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好雨知時節

楊帆進城的事情,一時間傳得滿城風雨。~,而蒙古特使的身份,又給這次進城帶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恰巧同時,一場早春的寒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

周延儒喝着茶,坐在外宮的文淵閣,手中握着票擬,不知道這個時候,找宦官傳給聖上批紅。這是關於開春祭典的事宜。若是商定下來,馬上交由禮部。這一年的收成,很有可能會因爲那些還躺在糧倉,悶在暖爐發芽的土豆、金薯而改變缺糧的局面。

而這個時候,楊帆來了。來得有些不合時宜,至少周延儒心裡是這麼想的。沒有楊帆,朝廷一樣運轉着,而楊帆一來,他和朱由檢當中,就隱隱隔着一面紗窗,似乎得讓着楊帆。

砰!

文淵閣的門,被輕叩了一聲好看的小說。

“周學士。我,高潛。”

“高公公?”

“今日的票擬,不知道可以傳閱聖上了沒有?”

周延儒恍然,道:“高公公里邊坐坐。”

在朝廷中,內閣有票擬權,司禮監有批朱權,是內外相維的雙軌制。但雙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內閣難以與司禮監抗衡,雙方權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爲轉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們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維相濟,而只能有對權力的激烈爭奪。

如今雖然朱由檢收回了司禮監的批紅權力,自己親自圈閱,但高潛又是自己信任的心腹,周延儒也不敢對他不敬。

“唉。楊帆一回來。這日子,又得夾緊尾巴做人咯。”高潛瞥了一眼周延儒。煞有介事地說道。

“呵呵。高公公,不至於吧。聖上英明有主見。這麼可能令楊帆胡作非爲呢?”

“周學士又不是沒聽說過,這楊院長在湖廣立了大功,聽說親手斬殺三萬起義軍的頭領孫大聖,這稅改一事能夠順暢地辦下來,周學士你我,還有聖上心裡都清楚得很,一半功勞都是楊帆的。咱們吶,不過就是替人家幹活。”

周延儒默默地喝茶。確實,沒有楊帆那個消息機構和前邊做的鋪墊。也就沒有後邊的什麼事情了。這一點,相信朱由檢和周延儒,甚至朝廷中的很多人心裡都透亮着。也將這筆賬,記在楊帆的頭上。

“那你說,我等當如何?”

高潛眉頭一挑,道:“楊帆這次進京,並不是奉旨上的京城。我半月前在湖廣,剛剛抵京,知道他並沒有領旨赴京全文字小說。這次。他竟然是以蒙古特使的身份入京,這就有文章可以做了。”高潛的消息比起周延儒要靈通的多,城門口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他的耳朵裡。

“蒙古特使?怎麼和蒙古扯上關係了?”

高潛搖了搖頭。道:“誰知道呢。不過他敢用蒙古特使的身份抵京,說明和蒙古人還是有關係的,就看看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吧。”

“他和蒙古人扯上關係。完全是自己作死。若是和漠南的那些投靠後金建奴的有牽連,那聖上估計就不會這麼信任他了。”

高潛點點頭。道:“沒錯,這一點。我們要用得好。楊帆不可能入閣領文臣,也不可能執掌司禮監,運用好了,是我們對付外廷百官的一柄利器。”

周延儒點了點頭,道:“這雨,還真是及時吶。”

……

……

小雨淅淅瀝瀝,浸潤着即將抽芽的老樹。街上馬車噠噠地行進着。最先到客棧的,不是孫承宗,也不是周延儒,是李道父子。

京師就是這麼個地方,倒下時無人問津,起時自會有人捧。無他,人心皆如此罷了。李道自知當初自己做得有些不厚道,與楊帆寒暄了幾句便離開了。說是公務纏身,其實不然,而是匆匆往孫府趕去。

孫承宗此番回京,並未領任何實權,也未入閣。始終以太傅虛銜入宮參與政務,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重用孫承宗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京師原本是有兩種聲音,對遼東,一種是求和,一種是主戰。孫承宗退居寧遠以後,一來國內暴亂不停,二來大淩河之戰後,兩方雖說沒什麼大動靜,但小碰撞依舊存在。遼南就是主要爭端地域。不過大明並沒什麼佔便宜的地方。後來遼南被吞併好看的小說。朝中求和派又冒出了苗尖。主張以大淩河東西爲界,左右分治,不得侵犯。

這議和,朱由檢也認可。畢竟大淩河一戰之後,遼南淪陷對於大明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過後金方面提出,要議和也行,得讓出大淩河與錦州二城。自然有一些割地求和的恥辱感,令朱由檢遲遲不敢拍板。一月前,皇太極登基,更加讓他惱怒不已。稱汗,他尚可忍,但是上尊位稱帝,那是要和自己爭天下的意思了,這還能忍?

於是議和派立刻沒有了聲音,所謂的南宋之鑑,議和喪國佔據了主流。只不過就是面子過意不去,條件沒有談攏的幌子罷了。

不議和,那就打吧。可漠南、遼南,皆被吞併,內憂外患,還有什麼條件能打建奴?之所以沒人提出收復遼南,平定瀋陽,那是明眼人都清楚,打不動。提出來,那就是裸地打朱由檢的臉。所以皇太極稱帝一事,在朝廷都是三緘其口,避而不談。

召孫承宗回京,就是朱由檢一個隱晦的態度。求和,我們不幹。孫承宗自然是主戰,卻虛職侍京,意思就是也不主動幹架,你要來打我,那就幹你。你要是在大淩河以西好好的,那就僵持着。

這便是朝廷眼下的狀態。

不過也好,皇太極眼下不敢冒然南下,準備先解決了左右兩翼的威脅再說,對於大明而言,這不是喘息、放鬆的幾年,而是慢性死亡的倒計時。

李鬱歡恭敬地站在楊帆的身後,細雨綿綿,窗子開着,楊帆站在窗前,雨絲撫過,在發尖凝成一顆顆小珠子。對於李鬱歡出現在京城,楊帆並不驚訝,卻有些失望。

“先生出留都之後,我與行之先生繼續在三層樓上讀書,直到迫近年關,家父書信傳來,才趕回京師。”

第389章 順江下第469章 林中撫曲第343章 失蹤第204章 圍城(下)第469章 林中撫曲第249章 單篙過大江第483章 義從赴西平(下)第292章 苛捐雜稅(下)第495章 看不見的死亡第333章 再別過客第383章 驚變第478章 孫承宗(上)第133章 難斷第86章 品酒第278章 落幕第63章 絮兒的病第402章 祖地遊第373章 狙殺,威懾第189章 卜老道第311章 出手第239章 故人逝第397章 圍戰第57章 風花雪月軍歌舞第190章 修得個通天大道!第251章 斬盡滿園黃花(中)第277章 賭債賭還(下)第70章 怒衝冠第287章 牛人課堂(上)第122章 等待第99章 易如反掌第331章 人少畜生多第4章 震驚朝野的造勢第367章 利弊第217章 你想多了第95章 聽曲兒第339章 桌上談判(下)第364章 相遇第275章 賭債賭還(中)第339章 桌上談判(下)第248章 下江南第356章 一盤棋第440章 多餘的解釋第210章 夜殺第56章 入關登城樓第490章 一棋定江山(2)第506章 人未還第301章 晚風起第171章 天子門生第147章 要地要錢第306章 九江書巷(上)第71章 雨沾裳第287章 牛人課堂(上)第157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292章 苛捐雜稅(下)第229章 找人(下)第36章 起霧了第43章 我們都是游擊隊!第381章 高調奢華第121章 看客與嗟食客第195章 赴山西第250章 斬盡滿園黃花(上)第335章 軍中兒郎第183章 吾乃欽差第279章 逃亡第2章 天子腳下殺人第167章 不服?第463章 拍馬屁第335章 軍中兒郎第42章 狙殺!又起霧了?第265章 招兵買馬第428章 共商國是(中)第384章 纏鬥第488章 湖畔姑娘第25章 強悍的大白第435章 重開恩科第97章 對簿公堂第143章 泉州第447章 一人之力第130章 雪夜沁園春(上)第495章 看不見的死亡第218章 雷天大壯第131章 雪夜沁園春(中)第374章 合格的狙擊手第430章 一口棺,兩座山第202章 引雷第170章 會晤第459章 時勢第398章 一江湖水(上)第85章 酒品展銷會第144章 兩條路第324章 悍兵第311章 出手第294章 人艱不拆(下)第492章 過河卒第454章 恩斷義絕第275章 賭債賭還(中)第360章 人亡政息?第336章 兵臨涼山第281章 院門開,人歸至第320章 謀定