之先生繼續在三層樓上讀書,直到迫近年關,家父書信傳來,才趕回京師。”

第286章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第397章 圍戰第4章 震驚朝野的造勢第443章 枯木逢春第262章 訪董府(下)第209章 天涼好個秋第349章 夜刀歌第51章 皇極殿內的瘋狂第200章 天師令第250章 斬盡滿園黃花(上)第394章 吃癟第246章 中秋月(下)第234章 守墓人第256章 賽詩會(下)第302章 絮將落第219章 僧與道第423章 有些暈第230章 在何方第25章 強悍的大白第122章 等待第297章 文臣文程終文成第112章 天字陸號大康酒業第518章 終點,也是起點第440章 多餘的解釋第491章 飛天相第23章 山下的釘子戶第401章 早春第244章 錯過第154章 馬六甲變故第68章 撿漏啊,撿漏第292章 苛捐雜稅(下)第312章 負海擔山第491章 飛天相第75章 生命難以承受之重(上)第445章 炸了第395章 樑上君子第402章 祖地遊第259章 秋寒雨第107章 蘇先生,隕第220章 強行賣地第476章 遼地風雲(下)第115章 拜訪第47章 哪路大神?第477章 對語第168章 部落大戰第420章 婚事(上)第371章 波瀾第283章 不器書院第473章 原來是你第224章 官場閒語第445章 炸了第492章 過河卒第352章 青羊宮第298章 還比大儒大一點第404章 冬青第337章 將起第97章 對簿公堂第392章 江第472章 畫面有些美第433章 向錢看第341章 聲東擊西第218章 雷天大壯第409章 面聖第500章 破城(上)第448章 坐兩人第428章 共商國是(中)第281章 院門開,人歸至第213章 詰問(上)第135章 海上有人?第403章 刀不修第467章 出征第141章 夜襲第34章 圍城第106章 天橋下的警惕第273章 變故第464章 調查第14章 千里姻緣一紙牽第158章 歷練第35章 堅持住!第457章 春種第133章 難斷第359章 一人故第471章 飄搖落楓雨第154章 馬六甲變故第436章 試畢第195章 赴山西第79章 再起波瀾第460章 準備第209章 天涼好個秋第64章 皇恩浩蕩第433章 向錢看第513章 金陵賀年第469章 林中撫曲第234章 守墓人第332章 寧靜第261章 訪董府(上)第51章 皇極殿內的瘋狂第137章 松江府第9章 三文錢的道義第246章 中秋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